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冯友兰
三十三年四月
第二篇经学时代
第一章泛论经学时代
普通西洋哲学家多将西洋哲学史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时期。此非只为方便起见,随意区分。西洋哲学史中,此三时期之哲学,实各有其特别精神,特殊面目也。中国哲学史,若只注意于其时期方面,本亦可分为上古、中古、近古三时期,此各时期间所有之哲学,本亦可以上古、中古、近古名之。此等名称,本书固巳用之。但自别一方面言之,则中国实只有上古与中古哲学,而尚无近古哲学也。
谓中国无近古哲学,非谓中国近古时代无哲学也。盖西洋哲学史中,所谓中古哲学与近古哲学,除其产生所在之时代不同外,其精神面目,亦有卓绝显著的差异。在西洋哲学史中,自柏拉图、亚力士多德等,建立哲学系统,为其上古哲学之中坚。至中古哲学,则多在此诸系统中打转身者。其中古哲学中,有耶教中之宇宙观及人生观之新成分,其时哲学家亦非不常有新见。然即此等新成分与新见,亦皆依傍古代哲学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一章泛论经学时代7
诸系统,以古代哲学所用之术语表出之。语谓旧瓶不能装新酒,西洋中
古哲学中,非全无新酒,不过因其新酒不极多,或不极新之故,故仍以之
装于古代哲学之旧瓶内,而此旧瓶亦能容受之。及乎近世,人之思想全
变;新哲学家皆直接观察真实,其哲学亦一空依傍。其所用之术语,亦
多新造。盖至近古,新酒甚多又甚新,故旧瓶不能容受;旧瓶破而新瓶
代兴。由此言之;在西洋哲学史中,中古哲学与近古哲学,除其产生所
在之时代不同外,其精神面目,实有卓绝显著的差异也。
上篇谓自孔子至淮南王为子学时代;自董仲舒至康有为为经学时
代。在经学时代中,诸哲学家无论有无新见,皆须依傍古代即子学时代
哲学家之名,大部分依傍经学之名,以发布其所见。其所见亦多以古代
即子学时代之哲学中之术语表出之〔tt〕。此时诸哲学家所酿之酒,无
论新旧,皆装于古代哲学,大部分为经学之旧瓶内。而此旧瓶,直至最
近始破焉。由此方面言之,则在中国哲学史中,自董仲舒至康有为,皆
中古哲学,而近古哲学则尚甫在萌芽也。
〔注〕西洋与中国之中古哲学所用古代哲学中之术语,亦可有新意义。然中古哲学家有新意义而不以新术g表出之,此即以旧瓶装新酒也。
盖人之思想,皆受其物质的精神的环境之限制。春秋战国之时,因贵族政治之崩坏,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皆有根本的变化。及秦汉大一统,政治上定有规模,经济社会各方面之新秩序,亦渐安定。自此而后,朝代虽屡有改易,然在政治经济社会各方面,皆未有根本的变化。各方
面皆保其守成之M,人亦少有新环境、新经验。以前之思想,其博大精深,又已至相当之程度。故此后之思想,不能不依傍之也。
不过在此时代中,中国思想,有一全新之成分,即外来异军特起之佛学是也。不过中国人所讲之佛学,其精神亦为中古的。盖中国之佛学家;无论其自己有无新见,皆依傍佛说,以发布其所见。其所见亦多以佛经中所用术语表出之。中国人所讲之佛学,亦可称为经学,不过其
所依傍之经;乃号称佛说之经,而非儒家所谓之六艺耳。
中国人所讲之佛学,为中国思想界中之新成分,宋明时代之经学家亦引之人经学。故谓中国无近古哲学,非谓在中古、近古时期中,中国思想,全无新成分,亦非谓此后中国哲学家,全无新见。历史之时间,绝不容人之常留于完全同一情形之内。即自汉以后,讲孔子,讲老子,讲庄子,以及讲其他古代哲学家之哲学者,其理论比孔子等原来之理论,实较明晰清楚。其理论所依据之事实,亦较丰富。新见解亦所在皆有。上篇所说历史是进步的(第一篇第一章第十一节),现在仍完全可适用。此等哲学家之新见,即此后之新酒。特因其不极多,或不极新之故,人仍以之装于上古哲学,大部分为经学之旧瓶内。因此旧瓶又富于弹力性,遇新酒多不能容时,则此瓶自能酌量扩充其范围。所以所谓经者,由六而增至十三,而《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受宋儒之推崇,特立为〃四书〃,其权威且压倒原来汉人所谓之六艺。即中国人所谓佛学,其中亦多有中国人之新见。盖中国人与印度人之物质的精神的环境皆不同。故佛学东来,中国人依中国之观点,整理之,选择之;解释之。在整理选择解释之时,中国人之新见,随时加入。此即中国人在此方面所酿之新酒也。然亦因其不极多或不极新之故,故仍以之装于佛学之旧瓶内,而旧瓶亦能容受之。即如禅宗之学说,在佛学中为最革命的,亦为最中国的,然仍须托为〃教外别传〃之说,明其为佛之真意,此亦以旧瓶装之也。故中国之佛家,其精神亦为中古的,其学亦系一种经学。
中古、近古时代之哲学,大部分须于其时之经学及佛学中求之。在中古、近古时代,因各时期经学之不同,遂有不同之哲学;亦可谓因各时期哲学之不同,有不同之经学。此经学及佛学中之各宗派,多各有其独盛之时代。盖上古子学时代之思想,以横的发展为比较显著;中古、近古经学时代之思想,以纵的发展为比较显著。故本书第一篇所包括之历史时间,不过四百余年;而第二篇所包括,则及二千余年。此亦子学时代与经学时代间之一差异也。就中国历史上政治情形言之,思想
第二篇'经学时代/第一章泛论经学时代
上亦应有此现象。盖古代政治未统一,而自秦汉以后,中国政治则以统
一为常也。
直至最近,中国无论在何方面,皆尚在中古时代。中国在许多方面,不如西洋,盖中国历史缺一近古时代。哲学方面,特其一端而已。近所谓东西文化之不同,在许多点上,实即中古文化与近古文化之差异。此亦非由于中国人之格外不长进,实则人之思想行为之改变,多为适应环境之需要。已成之思想,若继续能适应环境之需要,人亦自然继续持之;即时有新见,亦自然以之比附于旧系统之上;盖旧瓶未破,有新酒自当以旧瓶装之。必至环境大变,旧思想不足以适应时势之需要;应时势而起之新思想既极多极新,旧瓶不能容,于是旧瓶破而新瓶代兴。中国与西洋交通后,政治社会经济学术各方面皆起根本的变化。然西洋学说之初东来,中国人如康有为之徒,仍以之附会于经学,仍欲以旧瓶装此绝新之酒。然旧瓶范围之扩张,巳达极点,新酒又至多至新,故终为所撑破。经学之旧瓶破而哲学史上之经学时期亦终矣。
第二章董仲舒与今文经学
(一)阴阳家与今文经学家
本书第一篇谓古代所谓术数中之〃天文〃〃历谱〃〃五行〃,皆注意于所谓〃天人之际〃,以为〃天道〃人事,互相影响。以后所谓阴阳家皆即此意推衍,将此等宗教的思想加以理论化(第七章第七节)。阴阳家,于其成〃家〃之时,即似有与一部分儒家混合之趋势。盖孔子对于古代传下之术数,本似仍有相当之信仰。故因〃凤鸟不至河不出图〃,而叹〃吾已
矣夫〃。又曰:〃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论语*子罕》)〃天人之际〃,孔子固亦重视之也。司马迁于《孟子荀子列传》中,兼及驺衍之学说,谓。:〃然其要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是驺衍亦讲儒家之学也。《荀子?非十二子》篇,谓子思孟轲,〃案往旧造说,谓之五行〃。今《孟子》书中,无言及五行之处,或者其后阴阳家之语,有混入〃孟氏之儒〃之学说中者,故荀子为此言也。及至秦汉,阴阳家之言,几完全混人儒家。西汉经师,皆采阴阳家之言以说经。所谓今文家之经学,此其特色也。当时阴阳家之空气,弥漫于一般人之悤想
中。〃天道〃人事,互相影响;西汉人深信此理。故汉儒多言灾异。君主亦多遇灾而惧。所谓三公之职,除治政事外,尚须〃调和阴阳〃。陈平谓文帝曰:〃宰相者,上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遂万物之宜者也。〃丙吉问牛喘,以为〃三公调和阴阳;今方春少阳用事,未可大热。恐牛因暑而喘,则时节失气,有所伤害〃(自汉儒多言灾异下,详见赵翼《二十二史札记》卷二)。三公除负政治上之责任外,尚须负自然界中事物变化之责任。故汉时遇有灾异有策免三公之制。此在今所视为奇谈,而在西汉阴阳家空气弥漫之时代,则一般人皆视为当然之事也。
(二)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欲明西汉人之思想,须先略知阴阳家之学说。欲略知阴阳家之学说,须先略明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阴阳家以五行、四方、四时、五音、十二月、十二律、天干(《史记*律书》谓之十母)、地支(《史记_律书》谓之十二子)及数目等互相配合,以立一宇宙间架。又以阴阳流行于其间,使此间架活动变化,而生万物。此等配合,在古代之术数中,即已有之。《墨子'贵义篇》云:
子墨子北之齐,遇日者。日者曰:〃帝以今日杀黑龙于北方,而先生之色黑,不可以北。〃子墨子曰:〃南之人不得北,北之人不得南。其色有黑者,有白者,何故皆不遂也?且帝以甲乙杀青龙于东方,以丙丁杀赤龙于南方,以庚辛杀白龙于西方,以壬癸杀黑龙于北方(此本据《太平御览》增〃以戊己杀黄龙于中方〃),若用子之言,则是禁天下之行者也。〃(《墨子》卷十二,孙诒让《墨子闲诂》涵芬楼影印本,页七)
此以十母中之甲乙,配五色中之青,四方中之东。以丙丁配五色中之赤,四方中之南。以庚辛配五色中之白,四方中之西。以壬癸配五色中之黑,四方中之北。以戊己配五色中之黄,居于四方之中。术数中此等配合,不必即有宇宙间架之意义。不过后来阴阳家即根据此等配合以立说。至《吕氏春秋》及《礼记》中所载之《月令》;则此等配合,即已成阴阳家思想中之宇宙间架。
《吕氏春秋》及《礼记》中之《月令》及《淮南?时则训》,以五行配人四时。春木,夏火,秋金,冬水。土无所配。《月令》但云中央土;《淮南》则以季夏之月配土。以四方配之,则春木居东方,夏火居南方,秋金居西方,冬水居北方,而土居中央。以五色配之,则春木色青,夏火色赤,秋金色白,冬水色黑,中央土色黄。以甲乙丙丁等十母配之,则春木配甲乙,夏火配丙丁,中央土配戊己,秋金配庚辛,冬水配壬癸。以五音十二律配之,则春木音角,夏火音徵,中央土音宫;秋金音商,冬水音羽;孟春之月律太簇,仲春之月律夹钟,季春之月律姑洗,孟夏之月律中吕,仲夏之月律蕤宾,季夏之月律林钟,孟秋之月律夷则,仲秋之月律南吕,季秋之月律无射,孟冬之月律应钟,仲冬之月律黄钟,季冬之月律大吕。以数配之,则春木数八,夏火数七,中央土数五,秋金数九,冬水数六。
〔注〕所以如此配者,《洪范》云:〃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尚书》卷七,〃四部丛刊〃本,页二)此五行之次序也。按此次序配《易系辞》所说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则天一当水,地二当火,天王当木,地四当金,天五当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