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 >

第40章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40章

小说: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云:
任我则情,情则蔽,蔽则昏矣。因物则性,性则神,神则明矣。(同上,页二)
又云:
心一而不分,则可以应万变,此君子所以虛心而不动也。(同上,页五)
又云:
。以物喜物,以物悲物,此发而中节也。(同上,页一)
又云:?
为学养心,患在不由直道,去利欲。由直道,任至诚,则无所不通。天地之道,直而已,当以直求之。若用智数,由径而求之,是屈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十一章周?溪、那康节Wk
天地而循人欲也,不亦难乎?(同上,页十七)
〃以物观物〃,见可喜者则喜之;见可悲者则悲之。率性直行,而心虚不动。此与濂溪所云〃无欲则静虚动直〃,正同。
人中有圣人,亦有恶人。恶人之有,亦是必然的。康节云:
天与人相为表里。天有阴阳;人有邪正。邪JE之由,系乎上之所好也。上好德则民用正;上好佞则民用邪。邪正之由,有自来矣。虽圣。君在上,不能无小人,是难其为小人。虽庸君在上,不能无君子,是难其为君子。自古圣君之盛,未有如唐尧之世,君子何其多耶。时非无小人也,是难其为小人,故君子多也,所以虽有四凶,不能肆其恶。自古庸君之盛,未有如商纣之世,小人何其多耶。时非无君子也,是难其为君子,故小人多也。所以虽有三仁,不能遂其善。(《观物内篇》,同上,卷十一之下,页一)。
恶人亦为宇宙间所不能少者,但〃圣君在上〃,能使小人退处无位之地
耳。
(S)世界年表
康节:ZJ:
易。之数穷;天地终始。或曰:天地亦有终始乎?曰:既有消长,岂无终始?天地虽大,是亦形气,乃二物也。(《观物外篇》下,同上,卷十二之下,页十八〉
凡具体的物,其生长进行,皆依六十四卦圆图所代表之公式。天地既亦为物,则其生长进行,亦当遵照牝公式。《皇极经世》之大半部即依上述
公式为此具体的世界作一年谱。此年谱中用元会运世,计箅时间。康节云:〃日经天之元;月经天之会;星经天之运;辰经天之世。〃(《观物内篇》,同上,卷十一之下,页八)康节以计算时间之元会运世当天之日月星辰。元当日,会当月,十二会为一元。运当星,三十运为一会。世当辰,十二世为一运。所以以十二会为一元,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世为一运者,邵伯温曰:〃一元在大化之中,犹一年也。〃(《性理大全》卷八引)一元有十二会,犹一年有十二月也。一会有三十运,犹一月有三十日也。一运有十二世,犹一日有十二时也。以天地之终始为一元,以三十年为一世,则此一元之年数为三十乘四千三百二十,共为一十二万九千六百年。所以以三十年为一世者,一元有十二会,一会有三十运,一运有十二世。十二与三十,迭相为用,故一世有三十年。再往下推,则一年又有十二月,一月又有三十日,每日又有十二时,此所谓十二与三十,迭相为用也。若以此一元之时间套人六十四卦圆图之公式,则天地亦始于复而终于坤,康节《皇极经世》原表太繁,今列邵伯温之一元消长图(《性理大全》引)如下:
元 会 运 ;世
曰甲 月子一 星三十 ?三百六辰十 年一万八百 复 B
月丑二 星六十 _七百二辰十 年二万一千,六百 临 u
月寅三 星九十 m一千八辰十 年三万二千四百 泰 a 开物星之己七十六
月卯四 星:? ?一千四m百四十 赃+二百 大壮 ■
月辰2。 《? m一千八辰百 年五万四千 夬 ■
月巳六 星一百S八十 ¥軒,八百 乾 a 唐尧始星之癸一百八十辰二千一百五十七
月午七'。' 星二W星一十 ?二千五M百二十 te七万五千六百 B 夏殷周秦两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
月未八 星二Ws四十 m二千八M百八十 八w+,四百 遁 ■
月申九 B~》百S七十 =千一mi四+ 九万七千¥二百 否。 ■
笫二篇经学时代/第十一章周濂溪、邵康节283
续表
元 会 运 世
月酉十 星三百 s三千六辰百 一十万八牛千 观 n
月戌十一 星3s三十 B三千九S百六十 十一万八千八百 剥 n 闭物星之戊三百。一十五
月亥十二 s六十 后四千三S百二十 m十二万九,千六百 坤 n
朱子谓:邵子《皇极经世》说〃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元以甲乙丙丁计,会以子丑寅卯计,辰仍以甲乙丙丁计。现姑以戒在之一元为元甲,此元之第一会即月子,此会有三十运,三f六十世(每运十二世,三十乘十二得三百六十世),一万零八百年(每世三十年,三十乘三百六
十得一万零八百年)。此时一阳初起,如复卦H所表示者。如以一岁比之,则此时正子月(即旧历十一月)。如以一日夜比之,则此时正子时(午前零时至二时)。〃天开于子〃,即在此会。元之第二会为月丑,此会又有三十运,合前为六十运;又有三百六十世,合前为七百二十世;又有一万零八百年,合前为二万一千六百年。此时二阳已起,如临卦B所表示者。如以一岁比之,则此时正丑月(即旧历十二月)。如以一日夜比之,则此时正丑时(午前二时至四时)。〃地辟于丑〃,即在此会。元之第三会即月寅,此会有三十运,合前共为九十运;有三百六十世,合前共为一千零八十世;有一万零八百年,合前共为三万二千四百年。此时三阳已起,如泰卦■所表示者。如以一岁比之,则此时正寅月(即旧历正月)。如以一日夜比之,则此时正寅时(午前四时至六时)。在此会之第十六运中,即此会中第二己运中,合前共计之第七十六运中',〃开物〃而万物生。人亦于是时生,所谓〃人生于寅〃,寅即此会也。如是类推,至元之第六会;即月巳。此时阳臻全盛,如乾卦變所表示。人之文明,亦以此时为最盛。唐尧即于此运之第三十运(即合前共计之第一百八十运)中之第九世(即合前共计之二千一百五十七世),行其圣王之治。至元之第七会即月午,此时阳仍极盛。而阴已始起,如娠卦勇所表示者。
算至宋神宗熙宁元年,正此会之第十运(即合前共计之第一百九十运)中之第二世(即合前共计之第二千二百七十世)之第十五年,时西历1068年也。若照此推算,则现在(西历1931年)正此会之第十二运(即合前共计之一百九十二运)之第七世(即合前共计之二千二百九十九世)也。如以一岁比,现正在五月。如以一日夜比,现正在午后零时二十余分也。如是阴渐盛至元之第十一会即月戌,阳之不绝如线,如剥卦11所表示者。在此会之第十五运(即合前共计之三百一十五运);〃闭物〃而万物皆绝。至元之第十二运即月亥之末,阴臻极盛,如坤卦H所表示者,而现在之天地郎寿终矣。此后将另有天地照此公式,重新开辟。其中人物重新生长,重新坏灭。所谓〃穷则变,变则通〃,如是循环,以至无穷。
谓此世界可以坏灭,坏灭后另有新世界继之发生,此点似为以前中国思想中所无有。上文谓宗密引《俱舍论》颂以讲世界之成住坏空(见本篇第九章第二节第六目)。以后道学家之宇宙发生论,俱受其影响。康节之世界年表,盖亦取佛学中所说之意,而以六十四卦之阴阳消息说
明之。。
(6)政治哲学
现在之世界,虽距天地之终尚远,然其最好之时已过。现在之世界,正如方已盛开之花,虽蕊瓣繁缛,而衰机已兆。故现在世界,不如已过去之最好之时。即以政治言,亦今不如古。康节分政治为皇、帝、王、霸四种。康节云…:
用无为,则皇也。用恩信,剣帝也。用公正,则王也。用智力,则霸也。霸以下则夷狄,夷狄而下,是禽兽也。(《观物外篇》下,《皇极经世》卷十二之下,页十三)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十一聿周濂溪、邵)Ji's285
又云:
孔子赞《易》自羲轩而下,序《书》自尧舜而下,删《诗》自文武而下,修《春秋》自桓文而下。自羲轩而下,祖三皇也。自尧舜而下,宗五帝也。自文武而下,子三王也。自桓文而下,孙五霸也。(《观物内篇》,同上,卷十一之上,页十四)
又云:
三皇,春也。五帝,夏也。三王,秋也。五伯,冬也。七国,冬之余冽也。汉王而不足;晋伯而有余。三国,伯之雄者也。十六国,伯之丛者也。南五代,伯之借乘也。北五朝,伯之传舍也。隋,晋之子也。唐,汉之弟也。。隋季诸郡之伯',江汉之余。波也。唐季诸镇之伯,日月之余光也。后五代之伯,日未出之星也。自帝尧至于今,上下三千余年,前后百有余世,书传可明纪者,四海之内,九州之间,其间或合或离,或治或隳,或强或赢,或唱或随,未始有兼世而能一其风俗者。(《观物内篇》,同上,卷十一之下,页十)
自汉以下,最高不过为不足的王治。盖此世界之黄金时代,早已过去
矣。
第十二章张横渠及二程
(一)张横渠
与周、邵同时而略后者,有张横渠及程明道、程伊川兄弟。《宋史?
道学传》曰:;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渙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载古学力行,为关中士'人宗师,世称为橫渠先生。(《宋史》卷四百二十七,同文影殿刊本,页十四至十六)
吕大临所作行状谓横渠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西历1077年)。著有《正蒙》、《经学理窟》及《易说》;其中以(正蒙)为最重要。行状谓:〃熙宁九
年秋,先生感异梦,忽以书属门人,乃集所立言,谓之《正蒙》。出示门人曰:'此书予历年致思之所得,其言殆与前圣合。'〃(见《伊洛渊源录》卷六)《正蒙》即横渠一生思想之结晶也。
(1)气
横渠之学,亦系从《易》推衍而来。《系辞》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横渠亦曰:
两不立,则一不可见。一不可见,则两之用息。两体者,虛实也,动静也,聚散也,清浊也,其究一而已。(《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正谊堂全书〃本,页九)
此〃一〃即太极。横渠云:
有两则有一,是太极也。一物而两体,其太极之谓欤?(《易说》卷三,〃通志堂经解〃本,页十一)
此〃一〃横渠又谓之为〃太和〃。横渠云:、
太和所谓道,中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是生铟蕴相荡胜负屈伸之始。不如野马铟缢,不足谓之太和。语道者知此谓之知道,学《易》者见此谓之见《易》。(《正蒙,太和篇》,《全集》卷二,页二至三)
庄子《逍遥游》云:〃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司马云:〃野马,春日泽中游气也。〃横渠所谓太和,盖指此等〃气〃之全体而言。在其散而未聚之状态中,此气即所谓太虚。故横渠谓:〃太虚无形,气之本
体。〃(同上,页三)又云:
气之聚散于太虚,犹冰凝释于水。知太虚即气则无无。(同上,页六至七)
吾人所见空若无物之太虚,实非无物,不过气散而未聚耳,无所谓无也。故曰:〃知太虚即气则无无。〃
气中所〃涵浮沉升降动静相感之性〃,简言之,即阴阳二性也。一气之中,有此二性,故横渠云:
一物两体,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