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西斯演义(youatxt.com)-第8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查问反攻是否已经开始,但始终没有得到肯定的回答。希姆莱向他报告说,据来自空军的
消息,反攻一直没有开始。这样,希特勒在焦急的等待中挨过一个上午,直到下午3点钟召
开例行的军事会议以前,仍然没有开始反攻的任何消息。
下午的军事会议开始以后,在雷布斯和约德尔介绍了当前的军事形势后,希特勒恼怒气
来。原来,反攻的命令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那些部队什么事都没有做,计划周密、具有威
慑力的空军也一直没有出动飞机;施坦因纳一直没有下达反攻的命令,而在那些奉命从柏林
北部调到南部去增援施坦因纳的部队离开之后,俄国人却趁虚而入攻克了柏林北部。现在,
苏联红军的先头坦克部队已经占领了半个城市
这一连串的消息,对于正在满怀希望地等待反攻胜利的希特勒来说,无异于当头一棒。
在震惊之余,他怒不可遏地对约德尔吼叫道:“军队和党卫军把我出卖了!施坦因纳这个混
蛋,我不会放过他!”
在一阵歇斯底里发作之后,希特勒一下子坐在椅子上,脸色铁青,双眼无神,自言自语
道:“我的末日到了,第三帝国的末日到了。现在,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一死以报帝国外,
已经别无选择了。现在,我已经不再犹豫了,也坚决不去南方了,谁愿意去谁就去吧!反正
我是一定要留下来与柏林共存亡了。”
听了希特勒这番绝望的表白后,在场的那帮纳粹首领们也都受了感动。他们一致反对希
特勒继续留在柏林,并且安慰元首说,这一切并未结束。舍尔纳和凯塞林元帅的陆军集团军
群仍然完好无缺地存在着,凭借着这些力量,还可以和敌人一搏。所以现在没有任何失望的
理由,更不用说是绝望了。元首应该马上离开柏林城,以图东山再起。现在上萨尔斯堡还为
未晚
正在德国北部的希姆莱和邓尼茨得到消息后,连忙打电话给〃元首〃,请他务必重新考虑
一下决定,并向元首保证说,如果元首需要,他们可以把自己所掌握的党卫军和海军部队开
到柏林保卫元首的安全。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经过一番活动后,打电话报告〃元首〃说,他对
搞一次拯救全局的外交活动抱有很大的希望,请元首勿必振作品惫的精神。
然而,这所有的一切并未能使希特勒放其他的计划。他一再重申,他一定要留守柏林,
要亲自组织指挥保卫这座城市的战斗。他命令向柏林市民宣布:元首一息尚存,保柏林之志
不移。第二天,德国广播电台就向全世界作了如下广播:
“柏林和布拉格是帝国的两个坚不可摧的孪生堡垒,元首希特勒和大区党部书记戈培尔
将留在柏林,直到最后!”
从1935年起就一直在希特勒身边工作的贴身侍卫海因兹·林格回忆说,希特勒在那
次军事会议之后就常常对他说:“你瞧,林格,甚至党卫军也后退了,在人们无利可图的时
候便背叛了我。现在,我要留在柏林,直至死去。因为我已经病得不轻了,也许会拿不起武
器,但我会以死尽职的。”
因此,林格认为,正是党卫军上将施坦因纳不服从命令,才导致了希特勒下决心坚守柏
林的。所以多年来人们也一直相信了林格的说法,认为希特勒是在绝望之后才决定破罐子破
摔,死守柏林的。
但是,英国著名学者戴维·欧文却提出了另一种说法。
戴维·欧文曾经收集了大量有关这一事件的第一手材料。在对这些材料进行了潜心研究
之后,戴维·欧文发现,在希特勒的身上,附着腓特烈大帝的阴魂。正是由于〃鬼魂附体〃,
才使得希特勒在充满了幻想和希望的状态下,最终下决心要坚守柏林的。而不是像人们通常
认为的那样,希特勒是在绝望之后才下决心死守柏林的。
这种说法乍一听起来似乎荒诞离奇,但只要深入了解一下希特勒一贯的行为,研究一下
当时情况下希特勒的那种微妙的心态,就会对戴维·欧文的这一说法认同了。
众所周知,希特勒是个目空一切的人。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几乎没有几个人能
被他看得起。但是,就在那少得可怜的几个被他看得起的人中,却有一位简直让他佩服得五
体投地,这个人就是十八世纪的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这位代表着容克地主阶级利益的普
鲁士国王从1740年当上国王起,就开始着手推行他的侵略扩张政策,他于1740年至
1742年,1744年至1745年发动了西里西亚战争,还参加了1756年至176
3年进行的以奥地利、法国、俄国、西班牙、萨克森和瑞典为一方与其鲁士、英国、葡萄牙
为另一方的〃七年战争〃。
在〃七年战争〃中,腓特烈大帝曾经巧妙地利用反普联盟计划的不协调,于1757年指
挥普军大败奥军和法军。取得了罗斯马赫战役的胜利。但是在随后几年的战争中,普鲁士却
遭到了一连串的失败,仅在1761年至1762年的时间里,连续丧失了波美拉尼亚、西
里西亚、萨克森等一大起土地,几乎濒于灭亡的边缘。
到1762年,经过长达7年之久的残酷战争之后,这位普鲁士国王已经被困在布景斯
劳已经大半被毁的宫殿里,他自己已感到走投无路了。他的首都柏林被俄国、奥地利和萨克
森的联军包围,他的军队士气低落,而且与敌人相比众寡悬殊,处于明显的劣势。腓特烈大
帝在给他的朋友和大臣德·阿根斯侯爵的亲笔信中表示:如果到了某一日期局势还没有好转
的话,他将接受失败,服毒自杀。
然而,就在腓特烈大帝给自己规定死期到来的前3天,俄国女皇伊丽沙白死了,彼得三
世继位。这位新沙皇却没有继承刚刚死去的女皇的遗志,去和盟国一起最终消灭普鲁士帝
国,而是采取了截然相反的作法,转而与腓特烈大帝戏剧般地化敌为友结成了同盟,使整个
战争的形势发生了逆转,腓特烈大帝也因此获救了。
正是由于有这段不平凡的经历,希特勒对腓特烈大帝推崇备至。他曾经在流亡维也纳街
头时以很大的精力熟读了大量有关腓特烈大帝的书籍。
希特勒不但把腓特烈大帝作为自己的一根重要精神支柱,而且还常常用这位普鲁士国王
给他的部下打气壮胆。一次,一位女秘书颤颤兢兢地问:“元首,我们是不是已经输了?”
希特勒立即板起面孔,威严地说道:“还没有,我们是不会输的。腓特烈大帝最后赢
了!所以,我们最后也会赢!”
除了希特勒之外,戈培尔也十分相信,在希特勒与腓特烈大帝之间有着某种妙不可言的
奇特关系,并挖空心思用一种十分玄妙的方式来证实这种关系的存在。
在末日到来之际,帝国宣传部长戈培尔更是煞费心机让人们相信,希特勒就是腓特烈大
帝的转世化身。
1945年4月初,戈培尔派人到盖世太保的秘密档案里取出了事先存在那里的两份希
特勒的星相图,他在这两份星相图上看到了惊人一致的谶语:“希特勒在1939年发动一
场战争并在1941年取得辉煌的胜利,但在此以后,他还是将有段时间的失败,他的军队
将在敌人的打击下节节败退直到1945年4月份的上半月遭到最为严重的打击。然而,否
极泰来,在经过这些打击后,他将会一步步交上好运,到4月份的后半月时,他的军队将暂
时占上风,随后将出现相持阶段,直到1945年8月,可以恢复和平。
星相图最后明确预示出这样一个结论:经过三个残酷的年头之后,希特勒德国将在19
48年再次崛起。
戈培尔以这份星相图为依据,竭力劝说希特勒不要丧失信心。因为在他认为,俄国和西
方之间的交锋将在未来的3至4个月到来。具体地说,也就是在1945年8月,反法西斯
联盟就要解体,倒转联盟的日子就要到来了。接着,他又绘声绘色地为希特勒读了卡莱尔关
于〃七年战争〃最艰难岁月所做的一段精彩描述,重温了一遍腓特烈大帝那段〃绝处逢生〃的经
历。
面对着一天天恶化的局势,耳听着苏军越来越近的枪炮声,希特勒在祈祷着历史的再
现,奇迹一定会能拯救帝国,就像当年勃兰堡王朝得救一样。历史时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希特勒等待已久的事终于发生了。1945年4月12日,美国总统罗斯福在佐治亚洲的温
泉正接受别人给他画像时突然发病,终于不治,当天与世长辞了。
当罗斯福总统突然逝世的消息传到德国之后,第三帝国的首领们欣喜若狂,他们为终于
找到了当今的〃伊丽莎白女皇〃而弹冠相庆。他们知道,在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中,英美与俄国
之间的关系是既联合又斗争的关系,丘吉尔和斯大林之间因为各自的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存
在着很深的成见,罗斯福在协调各盟国之间的关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谁都知道,在打
败了他们的共同敌人之后,东西方之间在对未来世界范围内的利益分配和势力范围划分上将
出现尖锐的矛盾。现在这个日子就要到来了。在此关键时候,罗斯福的死,难道是偶然的
吗?历史岂不又要再一次演出〃七年战争〃即将结束时的那一幕!
戈培尔在听到罗斯福的死讯后,似乎看到了那即将到来的胜利,他认为这就是转折点。
希特勒对此也深信不疑,此时他好像毒瘾发作的人吸上了一口毒气似的,异常兴奋。纳
粹首领们低落的情绪也因元首的兴奋而提高。
第二天清晨,希特勒就口授了一份致前线士兵的公告,并要求在苏联红军攻势一开始就
发表。
公告中,希特勒对苏联红军极尽诬蔑,谎言连篇,同时还把罗斯福称作有史以来的最大
战犯。最后他说:
“柏林是德国的!维也纳还将是德国的,欧洲永远不是俄国人的。”
“在这命运之神从地球上剥夺了有史以来最大战犯的生命时,战争的转折点到来了。”
无论是希特勒痴人说梦般地虚声恫吓,还是德军孤注一掷的顽抗,都挡不住苏军的强大
攻势。就在希特勒高叫〃维也纳是德国的〃同时,苏军攻占了这座城市。苏军已逼进柏林城
下。在这种情况下,希特勒仍然没有放弃倒转时运的幻想。他认为只要再赢得时间,情况就
会发生改变。
他给驻意大利德军总司令凯塞林元帅捎去一个口信,告诉他:“我希望能再坚守8周时
间。我等待东方和西方闹翻,我打算要不惜一切代价守住意大利的堡垒和柏林。”
其实,希特勒希望东西方关系破裂也并非是毫无根据的,因为他得到报告说,英军先头
部队在易北河进军的过程中已侵犯了苏联人的区域,而苏军在4月15日晚到达圣柏尔腾一
线时立即停了下来。冲突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了。苏军军官对英军准备进攻感到忧心忡忡。根
据这些情报,希特勒坚信,
“英国不久将要与苏联交战,而且前景比德国旗望的还要美妙。英国为此开始组建进攻
俄国的部队,大概哪一方(指英美)应该明白,能阻止布尔什维克巨人的终究只有一位,那
就是我!”
希特勒正是抱有这种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