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烟云 >

第328章

盛唐烟云-第328章

小说: 盛唐烟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石块护在外围。
    顷刻间,队伍再度梳理完毕。王洵带领骑兵继续向西开道,才走了百十步,北侧的巷子里,又杀出一小队叛军。马鞍前横来的大包小裹和漂亮女人,心满意足。
    “杀光他们!”王洵策动坐骑,一马当先。众侍卫紧随其后。再往后,是刚刚分到战马的豪侠们。叛匪们没想到会在城里遇到突然袭击,丢下战利品,仓促拔刀迎敌。只用了两个来回,王洵带着麾下弟兄和众豪杰们便干净利落地解决了战斗。麾下又多出了十几名骑兵,所付出的代价,不过是一名少侠断了胳膊,另外一名民壮绊倒在包裹摔扁了鼻梁骨。
    “别停,继续向西。先控制住西面的城门!”王洵摆了摆血淋淋的铁锏,继续发号施令。
    “控制西门,控制西门!”
    “跟大个子,跟大个子!”
    “大个子好样的!大个子好样的!”大侠、少侠们和民壮们士气高涨,七嘴八舌地欢呼。有人从地扶起被摔晕的女子,将其抱到百姓队伍中,交给老成可靠者照顾。有人则偷偷地捡起包裹,将里边的金银细软往自己怀里塞。
    “所有缴获财物必须缴,归参战者分配!其他人不准乱拿,否则军法从事!”王洵用眼角的余光看到了后一种无耻行为,大声呵斥。
    身后这群大侠、少侠们没经过任何正规训练,所以王洵也不能拿对自家弟兄的标准要求他们。只能从干脆利落的胜利来鼓舞士气,用金银财宝来激发雄心。这一招几乎立竿见影,话音刚落,刀带着血的豪侠们便扑去,将试图发横财者一脚踢翻。然后将包裹抢过来,双手捧到了“主将”面前。
    “王某自己一文不取,所有缴获归参战者。出城之后,论功行赏!”
    “论功行赏,论功行赏!”众豪侠们兴高采烈地重复,对死亡的恐惧登时忘记大半儿。另外几个偷偷藏了财物的家伙则被大伙儿看得心里发虚,讪讪地将怀里的东西掏出来,丢在了脚下。更多蠢蠢欲动者也悄悄将头缩回了队伍,再不敢向地的包裹多看一眼。
    又一伙叛匪从前方跑过,听到了喧哗声,冲过来查看动静。王洵带队冲了过去,众豪杰两翼包抄,数百民壮彼此照应着,跟在了豪杰们身后。刀剑并举,石块乱飞,转眼之间,就把这伙叛匪剁成了肉酱。
    前方不再有新的拦路者出现,或者是没注意到这边,或者是被吓得躲到巷子深处去了。没多时,西城门就出现在了眼前。几名负责封堵西门的叛匪见形势不妙,跳坐骑,拨马逃向了城外。
    “别留活口!”王洵皱了一下眉头,冲着万俟玉薤命令。后者从马鞍下抽出骑兵专用的伏波将军弩,带领两名弟兄追了过去。双方距离迅速拉近到二十步以内。白亮亮的弩箭离弦而出,将逃命者射下坐骑,摔死在滚烫的地面。
    “控制城门,按顺序出城。”王洵将坐骑拨到一边,继续安排大伙突围。“有兵器的留下断后,没兵器的先走。出了城后,先去乡下躲一阵子。待风波过去再回来!”
    百姓们千恩万谢地出了城门。大多数地方豪杰和民壮却留了下来。看看队伍已经撤得差不多了,王洵将王十三、万俟玉薤等人招拢在一起,准备撤离。就在此刻,民壮中突然有人大声喊道:“敢问王大哥,您以前是不是带过兵?”
    “当然!”王洵笑了笑,毫不犹豫地回应。从绝路中杀出一条生路,他的心情非常好,不想再继续隐瞒自己的身份。“带过几天,后来混得不如意,就不带了!”
    “那您能不能带领我等杀光了城里的叛匪?”民壮们得到了准确回应,立刻得寸进尺。
    “杀光他们?”王洵楞了楞,带着几分诧异询问。叛军的战斗力并没有多强悍,至少不像传说中那样强悍。这让他对自己保护家人从容撤离的信心,也跟着暴涨了几分。可对方人数不详,身后还有没有援军也不清楚。继续打下去,大伙肯定是得不偿失。
    “杀光人家?你长了三头六臂了?!王大哥还有家眷在前头等着,咱们做人要知足,别得寸进尺!”忙着分钱的豪侠们也不愿再继续冒险,撇着嘴向带头请求王洵留下的民壮数落。
    民壮们却丝毫不觉得惭愧,纷纷涌前,七嘴八舌地汇报,“他们只有一百来人。已经被您老杀了三十多”
    “对,我们先前在东城门看到了,他们只有一百来人。是知县大人被吓傻了,才主动开门投降!”
    “杨班头也在,他也看到了!”
    “杨班头,你跟将军大人说说。咱们有没可能杀回去!”
    一片纷乱当中,被点到名字的杨姓班头从民壮队伍里走了出来。先讪讪地冲王洵拱了拱手,然后低声禀告:“这位将军,小人这厢有礼了。他们说得都是实话,叛军只有一百来人。大伙先前都被吓破了胆子,没勇气反抗。现在不敢求您带队冲杀,只请您在旁边指点一下,我等自己舍了命,也要这个脸给挣回来!
    “对,对,请将军大人在后边调兵遣将,我等自己把自己的家抢回来!”众大侠、少侠一听敌人居然只有这么少,心中勇气大涨,立刻改口请求王洵率领大伙杀贼。还没等王洵来得及答复,杨姓班头双膝一曲,直挺挺地跪在他马前:“请将军带领我等夺回自己的家。事成之后,我等这条命就是您的,风里火里,绝不皱一下眉头!”
    “请将军带领我等夺回自己的家!事成之后,我等这条命就交给您了!”差役、民壮们纷纷跪倒,冲着王洵苦苦哀求。
    王洵先是被弄得一愣,然后摇头苦笑,“你们,你们这些家伙,真的不要命了。眼前这帮子人容易收拾,可叛军还有大队人马在后边呢?!”
    “我们的家在这儿啊!大人!如果就这样逃了,我们今后怎么面对自己的老婆孩子?!怎么有脸去见自己的列祖列宗啊?!大人,您就帮帮忙!事成之后,您要什么,我们给什么。就是要我等的命,也可以拿去,我等不会反抗就是!”
    “帮忙忙,大人!我等没资格能逃走啊!”
    “你们这,你们啊!”王洵继续摇头,然后,又缓缓点了点头。
    他不知道如何数落这些乡亲。善良、卑鄙、勇敢、懦弱,几乎人类所有优点缺点,他都集中在了这伙人身。有时让人气得恨不得将他们打翻在地,剁成烂泥。更多时,却是愿意跟他们站在一道,拍拍肩膀,彼此称一声兄弟。
    他们不是李氏皇族,他们不是三公九卿。他们没享受过大唐半点儿好处,也未必对这个朝廷有多少归属感。
    但是,他们的家园在这里,所以他们不能逃,也无处可逃。他们必须拿出几分男人气来,在这突然而来的乱世中,为自己的老婆孩子砍出一块可以躲避风雨的地方。
    不是为了皇,不是为了朝廷,只是为了自己的老婆孩子。只是为了脚下这片土地,这块家园!
第五章 不周山 (九 下)
    第五章不周山九下
    王洵也不想再逃了。
    虽然自打猜测到封常清可能遭遇不幸的那一刻起,他就一直在逃避。
    他当年之所以从军,是为了博取功名,爬高位,以免再轻易地就被“神仙们”当成牺牲品。可当他发现,即便像封常清那样位列三公,也难免成为刀下冤鬼的时候,心中一直支撑着自己奋力前行的信念便轰然崩溃。注1
    如果再高的官爵,都换不来一个公平待遇的话,这条青云路还有什么意义?如果大唐朝廷,只剩下昏君和贪官的话,自己又何必在乎这个朝廷是否倾覆?况且此刻皇已经跑路了,长安城也丢给叛军了,自己万里回援,已经彻彻底底成了一个荒诞的笑话!自己何必又非要把自己陷在这个笑话里,无可自拔?
    走,走得远远的,不看,不听,不问,也就不难过了。本着这样一种心态,他拒绝了马方的邀请,保护着自己和亲信的家眷一路向西。至于与麾下大军相聚后,下一步到底往哪里去?是回大宛去拥兵自重,做个地方诸侯。还是把军队丢给别人,找个没人认识自己的地方去做富家翁,王洵根本没有认真去想,也不愿意现在就认真去想。他只打算走一步看一步,直到逃无可逃为止。
    然而现在,面对着一群满脸期盼的乡民,他却没勇气再逃了。
    乡民们自称没有资格逃跑,他又何尝有逃跑的资格?乡民们没拿过朝廷一分好处,没吃过大唐一文钱俸禄,他却是含着金勺子出生,娘胎里便带着一分官薪!
    皇逃了,但大唐还在。朝廷逃了,但我们的家园还在。将目光从民壮们脸移开,王洵看向自己的亲信。恰恰看到万俟玉薤等人扬起来的脸,每个人眼里都带着几分期待。
    “如果只是一百来人,陡然间却少了三十多个,带队的敌将必然有所察觉!”亲兵统领王十三追随王洵最久,也最了解他的心思,前几步,低声提醒,“他之所以迟迟没有赶过来,估计是在整顿其余的兵马,以便给咱们倾力一击!”
    “打,咱们安西军什么时候把后背亮给过别人?!”万俟玉薤擦拳磨掌,跃跃欲试。从柘折城一直打到铁门关,王家军从来未曾在强敌面前逃跑过!况且眼下城中的叛军只剩下了七十来号,根本算不得什么强敌!
    “也罢!”王洵眉头跳了跳,猛然间胸口涌起一股豪气,“那就杀光他们,永绝后患。!十三,你点五十个胆子大的民壮,去街道两侧的房子里埋伏。每人都准备两只火把,待会儿听我得将令!万俟,你带着马方麾下的那些兄弟,从西门出城去埋伏。一会儿听到城里打起来,立刻从城外绕过去,抢下东门。瓮中捉鳖!剩下的人,全部下马步战。先在街道左右的巷子口,点起几个火堆来,免得待会儿被敌人从侧翼包抄,然后”
    “诺!”众人齐声答应,分头下去准备。须臾之间,便点起了数个火头,将城西侧的天空燎得一片漆黑。
    半空中无端腾起了这么多烟柱,叛军校尉索鲁即便再愚笨,也明白城西有人在向自己示威了。气得哇哇大叫数声,带着刚刚重新集结起来的一众部属,径直沿官道扑向西门。
    他与麾下的这伙曳落河都来自塞外马贼团伙,平素干的就是杀人越货的勾当。被安禄山收服之后,在后者的支持下更是无恶不作。边塞许多奚人部落,根本没得罪过大唐分毫,只因为安禄山需要人头来冒领军功,便被曳落河们围起来,屠戮殆尽。
    而安禄山叛乱之后,为了激励士气,居然默许曳落河们将杀人放火的习惯带入了中原。从河北到潼关,一路只要不是主动投降的城市,被叛军攻破之后,必定要面临被屠城的命运。即便那些望风而降的城市,如果安禄山觉得不顺眼,也会放任属下劫掠一番,以补充短缺的军需。
    到了后来,曳落河们愈发骄纵,居然分散开来四下“打草谷”。每每拿下一个城市,便抢在安禄山派来的接收官吏抵达前,大肆劫掠。哪怕地方官是主动开城投降,也绝不手下留情。
    这种日积月累的起来的骄纵气焰,烧得他们两眼通红,根本已经看不到任何潜在威胁。令反正一路南下,大唐军队要么一触即溃,要么不战而逃,也的确没能给他们造成任何实质的威胁。今天的情况也是如此,几十个民壮垂死挣扎,不过是打了大爷们一个猝不及防而已。策马冲过去,一个来回,便让他们明白,长生天下,到底哪个最厉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