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清-第11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方露出了朦胧的白光,天快亮了。
江水中荡起薄薄的晨雾,飘浮在河滩残缺不全的尸体上。
桥川江变了颜sè!
天sè蒙蒙亮,胎里峰,东林瀑布。
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挂在瀑布边的悬崖上,那是一个丢失阵地的连长的人头。
这个连长奉命带着一个排驻守在东林瀑布下的一处高地,全排五十二人,只有他一个人活着跑回来了,其他人全部战死在高地上。
督战队逮捕这个连长,在东林瀑布边,执行了战场纪律。姚喜亲自cāo刀,砍掉了他的脑袋。
说起来奇怪,姚喜身为师长副官,历经松骨峰、安城渡、成欢、虎飞岭大小十多战,可是,他从来就没有杀过人!
似乎每一次战斗,他都是打酱油的。
可是,每一次战斗都少不了他,好像没有他这个打酱油的,战斗就不是战斗!
今天,是姚喜平生第一次杀人,但是,杀的不是rì本人,而是自家兄弟。
这个连长炮回到东林瀑布的时候,身上带着十多处伤,有枪伤也有刀伤,他和rì本人拼过刺刀!杀死过三个rì本兵!
但是,一个残酷的事实是,他丢掉了东林瀑布以下的最后一个高地。
胎里峰防御阵地总共由二十一个高地组成,其中,十五个在东林瀑布以下,东林瀑布以上只有6个高地,包括指挥部躲在的东林瀑布。
也就是说,经过一夜的激战,章军由丢失了五个高地,加上白天丢失的高地,东林瀑布以下的高地全部被rì本人占领,第三团被挤压到了东林瀑布以上的狭窄地带。
东林瀑布是指挥部所在地,是整个胎里峰防御的核心阵地,担任防御任务是是一个加强连和姚喜带来的督战队,总共有将近五百人。
然而,随着高地的一个个丢失,东林瀑布的军心动摇了。
已经有人丢弃阵地向山上逃跑。
恐惧是会传染人的,一个士兵的恐惧,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传染给一支军队。而一个士兵的逃跑,会导致整个防线的彻底崩溃!
姚喜命令督战队逮捕了那个连长,他亲手砍下了他的人头!并把人头高高悬挂在悬崖上,让每一个士兵都看见,擅离值守的下场。
然而,当姚喜扔下屠刀的时候,他哭了!
他没有让眼泪流出来,眼泪被他硬生生吞咽到了肚子里。
他知道,那个连长不是懦夫!一个亲手杀死过三个rì本兵的军人,绝不会是一个懦夫!
但是,姚喜只能杀了他,借他的人头震慑军心!
“兄弟,对不住了,你要是觉得怨,就去阎王爷那里去告我,我姚喜认了!”姚喜默念着,带着督战队冲上了最前沿。
督战队不再站在队伍的后面,他们与冲锋的rì军混战在了一起。
血淋淋的人头震慑了军心,没有一个士兵再后退半步。
一发炮弹击中了罗鸣芳的指挥部。rì军攻占东林瀑布对面的高地,并把山炮拉上来,对东林瀑布展开炮击。
罗鸣芳被两个卫兵压在身下,躲过了一劫,但是,两名卫兵被弹片击中,当场阵亡。
罗鸣芳爬出了倒塌的指挥部,迎面撞见了张勋。
张勋浑身是血。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他所在的铁松高地终于失守了。
那是东林瀑布以下,最后失守的高地,担任铁松高地以及周边五个高地防守的是303营。
303营营长阵亡后,张勋把这个营的预备队调上了铁松高地。然而,rì军第一联队的攻击近乎疯狂,在短短一个小时之内,接连对铁松高地发起了7次不间断的进攻。
预备队很快就消耗光了,张勋抡起大刀,和rì本人拼起了刺刀,要不是卫兵强行把他拖下高地,这个时候,他应该是死在高地上了。
303营打光了。这个由盛军组建的营,不是张勋的嫡系,按照张勋战前的想法,这个营让rì本吃掉了,也无所谓。
但是,此时的张勋却是痛彻心肺!
他后悔了!这支前盛军部队,原来这么能打!一个营八百多人阵亡,而倒在他们身前的rì本人,也有仈jiǔ百人!
敌我伤亡比几乎相等,这是自清rì开战以来,首次出现的情况。在这之前,清军伤亡人数往往是rì军的数倍,甚至是十倍!
这么能打的一支部队,就这么报销了!张勋怒不可遏。
张勋红着双眼,直斥罗鸣芳:“罗鸣芳!你打的什么主意,你把301营弄到哪里取了?为什么不让他们参战?”
直到现在,302营损失惨重,303营全军覆没,而第三团最为jīng锐的301营还没有参战,他们在东林瀑布上方的密林中待命。
罗鸣芳指了指耳朵,他虽然捡了一条命,但耳朵被震聋了。
“野炮呢?rì本人的炮弹都打到了指挥部,你为什么还不让炮兵还击!”
整整一个晚上都没有听到野炮的声音。自从轰击了官道之后,章军的炮兵部队好像失踪了。
一发炮弹落在了不远处,两个士兵被炸上了天,rì军嚎叫着冲上了阵地,与章军官兵混在在一起。
“张勋!老子听不见你说什么!”罗鸣芳喊道:“老子告诉你,不要在老子面前指手画脚!”
罗鸣芳说着,拔出手枪,冲上了前沿阵地。
又是一发炮弹,击中了瀑布上的一颗老松,张勋怪叫一声,躲过了砸落下来的树干,拔出大刀,一声爆喝:“跟老子冲!”
清晨六时,安州城下。
周宪章拔出手枪,向部队下达了强攻安州的命令。
这是无奈之举!
章军根本就不具备攻坚能力,按照周宪章的计划,这场攻取安州的行动,原本应该是一场奇袭。
但是,计划落空了!
昨天黄昏时刻,突击部队到达大宁江,周宪章命令部队停止前进,派出原韩令准率401营的一个连换上朝鲜百姓的衣服,先期过江。
韩令准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摸清从大宁江到安州城十五公里的路程,搞清楚是否有rì军驻守,并探明行军路线。第二,在天黑之前混入安州城,摸清安州守军的部署,以便里应外合。
第165章 不幸中的万幸
韩令准的任务有两个,一是摸清从大宁江到安州城十五公里的路程,搞清楚是否有rì军驻守,并探明行军路线。第二,在天黑之前混入安州城,摸清安州守军的部署,以便里应外合。
韩令准的部队没有携带枪支,突击部队中,只有冯国璋的师直属营装备齐全,而韩令准的401营只有冷兵器。
不过,401营全是朝鲜人,且全是东学教徒,熟悉朝鲜的风俗人情。而且,安州也曾经是东学教的一个据点,韩令准打算进入安州城后,与以前的东学教徒们取得联系,鼓动东学教在城内发动起义,接应城外的攻城部队。
韩令准自信,在安州城内,可以召集至少五百教众,加上他所率领的一个连,总兵力达到近八百人。韩令准准备用大部分兵力占领安州西门,打开城门,放后续部队入城。以少部分兵力牵制驻守在观海楼一带的守军主力,待后续部队入城后,向观海楼发起总攻,一举消灭守城rì军。
这一计划看似稳cāo胜券,然而,韩令准失手了。
渡过大宁江之后,先遣队一路倒也顺利,从江畔到安州城,没有发现rì军,倒是有一些朝鲜官军,这些官军无jīng打采,毫无戒心,韩令准顺利到达安州城西门,守卫西门的,是rì军的一个小队,在朝鲜官军的协助下盘查行人。
rì军和朝鲜官军对行人的盘查并不严格。rì军在朝鲜势如破竹,从南到北横扫整个朝鲜。如今,rì军占领了朝鲜全境,只剩下鸭绿江边一个小小的义州还在清军手里。而朝鲜官军已经接受大韩皇帝的诏书,与rì军合作。只剩下少数不肯臣服的朝鲜人还在抵抗,但抵抗力量微乎其微。
而溃败后的清军,没有勇气也没有实力对rì军展开反攻,种种迹象表明,清军根本就没有考虑过反攻朝鲜,清军的朝鲜战略,已经转变成了鸭绿江防守战略!也就是说,清军全力保卫鸭绿江以西的满洲,那里是大清国的宗社所在地,大清国已经放弃了朝鲜。
rì军从大本营到驻朝部队的每一个士兵,都乐观地认为,朝鲜战争已经结束了,至于混成旅团的突进,那不是朝鲜战争,而是向满洲进军的先期作战。
安州距离鸭绿江尚有上百公里路程,这里的战争气氛早已烟飞云散,金弘集在安州采取的是和平建设方略,这个方略得到了rì本人的赞同,民政大权全部交给了朝鲜人,rì本驻军的任务,也变成了维护地方治安。
在这样的气氛下,安州城守备松懈。rì军主要集中在观海楼周边的军营中,只派出小股部队协助朝鲜官军维护城门治安。
韩令准和他的部下很容易就骗过了城门的守军,混进了安州城。
进入安州城后,韩令准马上与城内的东学教联系,召集人马,准备行动。
然而,这个环节出了严重问题!
不管是周宪章还是韩令准都没有料到,安州知府,也就是安州城名义上的最高行政长官是东学教的前军师卢文俊!
卢文俊之所以能够获得金弘集的赏识,就是因为,他利用自身的东学教背景,招抚了大量东学教徒与朝廷合作,与朝廷合作就是与rì本人合作!
东学教原本是反朝廷的,战前,东学教与朝廷签订了《全州和约》,东学教与朝廷的关系趋于缓和,一些东学教众对朝廷的态度发生转变。
崔时亨死后,东学教没有了教主,周宪章手里有骊铁,但他扔掉了骊铁,拒绝担任东学教教主。此时的东学教分崩离析,各坛各口各自为政,他们虽然打着东学教的旗号,但是,很多东学教徒与以往的东学教毫无相通之处。
安州本是富庶之地,民众与官府有矛盾,但并不尖锐。东学教在这一带有活动,但教众与朝廷的矛盾并不像其他地区那样势不两立。卢文俊以东学教军师的身份入住安州,原本就能够得到不少东学教众的应和,加上金弘集在安州实行和解政策,安州东学教很自然地偏向了朝廷。
卢文俊利用他在东学教的影响,获得了安州东学教徒们的支持。杀害教主崔时亨的事,那是发生在封魂谷,对于远在各地的教众而言,是一件很遥远且死无对证的事,卢文俊很容易就糊弄过去。
在安州东学教的支持下,卢文俊帮助金弘集稳定了安州局势,顺利完成了权力交接,从而获得了金弘集的赏识。
在这种情况下,韩令准试图借助安州东学教发动起义,他是找错了人。
结果,当韩令准来到安州东学教分坛,他的行踪立即被报告给了卢文俊。
卢文俊立即率领安州城的朝鲜官军,包围了韩令准的驻地。
幸好,跟随韩令准入城的一个连散在城中各处,在韩令准的驻地,只有跟随韩令准入城的十几个亲兵卫队。
韩令准却也聪明,慌乱之中,命令卫队停止抵抗,向卢文俊投降。
韩令准向卢文俊交待,他是奉教主周宪章之命,前来安州刺杀卢文俊,为死去的前教主崔时亨报仇。
韩令准的这一说法,有一定的道理。卢文俊知道周宪章率军在义州与rì军对抗,他也知道周宪章被教众们奉为教主。身为教主,当然要为前教主报仇,否则,无法安抚教众。
卢文俊也担心周宪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