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烟云 >

第389章

盛唐烟云-第389章

小说: 盛唐烟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三个先到别处等一等,待你处理完公务再进来叙旧不迟”
    “这”还没等王洵做出反映,薛景仙也从座位上站起身,拱了拱手,笑着说道:“既然大将军这里还有事,薛某就先行告退了关于军务处理的细节问题,择日再来向大将军讨教”
    “都不是外人,薛兄何必如此客气”王洵尴尬地出言挽留,却拦不住薛景仙的脚步只好缓缓将对方送到中军帐外,然后拱手告别
    马方一直没有拿正眼看薛景仙,待对方的背影走得远了,扯了下王洵的衣袖,低声道:“此等卑鄙小人,二哥切莫跟他走得太近免得稍不留神,,就被他拿了你的短处去邀功”
    “薛兄当年曾经对我有恩”王洵转过头,耐心地向马方解释“况且他性子虽然有些偏狭,为人却未必如你说得那样不堪否则,也不会令扶风、陈仓两地的豪杰甘心受其驱使”
    “为人好会对孤儿寡妇紧追不舍?”马方冷笑着撇嘴,“为人好会跟鱼朝恩等阉人称兄道弟?至于昔日他曾经替你出头,那是因为你对他有可利用之处若是你王明允在安西军中是个无名小卒,鬼才相信他会主动跳出来帮你?”
    “毕竟,毕竟我从那件事得了许多好处”王洵看了一眼马方,有些无奈的补充薛景仙当年冒着得罪得罪边令诚、高力士太监团伙的风险为他出谋划策,肯定包含了替太子向安西军示好的意思即便王洵当时不清楚,经历了这么多风浪之后,也渐渐明白了其中三味然而官场自古无完人,能在获取自身利益的同时,顺手做点正经事,这种人就被王洵认为值得一交至少,比高力士、边令诚那种终日琢磨着如何给别人背后捅刀子的家伙强
    “那是他为了在你身上捞取多”马方见王洵油盐不进,气得直挥胳膊
    秦国模、秦国桢兄弟不愿大伙在不相干的人身上浪费太多口水,一个上前扯住马方,另外一个笑着开解道:“难得咱们兄弟几个聚齐一回,守直你尽扯这些无聊的事情做什么?况且明允现在位高权重,别人巴结他还来不及,怎敢轻易在背后下刀子”
    “嗯”马方耸耸肩,不再继续跟王洵争执,愤懑之色却写了满脸
    见他始终绕不过这个坎儿,秦国桢想了想,继续开解道:“大伙现在同殿称臣,能多个朋友,总比多一个对手要好特别是明允这种手握重兵的一方节度,在朝中的朋友越多,受到的擎肘也越小一旦有个紧急事情,还能有人暗中通个消息”
    “是啊”老大秦国模也笑着点头,“有道是,宁得罪君子不得罪小人明允现在已经是木秀于林,你又何必替他多找几个仇家?我知道你一直因为虢国夫人的事情对薛景仙心怀怨恨,可当时的情况,换了哪个在薛景仙的位置上,会肯放杨家人一条生路?”
    “我知道你们两个就会这么说”马方把脸转向了一旁,轻声叹了气,不想跟秦家兄弟争辩
    有关马嵬驿兵变的详细始末,王洵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的非常清楚对于虢国夫人的惨烈下场,他心里非常同情但同情归同情,却不像马方这样,把责任全算到薛景仙头上在他看来,虢国夫人杨玉瑶和她的几个妹妹,不过是李亨和杨国忠二人争权夺利的工具和筹码而已既然坐上了赌桌,就没有谁死得无辜倘若换做当日杨国忠占据了上风,太子李亨的一干嫡系,如薛景仙、鱼朝恩等人,恐怕也难逃抄家灭族的下场甚至会牵连到马方,虽然他当时只是太子帐下的一名小喽啰
    “为了虢国夫人的事情,薛大人曾经专程找过我”不想眼睁睁地看着兄弟几人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王洵想了想,仔细向马方解释,“他只是奉命行事而已,没想到虢国夫人的性子会那般刚烈不知道,不知道,虢国夫人与其兄并不是一路人”
    这些话并不是他刻意替薛景仙辩解,而是后者的确曾经专程找过他只不过目的并不全是想弥补跟马方等人的关系,同时还拐弯抹角地在探听,有关虢国夫人与大侠雷万春之间的,到底存在着怎样的牵连?虢国夫人自杀时所持的那把宝剑白虹,是不是雷万春昔日所佩?如果雷万春打算给虢国夫人报仇的话,薛某人究竟怎样做,才能侥幸逃过他的刺杀?
    对于薛景仙的疑问,王洵同样是无言以对他做事固然称得上特立独行,却称不上了无牵挂所以揣摩不透雷万春的心思,也猜测不出,待雷大侠于河南战场抽出身后,长安城内,究竟会发生什么惊天动地的事情
    但是他清楚地知道,在那把利剑面前,世俗的权力与富贵,给作恶者带不来任何保障那把剑未必完美无缺,也未必能给世间带来公平与正义,但至少比大唐皇帝的圣旨与口谕,公平得多,也有威严
第六章 大唐 (五 上)
    第六章大唐(五上)
    “你们三个消息灵通,可知道张探花和雷大哥他们那边,最近情况如何?朝廷方面派遣的援军,已经到达了什么位置,由谁来统领?”想到雷万春,便想到前些日子有关睢阳方面的传闻,王洵张口便把心中的最关切的地方给问了出来沸…腾_)最近这半年多,长安城及其周围已经变成了一个巨大的战场,民间与外界的联系几乎断绝而官府下发的邸报,要么是云山雾罩,要么是夸大其词,让人根本无法指望从中能了解到各地的真实情况
    话音一落,先前还争执不休的三人瞬间变成了哑巴,一个个以目互视,竟然谁也不肯率先开口
    有股不祥的预感瞬间涌上了王洵的心头“莫非陛下还没有向睢阳派遣援军?那可是江淮之蔽屏,河洛之襟喉?如果把睢阳丢了,江南和淮南必然被叛军搅得一片大乱,到时候看谁还能给他输送粮食税赋”倒竖着眉头,他冲着秦氏兄弟和马方怒吼,一点儿也没有顾忌三人背后所代表的朝廷颜面
    “明允,明允稍安勿燥”在逼人的目光下,秦国模第一个承受不住,侧转头,尽量不跟王洵的眼睛相对,“陛下,陛下知道睢阳的重要性,也知道张节度他们守得极其艰苦可,可河南那边,情况,情况非常复杂陛下也,也”
    “有什么复杂的,难道比对付永王还复杂?”王洵撇嘴冷笑,登时让秦国模的所有解释之词都变得苍白无力
    永王今年一月奉太上皇之命誓师东巡,二月便被韦陟、淮高适、来瑱吴等人联手击溃,其应对度之快,处置手段之果决,几乎是大唐朝廷近二十年来之最而张巡等人在叛军南下之初,便是一支孤军浴血奋战到现在,却依旧没有得到朝廷方面任何实质上的支援
    “陛下曾经多次给贺兰进明、李巨、许叔冀等人下旨,命其不惜一切代价援救睢阳但贺兰进明等人都被叛军吓破了胆子,总是能找到借口百般推脱而在如今的情况下,朝廷,朝廷也不敢将他们逼得太紧”不忍让自家哥哥独自难堪,秦国桢拱了拱手,小心翼翼地替朝廷辩解
    王洵没有反驳,只是继续冷笑秦国桢被笑得头皮发麻,身子发紧,偷偷擦了把额头上的汗珠,继续硬着头皮解释道:“其实以贺兰进明等人的本事,即便勉强出兵,也不过是给叛军添几道开胃菜而已所以朝廷才派我等前来给郭子仪下旨,命令他尽快光复长安待长安战事一了,立刻分兵南下,绕路去救睢阳”
    “我这回带了一万神武军前来助战,几乎把陛下身边的亲兵全给抽空了为的就是能够早日拿下长安,援救睢阳”马方也不愿继续承受王洵的逼人目光,抢着大声汇报
    神武军是大唐朝廷在黄帝陵惨败后,痛定思痛,倾尽全力组建起来的一支近卫力量将领和士兵多为哥舒翰留在河西的旧部,无论训练程度还是作战经验,在大唐境内都算得上首屈一指只是这支兵马的数量实在有限,所以一直被灵武朝廷当做看家保命的最后老本,从没舍得投放入战场
    如今马方带着神武军的近半兵力来到长安,足见朝廷光复长安的迫切心情只是待长安被光复那一刻,睢阳还在不在张巡等人手里,就谁也无法保证了想到几位好朋友在孤城中翘首以盼,王洵心中一阵烦躁挥挥手,大声道:“何必等拿下长安再去,你现在跟我就绕路南下便是这里就留给郭子仪他们,反正叛军已经被我打残了,再也翻不起什么大浪来”
    “不可”秦氏兄弟和马方异口同声,“万万不可眼下长安城里的叛军,最害怕的就是你如果你走了,还不知道他们要顽抗到什么时候”
    “是陛下授意你们三个这样跟我说的?”王洵皱着眉头,目光从三位好兄弟脸上缓缓扫过,“陛下可真瞧得起王某”
    三人被他看得心里发毛,纷纷把头垂下去,陆续低声解释道:“你,你怎能对这样,这样说陛下他,他毕竟是我等的主君虽然,虽然”
    “不是,不是陛下亲口说的但,但满朝文武,都,都以为你乃是长安守军的克星大伙,大伙对你的战绩也是,也是有目共睹”
    “陛下一直很欣赏你虽然你对他一直有误解他曾经亲口对我说过,希望第一支进入长安的兵马是安西军”
    最后一句话来自马方,作为皇帝陛下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武将,他说话不必像秦氏兄弟那般瞻前顾后,也远远没学会其他二人的圆滑,“陛下认为,若是想把叛军早日驱逐出长安,郭子仪和你两个,缺一不可这回派兵前来助战,也曾经亲口对我叮嘱,说临战一定要唯你二人马首是瞻,不可因为所部为天子近卫,就傲慢无礼,肆意妄为”
    “是啊,是啊郭老将军谨慎和你的勇悍可以弥补相互之间的不足,让叛军找不到任何空隙可钻”见王洵目光里透着几分怀疑之色,状元公秦国桢继续耐心地补充,“张兄的性格,想必明允你心里也非常清楚万一你在带兵去救援他之时,长安战场出了不可预料的状况,他恐怕会把所有责任都归咎在自己头上”
    “河南不比京畿,周围情况复杂,很多地方势力都抱着观望的态度,对朝廷的命令阳奉阴违如果你绕路而去的话,沿途的粮草供应恐怕很难保证除非明允你一路抢过去,把所有敢于肯为你提供补给者,全都当做叛军给消灭掉”秦国模也换了个角度,继续苦苦规劝
    马嵬驿兵变之后,李隆基表面上把权力都交给了李亨,实际上却在暗地里积蓄力量,准备重掌管朝政父子两个明争暗斗,持续了整整一年才以李亨一方的完全胜利而宣告结束这期间阴招迭出,花样翻不断,令本来就没剩多少的朝廷威仪,彻底成为了一个笑话所以地方实力人物对朝廷的命令置若罔闻,也实属再正常不过王洵本人就是其中之一,根本没资格去苛求他人
    话虽然说得在理儿,可从秦国模嘴里说出来,却令人隐隐感觉到一层古怪味道王洵早已经不是当年长安城内的那个懵懂少年,心里把朋友之义看得再重,也不会丝毫防备都没有“拿下长安之后,朝廷就能保证那些地方实权人物个个俯首听命?左右是要打过去,早一步跟晚一步,有什么分别”
    “朝廷的策略,就是先京畿再河南况且长安城意味着大唐的气运所在,拿下它之后,必然会让很多观望者作出选择”秦国桢点点头,给出了今天唯一肯定的答案
    这话说得很在理,王洵无需费多少力气,也能计算清楚其中利害正沉吟间,又听秦国桢低声说道:“如果沿途各地官吏不全力配合,你即便现在绕向睢阳,恐怕也比拿下长安之后再出发快不了多少何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