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86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和好多的英国海军军官一样。杜马科对中国是在暗中以战争物资帮助同盟国集团作战这一点深信不疑。
一想到那些给协约国军队造成了重大伤亡的和中国货几乎一模一样的德国冲锋枪,杜马科就恨不得现在就开火将这些丰国商船全部轰沉。
他可以肯定的是,这些中国商船上一定装有德国急需的战争物资。
只要他能够找到一样“违禁物资”的证据,中国人违援助”的罪名就将确立。
“出信号,告诉他们我们要实行临检。”杜马科舰长命令道,“马上放下
正当英国信号兵们开始操作送信号的时候,中国商船队旁边的一艘轻巡洋舰却突然开足了马力,向“香农”号开了过来。
“这些可恶的中国人想要干什么?”看着中国巡洋舰不合常理的举动,杜马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他们疯了吗?”
很快,中国巡洋舰用信号作出了回答。
“我舰奉命撞击你舰。”
北京,居仁堂,华夏共和国政务院。
“这些护航舰的干得不错,不愧为我华夏海军英雄儿女,一会儿我就给他们嘉奖令”孙纲看完了手中的报告,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之色。对海军部长刘冠雄说道,“英国人太狂妄了,不这样的话,打不掉他们的嚣张气焰。”
就在刚才,孙纲收到了关于英国海军拦截中国护航商船队并欲强行实施临检的报告,中国海军的护航舰不约而同的采用了撞击英舰的方式进行了阻止,干脆利落地完成了任务。
“被撞伤的英舰当中,“香农。号、“黑太子。号和“米诺陶,号都是大型装甲巡洋舰”刘冠雄有些担忧的说道,“英国人吃了这么大的亏。恐怕不会善罢干休。”
“不善罢干休又能怎样?难道为此要和我国大战一场?”农业部长孙文说道,“我不信他们有这个胆子。”
“倒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性。”外交部长伍廷芳看着孙纲说道,“这些拦截我国商船队的事件其实就是很危险的信号,表明他们对我国的态度已经生了变化。”
“目前我国同苏俄在鲜卑利亚激战正酣。也许英国想要借此机会对我国讹诈一番”陆军部长冯国障说道。“目前欧州战事未竞,德军兵锋正盛,分兵两线作战为兵家大忌,协约国虽有美国加入,也未必敢对我国用兵。”
“英国对我国暗中支援德国早有不满,一直隐忍不,这一次敢于公开向我海军挑衅,说明他们已经把我国当成了敌人 至少是潜在的敌人。”伍廷芳说道,“虽然目前的形势不允许他们分兵图我,但他们在战胜了德国之后,很可能是会考虑向咱们华夏动手的。”
“目前欧州战局尚不明朗,你老伍怎么能够确定,协约国方面就一定能赢呢?”孙文有些奇怪地看着伍廷芳问道,“美军人数虽众,但目前在欧洲战场也和英法军队一样的损失惨重,而战果寥寥,目前双方战场态势和以前差别并不大啊。”
“美国的力量目前还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冯国璋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伍廷芳的看法,“如果德军不能在短时间里取得重大进展,这场战争他们就输定了。除非咱们华夏加入德国方面作战。”
“加入德国一方作战?”听了冯国璋的话,孙文吃了一惊。
由于中国和德国的关系一直极为密切,中国海陆军从德国得益极多。中国民众及高层在感情上倾向于德国,和美国在感情上倾向于英国和法国几乎一般无二。冯国樟说出这样的话来,其实并没有什么奇怪。
“就象执政以前经常说的,是否参战,参加哪一方作战,要看对我华夏是否有利。”一直没有说话的参谋总长王士珍说道。“德国苦战败。我国在欧州失却强援,又受困于苏俄,一旦协约国席卷东来,我国恐怕就危险了。”
“实情确是如此,德国宰相最近迭密电,恳请我国参战”伍廷芳说道。“可我国若参加德国一方作战的话,恐怕也未必能够挽回欧洲战局。反而让咱们华夏也卷入到了更深的战祸之中。毕竟咱们华夏离欧洲太远了,而海军实力又比不上英美两国,助德作战,与德无益,与我国则有大害,且有亡国之虞。”
听了伍廷芳的话,孙纲想了想,问道:“依文爵看,如果我国拒不参战。德国是否有同英美立即媾和的可能?”
“有这个可能,但并不是很大。”伍廷芳回答道,“德军虽久战兵疲,到目前为止仍然是连战连胜,并无败象。若就此同英法美等国媾和。必当退还所占之法国领土,而德国此战损耗巨大,苦战经年而一无所获。德国军民无法接受这样的结果。必然引国内诸多危机,动摇国本。
在这种情况下求和,德国内外形势都不允许。”
“文爵所说不错,只要德国不向英法美三国求和,这仗就会继续打下去。直到分出最终胜负为止”王士珍也说道,“如今英法美三国军力占优,让他们主动向德国求和,也是不可能的。”
“德国战败,对我国可以说相当不利。我国若助德作战,德国也不一定能够最终战胜,那么说最好的情况就是在对德国有利的情况下结束这场战争”孙纲点了点头,对王士珍说道。“那么依聘卿看,这欧洲战事是否有出现这种情况的可能?”
“除非德军趁现在美军未能大集于法国之时全力一击,大败协约国军。然后乘胜求和,则战争可望在对德国最为有利的情况下结束”厂厂讣说道但此举对德国来说太过冒险。丹异干以国这糊洞,让则称霸欧陆,败则万劫不复,除此之外不会有别的结果
听了王士珍的话,孙纲连连点头,王士珍的话解开了他在原来的那个时空的时候就一直没有弄明白的一个问题。
而现在,据军情处搜集到的情况,德国似乎正在象王士珍所分析的那样,在为这最后的雷霆一击作着准备。
“对咱们来说,能不参战是最好的”孙纲说道,“但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
州口年7月7日,华夏共和国执政孙纲下达了全国范围内的秘密动员令。
“这是我们的坦克?。在德国陆军秘密武器试验场,威廉二世注视着眼前的庞然大物,向身边的侍卫官问道,“我记得中国人给我们的图纸好象不是这个样子的,而且看上去要比这个笨头笨脑的家伙小得多。”
“中国的坦克体型太而且装甲过薄,火力不足,并不适合在欧州战场上作战,陛下。”一位德国军械官回答道,“这是我们根据战场上的作战经验和敌人所使用的坦克的特点制造出来的适合于我们的军队作战的坦克,我们大家都相信,它将在未来的战斗中挥重要的作用
在索姆河会战及以后的多次战斗中,协约国都使用了大量的坦克参加战斗。这些坦克对德国军方的震动相当大。为了对付协约国军坦克的威胁,德国人在研制各种反坦克武器的同时。也积极地研制德国自己的坦克。早在州6年。月,德国总参谋部就提出了德国坦克的技术要求,委托第7交通处制定坦克的设计方案,并由此定名为“几。式(第7交通处的缩写)战斗坦克。由于战争的需要日益紧迫,加上德国在农用拖拉机的底盘方面功力一直相当深厚,因而德国坦克的设计工作进展相当快,到旧口年夏天制成了第一辆样车,并开始了样车试验。随后,德国军方迫不及待地要求生产刊坦克。到了州蚌口月,德国生产了约劲辆“几。坦克。同时还研制成功了“。式战场输送车。
“刘”坦克的战斗全重为互吨。车长伤厘米,车宽劲厘米米。车高骚厘米,履带宽度引;踞米。车底距地高力厘米。刘坦克的乘员人数为旧至茁人不等,一般为旧人。除了车长、驾驶员、炮手、装填手外,光机枪手就有口人,另有铭机械师。坦克乘员是从不同的部队抽调来的,车长为军士或军官。驾驶员和机械师来自工兵部队,炮手和装填手来自炮兵部队”猪机枪手来自步兵部队。如果算上副驾驶员、通信员、信号员、信鸽员和瞄准手等一般为飞人,可以说是世界上乘员人数最多的坦克了。
“坦克也是典型的箱式结构的坦克,但在设计上和总体布置上,有许多独到之处。它是独立研制的,在总体布置上和英国的过顶履带式的;型和4型坦克有相当大的不同。它没有严格的战斗室,车体前都有火炮和披机枪,动机位于车体中部,车长和驾驶员席布置在动机的上方,有固定的指挥塔,动机的动力通过传动轴传至车体后部的变箱,带动主动轮旋转,推动履带前进。“坦克只用;名驾驶员开车,而英国的;型坦克上有铭乘员来开车。在这一点上,“几”坦克比;型坦克要先进。由于“阳。坦克上来用了螺旋弹簧式悬挂装置,乘座的舒适性也比;型坦克要强很多坦克以2台戴妈勒直列4缸、水冷汽法机为动力装置,动机排量为口升,每台的最大功率为;四马力。2台为四马力。这2台动机通虹根传动轴将动力分别传递到车体后部的传动装置。变箱为定轴式机械变箱,有斩前进档和3个倒档。一档的最大度为每小时刃四米,二档为每小时旺口米,三档为每小时四凶米。 “照”坦克的最大度为每小时8如米到;凶米,最大行程为的公里到刃公里,越野最大行程为刃至药公里。最大爬坡度万度,越壕宽2米,最大涉水深度为呕米,过垂直墙。
“刘”坦克作为德国的第一代坦克,不足之处是车体高大米重,机动性差,转向困难,车底距的高太坦克容易“托底”。而乘员人数太多,整车的统一指挥和协调,对坦克的指挥官幕说也是一件麻烦事。
但不管怎么说,能在坦克诞生的“第一时间”内,独立造出这样水平的坦克,对德国人来说,仍然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
第五卷:铁血拒俄复故疆 (一千零八十四)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打“美国野牛”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7…3 0:56:15 本章字数:7023
一德国在研制“。坦克的同时,还参考了敌人的坦克知,仇国方面的设计图纸、技术和经验,制成了另外一些样式特异的坦克。象“几坦克即是“刘”坦克和英国“马朽”型坦克的混血版,以及参考了中国坦克底盘设计的旧旧年型重坦克。
尽管中国方面通过隐秘渠道向德国提供了新式“铁骑”坦克的设计图纸,但受到战场经验的影响和时间紧迫的关系,德国对这种最终定型后重量仅为旧吨的相对比较小巧而制造工艺又相对复杂的先进坦克并不看好,没有进行仿制,只是借鉴了中国坦克的一些比较好的设计,对自己的坦克进行了改良,使德国建造的坦克在性能方面有了进一步的提高。
由于在第一次亚眠会战中看到了协约国军将坦克集中起来动攻击的威势,在鲁登道夫的主持下,德国开始秘密加快自己的坦克的生产,准备也象对手向自己做的那样,集中使用坦克,“打开一个洞,然后在里面开花,让它们的其余部分垮下来。”
由于德国坦克的研制和生产一直处于极度保密的状态。在“刘。坦克生产出来之后,德国人也没有立刻将这些新式武器投入战场,而是小心地等待着集中使用他们的那一天的到来。
从保守新武器秘密的方面来讲,德国人一直是极为小心和谨慎的,和英国的黑格爵士轻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