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重生之锦绣前程 >

第133章

重生之锦绣前程-第133章

小说: 重生之锦绣前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薇虽然不敢像叶芙这样直接抱怨,却是满脸羡慕的道:“这样大的宝石,我还是头一回见呢。”

    匣子还在叶老太太手里,叶茜自然不会抢着去接,只是微笑站定,也不接话。叶老太太当了这些年老封君,手里的东西肯定不少。再为人和气也不可能把最好的给旁支,好东西肯定还会给亲孙女留着,也就叶芙和叶薇两个不开眼的才会抱怨。当然对她们来说,叶老太太该把所有东西留给自己,给旁支肯定是大大的不对。

    就听叶老太爷皱眉道:“今天茜丫头定亲,祖母送她套首饰是应该的,以后到你们的好日子,肯定也不会亏了你们的。这些东西也要争,亏得还是大家小姐,还是当姐姐的,传到外头去岂不是惹人笑话。”

    叶薇叶芙心里再不服气,也赶紧闭了嘴。

    “以后少不了你们的。”叶老太太笑着圆场,伸手把匣子递给叶茜,道:“这份是你的,好生拿着,今天是你的好日子,要打扮的喜庆些。”

    “谢老太太。”叶茜这笑着伸手接过来,挺沉的,叶老太太待她真心不错了。

    过来时衣服都是换好的,也不用再回屋里,行礼之后直接带上丫头从后门走了。让丫头奉着匣子回到东北小院,画眉正里外忙碌不休,茶果,午饭,连使唤的丫头婆子都要收拾利落,看到叶茜和叶荞过来,连忙笑着道:“姑娘们来了,老爷在屋里呢,快进去吧。”

    叶茜和叶荞进到屋里,叶宗山正在堂屋里坐着,穿的十分正式,奶妈抱着芳姐儿和盼哥儿也都穿的十分喜庆。姐妹俩上前请安,不等叶茜把首饰匣子拿出来,叶荞就笑着道:“老太太给了套首饰,正衬今天戴呢。”

    叶茜把匣子放到桌子,打开让叶宗山过目,笑着道:“过来时老太太给的。”

    叶宗山看看也晓得名贵,笑着:“老太太给的你就好生收着,出阁时带去,难得这样的好东西。”

    像这样的首饰属于花钱都不好买,女儿家有一两套在身边,出门时戴上也有面子。

    “今天就该戴上一两件才是。”叶荞笑着说,特意从匣子里取了耳环和步摇,笑着道:“这两件得戴上,看着才喜庆。”

    叶宗山也笑着道:“去换了吧。”

    丫头奉着匣子进到里间,打开画眉的妆台,叶茜坐下之后,叶荞也没让丫头服侍,亲自帮着叶茜收拾。看着镜中叶茜红扑扑的脸,不禁笑着道:“今天高兴吧。”

    “还好。”叶茜口气淡定说着,只是脸上的红霞有些出卖了她,她的作息时间一直很正常,结果昨天睡晚了,早上又醒早了。

    叶荞把步摇插到叶茜头上,笑着道:“你就装吧,我还不知道你,心里指不定怎么乐呢。”

    发自内心深处的欣喜和只是浅笑到脸上的高兴,都是笑却是截然不同。对比一下前头的展飞,也就越发能感觉到叶茜对孟昭的喜欢。

    “今天定亲,肯定高兴啊。”叶茜笑着说,对着镜子照了又照,看着镜中的自己,脸上的笑容似乎真要幸福的要溢出来。

    今天定亲,一年之后也许就要嫁人了,对象是孟昭的话似乎真心很不错。和这样的一个男子相依相伴,携手一生,似乎真的很不错。至少她每每想起这个场景时,她都觉得很开心,来自内心深处的开心。

    叶荞看叶茜一直看着镜子,不禁笑着打趣她道:“已经够漂亮了,别照了,将来出阁穿嫁衣的时候再照不迟。”

    叶茜想到出阁时女子的妆容,从某方来说真心惨不忍睹,脸皮动一下白面都能掉几斤,又看了一眼镜中的自己,笑着道:“那我情愿现在多照照。”


☆、129

    媒婆进门时;叶茜和叶荞已经转移到厢房里,窗户关的紧紧的;只等听到外头的动静。欢声笑语一片,其中还有廖夫人的声音,即使在如此的混乱中,廖夫人清爽的声音仍然听得格外清楚。

    “你这位婆婆好生厉害的。”叶荞小声说着,以前天天在国公府窝着,听不到外头的消息就算了;年后开始出门;廖夫人的大名真是振聋发聩;尤其是她跟曾实识的绯闻。又道:“亏得你不用跟她一起生活;不然我真为你担忧。”

    “是啊,不用一起生活真好。”叶茜也不禁说着;跟廖夫人一起生活,她也觉得有压力。经常见面倒是不怕,若是天天见面请安,媳妇侍候婆婆就真心的

    听着外头的脚步声,一行人已经移到屋里,接下来就是双方媒婆说话时间,姑娘们露面至少得打发走媒婆,要到中午吃饭那会。小院里静了下来,想到正房里媒婆说话,厢房里的叶茜低头吃茶果,心情有几分发怔又有几分雀跃。

    “你与孟大爷成亲之后肯定要在京城定居吧,若是孟家人找到门上,你可有对策。”叶荞忍不住问了起来,孟太太是被国公府赶走了,但这只是旧友而己。但孟昭成亲之后,在京城定居赡养父母长辈就是他的责任,尤其是孟昭还要走仕途,不孝的罪名太大,真心扛不住。

    叶茜想了想道:“到时候再看,总是有办法的。”其实她对孟太太倒不是多担心,倒是孟老太太,真心不知道这位老太太是什么路数,唯二知道的,既不宽厚也不是多精明。

    终于姐妹俩在厢房里磨到中饭时间,丫头终于过来请,两人起身整了整衣服,叶茜不自觉得深吸口气,倒不是孟昭给了她压力,而是面对廖夫人真心有压力。

    丫头扶着进到正房,叶宗山家主坐了上头左边的位子,廖夫人很理所当然的做了右手的位子,下头才是画眉和孟昭。廖夫人今天是盛装而来,一身朱红滚边褂子,头上插着全套宝石头面,以她的年龄来说是艳了些,不过她容貌正盛时,压得住了自然就显得好看了。

    下首的孟昭是一身宝蓝色正装,贵公子的全套行头摆出来,贵公子圈里沉浸了这么久,举手投足的气质神韵都看不出丝毫的破绽。从叶茜进门,就笑着直盯着叶茜看。叶茜却不能如此,这个时候肯定得矜持。

    “丫头过来,让我瞧瞧。”廖夫人向叶茜招了招手。

    叶茜低头向前,直走到廖夫人坐位之前这才抬起头来,微笑的直视廖夫人。晚辈看长辈,这样的看法有些失礼,但廖夫人仍然不喜欢人低头畏缩的模样。

    廖夫人轻笑起来,伸手拉住叶茜的手,道:“给昭哥儿定了你,我也放心了。”

    叶茜这才把头低下来,脸上却是笑着。

    中午席面摆在厢房里,众人分席而坐,酒过三巡,廖夫人就直言道:“从前我对不起昭哥儿,现在他要成亲,我这个母亲怎么也得好好补偿他。我看中南街一套宅子,四进的院落,后头还有一个花园,我已经让人兑了银子,成亲之后他们小夫妻也有这个落脚之处。”

    叶宗山笑着道:“夫人安排自然妥当。”住廖夫人的房子最妥当,可以省去很多麻烦。

    廖夫人有几分感慨的又道:“其他时候我也不好帮忙,唯独娶亲下聘我倒是可以多给些,我已经让媒婆把聘礼单子列出来,林林总总算一起,两万银子差不多。这是我对昭哥儿的补偿,也是我唯一能尽心之处。”

    “夫人实在爱护昭哥儿。”叶宗山笑着,心里既高兴又觉得松口气。

    叶茜的嫁妆他跟画眉商议过,全部加起来有五千两左右。因为嫁的是孟昭,叶老太爷肯定会给添点,最多三千两,旁支姑娘而己,教养长大再给嫁妆,这已经是能给的极限。总共有七、八千两左右,国公府小姐的标配是一万两,旁支能拿这些银子出嫁也足够风光体面。

    现在廖夫人要拿两万银子给孟昭下聘,这些钱都是给小夫妻的,叶宗山自然高兴。但是女子的嫁妆和聘礼要相当才好,男女双方在议亲时经常会因为嫁妆与聘礼说协商多次,现在聘礼比嫁妆多了这么多,虽然有实际好处,女方压力反而有点大了。

    廖夫人说额外补偿孟昭的,也就是她自己的心意,女方嫁妆随意。叶茜不用因为嫁妆少与聘礼而难堪,叶家也不用为嫁妆之事犯愁。

    饭毕移到正厅喝茶,闲话几句廖夫人和孟昭也就要走了,这趟只是正式提亲,接下来的许多手续就要媒婆们跑了,至于婚期也大概说了一下,要是没有意外就是明年后半年,到时候再具体商议。

    叶宗山送廖夫人和孟昭到门口,廖夫人坐轿,孟昭骑马,等车队走了,叶宗山这才转身回去,大女儿这门亲事总算是不错的。

    孟昭身骑白马,正值春风得意之时,脸上笑意不禁得意更是满足。出了国公府的后街,正要拐弯向前去,抬头就见展飞牵着马在街头站着,不知道他是在等人,还是在恰巧路过,只是抬头看向他的神情有几分怅然若失。

    失意,得意,两相对比之下,孟昭便把过与得意的笑脸收了,从某方面说他也挺欣赏展飞的。人在马上却是向展飞拱拱手,展飞也朝他笑笑,马上转头牵马走了。

    “真没想到呢。”孟昭有几分自言自语的笑着说,他也是没想到,就是叶茜与展飞定过亲,他也没把展飞当成情敌过。展飞这种男人,亲事退了了,自然就没什么多余感情了。也不是说他没有真心,只是太理智。

    如此说来还是叶茜有魅力,自己的眼光真好。

    马上乐了一路,直走到曾府门前,孟昭门口下了马。这是廖夫人的住处,孟昭并不住这里,他住南街新买的那套宅子里,一年后就要成亲当亲房用,此时肯定好好收拾整理,孟昭也不想假手他人,亲自画图整理。

    随轿进了二门,孟昭扶着廖夫人下轿,便在前头书房里坐着,就因为是亲生儿子,他才不好到后头正院去,更没踏足过廖夫人的卧室。好像是约定俗成一样,母子说话只在前头书房里,连吃饭都书房吃。

    廖夫人更衣洗脸回来,便道:“好了,亲事给你定下来了,你也该收收心,外头的事情你还得亲自去。多出门历练历练没有坏处,这是太后一定要做的事,只能成不能败。”

    “是。”孟昭嘴上答应着,脸上却显得有些犹豫,直言道:“太后英明,我不敢妄加猜测,大楚税制定下来这些年是需要改革,但是此事皇上那里”

    一个王朝税制的确立往往要到中期,最初的税制体系可能都是延用前朝,然后再慢慢改革推行。客观上说大楚的税制是有很多问题,有作为的皇帝想改革很正常,孟昭并不觉得改革本身有问题。

    纠结点在与想发起税制改革的是宋太后,永昌皇帝并没有明确的表态,宋太后好像也不太在意他的意思,根本就没有商量的意思。

    大楚虽然明文规定后宫不得干政,其实干政的太后、皇后并不少,这个干政多数是体现在劝谏皇帝上,在皇帝想杀大臣的时候,皇后或者太后出言劝阻。再就是帮着皇帝料理一些政事,主要是辅助作用,垂帘听政架空皇帝这种事情不可能发生。

    孟昭知道宋太后是牛人,当皇后时她做的事情并不比其他皇后多,她牛就牛在皇后干政是在辅佐皇帝的基础才能发生,她当时跟万启皇帝都彻底决裂,万启皇帝甚至跟大臣死磕要废后。结果她大臣之中仍然有极高的威望,为了废后之后与万启皇帝死磕产。

    掐到最后是宋太后在大臣与皇帝掐架时能左右调停,把架给劝住了,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