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211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211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这回应该是猜对了。
        由于双方都有相同的“愿望”,孙纲很快就和杜威以“中美海军合作备忘录”的形式达成了一项“协议”。
        “协议”的主要内容是:
        (一)北洋舰队和美国海军作为“长期合作伙伴”。共同维护亚洲和西太平洋地区地和平与稳定。
        (二)一旦东亚地某个地区发生“突发性”事件,威胁到中美两国任何一方的利益,北洋舰队将和美国海军联合采取行动。
        (三)北洋舰队和美国海军在“联合行动”期间,可以互相利用对方地港口和基地,美国海军向北洋舰队开放马尼拉、关岛和夏威夷的海军基地,北洋舰队允许美国海军利用旅顺口和威海卫。
        (四)如果中国的主权和独立受到其它国家的威胁,美国将作为中国的盟国支持中国;同样,一旦美国受到战争的威胁(尽管可能性很小,但不是没有),中国也将全力支持美国。(五)美国商人可以来辽东地区进行投资,帮助恢复这一地区的经济建设,最迟不超过190年,帮助北洋方面在辽东地区建设一座炼钢厂。
        (六)美国同北洋方面进行造船工业的“全面合作”,双方进行相关的技术交流,北洋方面将向美国引进精密机床和制造舰用装甲等方面的新技术,并提供给美国关于新式飞机的技术资料。
        (七)北洋方面全面保证在辽东地区的美国侨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八)美国安纳波利斯海军学院将对中国留学生开放。
        (九)双方各自在对方的主要海军基地派驻代表,便于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合作。
        (十)北洋军情处和美国方面进行全面的情报交流和合作。
        这份“备忘录”在实质上已经超出了海军方面的合作,严格来讲,可以说是一份“准军事同盟条约”了。
        孙纲这回同美国人弄的这个“备忘录”,可以说比上次同英国人弄的那个“走”得还远。
        为什么要这么做,他其实是经过了深思熟虑的。
        中国的政局很快就要发生惊天动地的变化,外面的局势也会因为“着了火”的日本而变得无比险恶,在这个时候将美国的利益和中国(具体说是北洋)“绑”在一起的话,可以让美国成为支持自己的外力,有效的牵制住其它的列强。
        如果俄国趁中国政局动荡之机入侵东北,已经在东北有了商业利益的美国是绝对不会坐视的。
        美国和英国一样,看重的是在中国的商业利益,对领土方面没有太多的要求,这一点和对他国有着巨大领土野心的俄国、德国和法国(如果现在日本也算的话)截然不同,这也是孙纲为什么要选择美国作为中国“准盟国”的原因之一。
        如果自己能够顺利地成为未来中国的最高领导者,美国可能还会庆幸这么早就同中国的“未来领袖”搭上了线呢。
        美国人又在旅顺停留了一些日子,美国海军官兵还参观了旅顺的“忠烈祠”,向在中国两次对外反侵略战争中牺牲的中外海陆军官兵表达深深的敬意。
        在“忠烈祠”里,有一幅高大的根据马吉芬的一张照片绘制的巨幅画像,那张照片是马吉芬在大东沟海战结束后回到旅顺拍摄的,画像中的马吉芬身着残破的北洋海军军服,挎着中国式的腰刀,双手叉腰,头上缠着厚厚的纱布,只露出半张脸,一只眼睛带着高傲和满不在乎的神情,因为画得十分生动传神,这幅画是“忠烈祠”比较受“欢迎”的作品之一。
        这幅画是丁汝昌得知马吉芬自杀的消息后“不胜痛悼”,委托一位外国画师画的,挂在“忠烈祠”中,用来纪念他的,杜威在这幅画前驻足良久,感慨万分,他在这幅画前召集美国海军军官,给他们演讲了一番,勉励美国海军将士以马吉芬为榜样,“成为优秀的美**人,为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争光”。
        访问结束后,美国海军舰艇和北洋舰队进行了联合演习,孙纲趁机邀请美国海军参加中国海军“会操”时举行的“阅舰式”,杜威欣然表示同意,说一定会来参加,可能的话,会让“龙乡”号战列舰的“姊妹”舰“俄勒冈”号也前来参加。
        几天后,美国海军“心满意足”地离开了旅顺,返回了菲律宾。
        美国人走后,孙纲给荣禄写了一份报告,在报告中详细地叙述了美国海军的到访过程,并含糊其辞地说了下美国人想要和中国“合作”的事,他没说已经和美国人签了“备忘录”,而是说“美与我结盟之意甚殷,未便遽拒之”,因而没把话说死,“遂缓置之,为朝廷留折冲之机,待他日再行商榷”。
        荣禄和朝廷是想象不到他报告里说的这个“缓置”是什么意思了。
        荣禄对他的“处理”十分满意,得知美国海军也将派舰参加中国的海军会操“阅舰式”时,非常高兴,他认为,“青岛之德人知之,必生惧意,则我可趁势修约,以图挽回”,所以他决定让海军衙门向德国海军发出“邀请”,请德舰前来参加“阅舰式”,准备利用这次中国海上大阅兵的机会,向德国施加压力,以求逐步解决青岛问题。





    正文 (三百零一)翁师傅回家了?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46 本章字数:4064

        可荣禄弄的这次“海军会操”及“阅舰式”,和孙纲刚开始想的可不一样了。
        因为,荣禄在折子里上奏说,要请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前往天津“阅兵”,他将安排四洋水师在大沽口洋面处集合,加上前来参加的外**舰,请帝后亲临“检阅”!
        孙纲知道了这个信息后,猛地想起来一件事。
        据后世的一些“标准”史书记载,荣禄和慈禧太后密谋,准备借“天津阅兵”之机,废掉光绪皇帝,为了拯救光绪皇帝,康有为和谭嗣同这才“病急乱投医”,找袁世凯“勤王”,结果袁世凯反而向荣禄“告密”,出卖了维新派,直接导致了慈禧随后发动政变,囚禁光绪,捕杀维新志士,“戊戌变法”遂告失败(教科书里收录的梁启超作的关于谭嗣同的记述就是这么写的)。
        历史的真相,真的是这样的吗?
        现在,这个“天津阅兵”变成了“大沽阅舰”,历史再一次出现了重大改变。
        那么,荣禄的那个“废立”的“阴谋”,还会如期进行吗?
        自从上回荣禄来见他并委以“北洋海军暂时指挥权”后,孙纲就让江穆齐派人加强了对荣禄的监视,防止他做出什么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来,是以荣禄的一举一动他几乎都了如指掌,从目前来看,荣禄并没有表现出因为反对“新政”。要和慈禧太后商量废掉光绪皇帝地意思,现在他上的这个请皇帝奉太后“大沽阅舰”地折子。其实是等于对当初王照上书的那个“请两宫出巡游历”的建议的“变相肯定”。
        因为,荣禄在折子里说的很明白,“天津迩于京畿,又为外洋通商要埠及海防重地,皇上奉皇太后在此观西人之风貌,检阅海陆众军,得见我海军与西国并雄,庶已可略慰圣怀慈心。与治国不无俾益”。那意思就是说。天津是外国人聚集的通商口岸,并且也是大清的国防重地,在这里既可以见到西洋人的商业活动和生活,又可以乘机检阅海陆军,亲眼看到中国海军和外国海军有哪些不同,这样一来,就可以做到不用冒着风险去外洋游历,在自己家门口就可以增长见识,达到开拓眼界地目地。
        荣禄其实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天津好歹也是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治所”所在地,直隶总督府就在这里。最起码两宫的安全可以得到保证。
        再说了,让帝后看到自己的“工作成绩”,对他本人来说,好处也应该是大大滴。
        到目前为止,孙纲实在想不出来荣禄要废掉光绪皇帝的理由和动机。
        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的关系现在是出现了紧张的迹象,但还没有到“决裂”的地步,要说慈禧太后现在就想废掉光绪皇帝,也有些牵强。
        上次光绪皇帝亲赴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示关于开设“懋勤殿”和“制度局”的事,果然不出孙纲所料。慈禧太后知道后大怒。严厉训斥了光绪皇帝一顿,“严辞不准”。光绪皇帝只得怏怏而返。
        可光绪皇帝回来后,“新政”并没有停止,而是仍旧不断以诏书的形式“颁行”,一些重大地问题如仿西方行政制度编制国家预算,统一财政管理等,光绪皇帝照常去颐和园向慈禧太后“请懿旨”,基本都得到了“批准”。
        可不久之后,光绪皇帝居然下了一道谕旨,把他一向倚重的翁同翁师傅“开缺回籍”,撵回家吃老米去了!
        这个可是孙纲完全没有想到地。
        按理说,翁师傅和光绪皇帝情同父子,而且翁师傅一开始对“维新变法”是持支持态度的,虽然他现在因为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的关系,对康有为这只“野狐”很反感,但并没有迹象表明他对康有为做了什么,光绪皇帝对自己的恩师的态度突然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难道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关系?
        后世史书上倒是这么说的,慈禧为了对光绪发动反扑,强迫光绪下令罢免了翁同这位“维新变法第一导师”,使“戊戌变法”在关键时刻失去了“中坚力量”,为以后地“全面失败”埋下了伏笔。
        可据孙纲在这个时代所了解地,情况恰恰和传说中的截然相反!
        慈禧太后不但不是把翁师傅看成“眼中钉”,而是一直对翁师傅宠信有加地!
        翁同的父亲翁心存在同治元年(1862年)入值上书房时,曾授读过大阿哥,即后来的咸丰皇帝。因为这一点,慈禧太后一直眷顾着翁家。祺祥政变(即辛酉政变)后,慈禧太后首批起用被肃顺等“八大臣”迫害打击的人中就有翁心存,称其“品学纯粹,守正不阿”。同治帝进学后,慈禧太后又任命翁心存在弘德殿行走,授读同治帝。翁心存去世后(因为李鸿章代曾国藩拟奏折参劾翁师傅的哥哥翁同书,翁同书拟斩后被徙一事),朝廷对翁氏子孙更是大加封赏,对于翁同也是如此。先后任命他为同治、光绪两位皇帝的师傅,委以重任。从同治四年(1865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将近30年的时间里,慈禧曾16次单独召见翁同,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极为罕见的,宠信程度可见一般(孙纲被召见也就两次,根本没法比)。
        翁师傅既蒙慈禧太后信任,又和光绪皇帝“情同父子”,集“两宫宠爱于一身”,怎么会沦落到被撵回老家这一步?
        孙纲向江穆齐问起此事,江穆齐却十分不以为然的说道,“悖行种种,咎由自取。”
        孙纲听了他的回答十分奇怪,江穆齐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他才知道了是怎么回事。
        原来,在甲午战后,翁师傅就已经把慈禧太后得罪了。
        甲午战前,清廷已经觉察出来了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也开始进行备战,由于翁师傅和李鸿章有“父死兄徙”的不共戴天之仇,所以处处和李鸿章对着干(孙纲穿越来后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