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帝国雄心 >

第292章

帝国雄心-第292章

小说: 帝国雄心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演练中,三辆样车不仅完成了五公里的越野测试,在翻越和突破障碍、涉水行进和小范围机动的测试中均有较为稳定的表现,而在火炮测试中,采用同款火炮的三辆样车玩起了“速射”,隆隆的炮声中,只见到场的几位陆军元帅都不住地点头,要知道苏军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虽大,射击间隔和持续火力都是差强人意的!    “我看过陆军的45吨和55吨坦克设计方案,虽然采用的都是88毫米炮,可我总觉得它们过于笨重,在今后的战场上发挥的作用肯定还不如我们的35吨坦克!成本方面,我们也是占有很大优势的!”回荡的炮声渐渐散去,斯图登特开始和自己的老下属小声交流起来。    “我们的35吨坦克是作为中型战车设计的,不论是否以空降方式进入战场,火力、防御和速度的均衡是非常重要的一点!至于说他们的重型坦克,定位不同,特点也是非常明确的!”    这话虽然没有明里表态,可作为穿越者,罗根对历史上德国战略的得失还是非常清楚的。如果让他来统领全局,那么具有象征意义和心理作用的重型坦克虽然仍会被制造出来,但生产的重心仍然会放在性价比更高的中型坦克上,喷气式战机和螺旋桨飞机的处理也是一样的。    “等到我们的超级巨人也投入量产,德国将拥有一支举世无双的空降部队!”斯图登特恨恨地说着,与“35吨空降坦克”的进展相比,用于搭载这种坦克的重型滑翔机研发之路却很不顺利,可承载30吨负荷的“巨人”似乎已经是当下技术的极限,理论上完全可行的样机,在实际测试中要么是机翼不堪重负,要么是无法保持平衡,接连几次试验都以失败而告终。    “从我们越过斯卡格拉克海峡的那一刻起,德国空降部队就已经是举世无双的咯!”罗根不动声色地将赞誉献上,空降挪威算是德军空降兵的战争首秀,虽然斯图登特只是坐镇后方,但成功背后怎能少得了这位德国空降兵之父?    斯图登特苦笑两声,这时候,勃劳希奇已经在和军火商代表们握手道别了,而满脸喜色的元帅们也一一起身准备离开。由于最终的决定还需要经过军事决策委员会商讨才能做出,军火商代表们倒是显得比较拘谨,谁都想得到这笔订单,却又都没有十足的把握。    这一次,罗根并没有和元帅们一同离开。他虽然不是装甲兵出身,可从模范伞兵营时期就开始学习和摸索装甲指挥,后来又有不列颠战役的磨砺,如今也算是一名及格的装甲指挥官,对坦克的性能了解与理解也要比那些连坦克都不会开的元帅深入一些。作为项目的发起者和决策者,他在测试结束后又亲自对三辆样车进行了试操作。戴姆勒…奔驰的轿车是他平日里最喜欢的,但他们使用柴油机的坦克样车在操作上显得更为复杂和繁琐,而抛开外型上的差别不说,克虏伯和亨克尔的样车在许多技术性能上都是不分伯仲的,但就构造的简易性和造价而言,前者有着较为明显的优势——就在他心里已经有所取舍的时候,一个惊人的消息传来:元帅们返回柏林时遭到了炸弹袭击!    包括罗根在内,在场的所有人无不目瞪口呆。元首遇刺身亡,德国是凭着这些陆军元帅的声望和影响力才堪堪渡过难关,如若陆军元帅们再有个好歹,局面很可能陷入无法掌控的境地,内乱的梦魇一旦变成现实,谁能够力挽狂澜?    尽管已经成为掌握德国最高军事权力的十二人之一,罗根并不认为自己就具备了成为救世主的资格和能力。按照德国政府的官方公告,刺杀德国元首的幕后元凶是处于敌对状态中的苏联政府,但这也仅仅是新掌权者们稳定局势的权宜之计,真正的凶手没准就是你身旁道貌岸然的合作者。至于柏林城内归由空军指挥的部队,单独面对陆军或是党卫队亦无胜算。与斯图登特一合计,他决定在局面未明的情况下静观其变,并要求试验场的警卫部队派出一部分人员前往十余公里外的事故现场实施保护性救援——两个排的士兵旋即乘坐卡车出发,但他们不多会儿就灰溜溜地撤了回来,说是道路已经被陆军部队封锁。紧接着,通往柏林城区的电话线也被切断,试验场突然变成了汪洋中的孤岛。有那么几秒,罗根甚至在想自己若是开着三辆新式坦克进入柏林城区,没准能够成为世界上最拉风的英雄,但转念一想,“35吨空降坦克”充其量就是装甲厚一点,若是碰上了88毫米炮、铁拳或是燃烧瓶什么的,依然是铁棺材一个!

    第26章 暗明之路

    第26章 暗明之路    初夏的郊外,到处都是鲜活的翠绿,徐徐吹来的凉风拂动着树枝草叶,一群灰色的鸟儿扑腾着飞过,抬头仰望,乳白色的浮云点缀在蔚蓝色的天空中。    宜人的自然环境无法消融令人压抑的气氛,坐在库麦斯道夫试验场的贵宾席上,罗根看似镇定地抽着雪茄,脑袋里却已将当前局面下的各种可能分析了个遍——然而正所谓人算不如天算,即便是每秒上万亿次的计算机也无法准确预测历史进程,何况是一颗普普通通的人脑?    从雪茄头部升起的白烟,至少可以让罗根确定,这里的空气还没有凝固    “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决定命运,有些人只能等待命运的决定?”    按照东方人的算法,现年51岁的库特。斯图登特早已买入了“知天命”之年,可这位一手缔造了德国空军伞兵部队的功勋人物对于现实中正在发生的一切充满了迷惑。对他来说,阿道夫。希特勒时代的风光已经随着那颗8毫米口径的子弹一去不复返了,兵种将军在诸多元帅和上将面前显得那样的无足轻重;对于德军空降部队来说,扩充计划虽然没有被取消,但是预期的进展已经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而大大推迟了。    罗根用夹着烟的手轻轻搔了搔发鬓,“因为有些人拥有决定命运的能力,有些人则没有!”    “是啊,我们却总是属于后者!”斯图登特颇显无奈地环顾四周,由于相同原因滞留于此的军火商代表以及军方的技术专家们,此时或坐或站,他们脸上无不泛着焦急的神情,或默默等待,或试着打探消息,时间对于他们来说,每一秒都显得那样的漫长!    罗根转过头看着自己的老上司,时隔一年,他仍然清楚地记得两人初次见面的那个滑稽场景,当时斯图登特虽然头部受伤,情绪也有些低落,但肤色健康、精神饱满,如今德国空降部队已经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战绩方面也远远凌驾于各交战国之上,他整个人却显得那样的苍老,就连一向炯炯有神的双眸中也时不时蒙上了一层灰暗。    也许是超越时代的历史积淀,也许是成长环境的熏陶,不敢说阅人无数的罗根,看人总是能够看到比普通人更深的地方。他知道,斯图登特一直视希特勒为这个民族和国家的救世主,崇拜并且信奉他所提出的全盘战略构思,并为之奉献了自己的才华乃至灵魂。尽管这种痴迷终究会被证明为逆历史潮流而行的盲从,但纵观这位航空兵将军的军事生涯,他那不甘被命运驾驭的傲然却又值得人们的尊重——一支全新兵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这其中的艰辛只有为父母者才能够体会。在波兰战役期间,他们甚至没捞到一场仗打,完全被航空部队和陆军创造的光环所掩盖,但此后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德国的空降部队一跃而成为这个国家最有特色的作战力量,这其中固然有运气的因素,但更多是依赖于斯图登特个人所花费的心思。    “其实呢,人不只有这两种,例如我们!我们虽然决定不了命运,却能够在特定条件下影响它!”罗根意味深长地看着试验场上的坦克样车,尽管外界可能已经乱得不成样子,但那些技术人员仍在尽职尽责地对它们进行检测和调试。    斯图登特默默地抽着烟,决定德国空降兵命运的,显然不是眼前这些冷冰冰的铁家伙。    罗根接着话题一转:“不过我有种强烈的直觉,眼下的柏林是一个大沼泽,在看清道路面前,我们不应该轻易下脚!”    等罗根把话说完,斯图登特沉默了片刻,转而开始追忆1919年至1920年的时局,当时战败的德国正处于历史上最混乱的阶段,各派武装甚至在柏林街头展开枪战。不满30岁的斯图登特有幸留在军中,负责航空武器的实验和检验,但国内的政治纷争与经济萧条给他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在物价飞涨的那段时期,他的上尉薪金也只能勉强供两人糊口罢了。    对于那段黯淡却意义深远的日子,罗根早年就曾从国内的历史教材上读到过,但当时只是知晓,全然没有感同身受。如今听着斯图登特以深沉的口吻进行叙述,他愈发理解德国民众为何会将阿道夫。希特勒当作神一般顶礼膜拜。一个救世主,所需要做的不就是将人民从苦难中解救出来,并让他们过上幸福、自豪的日子吗?    至少在这场战争超出掌控之前,大部分德国人是幸福而自豪的!    一阵由远及近的嗡鸣声中,只见一架黄绿色涂装的“白鹳”低空飞来,它在试验场上空盘旋一圈,很快就找准了观阅台前方那一大片草地——地面尽管被三辆躯体沉重的坦克样车碾出了条条沟壑,可作为德国在二战时期最好的战场联络、校射和侦察机,“白鹳”优雅地完成了这次没有预演的降落。    当一名身穿党卫队制服的军官从还没完全停稳的飞机上跳下来时,罗根已经将对方的来由揣摩了个七八分。等到对方kao近之后,他不慌不忙地站起身,理了理自己的衣襟,挺起胸膛、双手背在身后。    “尊敬的军事决策委员会委员、帝国空军总监兼总参谋长阁下,我是党卫队总部通讯官弗雷德里克。杜尔,SS旗队长!”来者个头比罗根略矮一些,身材壮实,看起来大概三十出头,长相白皙,语言动作彬彬有礼。    罗根不经意地往旁边扫了一眼,看得出来,那些空军官员、军火商代表还有技术军官们都在好奇地关注着这边。    “你好,旗队长阁下!必须承认你们的飞行员技术不错!”    “呃是的,尊敬的委员!”党卫队军官的思路显然被这句客套的赞美打乱了,他回头看了看螺旋桨刚刚停止转动的飞机,“事实上,他曾在空军服役,驾驶过亨克尔…51战斗机!”    尽管隔着好几十米的距离,罗根还是能够透过驾驶舱玻璃看到那张并不苍老的面孔,他板着脸说:“这么讲来你们弄走了本应该为帝国空军效力的战斗机飞行员?”    “噢是这样的,尊敬的委员,保罗他被查出有心脏病,已经不适合驾驶战斗机,所以我们才”    瞧着这党卫队军官一脸的尴尬与急切,罗根摆摆手表示自己不愿继续追究这个问题,众所周知,武装党卫队也就是党卫军,为了提高部队的战斗素质,通过各种合法或是不合法的手段从国防军挖了不少军官和士兵过去,这种情况随着战争的持续有增无减。虽说同属一条战线,可是国防军的将领们对此却十分恼火,只是碍于希姆莱以及党卫军在元首面前的分量远远超过了国防军,这才逐渐放弃了据理力争的行为,转而将注意力放到正面战场上。    “说吧!来找我有什么事?”    眼前这名党卫队军官大概恨不得抹一把汗,他如释重负地说:“在下受了我们最高领袖的委托,前来向委员阁下送达一份口头密约”    对方压低声音说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