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虚拟帝国之父 >

第82章

虚拟帝国之父-第82章

小说: 虚拟帝国之父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凌辰不准备彻底改头换面,佛教有很好的地方,也有长久以来积累的固有缺陷,他准备逐渐修正佛教经义,事实上,佛教出现了无数流派,显然可见并非是一成不变的东西,变革才是正道,僵化只是死路一条。

他要改革的第一条,就是要求僧人抛弃乞食,放弃凡俗供养,虽然化缘一说本义是让僧人以此体验世间疾苦,来修行内心,来与人结缘,有种种高大上的说法,但事实就是白吃饭,这样反而导致历代开明王朝严格控制和尚的数量。嘴皮上的功夫再好,精明的统治者也知道,吃白饭的人多了,粮食和布帛再多也不够用的。

他在**中如此说,“欲度他人,先度自己,欲度己心,先度己身,唯衣能蔽体,食能果腹,药能自医,居可保暖,一切能自足者,方算度得己身”

支持他这样改革的,当然是他带进来的一万智能复制体,他们是完全听从他的命令,在战场上是无敌的勇士,披上僧袍,又会是辩论无双的大师。

这第一条改革,是一切的核心,只有这样,他才能切实让宗门有财富自生的能力,有推行其他改革的物质基础,否则只是依靠世俗政权的捐献,靠善信的供奉,看似能不劳而获,但却失掉了根本,没有根基。

可想而知,当他在自己的崇明寺中,推行这种改革时,会遇到多少阻力,好在他有武力支撑,佛家虽然讲究慈悲,但也是有金刚护法,上万的匈奴精骑都能被他驱赶,何况那些普通的土著僧人。

不到一月,僧人就开始亲自劳作。其实对普通僧人来说,这种劳作他们并不陌生,寺庙的各种工作,其实也很繁重,挑水砍柴,打扫庭院,只有很少的人才能单纯念经拜佛。

现在不过是挑选僧人轮流耕种作物,寺庙中有自己的私有土地,还有很多没有开垦,以往是租给附近的村民就不再管了,只是按年收取租税,至于他们自己怎么开荒,都是他们自己的事情。

现在这些僧人,在凌辰派人组织下,开始进行土地的开垦,当然凌辰的真实意图不仅限于此,僧人毕竟数量稀少,就算自食其力,也不能为社会创造太多财富,他只是通过这条,来逐渐引导僧人学会该如何真正的度人。

第一百三十六章凌辰的阵营任务(中)

凌辰将自己**的经义,择其精要,撰写成佛法新论三卷,分别阐述他这些主张,并设立了僧人具体修持之法,核心有三,一是僧人要自力更生,亲自劳作;二是要在讲经说法的同时,还要格物致知,研究万物万事,探寻其中蕴含之佛性,并且归纳记录;三是要定期倾听疾苦,解决信众实际困难,尽力寻求真正的解决办法,而不是和以往一样,只是口头开解,空放嘴炮,只能让信众一时心里平静,但却解决不了长远问题。

然后这三条,他便命人在四大寺庙中施行。

这些东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历来人们都能抛出一个个看似完美的社会理论方案,但真正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落实的也往往走样。

但凌辰这次进入战役世界,带入了一万绝对服从他命令的智能复制体,只借给宝来五百人,大部还在他掌握之中。这些人自然就是落实凌辰理论的最好人选。

信众烧香拜佛,多的是求丰衣足食,求平安度日,他就要求僧人找到这些办法,寻求实际,来给信众解决困难,而不是只是空口告诉信众多吃斋念佛,多供奉三宝就能解决。

如何让信众丰衣足食,他先在僧侣中挑选曾经有农事背景的几人,命他们整理农学典籍,整理农具,种子,肥料等一应农业技巧,命他们晚上讲经之余,传授信众,又命这些人白天带领民众垦荒,整修水利。

于是僧人们照他所说,身体力行,白日帮助信众开垦荒地,带领他们兴修水利,晚上带领信众祷念经文,平静心灵,顺便传授耕织技巧。当然要为此付出一些烛火的消耗,但也是值得的。

官府向来不下乡,除非是催缴租税和征发民夫,这些民众日常事情,想来是宗族管理,现在凌辰就在做实验,这附属的数十村庄,都种得他寺庙的产业,他有权力这样做。

兴修水利,振兴农业,是根本,在这里凌辰并未拿出什么高科技来,因为他明白,所谓技术只能用于一时,真要长久,还得改变人心。

有位游方僧人不解,私下问难于他,说这样行事,和其他农家杂家等流何异,岂非丢了佛门威严,丢了我们高大上的神秘传统?

凌辰是这样回复:“佛说要度尽众生,那么是吃饱肚子的人好度,还是饿着肚子的好度?舌绽莲花,比不得一碗白米;大德之言,比不得立锥之地。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唯有众生不再为衣食担忧,方有心力明心见性,方能众生成佛,除此之外,皆是岔路歧途”

饿着肚子**念经,一日两日可,三日五日蔫,十日八日亡,这个道理僧人都懂。

他又说,“若是你的佛,只去度富人权贵,自不必管他们衣食饱暖;我的佛,要度尽苍生万民,自要先度他们的口腹,方能再度他们的心灵”

一番话下来,那些游方僧人尽管觉得不妥,但也难以找出坚实论据来妨碍凌辰。

这三条看似简单,但实行起来困难重重,但凌辰有最好的执行人手,那一万智能复制体,就不顾劳累,认真贯彻履行他的新修持之法。

用了三月这套体系,终于运转起来,所辖寺庙的附属村庄田产增加,尽管不多,但也确确实实得到了信众信服,认为拜佛的确有效,颇多朴实之人将增产的粮食瓜果,送到寺庙中,凌辰也不拒绝,只是命人修建粮仓,加以储备,而那些不赖久储的瓜果,与他人分食。

在自己地盘弄完实验田后,凌辰要做的就是将这套模式推广出去,他将自己所带一万人,分批派出,同时也派出了颇有领悟的土著僧人数十,毕竟他还是要离开这个世界的,只有这些土著僧人真正领悟,才能有所觉察

凌七带了五十人来到了洛阳,这是此时汉朝国都,有百万之众,这里自然是推广新佛法的最佳之地。但此地已有一座古刹,名叫白马寺。

凌辰交给他的任务很简单,就是宣扬他的新佛法,兴建新庙,争取新信徒。

白马寺兴建与东汉明帝时,当然这个世界不是真实历史,只是套用其背景而已。

凌七先后两次进入这里,他第一次进入时,死于农耕民族内乱,根据这段时间的分析,大概就是东汉兴起的那段时间,不过现在内乱早已平息,汉朝新帝刘浩开始对草原用兵。

来到洛阳后,凌七验过度碟,便和众僧进了城门。

一路上,便听得路人兴高采烈,议论纷纷。

“数月之前,天子亲征草原,领步骑五万,破匈奴单于三十万众,武功显赫,远胜前代”一名老者正捋着胡须,一脸红光,正向周围的人说着。

“当今天子真是威武”

“天子确是威武啊”

凌七等人没有感觉,他们若是正常人,此时定然会想,这不过是靠了我们兄弟之力,凭那皇帝的本事,北逐匈奴可以,但想做出这样惊人战绩,那绝不可能,但他们不是正常人,当然无人去凑这个热闹。

根据凌辰的安排,他们要先取得汉帝的支持,凌辰留下一手,放了宝来西去,这就在战略上,迫使王浩不得不对他进行联合,而不是排斥和打击,否则就要冒大风险,凌辰就有可能从当前的中立,变成和宝来联合,这样王浩必然会在阵营任务中失败。

凌辰早先在三方对弈时,就预料到目前这种局面,帮助任何一方除掉一方,都不符合他的当前利益。

通过一串复杂的手续,消耗了半个月,他们才得到王浩在偏殿的接见。

别看上次王浩是亲自过去,但现在想要见他这个汉朝皇帝,可并不容易。

“尔等此为何来?”王浩端坐在皇位上,俯视着下面数十个僧人,他心里当然知道这些人是谁,但这种身份差距,说话语气,还是让他感到由衷的快活。

“我佛门北庭崇明寺有高僧开悟,写成佛法新论三卷,特来呈递陛下,以做度化万民所用”凌七自然没什么感觉,从怀中掏出三卷用布帛书写的经文,双手高举。

王浩也认不出这个他曾经给了伙伴契约的人,他开口说着,“左右,呈上来”

很快就有宦官接过凌七手中的布帛经文,然后细细翻检了一番,没有发现什么特殊问题,才弯腰恭敬地呈现给皇帝。

王浩当然不会担心他们弄什么玄虚,而且这些人进来之初,所有东西都是严格检查过的,是否带毒之类的,都有预防,他接过那些布帛。

上面写着密密麻麻的小字,都是古文写成,不过也难不倒他,看了几眼,他毕竟是现代人,知道凌辰的中心思想,从战略上讲,倒是和他没什么冲突,反而大有裨益。

第一百三十七章凌辰的阵营任务(下)

不过王浩转念一想,如果自己帮凌辰照此推行下去,恐怕凌辰的阵营任务完成,就能达到隐藏级别了,他自己第一次任务也只是优,后来偶然发现还有隐藏级别,打个比方,如果之前的破匈奴之战,就是一个战役世界的话,他用汉朝士兵,打败了三十万匈奴人,其中损耗定然很大,最多拿到优,但如果按照之前的战果,就绝对是完美级别了。

一旦凌辰第一次任务就拿到完美,那样的话,那凌辰的未来潜力和成就,要远比自己高,他虽然忌惮凌辰与宝来联手,但也不想让对方这么容易完成阵营任务。

“呵呵,写得倒是不错,不过这洛阳脚下,也有佛门,到底谁是谁非,朕只能让二位辩论一番,才能决定扶持哪一个”

他临时想来,也只能用这个办法,来拖延一二。

凌七自然不能在这种场合反对皇帝的意见,他只是默默点头,“陛下圣明,但还请陛下先赐些田产庙宇,与我等在此地容身落脚,洛阳天子国都,居之不易”

此时旁边站立的一位大臣,听到此,忙出列,先向皇帝躬身,待得皇帝点头应许,才开口斥道“你这和尚,好个脸皮,竟然公然索要赏赐,真是不知天家威严,陛下,还是将这不知进退的和尚乱棍逐出”

王浩心道,若能如此,那自然好,可惜不能。他摇摇头,“这些人都是方外之人,不晓得朝堂礼仪,素来化缘化惯了的,传朕旨意,将朕在东郊的那处园子划给他们临时容身便是。”

“陛下,这些僧人不事生产,空耗民力,断不可开此奉养一途啊”那大臣一听,又是劝阻。

“此事我自有主张,少府不必多言”

“是,臣失礼了”那大臣退到一旁,却仍然用不善的眼光看向凌七等人。

“少府既然有心,不妨也看看这佛法新论”王浩看了看那大臣,命人将手中的那卷布帛交给他。

那少府上前跪着接过,然后退到一旁开始翻阅。

“如何,少府对这佛法三论何解?”王浩问道。

“这前二者,无论是自食其力,还是让僧人格物致知,都是僧人自己的事情,不违国法,倒是无妨,可这第三条,解决信众疾苦,帮助垦荒,施舍粮食,实在是大逆不道,邀买人心,其心可诛”少府躬身说着。

“再者,这解决百姓疾苦,乃是官府乡老之责,何时轮到和尚来管?长此之下,民众眼里岂非只剩下和尚?陛下,这佛法三论,绝不可行”少府一眼看出要害之处,他坚决要阻止这佛法三论的推行。

王浩倒是没有想到,这少府能看出这样的危害,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