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雄心 >

第52章

帝国雄心-第52章

小说: 帝国雄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磕翘骱α耍谢嵋欢ㄒ烦⒁幌拢 甭薷涣鞯钠找丫冉戏潘闪耍愫驮玫匚剩骸    白罱ぷ骰顾忱桑 薄   「ダ忱锵2┦课⑽⒅辶酥迕迹八挡簧虾茫蛭钅勘冉霞保颐堑墓こ淌凸と硕荚诩影嗉拥悖 薄    罢媸切量啻蠹伊耍 甭薷康溃退私獾那榭觯啡┟芴毓灸壳白钪耸挚扇鹊牟返笔舻鹿站忠壑髁φ蕉坊鶥F-109和BF-110,但他们的技术实力并不仅仅局限于研发和生产战斗机——尽管他们的阻力来自于梅塞施密特博士的死对头、已经担任空军副司令的米尔希,但正所谓“是金子总会发光”,梅塞施密特公司凭借1934年第4届国际飞行大赛上的惊人之作一炮而红,随着这两款战斗机作为德国空军的主力机型参加了一系列作战行动,到目前为止表现良好,梅塞施密特公司也为自己赢得了大批订单和巨大的声誉。如今随着生产型号和数量的逐步稳定,他们的技术研发力量应付两款主力战斗机的后继型号绰绰有余,正是“开疆辟土”的大好时机!

    第5章 敞开天窗说亮话

    比一般机库更高更宽敞的弧顶车间里,罗根见到了正处于组装阶段的“华沙南”——德国空军为这个大滑翔机计划起了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代号,容克斯公司的“华沙”,梅塞施密特公司的“华沙南”。    “目前的完成进度是百分之七十一,按照预定计划,第一架样机应该在本月28日之前完工,30日进行首次试飞!”弗莱里希博士很是职业地介绍到。    “那还有一周时间!”    罗根下意识地说着,目光从第一架样机的机头扫向机尾,相比于昨天这个时候在容克斯工厂车间里见到的样机,梅塞施密特公司在进度上确实落后一些:这三架巨型滑翔机的机头和机身还没完全覆盖蒙皮,机尾还只是一个空架子,尽管如此,正在劳作的工人们在它们面前就樱桃对比于西瓜之渺小。    德国空军发出的竞标通知是能搭载全副武装的IIC型坦克或88毫米炮及拖车,容克斯公司稳妥地选择了接近下限的数值:11吨;梅塞施密特的计划则显得雄心勃勃:20吨。因此,双方的样机孰大孰小一眼便知,算上体型上的差距,罗根注意到眼前这三架滑翔机的尾翼结构明显比容克斯公司的样机大出许多——在先前与容克斯公司的设计师交流时,罗根就听对方关于尾翼过小的担心。出于职业操守,他本不该向弗莱里希提及这一点,但以罗根的人生经历,循规蹈矩并不在他的字典当中。    “尾翼,适当的大一些应该是有好处的!”趁着别人没注意的时候,罗根小声对弗莱里希说。    博士一点都不觉得惊奇,他继续一本正经地说:“是的,少校,我们在这方面有特别考虑过!现在最大的问题在于牵引机,当它全负荷起飞的时候,就算我们现在功率输出最大的容克斯90也没办法让它升空!”    “是么?”    罗根没有任何表示的说了一句,他穿越之前只听说过Ju-87和Ju-88,以至于昨天在容克斯的工厂闹了个小笑话:空军少校竟然不知道Ju-90为何物!原来,这Ju-90是目前德国仅有的四发飞机,于1937年投产,由于各项性能均不适合作为轰炸机使用,目前主要用来进行空中运输,而且产量也少,远没有自己的两位“同门师兄”来得名气大!    弗莱里希博士并没有察觉罗根的神情,而是继续自顾自地说:“如果专门生产一**力够大的牵引飞机,时间上肯定无法满足空军的要求,所以我们正在考虑其他办法,譬如使用多架牵引机共同牵引,或者给我们的滑翔机装上火箭助推器”    “呃,博士,抱歉打断一下,你刚刚提到火箭助推器?”此时此刻,罗根正怀疑自己的耳朵是否听错了,因为使用火箭发动机的原始喷气式飞机应该是在二战末期才出现的,而眼下仅仅是1940年!    “是啊,火箭助推器,瓦尔特工厂生产的液体燃料火箭,单个能够提供1000磅的推力,可以多个一起使用!”弗莱里希博士全然不知罗根的惊讶来自何处。    有火箭助推器不就有导弹、火箭还有喷气式战斗机啦?罗根大脑中一团浆糊,耳边所听到的仿佛是时空错乱的结果。事实上,不要说是这位军事常识匮乏的穿越者,就算是一般的二战军迷,对于火箭技术的发展也难有全盘认识。暂且抛开古人追求飞天的梦想,近代的火箭理论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俄国人齐奥尔科夫斯基的火箭运动方程式和《利用喷气工具研究宇宙空间》,在德国,20世纪初就出现了空间飞行协会,而以赫尔曼。奥伯特为代表的专家在1930年前后开展了一系列非政府背景的液体燃料火箭发动机试验,赫尔穆特。瓦尔特和沃纳尔。冯。布劳恩则是耀眼的后起之秀,前者在基尔为海军研究动力装置,并于30年代末开发出了实用的火箭助推装置(主要用于反潜火箭发射器的研制),后者在1934年成功发射了两枚液体火箭,分别飞到了2。2和3。5公里的高度。    正因如此,当罗根满怀希望地向弗莱里希博士提起火箭、喷气式飞机以及导弹这三样武器的名字时,轮到博士一脸茫然了。    午饭的时候,经过弗莱里希博士的一番解释,罗根终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历史的“误解”,不过他很快想到了另一件事:既然目前的火箭技术还不能运用于大型装备,研发反坦克火箭筒总可以吧!    面对大脑思维本来就跟常人不太一样(这里绝无贬义)的高级专家,罗根也没必要遮遮掩掩,直接将自己关于火箭筒的想法告诉了弗莱里希,博士自己的研究虽然不涉及这个方面,但还是热情地向罗根推荐了另一个人:自己的好友兰格韦勒博士。    如果罗根知道这位替克虏伯公司效力的武器工程师兰格韦勒就是历史上德国铁拳的发明者,一定会兴奋得抱起弗莱里希原地转上三圈,要知道原本1942年投产的铁拳150式44毫米火箭筒若能提前两年出现并且大量装备德国陆军以及空军的空降部队,将对德军的单兵作战能力起到非常可观的提升作用!    由于军务在身,罗根只好把这件“私事”暂且放到一旁,不过当容克-52从跑道上起飞的时候,他还是感觉此行收获颇丰:只要两家实力雄厚的飞机制造公司有一家按时完成任务,空降部队在8月份就能得到第一批可以用来运载坦克的重型滑翔机,而在获得英军雷达并研制出有效干扰设备,德国空军压制英国皇家空军的难度大大减少,一旦德军控制住哪怕只是海峡区域的制空权,“海狮计划”就有了生存的空间!    理想是美好的,但当赫尔曼。戈林那种臃肿丑陋的面孔浮现在眼前的时候,罗根禁不住轻叹一口气,有这个超级无敌的“大败家子”在,只靠一些技术上的提升恐怕很难挽救德国空军的命运吧!既然自己现在的实力还远不足以跟这个胖子抗争,那能否借用其他人的力量,例如米尔希?    看着舷窗外的美景,罗根不知不觉地在吵杂的机舱里睡了过去。    时间紧迫,时间紧迫,心里总有个声音在说。不列颠空战这个关键节点不能抓住,德国就很可能走上两线作战的老路!一定要做些什么来改变这场著名空战的进程和结果,一定要让德国空军赢得胜利

    第6章 送上门的机会
    (下载小说到云  轩  阁 wW W .yxg. cc) 

    当夜幕渐渐降临之时,繁华的柏林终于出现在脚下,两天的行程安排得十分紧密,但严谨的德国军官们对此毫无怨言。(看热门电影上 xsmao)下了飞机之后,罗根叮嘱他们回去好好休息一晚,明天再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碰头,争取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此次考察的报告梳理出来向上级提交。    开着自己的VW82军用桶车,吹着清爽的凉风,罗根的思绪愈发的清醒。就他对历史上那场不列颠空战的了解,德军之所以失败,最重要的原因有三:一是未能对英军的雷达和防空指挥系统实施有效的破坏与压制,二是Bf-109航程过短、轰炸机群的护航战术呆板,最后,是德国空军将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对伦敦等城市的轰炸上,未能对英军的军事生产设施造成足够的破坏,导致英国战斗机越打越多!    现如今,由于成功的“尖刀行动”,第一个原因已经基本被破解了,只要干扰设备发挥作用,德国空军就能在相对有利的态势下面对英国空军,至于后面两个原因,战斗机航程似乎可以通过外挂油箱来解决,至于护航战术与轰炸策略,那恐怕得从空军指挥层想办法了!    自己跟赫尔曼。戈林虽然只见过几次面,但关系已经形同水火了,米尔希是个突破口,但这位副司令对于作战方面没有发言权,至于说斯图登特,就算他能够伤愈归来,仍只能在他的伞兵领域发挥作用。这样看来,路似乎走不通了!    想来想去,罗根始终找不到一个明确的方向。就这样满怀踌躇地回到了自己的公寓,一推开门,突然发现沙发上坐着一个人,一个梳着三七分头、戴着圆框眼镜的年轻男子!    在把公文包当炸药包扔过去之前,罗根认出了这家伙,门茨。博格斯,帝国宣传部的特派战地记者,功力深不可测的“小广播”。柏林是他的活动大本营,罗根调来空军部的一个礼拜,两个单身汉几乎吃遍了柏林南区的特色餐厅。后来德国空军开始对英国有所行动,博格斯便去了一趟法国,据说是采访与英国空军有过交手记录的德国飞行员。    不过,罗根记得自己并没有把房门钥匙留给这家伙。    “嘿嘿,听说你今天回来,特地过来看看!”博格斯看了看放在沙发转手柜上的照片,“怎么没有顺道去看看你的心上人?”    “顺道?完全是反方向嘛!”罗根放下手里的公文包,走到餐桌旁给自己倒了一杯水,一路上车开得急,风把嘴唇都吹干了。    “你的采访怎么样?据我所知,在法国战役期间打下10架敌机以上的王牌飞行员可不少呀!”    坐在沙发上的博格斯穿着一件白格子衬衫,下面是一条米黄色的西裤,胸前没有挂他那部精密的蔡司相机,若是只看外表,大概没有几个人会将他和战地记者的职业联系起来,更不会想到他背后蕴藏的那股强大能量!    “嘿,哪有你这样的王牌够劲!对了,我今天来是告诉你一个好消息的,帝国宣传部已经同意将你在英国的部分行动记录以专题的形势进行连载,这个专题名字就叫做鹰降英伦!”    “鹰降英伦?不错,真不错!”罗根嘴里边赞着,情绪却不怎么高,这些东西本来在尖刀行动结束后博格斯就整理成了报道,但帝国宣传部却执意将行动战报连同这些东西押了下来——背后缘由罗根用脚趾头都能猜到。    “对了,门茨,有没有听说统帅部最近有什么大行动?”罗根看似不经意地问。    博格斯笑着说:“你这可是在套取德国最高级别的军事机密哟!”    “没办法,我被困在一个笼子里,除了工作上的事,每天只能听到一些谁谁谁搞了情妇、谁谁谁圈地建别墅之类的消息,没人会向我透露真正有用的事,痛苦!”罗根抱怨道。    博格斯点头表示同情:“嘿,这不还有我么!说到大行动现在一切还不都是围绕那个计划开展的!”    “海狮?”罗根小声说出了这个在德国军界尚属绝密的词。    “是啊,自1916年以来,日耳曼人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