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盛唐烟云 >

第152章

盛唐烟云-第152章

小说: 盛唐烟云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半段话,已经是明显地在混淆年龄与身体状况二者之间的差别了,偏偏李隆基还越听越顺耳。笑了笑,主动顺着杨玉环的话头补充道,“是啊,本朝开国高祖,古稀之年依旧能弯弓射雁。太宗他老人家虽然去得早,可也是龙行虎步。朕的福泽虽然不能跟高祖比,然而在治国方面,也没令他老人家蒙羞!”(注1)
    “岂止是没让高祖他老人家蒙羞!外边百姓口中,也一直交口称颂您的功业。都说您在位这些年,大唐无论国力和民间殷实程度,远迈仁寿与贞观呢!”杨玉环向对方投过去赞赏了一瞥,笑着补充。
    虽然明知道这是一句恭维话,李隆基却依旧觉得心里头非常舒坦。摇摇头,笑着谦虚道:“那些村夫村妇的言论,又岂能当得了真。他们不过看到自家米缸里多了几升余粮罢了,怎会体味到高祖当年平定乱世之艰难!”
    “可陛下当年,也曾力挽天河啊!”杨玉环抬起头,眼中崇拜之意清晰可见。“臣妾听长辈们说,当年韦后和太平公主轮番折腾,把大唐江山弄得摇摇欲坠。多亏了陛下果断出手,才力挽狂澜于既倒!”
    李隆基心中最得意几件的事情之首,便是年青时先辅佐父亲诛杀韦后夺取大位,然后又在众人几乎都认为不可能取胜的情况下,将父亲的盟友,自己的亲姑姑太平公主诛杀。彻底扭转了大唐朝廷内部的连年动荡的局面。
    那年他不过才二十八岁。精神和体力都旺盛过人。对大局的掌控和判断能力,也远远超过其他几位做过皇帝的父亲和叔叔们。在姚崇、宋璟等人的辅佐下,整肃吏治、选拔良材、广开言路、勇于纳谏。前后不过短短五年,就使得大唐重新焕发了活力。不但令百姓生活日益富足,而且通过一系列恶战,重新收回了在武后当政年间逐渐失去的西域、辽东等大片疆土。
    可现在,他已经六十八岁了。一想到这其中四十年的差距,李隆基的脸上的阴云就又开始重新汇拢。自己老了,想不承认都不行。四十年前,自己即便大事小事都亲力而为,也不会觉得丝毫疲惫和厌倦。而现在,即便经杨国忠等人再三挑选过的奏折,自己批阅起来依旧感觉到筋疲力竭。
    看着李隆基脸色又开始发沉,杨玉环慢慢地将身体靠上去,依偎着对方的肩膀,软语说道:“其实陛下看上去年龄真的不大。倒是臣妾,最近容颜渐衰,今早照镜,居然看见了几根白头发!唉!”
    “唉!”李隆基心有戚戚,叹息着回应。
    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自己看到杨国忠等人的奏折里,为了防备封常清、哥舒翰这一代名将的老去,主张大肆提拔年轻将领,进而心有所触,怒不可遏。玉环又何尝不在日日担心着年老色衰,宠爱渐退。想到这儿,他心里与对方的共鸣更强。笑着捧起对方的脸,低声说道:“尽说傻话,你才多大,就敢喊老!”(注2)
    “陛下不会因为臣妾老了,就不再宠爱臣妾吧!”杨玉环用双手盖住李隆基的手背,仿佛祈求般,低声呓语。
    “不会。你不老。朕也不会嫌弃你老!”李隆基的心绪立即软得柔可绕指,点点头,郑重许诺。
    “那臣妾也永远不会嫌陛下老。即便有朝一日陛下真的老了,也不会嫌弃!”仿佛突然变成了小孩子般,杨玉环闭起眼睛,自顾说着傻话。
    望着眼前那娇艳的红唇,李隆基的心里柔情翻滚,“行。朕跟你约定。咱们这辈子,谁都不会嫌谁。一起相守终老!”
    “谢陛下!”杨玉环突然感伤起来,珠泪顺着眼角滚滚而落。“有陛下这句话,臣妾即便现在就死,也值得了!”
    “傻孩子!”李隆基伸开拇指,轻轻抹去宠妃脸上的眼泪。泪很热,他的血液也被烧得慢慢发烫,“你可真是个傻孩子。咱们谁都不嫌谁,不就行了么?你不嫌朕,朕亦不嫌你。一起老,一起死,一起羽化,升天,如何?”
    “臣妾的确有时会犯傻。”杨玉环哭得愈发伤感,抱住李隆基瘦棱棱的身体,将头埋进去,呜咽有声。“陛下莫嫌臣妾。臣妾亦不嫌陛下。这辈子剩下的日子就一起厮守着过,谁也不辜负谁!”
    “嗯!”李隆基笑着用大手慢慢拍打美人的玉背。自己刚才真是犯痴了,杨国忠他们也是为这个国家的长远着想,自己怎么无端就发起了火来?!连累得玉环也受了池鱼之殃,差点被被自己给吓坏了。自己应该考虑到,她一向胆小。怕担上后宫干政之名,从来不敢对朝中的事情发半句议论。包括这次提拔杨国忠为相,她知道后,都一而再,再而三地委婉向自己表白,不愿意因为家事而影响到国事。更不愿意因为杨国忠在朝中犯了什么错,无端冲淡了自己对她的宠爱。
    越是往细里琢磨,李隆基越是后悔。越是后悔,他心里头越发柔情四溢。带着几分歉疚,他俯下头去,在对方耳边柔声说道,“玉环,还记得去年七夕,朕跟你一道把酒赏月之时,朕跟你说过的话么?也许你已经忘了。同样的话,朕这辈子除你之外没对任何人说过。”
    闻听此言,杨玉环的眼泪噶然而止。梨花带雨般的脸上,又是感动,又是愧疚,“臣妾今天犯傻,陛下不要怪罪!臣妾以后再也不会了!”
    “傻话,朕怎舍得怪罪你!”李隆基笑着捏了捏对方的鼻子,溺爱地说道,“记得那句话么?也许你已经忘了,但朕自己却牢牢记在了心里!”
    “臣妾怎敢忘!”杨玉环扬起脸,双目之中波光潋滟,“在天愿做比翼鸟”
    “在地愿为连理枝!”李隆基双臂猛一用力,将对方稳稳地抱了起来。有些吃劲儿,但这幅自幼练武的身体还撑得住。“朕不会忘,你也不准忘!”
    “陛下!”杨玉环娇声呼喊。无论她对李隆基的感情有几分是真,至少在现在这一刻,她被对方深深地地给打动了,“这里是御书房啊。您还有一大堆奏折呢。啊、呀——!”
    “去他娘的御书房,去他娘的奏折!”李隆基顺口骂了一句,脸上没有丝毫九五之尊的稳重。趔趄着急行数步,将杨玉环压在了御案后宽大的胡床上。谁说朕老了,朕就是没有老。六十八岁算什么,朕这就试给自己看!
    “吱呀——”书房门被人从外边轻轻关紧。碧瓦红墙内,几株晚桃开得正艳。
    注1:李渊是有名的神射手。年青时去窦家求亲,曾经射中屏风上的孔雀眼。凭此神射一举压服众多竞争者,如愿抱得美人归。后世野史为了突出李世民的功绩,对李渊的形象贬损过多。但射艺卓绝方面,却始终保留了下来。
    注2:自古美人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此语出处不详,最早被记载于清代。小说中就当它早就有了吧!
第二章 天河 (二 下)
    第二章天河(二下)
    须臾雨收云散,李隆基觉得自己心情和精神都好了许多。看了看摞在御案上那一堆待批的奏折和诏敕,歉意地笑了笑,低声叮嘱:“传宫女进来扶你回长生殿吧!朕把手上这些麻烦处理完了,就过去寻你。叫御膳房准备好饭,咱们两个晚上一起吃!”
    “嗯!”杨玉环低声回应,用力支起上身,“不用叫人进来,臣妾自己能——哎呀!”胳膊突然一软,又迅速跌回了胡床里。
    “爱妃可曾摔到了!”李隆基被吓了一跳,赶紧俯下身去,查看对方是否受伤。回答他的是一声腻腻的呻吟,“皇上——!皇上别看了!臣妾没事的。臣妾就是身子有些发软而已么!”
    “嘿嘿嘿嘿!”虽然贵为九五之尊,李隆基此刻却和长安城中的凡夫俗子没什么两样,作为男人的自豪感在心中油然而生,“还是叫宛如她们进来扶你吧。小心些,地上有点儿滑!”
    “嗯!”杨玉环再次低声回应,凝脂般白净的面孔上涂满了娇羞,“那,那臣妾就先告退了。臣,臣妾在长生殿等着陛下!”
    “爱妃去吧。好好睡一觉!来人——”李隆基笑了笑,喊进一直躲在御书房门外伺候的宫女,命她们小心搀扶贵妃娘娘下去休息。然后自己在书房里踱了几个圈子,收了收心,慢慢坐回御案之前。
    自有当值的小太监及时跑进来,替他更换茶汤,铺开笔墨纸砚。李隆基信手拿起摆在最上面的一份诏敕,顺着刚才中断的地方浏览了下去。平心而论,杨国忠等人作出的这份诏敕中规中矩,除了几处建议朝廷大力提拔年青才俊的话,刚才曾经令他看得有些扎眼之外。其余各方面考虑得都很合他的心意。既没有增加国库的支出,又不会给前方将士造成朝廷刻薄寡恩的印象。
    然而杨国忠为什么平白又送了一大堆人情给封常清的手下?猛然间,李隆基再度皱起了眉头。他年青时记忆力非常惊人,几乎能达到过目不忘的地步。如今虽然有所衰退,几天前刚看过的东西,心里边也会留下些朦朦胧胧的印象。
    记忆中,封常清是中规中矩,将麾下的一批年青心腹都保举了正五品郎将才对?怎么被杨国忠等人一议,就突然又升了一级,并且在实授官爵之外还加了从四品武散职?难道封常清这么快跟杨国忠就内外勾结起来了么?
    宰相和封疆大吏内外勾结,放在任何朝代都是个大麻烦。哪怕仅仅是个萌芽,也要迅速将其扼杀。略做犹豫,李隆基威严地向外边喊道,“来人,宣骠骑大将军,命其火速来书房见朕!”
    门外当值的小太监姓冯,是高力士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听出李隆基的语气不善,赶紧答应了一声,撒腿向高力士在宫中的居所跑去。
    片刻之后,骠骑大将军高力士顶盔贯甲,带着十几名飞龙禁卫,气喘吁吁地赶到了御书房外。脚步还没站稳,立刻大声禀报:“启奏陛下,末将高力士,奉命前来见驾!”
    “进来!”李隆基显然还在懊恼当中,沉声命令。
    高力士四下看了看,从周围的太监宫女脸上,得不到半点儿暗示。显然,大伙都被皇帝陛下突然而来的怒火吓坏了,谁也没胆子入内探听究竟。这种时候,他只能完全凭着自己的本事去揣摩圣意了,心腹们根本帮不上忙。好在以往的经验此刻还能派上些用场,高力士把心一横,用力拍了拍身上的明光铠,发出“咚”地一声巨响。随后,大步迈进御书房内。
    他身材本来就非常高大,为了讨李隆基的好,又刻意选了双厚底战靴穿在了脚上。因此刚进门,就令书房内的光线瞬间一暗。李隆基见到他如此做派,忍不住莞尔一笑,摇头问道:“你这是干什么?朕又没说要你跟人去拼命!”
    “陛下不是说,宣骠骑大将军见驾么?”高力士拱了拱手,冲李隆基施了个不甚标准的军中之礼,“所以末将就以为,陛下一定是发现了什么异常情况。需要末将提刀上马,替陛下冲锋陷阵!”
    “呸。朕麾下又不是没人可用了,冲锋陷阵,哪还能轮得到你这把老骨头!”李隆基笑着啐了一口,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
    “冲锋陷阵自然轮不到末将。然而末将虽然不中用,危急时刻,这把老骨头却可以最后一个挡在陛下身前!”高力士笑了笑,大言不惭地自我表白。
    话音刚落,一抹温情就涌了李隆基满脸。当年他纠集嫡系与太平公主火并,高力士就是穿着同样的一袭明光铠,护在了他正前方。太平公主府中的死士箭如雨下,但全被高力士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