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尾生的报复 >

第32章

尾生的报复-第32章

小说: 尾生的报复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随着前方的一阵喧哗,整个王府的主人唐辉携夫人精神奕奕的从屋内走出来。看来,他恢复得非常好,从外表看跟受伤之前并无差别。
  
  众人忙上前祝贺。唐辉亦抱拳表示歉意:“对不住各位,老夫来迟了。”
  
  “王爷言重,我们也是刚刚到,两位小王爷将我们款待得非常好。”
  
  原来,这期间是唐保国唐尽忠两兄弟招呼前来祝贺的客人,却不见唐家的孙辈唐武扬和唐菲亚,往常这个时候,他们早出来凑热闹了。
  
  燕王跟众人寒暄了一会儿,屋内又出来三个人,三人在场的每一个都认得,但众人的表情就像是看见鬼一样,甚至有人惊呼出声。
  
  他们也的确是看见鬼了,三人中有两人是唐家兄妹,另一人不言而喻。
  
  但能在官场上混,哪一个不是千锤百炼,立即收起惊讶的表情,当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继续谈笑,只是互相眼神的交流显露出他们的迷惑。
  
  只有一个皮肤黝黑的青年和一个细皮嫩肉的少年穿过人群,走到三人中间。
  
  少年惊喜的叫道:“哥哥!哥哥!你是我的哥哥吗?你没死?我就知道,你不会抛下我们。”
  
  站在唐武扬身边的被苏思贤叫做哥哥的白衣男子笑容和煦,“对不起,你认错认了,不过,我没有弟弟,倒是想有一个你这样的弟弟。”
  
  说完,微微的对郑卫国点头。
  
  郑卫国装作不曾认识这个人,抱拳:“你好,在下郑卫国。”
  
  白衣人依旧微笑不说话。
  
  苏思贤一脸惨兮兮的表情,欲要上前询问为何哥哥明明认得我们,却不相认,只听得远处的苏致远大喝一声:“思贤,回来,你哥哥已经死了。”
  
  “哥哥明明没死,这个就是哥哥。”指着白衣人。
  
  唐武扬走向前去握着苏思贤伸出的手笑眯眯的说:“不好意思,小弟弟,你哥哥的确已经死了,在你面前的,是我王府的人。不过,如果你喜欢他,想叫他哥哥的话我也不反对,谁叫他听喜欢你呢?”
  
  苏思贤对唐武扬向来忌惮,连忙抽出手,委屈的向白衣人:“哥哥,他欺负我。”
  
  白衣人无奈的看着唐武扬,“好了,不准逗小孩子。”转向郑卫国,“麻烦你好好照顾这个小弟弟。”
  
  郑卫国点头,“恭敬不如从命。”将苏思贤牵走了,带去苏致远和苏修齐夫妇身边。
  
  苏思哲十分怨念,一步三回头。这世上怎么可能会有长得一模一样的人,他明明就是哥哥。
  
  众人默默的看着这个小插曲,一时间找不到合适的话题来打破沉默。
  
  最后,还是唐辉对众人说:“给大家介绍一下,我王府的总管,忘尘,还请大家以后多多关照。”
  
  唐辉的话刚落音,忘尘上前一步:“忘尘见过诸位大人、夫人、公子、小姐。”
  
  人们开始假笑:“呵呵,王爷家的总管真是青年才俊。”
  
  “能获得王爷的青睐,相比有过人之处,以后还要仰仗总管大人。”
  
  “总管大人长得真好看啊!”
  
  ……
  
  除了苏思贤执拗的认为那是他哥哥,没有一个人说忘尘跟死去的苏思哲长像相似。
  
  忘尘走到苏家人的身边,深深的作了一个揖,“苏宰相,久仰大名,愿您老长寿安康。”对着苏修齐一个,“苏大人,愿您一声平安。”接着是苏少夫人,“苏夫人,愿您万事顺心。”
  
  苏家两个男人仅仅是强装镇定的点头,苏少夫人却是忍不住,双眼含泪。“你也要好好照顾自己。”
  
  唐武扬上前保证:“我燕王府的总管,没人能够欺负得了他,我也不会允许别人动他一根毫毛。”
  
  “那就有劳小王爷了。”
  
  这时候众人终于明白苏家人来燕王府的真正原因,而苏家人,确定了心中的困惑,不等开席,便跟唐辉告别,举家离开。
  
  唐辉也对苏家人保证:“忘尘就是我唐家的一份子。”
  
  忘尘望着他们走的方向,眼神留恋。
  
  唐武扬握住他的手:“王府离苏家不算远,以后有的是见面的机会。”
  
  忘尘点头,履行总管的职责,帮忙招呼客人去了。
  
  此后,唐武扬一改往日的习性,不再流连花楼,一下朝便归家。
  
  三年后,被传出无法生育的燕王二公子唐金忠夫妇为唐家添了一个男孩。
  
  唐家长孙自愿放弃王位的继承权,对天下人公布自己和王府总管忘尘的伴侣关系。
  
  自此,两人相守相依,共度百年,被传为朱晨国的一大佳话。
  
  愿为你忘却前尘,以心换心,心心相印。
  插入书签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呜,米有存稿了。完结了,然后,会有两到三篇番外,将分别是皇子两兄弟,李梦兮和郑卫国,还有苏思哲受伤时他跟他爷爷说的话。哈哈哈。
最近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心情有点不好,哎。
作者有话要说:呜呜呜,米有存稿了。完结了,然后,会有两到三篇番外,将分别是皇子两兄弟,李梦兮和郑卫国,还有苏思哲受伤时他跟他爷爷说的话。哈哈哈。
最近发生了一些不好的事,心情有点不好,哎。




41

41、番外之骨肉相连 。。。 
 
 
  
  这年朱晨国所发生的大事,除了战胜和青冥签下和平协定,恐怕就数皇帝的万寿节了最为轰动了。
  
  为庆祝皇上的五十诞辰,皇上大赦天下,举国欢庆了三天。
  
  而各国前来祝贺的使者、代表齐聚帝都,热闹非凡。
  
  唐武扬带着他家的总管,正大光明、成双成对的出门凑热闹那是必然,这里暂且不表。
  
  皇上寿辰,自然是喜事一桩,皇上却不知足,想要喜上加喜。
  
  于是,在万寿节这天,皇帝宣布了一个全国上下甚至是别国都十分关心,但想不到皇帝会在这个时候宣布的决定——立太子。
  
  这还不是最让人惊讶的,让人震惊的是,皇帝立的太子不是手握重兵,深受宠幸的二皇子,却是嫡出的大皇子,这着实出乎所有人预料。
  
  于是有人猜测,是不是二皇子做了什么事情惹皇上不高兴了?还是大皇子用了什么办法使得皇上龙颜大悦?
  
  但又不像是那么一回事,因为,皇上并未收回二皇子的兵权,并且在诏书上说:“待大皇子即位后,二皇子为摄政王,与大皇子共同治理朱晨国,使其千秋万代。”
  
  两位皇子均感恩戴德的上前谢恩,众人却在观望立太子之后这两人的动作。
  
  按常理来说,二皇子手中掌握着整个朱晨国的军队,没有道理将至尊之位拱手让人。
  
  当然,大皇子也不是省油的灯,大皇子的母亲皇后的娘家为朱晨国的大家,根基深厚,盘枝错结,具有非常大的影响力。这方面,母亲身份低微的二皇子自是不能比。
  
  所以,皇上在没有好好处理好这两个人的关系之前,这样贸然宣布太子人选,不考虑将会引发的后果,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只可惜,大皇子和二皇子的表现,让所有想看热闹的人,失望了。
  
  从万寿节过后,两人竟然相安无事,如同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也不是没有发生事情,二皇子的亲信,竟然公然殴打太子家的护卫,使其内伤。
  
  众人都以为太子必然趁机发难,皇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使得二皇子为此付出代价。
  
  不想,太子却什么都没有表示,只让太医帮护卫好好医治,慰问他的家人。这些行为,为他博得体恤下属的美名。
  
  另一方面,二皇子绑了打人的亲信,亲自上前请罪,任凭太子处罚。
  
  皇后得知此事,带着公主吴雅歌一起急速赶过来,示意儿子趁机将二皇子打入永无翻身之地,以绝后患。不知太子是否想保持他仁德的美名,竟然为二皇子开脱:“打人的不是二弟,二弟想必并不知情,不知者无罪,怎可责怪二弟。如今人伤也伤了,若打人者有心悔改,便留下来照顾伤者,直至他痊愈吧。”
  
  二皇子点头,“谨遵太子旨意。”
  
  这件事竟然就这样不了了之。
  
  不过,经历了苏思哲死而复生化身忘尘,太子和二皇子手足情深,也不那么奇怪了。
  
  要知道,先皇帝百年之后,兄弟共治天下的佳话,说的正是吴笙歌和吴风歌两兄弟。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必须从皇帝寿辰半个月前说起。
  
  在自己的万寿节那天当中宣布太子人选,是皇帝早就考虑好了的事情,立谁为太子,也是经过他深思熟虑定下的。
  
  宣布之前,有必要只会当事人一声,于是,皇帝找来了二皇子。
  
  没有错,他找来了二皇子,从头到尾,皇帝意属的太子人选,都是二皇子吴风歌。
  
  不想,这件天大的好事,被二皇子一口回绝。
  
  “父皇,儿臣多谢您的厚爱,但是,儿子自知不是担当此大任的最佳人选。”
  
  “你不是最佳人选,还有谁?”
  
  二皇子吴风歌肯定的回答:“大皇兄,大皇兄宽厚仁德,必定能成为像父皇您一样的明君。”
  
  皇帝叹气,“笙儿性情敦厚,有仁君风范,我如何不知,只是他太过温和,恐怕不能让百官臣服。何况,皇后善妒,若是让他们得势,朕现在可以保护你们母子,待朕百年之后,难免被皇后一族欺负。只有你当太子,才能保全你们母子。”
  
  吴风歌颇有自信的回答:“父皇,儿臣还没有到不能保护自己的地步,您别忘了,您将整个朱晨国的军队都到了儿臣的手上。况且,父王你身强体壮,万寿无疆,怎会离我们而去。”
  
  “你啊,风儿,在这件事上,父皇并非没有私心,但你的确是继承大位的最佳人选。”
  
  吴风歌跪下来,“父皇,请恕儿臣不肖,儿臣不愿被皇位所束缚。父皇,您放心,儿臣一定尽力辅佐大皇兄。”
  
  “既然你坚持不愿为帝,父皇答应你就是。”
  
  “多谢父皇厚爱。”脸上的表情终于从凝重变为轻松。
  
  “你啊,跟你母亲一样,别人抢着要的东西,白白送给你们,你们却不要。”说着埋怨的话,用宠溺的语气。
  
  “父皇,其实是儿臣和母妃一样,很懒而已,懒得应付诸多事务。”
  
  “你们啊。”
  
  跟吴风歌谈话之后,皇帝找了大皇子吴笙歌,让他做好接任太子的准备。
  
  皇帝自然不会说是因为你弟弟不要才让你当,说了很多冠冕堂皇的话,并且嘱咐他不要发生骨肉相残之事。
  
  吴笙歌因着皇帝的信任十分感动,当场保证会善待吴风歌母子,皇帝才放下心来,才发生了立大皇子为太子之事。
  
  其实,这么多年,有关大皇子和二皇子的争斗,多是支持他们的两方人马在斗,这两人,还真没有做什么陷害对方之事,却被置于敌对的位置,这就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