焚清-第2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柳英淑目瞪口呆。
赵巧儿缓缓说道:“崔总管从běi jīng前来赵家庙,千里迢迢,一路上车马劳顿,新民知府张大人应该一同前来,要不然,失了礼数,太后的面子上不好看。”
赵巧儿这话,说的滴水不漏,其实说白了,就是怀疑崔玉贵。且不论太后老佛爷究竟想干什么,赵巧儿没看见张作霖,这里面必然有名堂。
崔玉贵笑道:“新民知府张作霖张大人,正好奉命前往辽西剿匪,此时不在任上。陪同奴才一起来的,是盛京将军伊克唐阿大人。还请二位夫人,以及老太太一起,马上动身,随奴才进京,太后老佛爷对二位夫人和老妇人挂念的很,已经催了奴才好几次了。”
赵巧儿缓缓说道:“既然如此,容民妇稍事准备,随崔总管动身。”
“好说,奴才在此恭候。”
赵巧儿和柳英淑回到屋里,关上门。
柳英淑急急问到:“姐姐,太后老佛爷真的要让怎们进颐和园吗?宪章故去了,咱们只是两个民妇,这要是住进了园子,算什么呀?姐姐,我不想去,我害怕!”
赵巧儿叹道:“英淑,只怕,慈禧太后是要对咱们下手了!”
柳英淑吓得一哆嗦:“姐姐,宪章已经不在了,她为什么还要抓着咱们不放!”
赵巧儿说道:“崔玉贵这次来,是做了充分准备的。他们知道张作霖会护着咱们,就提前把张作霖支出去剿匪,这是调虎离山。张作霖前脚一走,崔玉贵后脚就到!跟着崔玉贵的,是伊克唐阿的部队,你看看,怎么家里就三个女人,就算咱们有三头六臂,也用不着用这么多人马!他们如此兴师动众,就是防着张作霖!”
“姐姐,我不想进园子,我不想死!”柳英淑哭出了声。
第103章 骁骑营
秦氏老太太从后屋走了出来。
赵巧儿慌忙跪下:“娘,太后老佛爷要接咱们进颐和园,娘,以后您老人家就能过上舒坦rì子了。”赵巧儿知道,这一去凶多吉少,可事到临头,她不忍心把这个不幸的消息告诉母亲。
秦氏老太太笑了笑:“巧儿,你们说的话,我都听到了。”
“娘!”赵巧儿一惊。
秦氏说道:“不过,我琢磨着,这不是坏事,是好事,而且,是天大的好事。”
“妈,您老是不是气糊涂了。”柳英淑眼泪汪汪,明摆着,慈禧太后这是要她们的命,这老太太还说是天大的好事。
秦氏压低声音说道:“你们两个好好想一想,慈禧太后真想要咱们的命,哪里用得着把咱们招进园子里,就在这里把咱们杀了,岂不是容易得多。”
柳英淑张开嘴巴:“是是是啊,姐姐,咱妈说的有道理。”
招巧儿心头一动:“娘,莫非你是说”赵巧儿话到嘴边,却又没说出来,那个想法,实在是太荒唐了,她不敢相信!
秦氏老太太压低嗓音:“我是个农村老太太,没啥见识。但我知道,好人应该有好报!宪章做了那么多好事,他就不应该这么轻易就故去了,要不然,老天爷就太不长眼了!”
柳英淑惊得一哆嗦:“姐姐,咱妈的意思是说,宪章还活着!”
赵巧儿咬着嘴唇,声音发颤:“慈禧太后突然要咱们进颐和园,只有一个解释,她一定是发现宪章还活着!她这是把咱们抓进去做人质!她怕宪章,她怕咱们的夫君!”
柳英淑喜极而泣:“姐姐,我知道了!走,咱们这就跟着崔玉贵进园子!”
“你不害怕吗?”赵巧儿问到。
“不怕!”柳英淑说道:“只要宪章活着,我谁都不怕。姐姐,我怎么觉得,倒是那个太后老佛爷怕咱们呢!”
赵巧儿笑道:“你说的不错,咱们的夫君是大英雄,太后怕他,皇帝怕他,满朝文武都怕他!”
天津,牛庄,运河大堤。
骁骑营统领那哈五,正在指挥部队,进行一场实战演习。
那哈五的骁骑营,总兵力三千人,相当于章军的一个加强团。当初,那哈五是被押解进京的,他的第二团全被赖传武缴了械,手里没有一兵一卒,后来,第二团的部分人马,跟着赖传武去了丰台大营,一部分仍然留在朝鲜,跟着朴永烈。
那哈五当上了骁骑营统领,官居正三品,又是皇叔,来到天津后,风光无限。不过,他一看见手下这支部队,气就不打一出来。
这支部队,是正宗的绿营,是皇家的嫡系部队,按说,骁骑营的待遇要比别的部队好得多。在朝廷看来,骁骑营最为可靠,因为,骁骑营官兵都是世代相袭的职业兵,而且,绝大多数都是旗人,他们的命运,与朝廷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不可能不为朝廷卖命。
然而,骁骑营政治上的确可靠,但是,战斗力却是一点也不可靠!
整个骁骑营根本就是一群老爷兵。军队的任务,无非是和平时期训练,战争时期打仗。然而,对于绿营而言,却是和平时期休闲,战争时期观战。
骁骑营已经一百多年没打过仗了。营里的兵将,要么挂着鸟笼子遛鸟,要么躺在大烟馆里抽鸦片。反正,他们是大清国的嫡系部队,就算他们整天躺在炕上,军饷却是一分一厘也不能少。
军纪涣散,骁骑营的历届统领,对此也是无可奈何,手下的兵,哪怕是一个马弁,那也是旗人,拐弯抹角都和哪家王爷沾得上边,要是管得紧了,这些当兵的跑去给王爷告上一状,吃不了兜着走。
那哈五当上这么个统领,带着这么一帮老爷兵,心头自然窝火。
尤其是,同在天津的袁世凯,训练新军却是搞得有声有sè,手里掌握着八千多训练有素的新军,还有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这些干将,新军纪律严明,军容肃整,两下比较,骁骑营愈发显得不是个东西。
那哈五看着这群老爷兵,心头窝火,一怒之下,杀了两个把总,整顿军纪,重典治军。
那哈五一出手,马上招致部下群起而攻之,这些老爷兵八方告状,有的找到了荣禄,有的找到了刚毅,最厉害的,把状告到了端郡王载漪那里。
荣禄和刚毅,都是朝廷的新贵大臣,两人一个是军机大臣,一个是总理衙门大臣,都是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而且,手握大权。两人知道那哈五杀了旗人,派人前来调查,那哈五却是毫不通融,毫不客气地把派来的人打发走了。荣禄和刚毅碰了个钉子,倒也知趣,从此不再过问骁骑营。私下里,两人说起那哈五,也是一笑了之,他们也知道,骁骑营那些老爷兵太不像话,也该整治整治了。
只有端郡王载漪,不仅派人前来质问那哈五,而且,到太后老佛爷那里,告了那哈五一状。慈禧太后对此却是不置可否,载漪知道,慈禧太后顾及皇帝的面子,不便过问那哈五,那哈五是皇叔!
载漪扳不倒那哈五,把个那哈五恨的咬牙切齿。
这一下,骁骑营那些老爷兵算是看清了形势,那哈五这个统领,不同于以往任何一届统领,他是皇叔!而且,他是上过战场,和rì本人真刀实枪干过的!那哈五这个统领,不是用钱买来的,是用战功换来的!
骁骑营的兵将们再也不敢生事,只得乖乖服从。
那哈五开始大刀阔斧整顿骁骑营。
第一步,是裁军,骁骑营的正额是六千人,这六千人里面,吃空饷的就有一千多人,还有一千多人拿着银子,从来不来军营,还有两千老弱病残。也就是说,有四千人,根本不能打仗。
那哈五把这四千人全部除名,剩下两千jīng壮。然后,他和朝鲜的朴永烈取得联系,要朴永烈把第二团的官兵还给他,朴永烈倒也爽快,答应了那哈五的要求,送给他一千人枪。这一千人,都是那哈五的老部下,听说要回到老长官手下,个个欢欣鼓舞。
第104章 暗算
有了章军老兄弟加盟,那哈五底气足了,开始整编骁骑营。骁骑营三千官兵,按照章军的团、营、连、排、班组建,对外还是称骁骑营,对内,则是称团。各级主官,全部都用章军的老兵,骁骑营以前的兵丁,只能给章军老兵们提鞋。
如此一番整顿,骁骑营面貌一新,军容肃整,再也没人敢拿着军饷去休闲。
此时,朝廷鼓励各地训练新军,要求各地官员申报新军训练计划,如果朝廷批准,一切费用都由朝廷保障。
那哈五也把骁骑营报了上去。光绪皇帝一看皇叔那哈五也在训练新军,高兴得不得了。袁世凯的新军最强,可是,袁世凯和太后走得近,现在,皇叔那哈五如果也搞一支新军出来,那皇上的底气就足了!
所以,光绪皇帝亲自批准了那哈五的训练计划,将骁骑营纳入大清国的新军编制,朝廷供应军械银两。
有了皇帝的支持,那哈五的骁骑营要钱有钱,要枪有枪,不到半年光景,就成了大清国装备最为jīng良的部队。这个团的编制,不仅有三个步兵营,还有一个炮兵大队,装备二十门野炮,十门山炮,另外,还有一个工兵大队,和一个机枪连,装备有五挺马克沁重机枪。
骁骑营的装备,甚至超过了袁世凯的新军。
骁骑营不仅装备jīng良,而且,训练水平也极高,那哈五是经历过战阵的,他早就不是那个动不动就尿裤子的八旗兵,而是一个经过现代战争洗礼的合格军人,在周宪章的手下,那哈五学会了带兵,也学会了练兵。
好兵是打出来的!现在不打仗了,那哈五就搞演习,每个月都要把部队拉出去,在野外进行实战训练。
这一次,那哈五把部队拉到了运河边,进行渡江作战演练。在朝鲜的时候,那哈五经历过多次渡江作战,他知道,这是一支部队的基本功。
部队在河滩上排开,进入预设的攻击阵地,工兵营开始搭设浮桥,炮兵则是在河边的高地上摆开炮位,拉开掩护的阵势。运河边,骁骑营官兵各司其职,热火朝天。
那哈五独自一人,骑着一匹战马,在运河沿岸巡查各部队。那哈五最瞧不起那些耀武扬威的清军将领,每次出行都要前呼后拥摆架子,那哈五喜欢一个人走动,不显山不露水,这样才能看到真东西。
在炮兵阵地,那哈五刚刚和炮兵大队长争吵了一番。这个大队长是天津武备学堂的学员,是罗鸣芳给他推荐的,罗鸣芳在学堂当会办,凡是学堂里优秀人才,他首先推荐给那哈五,那哈五也不客气,来者不拒,他相信罗鸣芳不会给他推荐熊包。果然,这个大队长就是个人才,把个炮兵大队带得有模有样,就是一点不好,喜欢顶撞长官。就在刚才,因为一个炮位的设置问题,那哈五和大队长意见不合,两人一番吵闹,当兵的在一旁看热闹,最后,还是那哈五败下阵来。
那哈五是打过仗的人,他明白一个道理,战场上,正确与否,与官职高低没有关系,谁说的对,谁看得远,谁就是大爷!人家炮兵大队长说对了,你这个统领就得认,要不然,你就等着吃败仗吧。
那哈五骑着马,离开炮兵阵地,准备前往河滩,看看浮桥搭设情况。走过一片小树林,忽觉小腹发胀。
“妈的,把老子的屎都气出来了!”那哈五骂骂咧咧,掉转马头,进了小树林。
那哈五跳下战马,来到一个僻静之处,正要解决问题,忽然停了下来,一把拔出腰间的手枪,对着前面的一处草窝子,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