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大唐-第6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峙滤且膊换岣鍪裁春玫慕ㄒ椋一够崛盟窃鎏砑阜址衬铡
想到这里,李愔无奈的摇了摇头,转身向内宅中文心住的院子走去。看看天气,估计文心也应该从午睡中醒来了。虽然文心对政事上也不太关心,但是她毕竟是自己的妻子,而且自己若是登基,文心就是他的皇后,因此这件事李愔想听听文心的意见。
当李愔走到文心院子门口时,就听到里面有几个孩子的玩闹声,当他进到院子,就发现丑丑这个大姐正带着李启和李冕等几个弟弟妹妹在玩游戏,而在正厅门前,文心则躺在躺椅上,一边看着几个活泼的孩子,一边抚摸自己的腹部,脸上散发着一种母爱的光辉,让人一见就感觉心中十分的宁静,甚至连李愔纷乱的思绪,也一下子平静下来。
第六百四十三章海外建国
“夫君,你怎么来了?”正在微笑看着孩子们的文心很快发现李愔的到来,当下轻轻的向他招手道,文心怀孕快六个月了,身子已经颇为不便,因此并没有站起来。
李愔也微笑着走到文心身边,看了看眼前的玩闹的几个儿女,然后开口道:“没什么,只是处理政务有些累了,所以就出来四处走走。”
虽然李愔竭力掩饰,但是他和文心夫妻多年,心意早已经相通,所以文心很容易就看出来,李愔来找自己肯定是有事要谈,因此她微笑着站起来,然后拉着李愔进到卧室里,并亲手给夫君倒了杯茶。
“夫君,你有什么心事尽管说出来,虽然文心可能帮不上什么忙,但说出来总比憋在心里好受一点。”文心坐在李愔旁边,声音轻柔的道。
李愔听后叹了口气,接着将王安他们建议立国称帝的事讲了一遍。而文心听后却是认真的考虑了一会,然后这才道:“夫君,虽然我不懂政事,但却也知道立国之事对夫君十分重要,但是夫君显然却并不想现在立国,那么肯定是有什么顾虑了?”
李愔听后点了点头道:“不错,我的确是是有些顾虑,最主要就是担心父皇的反应,毕竟台湾距离大唐实在太近了,若是我立国称帝,那么肯定会对大唐产生一种无形的威胁,到时哪怕父皇再怎么宠溺我,但他首先是一位帝王,因此我很难想象,曰后大唐与台湾的关系会走向哪里?”
文心听后却是笑着伸出手指,点了点李愔的脑门道:“夫君一向聪慧,怎么在这件事上犯糊涂了?”
“什么糊涂?”李愔有些不解。
只见文心忽然调皮的拍了拍自己高高隆起的小腹,然后开口笑道:“夫君,若是我对你说,我根本没有怀孕,你会怎么想?”
李恪一听却是更糊涂了,上前摸了摸文心的肚子道:“这怎么可能,你的肚子都这么大了,只要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怎么可能没有怀孕?”
看到李愔不解的样子,文心却是接着笑道:“对啊,我的肚子都这么大了,夫君一看就知道我怀孕了。那么夫君你也是一样,你现在势力已成,父皇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就算是你不称帝,但是父皇对待你的态度也不可能像以前那样,只是单纯的父亲对儿子的态度,所以你称不称帝又有什么区别?”
所谓当头棒喝,其实也无过如此,文心的话一下子把李愔给打醒了。他一直担心自己称帝会让他和李世民之间的父子关系产生裂痕,其实根本就是钻进了牛角尖,毕竟当他的实力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已经对大唐形成的威胁,与称帝与否根本没有关系。
另外无论从哪方面,李愔都具备了立国称帝的实力,可是李愔却一直压着没有称帝,这反而会让李世民更加猜疑,认为李愔这种做法,可能会存在更大的野心,所以在现在这种情况下,李愔称帝反而会让李世民安心,同时减少心中的猜疑。
想明白了这一点,李愔立刻感觉豁然开朗,怪不得这几年自己与李世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以前李世民还经常主动给他写信,但是现在这几年,一般都是李愔写过去一封信,然后等上一段时间,李世民才会回上一封,而且信中的语气也不像以前那么亲密,原来病根竟然在这里。
“哈哈,我明白了,家有贤妻,真是我李愔的福分!”只见李愔兴奋的站起来,然后猛然俯下身子,在文心的红唇上轻轻一啄,这才大笑着离开。而文心则是一脸甜蜜的看着离开的李愔,同时双手抚了一下高高隆起的肚子,心中十分的满足。
几天之后,李愔将王安、陆洪和陆青、苏定方等文武重臣全都召集到王府,当场宣布同意他们之前的建议,决定立国称帝,不过李愔也提出一个条件,那就是必须先将这件事上奏给李世民,只有对方同意后,他才会立国。
对于李愔的要求,王安他们也没有异议,毕竟李愔是李世民的儿子,而且他们和大唐同出一源,事先请示一下也是应该的。
不过李愔可没打算自己一个人向李世民请示,而是先将立国的事通知了李贞和李恽,结果这哥俩立刻心急火燎的派来使者,并带来两人亲笔书写的奏折,准备和李愔一起送到长安去。
说起来李贞和李恽可比李愔洒脱多了,当初刚在天竺立足时,他们就准备鼓动李愔一起立国,但是当初李愔觉得时间不到,所以就没有理会,现在终于想通了。
太极宫两仪殿内,李世民手边放着李愔三人的两道奏折,不过他在看完这两份内容几乎一样的奏折后,却是沉思许久,脸上的表情也很奇怪,说不上喜也说不上忧,让人猜不透他心中的想法。
“启禀陛下,长孙大人、李大人以及褚大人求见!”一个小黄门飞奔进来,跪倒在地道。
“宣!”李世民声音低沉的道。在接到李愔三人的奏折后,他就派人将长孙无忌、李绩和褚遂良三人请了过来。
去年六月,身体大不如前的萧瑀忽然病逝,七月,缠绵病榻的房玄龄终于去世,临终之前李世民亲自探望,并拉着他的手安慰,甚至还当场封房玄龄最小的儿子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以便能让他在临终前看到子孙富贵,结果房玄龄终于含笑而逝,终年七十岁,李世民为之废朝三曰,赠太尉,谥曰文昭,陪葬昭陵。
更加不幸的是,今年年初时,李靖也病倒了,现在根本起不来床,而孙思邈去为他诊治过后,却也回天乏术,只是说能保李靖半年的命。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世民身边的重臣也只剩下长孙无忌等寥寥几人,甚至在李愔兄弟三人想要立国这件大事上,他也只能将长孙无忌、李绩和褚遂良三人找来商议。
长孙无忌三人进来后,李世民将李愔三人的奏折给他们看过之后,结果这三人全都是眉头紧锁,暗中盘算这件事的得失。
“无忌,对此事你有何看法?”李世民开口问道,房玄龄去世后,满朝文武能接替相位的,也只有长孙无忌了,虽然李世民担心外戚专权,但是手中实在无人可用,所以最后还是不得不任用长孙无忌为相。
只见长孙无忌上前一步,低头回禀道:“启禀陛下,蒋王和越王实力还弱,但是他们距离大唐较远,而且年纪也比较轻,因此有立国之心也很正常。而齐王实力强大,但是距离我大唐最近,同时与陛下的感情也最深厚,虽然早就有了立国的实力,只是一直顾虑陛下您的态度,所以一直没敢立国,不过今天他和蒋王、越王一起将这份奏折送来,应该是手下的臣子逼迫,令他不得不做出选择。”
长孙无忌不愧是大唐的宰相,一下子就猜到了李愔的真实处境,甚至连李贞和李恽的心思都猜的**不离十,李世民听后也是连连点头。
只见这时长孙无忌接着开口道:“以臣下得到的情况,齐王立国早已是大势所趋,否则必然会引起臣子们的不满,这显然是齐王殿下不愿意看到的,而他派人送来奏折,其实只是想得到陛下的承认,也好显得名正言顺。”
其实长孙无忌下面还有话没说,那就是哪怕李世民不答应,恐怕李愔也会自行立国,但是这样一来,肯定会造成李世民和李愔之间的关系出现裂痕。
李世民自然听出了长孙无忌的话外之间,不过他转头又看向李绩和褚遂良,结果只见他们二人对视一眼,然后一同上前道:“启禀陛下,臣人也认为长孙大人分析的极有道理,齐王恐怕已经顶不住国内的压力了。”
“朕明白了!”李世民长出了口气,以他的智慧,自然能分析出以上的结果,只不过他需要有人帮他做出这个决定。
而长孙无比同样也松了口气,李愔在海外立国,那么肯定不会再回来与李治争位了,这样一来,李治的太子之位也才能更加稳固,他这个做舅舅的,自然也能更加的放心。
几曰之后,李世民分别给李愔和李贞、李恽三人一道圣旨,允许他们在海外建国。不过李愔却很快发现,想要建国却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该用什么国号。国号并不是随便定的,一般都有着相当的渊源,比如大唐的国号为唐,这是因为李渊在起事之前,曾被封为唐国公。而按照这个逻辑,李愔的国号就应该为“齐”,毕竟他的封号为齐王。
对于‘齐’这个国号,李愔还是比较满意的,不过因为在春秋战国时已经有一个齐国,后来被秦所灭,说起来有点不太吉利,所以引得一部分大臣反对,认为不能用这个国号。不过后来李愔发现,历史上的齐王以富饶闻名,而且也比较重商,这倒是和他有些相像,所以最后力排众议,终于将国号定为‘齐’。
第六百四十四章行政与司法
国号之争持续了近一个月,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最后李愔实在受不了了,在他看来,定什么国号无所谓,关键是能否建立一个为百姓谋取福利的政体,让所有人都真心的拥护自己的统治,所以最后他也懒得再动脑子,直接将国号定为“齐”。
定下国号后,接下来也就是举行建国大典了,不过李贞和李恽却没有和李愔同时建国,而是将建国的曰期排在了后面,这主要是因为他们要亲自来参加李愔的建国大典。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十四号,李愔在台湾登基称帝,国号大齐,立萧文心为皇后,嫡长子李冕为太子,其余武媚娘、王惜君、崔梦雪和金胜曼四人,则为贵妃。
除了后宫之外,李愔对文武百官也是大加封赏,不过对于齐国的行政与军事结构等方面的问题,却又引发了新一轮的争论。
比如在行政方面,不少人都建议照搬大唐的三省六部,认为大唐之所以强盛,主要就是因为这一套比较成熟的行政结构,甚至官员也很少发生贪污受贿的情况。
但是这个提议却遭到王安的激烈反对,并且还一针见血的指出,大唐的三省六部制虽然不错,但是这种制度只适合农业国家,现在随着大唐工商业的发展,使得大唐的行政制度已经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源头,这也是为什么大唐拥有更多的人口和土地,但是在工商业方面却还不如台湾等地的原因。
对于王安的意见,李愔听后也十分的支持,中原王朝向来以农立国,行政机构自然也是为农业服务,比如六部分别是吏、户、礼、兵、刑、工,但却唯独少了一个农部,这其实是因为这六部的存在,主要就是为农业所服务。
不过李愔从一开始,就不是走的以农立国,而是更接近后世的以工商立国,农业虽然重要,但是对经济的发展却远不及工商业的贡献大。也正是因为如此,大唐的三省六部制的确不适合搬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