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 >

第12章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第12章

小说: 中国哲学史(下)冯友兰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名之首之内,所谓〃赞上群纲,乃综乎名〃也。如是共有七百二十九赞,所谓〃陈其九九,以为数生〃;所谓〃参分阳气,以为三重,极为九营〃;所谓〃以三生〃也。〃参分阳气〃者,玄虽〃阴阳纰参〃,虽〃擒措阴阳而发气〃,虽〃知阴知阳〃,而其运行,实以阳为主体。所谓〃以一阳乘一统,万物资形〃也。有此一玄之总原理,及三方九州二十七部八十一家及其所构成之八十一〃首〃,及其中之七百二十九〃赞〃,如宇宙之纲然,所谓〃是为同本离末,天地之经〃也。以有此纲领,万物皆可得而有,所谓〃旁通上下,万物并也〃。而岁时变化,可得而成,所谓〃九营周流,始终贞也〃;所谓〃八十一首,岁事咸贞〃也。
《易》纬及孟京之《易》学,有卦气之说。扬雄《太玄》亦以其八十一首分配于一岁之四时中,以见〃八十一首;岁事咸贞〃之盛。代表每州之第一部第一家之〃首〃,为表现岁时显著变易之〃首〃,谓之一〃天〃。共有九天,扬雄云:。
九天:一为中天,二为羡天,三为从天,四为更天,五为晬天,六为廓天,七为减天,八为沈天,九为成天。(《太玄数》,《太玄》卷八,页十五)
中为〃首〃名,其所代表之〃天〃即为〃中天〃;羡为〃首〃名,其所代表之〃天〃即为〃羡天〃。每〃天〃主四十日,所谓〃始于十一月,终于十月,罗重九行,行四十日〃也。扬雄又申言云:
诚有内者存乎中,宣而出者存乎羡,云行雨施存乎从,变节易度存乎更,珍光淳全存乎晬,虛中弘外存乎廓,削退消部存乎减,降队幽藏存乎沈,考终性命存乎成。是故一至九者,阴阳消息之计邪。反而陈之,子则阳生于十一月,阴终十月可见也;午则阴生于五月,阳终于四月可见也。生阳莫如子,生阴莫如午。西北则子美尽矣,东南则午美极矣。(《太玄图》,《太玄》卷十,页五至六)
阳始于亥,生于子;阴始于巳,生于午。一岁始于十一月,十一月为中首。此时万物初生,蕴而未发,所谓〃诚有内者〃也。终于十月;十月为成首。此时万物收藏死亡,所谓〃考终性命〃也。就人之行事言之,一事亦可分为九段。扬雄云:
故思心乎一,反复乎二,成意乎三,条畅乎四,著明乎五,极大乎六,败损乎七,剥落乎八,殄绝乎九。生神莫先乎一,中和莫盛乎五,倨剧莫困乎九。夫一也者,思之微者也;四也者,福之资者也;七也者,祸之阶者也。三也者,思之崇者也;六也者,福之隆者也;九也者,祸之穷者也。二五八,三者之中也。(《太玄图》,《太玄》卷十,。页六)'
人有所作为,在第一段为起念,在第二段为考虑,在第三段为有一定之意,至第四段则〃条畅〃而发于行事。至第五段则〃著明〃而得相当之成功,所谓〃福〃也。至第六段则〃极大〃而得〃福之隆〃;然事至此已发展至于极端,故第七段即〃败损〃而〃祸之阶〃。若再进至第八第九段,则〃剥
落〃〃殄灭〃而为〃祸之穷〃矣。扬雄又申言云:
自一至三者,贫贱而心劳;四至六者,富贵而尊高;七至九者,离咎而犯苜。五以下作息,五以上作消。数多者见贵而实索,数少者见贱而实饶。息与消钆,贵与贱交。(《太玄图》,《太玄》卷十,页
七)
此皆《老》《易》之说,而扬雄述之者也。…
然扬雄终未能完全脱阴阳家之见解,故亦讲上所述之象数之学。
《太玄》云:
一与六共宗;二与七共明;三与八成友,四与九同道;五与五相守。(《太玄图》,《太玄》卷十,页八)
此亦即上文所讲阴阳家之宇宙间架,以数配入四方之意。不过彼只举五行之成数;此则兼举其生数(参看本篇第二章第二节)。此数之排列,后人以图象表之,即成宋刘牧所谓洛书,朱子所谓河图。
(2)《法言》
然扬雄之学终以儒家为主,以孔子为宗。扬雄云:
山;径之蹊…,不可胜由矣;向墙之户,不可胜入矣。曰:恶由入?曰:孔氏。孔氏'者,户也。(《吾子》,《法言》卷二,〃四部丛刊〃本,页
二)…
又曰:
或曰:〃人各是其所是,而非其所非,将谁使正之?〃曰:〃万物纷错,则悬诸天;众言淆乱,则折诸圣。〃或曰:〃恶睹乎圣而折诸?〃曰:〃在则人,亡则书,其统一也。〃(《吾子》,《法言》卷二,页三至四)
至于老子,扬雄云:
老子之言道德,吾有取焉耳。及槌提仁义,绝灭礼学,吾无取焉耳。(《问道》,《法言》卷四,页一至二)
其论儒家外别家之学,扬雄云:
庄杨荡而不法,墨晏俭而废礼,申韩险而无化,邹衍迂而不信。(《五百》,《法言》卷八,页四)
圣人之书之存者,为《易》、《书》、《礼》、《诗》、《春秋》诸经。扬雄云:
说天者莫辩乎《易》,说事者莫辩乎《书》,说体者莫辩乎《礼》,说志者莫辩乎《诗》,说理者莫辩乎《春秋》。(《寡见》,《法言》卷七,页一)
此诸经皆与孔子有关,扬雄云:
或曰:〃经可损益欤?〃曰:〃《易》始八卦,而文王六十四,其益可知也。。《诗》《书》《礼》《春秋》,或因或作,而成于仲尼,其益可知也。〃(《问神》,《法言》卷五,页一至二)
后人立言,皆应以经为标准;扬雄云:
书不经,非书也;言不经,非言也。言书不经,多多赘矣。(《问神》;《法言》卷五,页三)
至于当时阴阳家之说,扬雄以为不合于圣人。扬雄云:
或问:〃圣人占天乎?〃曰:〃占天地。〃(汪荣宝曰:〃天地疑为天也之误。〃;)〃若此,则史也何异?〃曰:〃史以天占人,圣人以人古天。〃(《五百》,《法言》卷八,页三)
又云:
或问黄帝终始。曰:〃托也。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扁鹊卢人也,而医多卢。夫欲雠伪必假真。禹乎,卢乎,终始乎?〃(《重黎》,《法言》卷十,页一)
又云:
或曰:〃甚矣,传书之不果也。〃曰:〃不果则不果矣,又(原作人,依汪荣宝校改。)以巫鼓。〃(《君子》,《法言》卷十二,页二)
阴阳家之言,皆〃巫鼓〃之说也。当时方士所言神仙长生久视之说,扬雄亦以为不合于圣人。扬雄云:
或问:〃赵世多神,何也?〃曰:〃神怪茫茫,若存若亡,圣人曼
云。〃(《重黎》,《法言》卷十,页一)
三松堂全集(第三卷)/中国哲学史(下)
又云:
或问:〃人言仙者有诸乎?〃〃吁!吾闻伏羲神农黄帝尧舜殂落而死,文王毕,孔子鲁城之北,独子爱其死乎?非人之所及也!仙亦无益子之汇矣。〃或曰:〃圣人不师仙,厥术异也。圣人之于天下,耻一物之不知;仙人之于天下,耻一日之不生。〃曰:〃生乎,生乎,—名生而实死也!〃或曰:〃世无仙,则焉得斯语?〃曰:〃语乎者,非器嚣也与?惟嚣嚣能使无为有。〃或问仙之实,曰:〃无以为也。有与无,非问也。问也者,忠孝之问也。忠君孝子,偟乎不偟。〃(《君子》,《法言》卷十二,页三至四)
又云:
有生者必有死,有始者必有终,自然之道也。(《君子》;《法言》卷十二,页四)
生死为〃自然之道〃,人岂有长生之理。方士之言,随阴阳家盛行。迷信之空气弥漫一时,扬雄此等言论,实有摧陷廓清之功也。
扬雄又有其对于人性之见解,亦为后世所称道。扬雄云:
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修身》,《法言》卷三,页一)
盖两取孟荀对于人性之见解,而折衷之也。
扬雄对于人性之见解,虽与孟子不同;而对于孟子,则甚推崇。扬雄云:
或问孟子知言之要,知德之奥。曰:〃非苟知之,亦允蹈之。〃或曰:〃子小诸子,孟子非诸子乎?〃曰:〃诸子者,以其知异于孔子也。孟子异乎不异?〃(《君子》;《法言》卷十二,页一)
扬雄自以为能复兴儒家之学,自比于孟子。扬雄云: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如也。后之塞路者有矣,窃自比于孟子。(《吾子》;《法言》卷二,页三)
自哲学之观点言之,扬雄之造诣,实远不逮孟子。然辟阴阳家之言,使儒家之学与之分离,虽古文经学家之共同工作,然扬*i能在思想方面,有有系统之表现,就历史之观点言,扬雄亦自有其在历史上之地位。
(三)王充
与扬雄同时稍后有桓谭,亦反对谶学。《后汉书》本传称其〃能文章;尤好古学。数从刘歆扬雄,辩析疑异。著书言当世行事二十九
篇,号曰《新论》〃。(《后汉书》卷五十八,同文影殿刊本,页一至六)其书已佚。此后在后汉初期,所谓谶学纬学继续盛行;遂有进一步之反动。古代思想中之最与术数无关者为道家。在东汉及三国之际,道家学说中之自然主义,渐占势力。王充《论衡》一书,即就道家自然主义之观点,以批评当时一般人之迷信。《论衡》一书,对于当时迷信之空气,有摧陷廓清之功;但其书中所说,多t击破坏,而少建树,故其书之价值,实不如近人所想象之大也。《论衡,自纪篇》曰:
王充者,会稽上虞人也。字仲任。建武三年(西历纪元27年)充生。才高而不尚苟作,口辩而不好谈对,非其人终曰不言。其论说,始若诡于众,极听其终,众乃是之。以笔著文,亦如此焉。淫读古文,甘闻异言,世书俗说,多所不安。幽居独处,考论实虛。(《论衡》卷三十,〃四部刊〃本,页一至二)
《后汉书》本传称充卒于永元中。汉和帝永元,自西历98年至104年,充当死于西历100年左右也。王充对于〃世书俗说,多所不安〃;故〃幽居独处,考论实虚〃。《论衡》一书,皆〃考论〃〃世书俗说〃之〃实虚〃之作
也。
(1)自然主义
《论衡》之考论〃世书俗说〃,以道家之自然主义为根据。《论衡?自
然篇》曰:
'天地合气,;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万物之生,含血之类,知饥知寒,见五谷可食,取而食之,见丝麻可衣,取而衣之。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谓天自然无为者何?气也。恬淡无欲,无为无事者也。至德纯渥之人禀天气多,故能则天自然无为。贤之纯者黄老是也。黄者,黄帝也;老者,老子也。黄老之操身中恬淡,其治无,正身共己,而阴阳自和。无心于为,而物自化;无意于生,而物自成。《易》曰:〃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垂衣裳者,垂拱无为也。《易》曰i〃大人与天地合其德。〃黄帝尧舜大人也,其德与天地合;故知无为也。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长,秋不为成而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汲井决陂,灌溉田园,物亦生长,霈然而雨,物之茎叶根荄,莫
不洽濡。程量澍泽,孰与汲井决陂哉?故无为之为大矣。本不求功,故其功立;本不求名,故其名成。沛然之雨,功名大矣,而天地不为也,气和而雨自集。(《论衡》卷十八,页一至六)
此道家之自然主义而王充述之者也。
(2)对于当时一般人见解之批评
本此观点,《论衡》对于当时〃世书俗说〃之〃实虚〃,作为有系统之〃考论〃。《论衡'寒温篇》曰:
说寒温者曰:人君喜则温,怒则寒。何则?喜怒发于胸中,然后行出于外,外成赏罚。赏罚喜怒之效,故寒温渥盛,凋物伤人。(《论衡》卷十四,页一)
此阴阳家之说也。王充论之曰:
夫天道自然,自然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