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

第187章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第187章

小说: 蝴蝶效应之穿越甲午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了她的话,孙纲终于知道天上掉下一个财神爷是个什么滋味了。
        我这不是在作梦吧?孙纲在心里问自己。
        象王炽这样的爱国商人,后世都不多见。





    正文 (二百五十八)中国版的“无畏”舰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42 本章字数:4198

        “钱王现在可能身体不太好,所以托人给我们传话,让我告诉你,说列强在侧,巨舰万不可停工,盼再造二艘,以固海疆、复故土。如有所需,愿为筹措,他们知道我们捐了六十万两银子安置山东灾民去东三省后,就让同庆丰在大连开业的当天给我们从昆明转汇了一笔款过来,一共是100万两呢。”马继续对孙纲说道。
        “花了人家这么多钱,我们这个人情可是根本没法子还哪。”孙纲听了爱妻的话,不由得苦笑道,
        “他们好象也没指望咱们能还,”爱妻说道,“简直就是党员哪。”
        孙纲使劲点了点头,今天,王炽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他什么叫“仗义疏财”。
        “我怕老刘那里钱不够,又给他匀了四十万两过去,剩下的给你当海军经费,”爱妻对他说道,“他们说他们帮咱们算过,龙扬号战列舰的造价是300万两左右,他们会照着这个数,最少再给咱们筹600万两。”
        听了爱妻报上来的数,孙纲倒吸了一口冷气之余,也不由得对王炽的义举十分感动。
        他和王炽可以说素昧平生,没有任何的联系,可为了心**同的那个强国之梦,王炽居然给他这个从来没有见过的陌生人以这样几乎可以说倾尽全力的支持!谁说这个时代的人全都是昏庸沉沦一盘散沙!
        越是在这样一个腐朽没落的时代,就越是有一些人,能够作出感天动地的壮举,留下让后人赞叹不已的足迹!
        谁能想到在暮气沉沉的大清朝,居然还会有王炽这样的爱国商人!
        正因为有了千千万万他们这些在各个行业和领域为国家做出了真正的贡献的人,才使得中国没有就此沉沦下去!
        无论是现在还是后世,如果能多有几个象王炽这样的爱国者,国家就不愁强盛不起来!
        相比之下,自己对国家地贡献,其实也不能说比王炽大得很多。
        那一刻。孙纲不知怎么的,鼻子有一种酸酸的感觉,眼睛也开始湿润模糊起来。
        王炽给了自己这样的支持,自己要是还不能把中国的大海军弄出来,就不象话了。
        “冲着这位钱王的心意,我也要打造它一座海上钢铁长城出来!”孙纲坚定地对她说道。“等一会儿我给他写封信,告诉他,我要让他亲眼见到,四海靖、山河一地那一天!”
        他给王炽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感谢信,表达了对王炽保国爱民义举的感激之情,并向他表示了自己为国家建立一支强大海军的决心,“为公之义。敢不尽心竭力。公以实业富民,吾以海军强兵,盖富民为强兵之基,强兵为富民之卫,唯愿与公同始终,共进退,以报国家,此生足矣。”
        他在信里还说,北洋及东北三省“资源丰富。商机无限”,希望王炽能够把自己的实业也发展到这里,为振兴国家的经济做出更多的贡献。信写好后。他和爱妻亲自去了一趟大连地“同庆丰”钱庄,对“同庆丰”在大连开设分支机构表示祝贺和支持,并委托“同庆丰”地人把自己的信转交给王炽,表达自己的谢意。
        有了“钱王”的大力支持,他的各种一系列造舰计划,可以说就全都在眼前了!
        既然经费有了着落,原先被迫缓行的“海昌”级大型装甲巡洋舰立刻就重新上马了。
        孙纲同白里安和魏瀚等人多方商议,将这种中国第二级装甲巡洋舰的舰形确定了下来。
        这级新式的快速装甲巡洋舰的设计排水量为7000吨。主炮是双联装203毫米大口径速射炮。两座炮塔一前一后沿中轴线首尾分布,152毫米副炮8门。布置在两舷,设计航速为22节,相比中国地第一级装甲巡洋舰“海陵”号,“海昌”无论火力、防护性能还是航速,都要强得多,甚至大大超过了同时期英国人设计的同类战舰,如果“海昌”建成入役,将意味着中国海军巡洋舰队的实力,也将发生质地飞跃!
        既然王炽表示要中国最少再拥有两艘战列舰,那么,关于这个中国第三级战列舰的设计问题,立刻就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了。
        中国的第二级正在建造中的战列舰“龙乡”号因为光绪皇帝要求加强火力的“指示”而作出了改动,虽然火力变得更强了,但却牺牲了航速,而且因为吸取了第一级战列舰“龙扬”号的主炮防护不足、炮手容易伤亡的教训(“龙扬”号战列舰也已经准备开始改装成装甲炮塔),“龙乡”号全部采用了装甲炮塔的设计,结果使得干舷进一步降低,因而又牺牲了部分适航性,几乎和“定远”、“镇远”一样,又成了主要用于近海防御地低干舷战列舰(铁甲舰)了,在第三级战列舰地设计上,孙纲不想继续再走这种弯路。
        他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吨位比前两级舰要大,高干舷,高速度,高防护,强火力,续航力可以适当降低(因为俄国人和其它列强就在眼皮底下,也不用中国海军跑太远去找人家决斗),但一定要有良好地适航性能。
        他给这帮船舶设计人员出的这个难题也不比光绪皇帝差哪去,以白里安和魏瀚为首的中法船舶设计人员为此进行了多方的设计和论证,一些美国的技术人员也帮着出主意,最后魏瀚提出来了一个大胆的设想,让所有的人都吃了一惊。
        魏瀚的意思是,干脆取消大口径的副炮,省出空间来多装主炮,以加大全舰的火力强度。
        这其实也是甲午大东沟海战和丁酉壹岐海战中实战得来的经验。
        在海战中,给日本舰队的致命打击主要都是由战列舰的主炮完成的,因为北洋舰队炮手技艺的高超,“定远”、“镇远”、“开远”和“龙扬”的大口径主炮都给了日舰以毁灭性的伤害,中国战列舰的齐射之威也让全世界的海军为之瞠目。
        在这两次决定性海战中,各舰150毫米以下的各种火炮的命中率也很高,给了日本巡洋舰队以很大的打击,但对日本战列舰造成的伤害却甚为有限。
        魏瀚认为,150毫米以上口径的火炮才能对坚盔厚甲的战列舰造成真正的伤害,因此不如在战列舰上取消150毫米到80毫米之间的火炮设置,省出空间来多装200毫米以上的**,至于近距离防卫敌方驱逐舰和鱼雷艇的自卫武器,75毫米的速射炮就差不多可以了,再说,在战列舰的**远距离轰击下,敌方的舰艇想要抵近攻击,几乎是不太可能的。
        根据这些得出的结论,魏瀚拿出了自己根据“开远”的舰形改进的战列舰设计方案,即沿中轴线在舰首尾各布置一座双联装320毫米主炮外,在两舷各布置一座双联装240毫米大口径速射炮(这也是速射炮目前能够达到的最大口径),这样无论在哪个方向,都可以得到六门主炮的齐射火力,相信目前世界各国还没有哪一艘舰船可以挡住这种新式战列舰的一次齐射。
        魏瀚的设计方案得到了白里安的支持,火力均衡布置一直是法式战舰的设计风格,白里安也认为战列舰之间的决斗主要由主炮进行,150毫米炮在巡洋舰上是攻敌利器,但在战列舰上,威力就显得不足了,不如换成更大口径的火炮。
        孙纲知道了他们的设计方案,心中可以说有着难以言表的兴奋和激动。
        这种“开远”的加强版如果造出来的话,将绝对是侵略者的恶梦!
        从后世穿越来的、熟知舰船发展史的孙纲知道,这级战列舰如果建成,对世界海战史将意味着什么。
        魏瀚们压根儿还不知道,如果他们将这个设计再改改,将舰体再拉长一些,舰尾靠中部再布置一座双联装主炮塔,然后将主炮口径全部调整为305毫米的话,那可就是一经出世就轰动了整个世界、吸引了全世界海军的目光、标志着一个崭新的海军时代来临的“无畏”级战列舰了!
        现在,中国版的“无畏”舰就要横空出世了!想到“中国的无畏舰”这个名词,孙纲就有一种全身热血沸腾的感觉。
        “中国的无畏舰”的出现,毫无疑问地向世界传递着这样一个信号,中国作为一个天然的海洋大国,将开始真正的崛起!





    正文 (二百五十九)“背负式炮塔”和给台湾的“壮阳药”
    就要读文学网 更新时间:2010…2…2 5:11:42 本章字数:4145

        魏瀚的这级不同于以往的新式战列舰的设计,也给孙纲带来了灵感。
        孙纲想起了后世的好多著名的战列舰的设计方案,于是又提出来了一个极为大胆的设想,那就是:
        背负式炮塔。
        对于他这个穿越者和后世的军迷们来说,背负式炮塔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
        据史书记载,背负式炮塔是1906年俄**舰设计师古列夫提出来的,即把沿中轴布置的两个串列炮塔中的一个升高,看起来象是一个背着另一个,所以叫做“背负式炮塔”。这种火炮布置方式能使火炮发挥前后两侧所有的射击能力。这种火炮布置方式后来成为了“超无畏舰”的标准布局。
        可在目前,“背负式炮塔”绝对是划时代的设计,还从来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用过这种火炮布置方式。
        当孙纲提出来这个“设想”之后,所有的造船技师们都用异样的目光看着他,好象看见了怪物。
        “孙大人的意思是,这种新的战列舰的吨位是不是要达到20000吨以上?”白里安小心地询问道,
        “20000吨以上?咱们目前的船台还弄不了这么大的船吧?”孙纲问道,他不明白法国造船大师为什么会有此一问。
        “您的这个构思可以说巧妙之至,代表了以后巨型战舰的最好发展趋势。”白里安说道,“但是目前。您地第三艘战列舰如果吨位不想超过16000吨的话,就无法采取这种全新的设计。”
        白里安的话给他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有些不甘心地问道,“为什么呢?”
        上次俄国人迫击炮的“专利”已经让他给“剽窃”过来了,这次的这个“背负式炮塔”,应该是比迫击炮简单多了,为什么就不行了呢?
        白里安给他的答案让他又长了知识。
        原来。在目前地技术条件下,受战列舰的建造尺寸限制,一艘战列舰不可能在舰体中线上布置全部或者至少座以上的主炮炮塔而同时又能达到足够的防护能力,就这时的造船能力来讲,要在16000吨内达到这个设计标准,其舰体重量将是龙骨所不能承受的,即使勉强能够承受。在开火齐射的一瞬间。舰体也将无法忍受那巨大地反冲击。
        如果现在就用“背负式炮塔”地话,中国的这款“无畏舰”,可就真的成了“不沉之舰”了!
        记得这个“不沉之舰”其实是舰船发展史上的一个笑话,意思是这种超级多炮塔战舰在海战中永远不会被敌人击沉,因为它们会用一次齐射来“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