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越战的血 >

第234章

越战的血-第234章

小说: 越战的血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了一会儿,等课堂再次恢复的时候,张帆又把纸条给我递了过来。上面多了一行字:“原来你喜欢的是猪……祝福你们!”

好吧!看来张帆还是挺有幽默细胞的。我还以为这时代的人都是一本正经的呢!

于是这纸条一来二去的就传得频繁起来。晚上的政治课也就成了我和张帆交心时间。

可是今天晚上我就没那心思了,教员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翻着书……这书就是今天刚发下来的《单兵战术基础》。

应该说……这书里还是有许多内容有用的,毕竟是我们先辈作战的经验积累,比如说这里面归纳的移动技巧、跃进方式,利用隐蔽物的方法,甚至对跃入高低不同的战壕都有细说……由此我就联想到了战场上越军的各种动作,跟这书里说的同出一辙。

很明显越军的单兵战术就是以我军的战术为基础的……这也难怪。要知道美越作战的时候,越军在战术方面毫无疑问的会偏向中国而不是苏联。

其原因很简单,一是中国距离越南近,方便大批的指挥人员进入中国培训。二是许多越南人都会汉语交流方便。三是因为中国就在二十几年前打败过美军,而且同样也是像越南一样完全处于弱势装备,所以有大量的实战经验。

反之苏联呢?不说其地理位置较远语言不方便,苏联可以说没有直接跟美军交过手,而且装备还比越南先进,越南想学也没法学。

所以说这越南是我们的徒弟是一点也不夸张,只不过越南把我们这些战术学去之后将其应用在实际的战场上……并在战场上淘汰了一些不合时宜的或是落后的战术思想。然后再根据自己的作战经验添加了一些战术思想,于是就有了现在越军的素质。

这个过程其实是很自然的。一支部队在战场上要想生存或是减少伤亡,就必然要在战斗中不断的学习进步,也只有这样才能在战场中取得进步。这个过程……其实也就是去其糟粕取其精华。

相反的……我们中国的军队却因为几十年没有战争或是战争规模太小等而在战术上没有改变。甚至因为十年动乱这种落后的战术都没有落实到战士身上,于是就出现了中越军人在素质上这么大的差距。

我把书本往桌面上一丢,不自觉的叹了一口气。

这时张帆就给我递上了一张纸条,上面密密麻麻的写了一大堆的话:“怎么晚上不说话?”,“看书看那么认真”,“喂……杨学锋!讨厌你……”……

好吧!这时我才发觉今晚真是冷落了张帆了,可是这张帆也奇怪……想跟我说话把张条递过来就行了嘛!

看着我疑惑的表情,张帆嘟了嘟嘴,飞快的在纸上写着:“看你看得那么认真,不想打断你!你都看完了?”

“哦!”见此我才恍然大悟,张帆这人就是这样,不管自己有多心急也会先为别人着想。

“是的!”我在纸上写道:“除了那些口号之外。”

张帆有些难以置信的看着我,写道:“那是一年的学习课程,你一小时就看完了?”

“唔?”我不由一愣,想了想就写道:“战术是要练的,纸面上的知识其实不多!更何况我们打过仗,在战场上自己就有总结一些经验,所以看起来才快!”

“嗯!”张帆想想也是,于是也就不感到奇怪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速度与其它战士比起来那可以说是神速了,一是因为许多战士们认字方面有困难,另一个则是因为没有经过初中、高中、直至大学的系统学习,这逻辑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想像能力自然就差上一些,于是看着这字面上的东西许多人就是没法理解,非要在真实的场地上演练、示范几遍后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这也使得张帆越来越觉得我和这时代的人有些不一样……当然,这又是后话了。

“看来我爸还是低估你了!”张帆写下这样一句话。

“什么意思?”我问。

这时张帆不由一愣,好像意识到说漏嘴了,摇了摇头就装作听课……于是我也就不再多问什么了。

第二天我们就在张教官的带领下进入单兵战术训练。

首先练的是运动……话说这张教官还真有两下子,他在给我们演示时一会儿是直身前进,一会儿匍匐前进,一会儿是屈身前进,突然又跃入战壕,接着又快速朝前跃进几十步……

这战士们是看得满脸的糊涂,而我因为有昨晚的理论知识却是看懂了,张教官这是根据不同的地形作出各种相应的动作,比如直身前进的位置是敌人火力的死角,屈身前进则用于掩蔽物略低于人体的地方,跃进则是用于在敌火下迅速通过开阔地。

好吧……咱们虽然都是打过仗的,但是在战场上咱们基本上都是凭着直观的判断,比如这地方敌人的子弹会打得到,所以咱们要低姿前进或是迅速通过,可从来都没有像现在这样当作一门学问来系统的学习。

“都看清楚了没有?”张教官回来后大声问着。

“看清楚了!”战士们似懂非懂的回答着。

“有谁上来按我刚才的动作做一遍!”

十几名战士当即往前跨了一步,见此我只有一声苦笑……在我们这些人里,也许只刀疤和粱连兵两个人才能把这些战术动作做到位,而他们却为了配合张教官而不做出头鸟,倒是这几个兵不知天高地厚还以为很简单。

让我觉得幸运的是……这十几个兵清一色的都是刚加入二连的新兵,这说明老兵至少是明白了什么。

于是那十几个兵很快就上去了,结果还没两下就出了一大堆的问题:有的起身太早,有的动作太慢,只看得我眉头大皱……这时的我都有点无法想像我们是怎么在战场上生存下来的。

回想了下,觉得或许是因为打过的几场大仗都是在防守而很少进攻吧,而且就算有进攻也是出其不意的突袭,就像垭口夺取峡谷那场战斗一样。

“知道你们都有什么问题吗?”等那十几个兵回来的时候张教官问了声。

十几个兵摸着脑袋摇了摇头,有些甚至还以为自己做得很好而洋洋自得。

“如果是在战场上,你们都已经牺牲了!”

张教官的话立时就惹来了战士们的一阵哄笑。

于是战术训练很快就在张教官的指导下展开了,这练的还不仅仅只是一些动作,还有诸如什么样的地方适合掩蔽,要用什么样的动作掩蔽,在被敌人盯上的时候该怎么转移阵地,在暴露的时候怎样的反应才是正确的等等。

当然,这些战术并不是万能的,甚至有些人就算没有学过这些战术也能打得很好,就比如说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他们中就有许多人在战场上边打边学,只不过这个过程却要以鲜血甚至生命为代价。而且也并不是每个人都有那么好的心理素质或是运气能够在牺牲之前就学会这些本领。

而这些战术动作……其实就是让人在平时的训练中一遍又一遍的重复直至形成一种条件反射,这使得战士们将来有一天走上真实的战场时,就算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不至于吓得发呆或是做出错误的反应,而会根据平时所学的、所练的,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出正确的动作。

正所谓“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直到这时我才真正明白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第八十三章战术训练(二)

就像我之前说的,单兵战术在纸面上的内容不多,但实际训练起来却不少。

比如移动、隐蔽,这就是需要多练、常练的一项本领,再比如说射击、拼刺,比如夜战、巷战、丛林战……

这些东西要是在书本里写的话也许就只有寥寥几句要点或注意事项,有的还是说给指挥人员看的,但真要练起来并且要练得能上战场……那就得多久、常练,甚至可以说练得再久、再熟也不嫌多。

不过好在我手下的兵大多是从战场上下来的,对于这其中的一些战术虽说没有纸面上的知识但却有实际的经验,有些甚至还比步校教的更为实用。

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射击。

这时代的军人普遍有一种观念,那就是“每一发子弹都消灭一个敌人”……确切的说这不是这时代的观念,而是我军部队长期以来形成的一种习惯。

话说我军自建军以来都是缺少弹药缺乏装备的,以前的八路军还被称作是“三枪土八路”,那意思就是每人只有三发子弹,打完三枪就得开始冲锋了……

这就决定了我军有一个节约弹药的传统,这种传统可以说一直影响到现在……其实之前教员说的那个抵近射击战例除了表现“刺刀见红”的英勇外,也有节省弹药的因素在里头……近了才能打得准,也就是鼓励战士们冒着生命的危险去节省弹药。

这在步校里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大批量教的、用的都是56半。

不过用这56半也并不完全说是为了节省子弹,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56半射程精度都比56式冲锋枪好,于是大家练习都喜欢用56半而不喜欢用冲锋枪……这其实也正常。谁都喜欢用打得准的枪打得远的枪。但问题是战场上却是56冲更好用。

所以在张教官还是像往常一样用56半来给我们示范射击动作、射击姿势以及枪械拆装的时候。战士们都有些不乐意了……我们因为是自带装备进的步校,所以步校也就没有再另行分配,只是为了安全在我们进步校时让我们交出子弹。换句话说我们大多用的都是ak47。

不过好在这一点不难解决,毕竟ak47的结构与56冲基本一样,张教官换上一把枪教也就成了。

至于我吧,当然不可能再用那把svd来练枪法了……这靶子的距离就只有一、两百米,如果用svd打的话根本就没有意义,同时又出于在战场上有时也需要用到冲锋枪。所以我也跟战士们一样拿了一把56冲练习。

只是这56冲让人实在无法恭维,说是说有三百米的射程,可是能在两百米的距离打中目标就不错了,而且不是这出问题就是那有毛病……听刀疤和粱连兵这些有经验的老兵讲,这枪原本还是不错的,设计时寿命定为一万发,也就是可以打一万发子弹。可是由于十年动乱大量简化了其生产工艺……于是这枪就变成这样了,打上一千发不出毛病就算不错的,修修换换再打个两、三千发也就差不多寿终正寝了。

好吧!一千发就只有三十几个弹匣……也就是说打上几场小战斗一把全新的56冲就有可能出毛病……

这其中最为实用的还是夜战和丛林战……要知道我军历史上在这两方面可是高手中的高手,抗美援朝的时候志愿军硬是夜战和山地战打赢了美国佬。(这是由我军装备差决定的。夜晚和地形复杂的山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拉近装备上的差距。当然,山地战与丛林战还是有区别的。但有许多战术可以平移。)

所以我军在这两方面的战术积累还是相当丰富的,只不过是由于十年动乱军队很少训练出现了断层。

就比如像书里说的……任何行动前都应该仔细观察行动区域的环境,想像一下如果是你在打埋伏的话会躲在哪里。有一句话要记牢:“多观察才会少挨打”。

再比如:在丛林作战时耳朵比眼睛更好用,在丛林中眼睛的有效观察距离有时只有五到十米,而耳朵却可以听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声响。同样的,在丛林中运动也注意不要让敌人的耳朵“观察”到你……

我得承认这些都是很宝贵的经验,甚至可以说我在之前的战斗中不自觉的就用上了,只是我却不知道把它们当作一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