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好孩子-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些所谓士子才子恐怕都是近视散光白内障吧?如果那个曹灵有你一半漂亮,我肯定早就答应了。”陶应心中嘀咕,脸上苦笑道:“糜姑娘过谦了,是曹姑娘的容貌不及你的半分才对吧?倾国倾城和貌若天仙之类的词语,也只有用在糜姑娘你身上才合适。”
糜贞嫩脸一红,既害羞又暗暗欢喜,一旁糜竺和糜芳却一起面现怒色,异口同声的呵斥道:“小妹,你一个未出阁的姑娘,和陶公子说这样的话,成何体统?回房去!”
糜贞调皮的吐吐香舌,露出天真可爱的一面,又向陶应行了个礼,娇笑道:“陶公子,糜贞告退了,在告退前,糜贞还有一句话必须告诉公子——灵儿妹子虽然说了公子你的坏话,可糜贞看得出来,灵儿妹子还是很在意公子你的,公子倘若回心转意,灵儿妹子一定不会拒绝。”
说罢,糜贞立即抿嘴笑着在糜竺兄弟的呵斥声中逃出了大厅,洒下一片银铃般的娇笑声和一阵动人香风,也带走了陶应饿狼一般贪婪的目光。注视着糜贞动人的背影,陶应心中难免嘀咕,“运气背啊,偏巧和糜竺兄弟关系不好啊,要是糜竺把他妹妹嫁给我,我倒可以考虑原谅他们吃里爬外的罪行了。”
察觉到了陶应紧盯糜贞的色狼目光,本就看陶应不顺眼的糜竺兄弟更是反感,糜竺当即大声咳嗽,提醒陶应自重,然后糜竺沉着脸对陶应说道:“公子,我们还是言归正传吧,还是那句话,下官财力单薄,实在无法为公子提供所需的木材、镔铁和生丝,还望公子海涵。”
说罢,糜竺也不给陶应辩解的机会,又直接了当的说道:“这样吧,既然公子开了口,糜竺也只能尽力而为,糜竺进献给公子两百斤镔铁和一百斤生丝,聊表寸心,就不用公子会帐了。”
“给大耳贼那么多,给我这么点,这两个王八蛋还真他娘的是天生的二五仔!”饶是陶应再怎么喜怒不形于色,此刻也不禁有些脸上变色,当下陶应离席起身,向糜竺一拱手道:“既如此,那就多谢糜别驾了,陶应告辞。”
“公子慢走。”糜竺也不挽留,向糜芳吩咐道:“贤弟,替为兄送送二公子,还有,明天上午把镔铁和生丝送到公子的营地,请公子赏收。”糜芳答应,皮笑肉不笑的把陶应送出了糜府大门,糜竺则赶紧将记下的霹雳车尺寸模样画在图上不提。
满肚子不高兴的回到了徐州东门外的君子军营地,刚进营门,代替陶应掌军的陶基就已经迎上前来,开门见山的向陶应问道:“二哥,怎么样?糜竺兄弟,有没有答应赊给我们那些军需?”
“不赊,只给两百斤镔铁和一百斤生丝,不用还钱。”陶应答道。
“狗贼!”陶基勃然大怒,骂道:“这两个狗贼到底是谁的臣子?给刘备老儿那么多士兵和钱粮,才给我们这么一点,在他们眼里,到底谁才是徐州的主公?”
“算了,我本就没抱多少希望。”陶应摇头,又冷笑道:“况且,我去向他们赊购军需物资,本就是一个借口,真正目的只是让他们知道我在造些什么,让他们不再惦记我的工地,现在目的已经达到,又多少拿到了一些稀缺军需,也算是一举两得了。”
说着,陶应从袖子里抽出了那幅霹雳车的草图,顺手扔进了旁边的营中篝火中,陶基阻拦不及,惊讶道:“二哥,你不是说这幅图是真的,真的能造出攻城用的霹雳车,现在怎么也把它烧了?留着造几辆霹雳车,将来我们攻城时不是就能用到了?”
“这幅图是真的不假,可惜,太落伍了。”陶应阴阴笑道:“攻城投石车我当然要造,但我不会造这种需要几十个士兵操作,还只能投八、九十步远的霹雳车,我要造,就造只需十来个人就能操作,还能打四百步远的回回炮!”
“能打四百步远的回回炮?”陶基眼睛一亮——就在今天,陶基已经秘密体会过了马镫和高桥马鞍的效果,对陶应说的新武器自然是深信不疑。当下陶基赶紧问道:“二哥,那我们什么时候开始造回回炮?我已经迫不及待想看看这种新武器了。”
“明天就开始造!”陶应的回答让陶基喜出望外,“那两个二五仔很狡猾,不赶紧开始造一辆类似霹雳车的回回炮出来,那两个二五仔未必就会中计。”
陶基欢呼雀跃的时候,陶应又忍不住看了一眼远处高耸的徐州城池,脑海里也不由闪过了糜贞的倩影,心里也总算是弄明白了自己为什么会这么愤怒,自己好象是在妒忌了,也在着急了。
第二十章人才问题
就象施舍乞丐一样,第二天上午,糜芳果然派几个家奴给陶应送来了两百斤上好镔铁和一百斤生丝,当时陶应正在校场练兵,收到消息后也没当面致谢,直接让糜府家奴把镔铁和生丝送到木材工地,交给保卫工地安全的丹阳兵都伯严龙验收,糜府家奴不敢违抗,老实将军需送到工地门前。
百密一疏,陶应不想看糜府家奴的恶心嘴脸,不料却给了糜府家奴乘机刺探军机的大好机会,糜府家奴到了君子军工地门外后,隔着寨栅,糜府家奴清楚看到了正在紧张试制中的君子军攻城武器回回车,虽然这辆回回车还只是雏形,却也给糜府家奴制造了深刻印象,回到糜府之后,糜府家奴暗中向糜竺和糜芳兄弟禀报不提。
因为回回车的基本外形与大型霹雳车颇为相似,糜竺兄弟自然认为君子军工地上那辆回回车就是霹雳车的雏形,再结合从其他渠道收集到的情报,糜竺兄弟也终于相信了君子军秘密打造的新式武器就是霹雳车,又派出了心腹家人,把消息和默记的霹雳车图纸送往一百四十里外的小沛献给刘备,请刘备决定下一步行动。
三天后,刘备的答复送回糜竺兄弟面前,在给糜竺兄弟的书信上,刘备要求糜竺兄弟放弃对君子军的进一步刺探行动,避免彻底激怒老而不死的陶谦老贼,同时刘备要求糜竺兄弟尽可能的帮助和援助陶应打造霹雳车,这样既可以安抚对糜竺兄弟越来越反感的陶谦一家,又方便刘备在接管徐州后,顺便接管陶应开发出来的攻城利器霹雳车。
尽管刘备也不相信陶应真能搞出能够攻城的霹雳车,但刘备又认为,如果陶应真能成功开发出霹雳车,等于就是帮刘备军提高攻城力量,所以刘备觉得糜竺兄弟有必要往陶应身上投入一笔风险投资。
刘备的话糜竺兄弟当然不能不听,稍一商量后,觉得自己兄弟对陶应确实过于刻薄的糜竺兄弟很快拿定主意,决定借着交付两百匹战马的机会,再送给陶应三百斤镔铁和两百斤生丝,争取缓和一下与陶谦父子益发尖锐和明显的矛盾。
麻杆打狼两头怕,面对糜竺兄弟象打发叫花子一样再次送来的军需物资,为了尽量延缓与刘备的翻脸时间,陶应还是赔着笑脸接受了糜竺兄弟的馈赠,但心里难免对糜竺兄弟更加的恨之入骨——糜竺兄弟先后三次送给君子军的军需,加起来都还不如刘备的十分之一,吃里爬外至此,做二五仔也算是做到登峰造极了。
让陶应意想不到的是,他前脚刚送走了糜竺兄弟,徐州最大的地主陈登竟然后脚就来到了君子军营地,还给陶应送来了计划外的一百匹战马,五百斤上好镔铁、三百斤上好生丝和十根三丈长的上好檀木。
“多谢元龙兄,陶应真是感激不尽。”因为陈珪和陶谦是平辈论交,所以也是和陈登平辈相称,一边由衷的感谢着,陶应一边疑惑的向陈登问道:“元龙兄,你是怎么知道我需要这些军需的?陶应并没有向元龙兄开口求援啊?”
“二公子,这就是你的不对了。”陈登没有正面回答陶应的问题,只是打着哈哈说道:“二公子博览群书,复造霹雳车帮助徐州军队杀敌,乃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为镔铁、生丝和檀木不足而犯愁,怎么能不向陈登开口?难道陈登是那么吝啬的人吗?”
“非也,非也。”陶应赶紧摇头,解释道:“小弟并非不想开口恳求仁兄,只是小弟知道,元龙兄的家业多以田地和庄园为主,此次曹贼之乱,元龙兄的资产损失十分惨重,所以小弟实在不忍再让元龙兄雪上加霜,故而未曾向元龙兄求助。”
解释到这,陶应的心中忽然一惊,忙凑上前去,拉着陈登的手低声问道:“元龙兄,你是如何知道小弟在造霹雳车的?还有,元龙兄又是如何知道小弟需要镔铁、生丝和檀木?事关重大,万望元龙兄不吝赐教。”
“二公子,陈登知道你行事保密,不愿让外人过多知道你的军机。”陈登拍拍陶应的手,低声诚恳的说道:“但二公子,你选的练兵地点不对啊,徐州城一带人口众多,地少人稠,二公子想要防范军机不致外泄,实在是难如登天。比方说愚兄,愚兄虽然没有刻意刺探公子你的军机,就无意中通过其他渠道听说了你秘造霹雳车的消息。”
“多谢元龙兄指点,陶应受教了。”其实陶应何尝不知道君子军的营地距离徐州城池过近,极为容易走漏军机,但眼下君子军初建,很多事都要从头开始,营地距离大本营一旦过远,这些事办起来就得事倍功半,严重拖慢君子军的建军脚步,所以陶应也是逼于无奈,这才暂时选择了驻扎在徐州小校场。
无奈归无奈,与陶应交情平平的陈登能给出这样的指点,也算是很够意思了,所以陶应除了再三道谢之外,又主动交底道:“陶应不敢欺瞒元龙兄,其实陶应早有搬迁营地的念头,只是诸事尚未齐备,暂时不能成行,待君子军的战马到位,陶应就打算禀奏父亲,请父亲允许陶应移师下邳,到下邳驻扎,届时,还请元龙兄多多帮忙。”
“公子打算移驻下邳?”陈登皱了皱眉头,有心想要提醒,却又担心交浅言深,横生枝节。
“元龙兄,有什么不对吗?”陶应发现陈登神色不善,忙问道:“元龙兄,小弟的这个计划如有不妥,还请直言指点。”
陈登犹豫了一下,终于还是拐弯抹角的提醒道:“公子,此次曹贼祸乱徐州,徐州五郡无一幸免,全遭兵火洗劫,惟有下邳受损最小,即便是彭城、郯城和广陵这样的徐州重镇,目前人口民生都已远远不及下邳——公子移师下邳,只怕军机保密更难。”
“什么意思?”陶应有些糊涂,但陶应又很快醒悟过来,暗道:“陈登说得对!徐州五郡全都元气大伤,只有下邳受损最小,徐州的赋税钱粮,实际上大半要靠下邳供给,这样关系重大的经济人口重镇,在我没有拿得出手的政绩和战绩前,我那个便宜老爸陶谦如何敢放心交给我?只怕我提出移驻下邳,第一个反对的就是我那个便宜老爸!”
想明白这点,暗暗钦佩和感激陈登之余,陶应忙又说道:“元龙兄指点的是,陶应明白了,下邳确实不适合陶应——家父也未必放心让陶应驻扎下邳。陶应斗胆再请教元龙兄,依元龙兄之见,陶应应该移驻何处比较方便?”
“此子果然不简单,虽然有点轻率和冒失,但能够做到听话听音,一点就透,也算难得。”陈登心中赞许,又迟疑了一下,陈登终于还是决定好人做到底,微笑说道:“二公子,彭城正南八十里处,有一城名曰梧县,曹贼之乱时,城中百姓惧怕曹贼屠城,十九星散,流离他乡,即便曹兵退却,也少有百姓还乡耕种,全城百姓现已仅有一百余户,地广人稀,但城池和房屋,却又大都完好,无论屯粮驻兵,都相当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