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大清国与rì本的协议,大清国将承认rì本对朝鲜的占领,但是,朝鲜南部发生叛乱,而朝鲜北部,出现了一个由俄国人扶持的平壤政权,这是rì本完全不能接受的。
但是,清军的大举反攻,让第二军应接不暇疲于应付,根本无法组织撤退。
如果再拖下去,俄国人在朝鲜北部坐大,rì本在朝鲜就是鸡飞蛋打!
无奈之下,大山岩派出信使前往摩天岭炮台,向袁世凯提出严厉抗议,要求袁世凯遵循rì清两国的停战协议,立即命令清军停止进攻!
然而,信使没能见到袁世凯本人。摩天岭的守军声称,袁世凯重病在身,无法会客。
接见信使的,是一个名叫王士珍的营官,王士珍告诉大山岩的信使,袁大人对于目前发生的战事毫不知情,而且,袁大人就算知情,也无法控制局面,因为,各路清军的发起的进攻,全都是各统军将领的不服从朝廷号令,私自行动。袁大人只是新军统领,只能约束自己的部队不与rì军为敌,无法指挥山东战场上的其他将领。
王士珍的回话,把大山岩气得七窍生烟。他敢肯定,清军的反击,一定是袁世凯在幕后鼓动的。
这有两个证据,第一,率先在江家口发起进攻的,就是袁世凯的新军,这支部队虽然穿着清军的号服,表面看来与清军其他部队毫无二致,但实际上,这支部队的战斗力远远高于清军其他部队,而且,这支部队里有德国人,只有袁世凯的新军,才允许西洋教官参加战斗!
第二,袁世凯口口声声说他只是新军统领,无法驾驭其他将领。但是,大山岩心里清楚,在威海卫,袁世凯就是清军的最高统帅。他是朝廷派来的节制诸军的钦差大臣,戴宗骞、丁汝昌都得听他的!
袁世凯是在耍滑头!
让大山岩不解的是,袁世凯怎么敢违抗慈禧太后的意思,不顾停战协议,悍然向rì军发起攻击。他哪里来的这么大的胆子!
更让大山岩狐疑的是,袁世凯究竟要干什么?这样做似乎对他本人没有任何好处,相反,还会得罪慈溪太后,种下祸根。
这场反击战的受益者有两个,一个是朝鲜的平壤政权!一个在旅顺陷入绝境的周宪章!因为,山东的军事行动,可以迫使rì军放弃旅顺战场。
然而,这两个受益者,似乎与袁世凯都没有什么瓜葛。袁世凯没有理由为了他们而得罪慈禧太后!
大山岩不得不直面严峻的形势,组织部队展开防御。
第二军陷在了山东,难以自拔。
辽东,盖平。
一缕斜阳映照在盖平城楼,城楼的檐角上挂着晶莹的冰挂,在斜阳的照耀下,发出五颜六sè的光芒。
四周一片宁静。城楼上,一面太阳旗在初chūn的微风中懒洋洋地飘荡,城外的旷野上,几只冬rì的乌鸦在光秃秃的树丛中聒噪,东北方,大清河在冬rì的余辉中,慵懒缓慢地流淌。
今天早上,第一旅团终于渡过了大清河,攻占了盖平。
但是,这是一座空城。
原本驻守在大清河沿岸的清军,一夜之间没了踪影,被滞留在大清河北岸的第一旅团终于舒了一口气,急速渡河,向盖平急进,沿途,他们没有见到一个清兵的影子,rì军一枪未发,就进入了盖平。
然而,进入盖平之后,乃木希典才发现,部队的境况,不仅没有改善,反而进一步恶化了。
盖平是一座空城,这里不仅没有清兵,没有百姓,更没有第一旅团急需的粮草。
rì军攻占旅顺后,第一旅团就一路向北攻击前进,经过了将近三个月的野战。一般情况下,第一旅团孤军深入,这被认为是犯了兵家大忌。第一旅团远离主力,不仅没有侧后防御,后勤补给更是个大问题。不过,清军的无能给了乃木希典前进的底气,从金州到海城直到营口,第一旅团所向披靡,一连串的胜利后,骄狂的乃木希典忘记了他的部队所处的尴尬境地。
第一旅团的补给主要来自金州和旅顺,自从第一旅团攻占海城后,补给线越来越长,来自旅顺的粮草很难接济的上。不过,第一旅团攻占了营口和海城,这两个城市都是人口密集的富庶之地,rì军就地筹粮,暂时解决了补给问题。
然而,战场局势急转直下。1月26rì,周宪章所部章军攻占了旅顺,西宽二郎旅团终止了北进计划,奉命南下夺回旅顺。而此时,第一旅团主力远在营口,正在准备渡海作战。
第一旅团与第二旅团脱节了,两军之间,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空白区域。
很快,传来了西宽二郎进攻受阻的消息,紧接着,大本营发来训令,命乃木希典所部放弃营口、海城,急速向金州靠拢,增援西宽二郎所部,协同夺回旅顺。
第一旅团在仓卒之间开始了这次南下行动,部队出发的时候,只带了五天的粮食。
部队离开海城后,第一旅团就陷入了粮食短缺的窘境。
乃木希典原以为只需要三天时间,部队就能够到达金州,然而,在盖平城外的大清河,他的部队遭到了清军武毅军的顽强阻击,被阻截在大清河北岸整整五天。
于是,第一旅团断粮了。
好不容易,武毅军放弃了阵地,第一旅团终于得以渡河,来到了盖平城下。
饥饿的rì军士兵冲击了盖平,结果他们一无所获。
紧接着,比断粮更为糟糕的情况发生了。
四万清军突然出现在了盖平城下,将盖平围了个水泄不通。
这支庞大的清军不是先前在大清河与rì军对垒的武毅军,而是另外一支陌生的清军。
统帅这支军队的,是大清国盛京将军伊克唐阿。
伊克唐阿,满洲镶黄旗人,咸丰十一年效力于僧格林沁麾下,在与捻军作战中,勇猛善战,屡立战功,人称“虎将军”。后历任三姓满洲镶白旗佐领,吉林镶黄旗佐领、黑龙江副都统、呼兰副都统等职,1885年,会同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澄,勘定中俄边界,与俄方签订《中俄晖chūn条约》,光绪二十一,因功赐头品顶戴,出任盛京将军。
第049章 满洲大军
清rì战争爆发后,伊克唐阿主动请缨,亲率部署五千人赴汉城迎击rì军,但是,所部刚刚赶到奉天,叶志超所部已在平壤败北,败军一路狂奔过了鸭绿江,大清国失去了整个朝鲜。
为了抵御rì军强渡鸭绿江进攻大清国本土,朝廷下令,四川提督宋庆所部为右翼,盛京将军伊克唐阿所部为左翼,以九连城为核心,沿在鸭绿江一线部署重兵。伊克唐阿原本只是众多奉调而来的各路人马统领之一,担任左翼军总指挥后,伊克唐阿奉旨节制辖区内各路练军、镇边军及其他各路人马,成为了与宋庆平起平坐的前线总指挥,手中掌握着近五万大军。
至此,在辽宁地区,大清国形成了两个军事集团,一个是以宋庆为首的军事集团,兵力五万,一个是以伊克唐阿为首的军事集团,兵力五万,两支部队互不节制,同时向朝廷负责。伊克唐阿也从一路将将佐,摇身一变,成了一方统帅。
但是,伊克唐阿与宋庆的地位并不相同。
宋庆是汉人,朝廷一向对汉人统兵心存疑虑,对宋庆暗中提防,处处掣肘,稍有败绩,便是严厉斥责。
而伊克唐阿则不同了,他是镶黄旗出身的正宗旗人,算是满清王公大臣们的亲戚,忠诚度是不容置疑的。而且,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伊克唐阿是个文武全才,具备过硬的军事能力和相当的行政管理能力,可以胜任地方官和军事长官,这在八旗子弟当中,实在是凤毛麟角。
满清朝廷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有出息的八旗子弟,当然是恩宠有加,极力呵护,不仅放手让伊克唐阿统军,而且,尽可能把更多的部队交到他的手上。部队交到他的手里,朝廷放心。
就这样,伊克唐阿有兵有枪,又得到朝廷的极度信任,在辽西地区,乃至在整个东北地区,他成了一个踱一脚地动山摇的大人物,就连总理对rì战争大臣刘坤一,也得看他的脸sè行事。事实上,刘坤一根本就调不动伊克唐阿,伊克唐阿的部队,只有朝廷能够调得动,朝廷上的满清王公们,已经把这支部队,当成了满洲人自己的军队,不容汉人染指。
伊克唐阿来到九连城后,原打算在鸭绿江沿线整顿队伍,伺机收复朝鲜。没过多久,周宪章所部在安州大胜,歼灭混成旅团,守住了朝鲜北部半壁江山,周宪章本人也被朝廷任命为驻朝鲜总理大臣。伊克唐阿只得作罢。
紧接着,rì军攻占旅顺,向辽东大举进犯,攻破海城,兵锋直指奉天。伊克唐阿和宋庆同时接到朝命,立即率军前往辽东,抵抗rì军的进攻。
两支大军并发辽东,所受的待遇也不相同。宋庆所部冲锋在前,在盖平、海城、营口一线与rì军苦战,伊克唐阿所部却是一直在旁边打酱油,与rì军只有一些小的接触,一旦前面的宋庆败北,伊克唐阿的部队就迅速后撤,与rì军脱离接触。
在旁人看来,宋庆所部损兵折将,而伊克唐阿的部队虽然没打过胜仗,但没吃过败仗,虽然是一路后撤,那也是有组织的后撤,军容完整,旗帜鲜明,与丢盔卸甲的宋庆,形成鲜明对照。
所以,不了解内情的人都以为,伊克唐阿统军有方,宋庆是个窝囊废。
然而,乃木希典心里是清楚的,与清军大战无数个回合,乃木希典看透了清军,也看透了大清国的政治。
他知道,不管是宋庆的部队还是伊克唐阿的部队,其实毫无二致,他们在rì军的猛烈进攻下,都是束手无策,只能等待失败的恶运。大清国有意把宋庆推向前线,让伊克唐阿保存实力,说白了,这是在为战争结束做准备。
大清国朝廷是在利用rì本军队消弱汉人的军队,保存旗人军队的实力!战争结束后,汉人统帅的各路部队,包括北洋水师,都将大大消弱,而伊克唐阿的部队,将成为维护满清政权存在的强有力的保障。
如今,rì本与大清国签订停战协议后,战争真的结束了。按理说,伊克唐阿应该坐享和平的果实,他根本没有必要冒险与rì军发生冲突。
但是,出乎乃木希典意料的是,汉人统领的武毅军消失了,而伊克唐阿的部队突然冲过了大清河,与rì军展开正面对垒。
五万清军把五千rì军围在了盖平城里。
这要是在以往,五万清军在乃木希典眼里,如同草芥,但是,经过三个月的征战,尤其是失去了后方补给的情况下,刚刚结束了大清河与武毅军苦战的乃木希典所部,jīng疲力竭,粮食弹药奇缺,面对五万清军的围困,乃木希典失去了突围的能力。
更为可气的是,伊克唐阿的部队把盖平围了个水泄不通,但并不主动发动进攻,伊克唐阿甚至派来和平信使,声称清军与rì军都应该遵循两国的停战协定,各守阵地,互不攻击。
可是,盖平城里的rì军已经断粮了,双方要是保持这种“互不攻击”状态,拖上几天,乃木希典的第一旅团就得饿死。
而rì军若要出城筹粮,或者向金州前进,就必然要与清军发生冲突!以rì军现有的状态,无论如何也冲不出清军的包围圈。
乃木希典知道,在辽东,他是一支孤军,他不能指望任何增援。西宽二郎的旅团已经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