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黄巾张狂 >

第72章

黄巾张狂-第72章

小说: 黄巾张狂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普通士卒可能还不觉得,只是嫌那些卫生条例太过于麻烦。但出身“将门”【姑且算】的谢逊,心里却极为惊讶,越发确定张狂的确得到了神人的指点,对张狂的态度也越发的恭顺。

郭大目的身边,目前有两个伴当。一个,是向来紧跟着他的十多岁少年。另一个,却是曾经与他有过冲突的肖大嘴。

由于知道自己时日无多,当着张狂在场,郭大目说出了他的遗言。

郭大目的遗言,并非是要求什么,只是希望张狂这个一军主将,能够看顾一下那名一直跟随他的少年。对于这个大约只有十三、四岁的小家伙,张狂的记忆里还有些印象。他对特地守在一边,安慰郭大目的肖大嘴问道:

“这位小兄弟,莫非就是当初在长社之战时,突袭大嘴你的那位小兄弟?”

肖大嘴不好意思的摸了摸头上的黄巾,勉强咧嘴一笑,说道:

“渠帅好记性。就是这个小子。”

数月之前长社之败时,肖大嘴与郭大目同为颍川黄巾军的败兵,在逃到天平军营地中之后,发生了一次冲突。当时,就是守在郭大目身边的这名少年,在出其不意的情况下,以弱敌强,成功的将肖大嘴一举擒拿。

不过,所谓“不打不相识”,在郭大目第二次投奔天平军之后,两个人反而因为这件事情,成了一对好友。

“这个小廖子跟了某家几年,某家别的没有,只记着这件事情了”

听着郭大目艰难的托付,张狂心中也深深的感动了。他只不过是在当年长社之战时,以郭大目作战英勇为理由,奖励了郭大目一大块肉。可是,郭大目的回报,却是他自己的一条命!

“你叫什么名字?以后就在我身边,做我的亲兵!”

看着一旁咬着嘴唇,强忍着不哭,却将嘴唇都咬破了的少年,张狂柔声的问道。

“某家叫廖化渠帅,求求你救救郭大哥”

断断续续答话的少年,却让张狂心中猛然一动。

廖化?

廖化!

——必然就是“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里的那一个廖化!

张狂脑中的历史知识迅速翻动,将《三国演义》里对廖化的记载翻了出来。

“初为黄巾贼,因世乱流落江湖,聚众五百余人,劫掠为生。”

让我们原谅这个将《三国演义》当做历史的伪历史爱好者!

这份欣喜,倒是稍稍冲淡了郭大目的将死,给张狂带来的哀伤。

探望过郭大目之后,张狂从敞开的大帐篷中出来,看了看天空的日头,很有一种白云苍狗的感慨。他停下脚步,心中思量了片刻,还是决定去看看昨夜之战的两位俘虏。

无意中送上门来的廖化,让张狂收服三国名将的心思,再次蠢蠢欲动。虽然张飞和关羽,都是历史上著名的刘备死党,几乎没有背叛刘备的可能,张狂却依然对这两位著名的“万人敌”,有着极大的垂涎。

当然,现在的张飞和关羽,年龄还小,还没有经历足够多的战斗,只能算是“千人破”一级的猛将。要不然,想要在战场上生擒一名“万人敌”,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或者说,生擒“万人敌”,需要的条件太苛刻,绝大多数时候,都近乎不可能

不过,在与这两位绝世猛将见面之前,张狂先提审了其余的六名被俘义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够对症下药。要是没有摸清楚张飞和关羽的脾性,就贸贸然的开口劝降,最大的可能,就是当场碰一鼻子灰。

幸运的是,在被俘的义兵之中,有一个老兵,是刘备在涿郡起兵之前就认识的人。对于义兵的四位首领,这个老资格义兵,知道的东西,完全达到了张狂想要的程度。

等到将所得到的信息仔细梳理了一遍,觉得应该有几分把握了,张狂才抬起头,大步向关押张飞的帐篷走去。

——现在的张飞,大概只有十九岁。相对而言,心智还不够成熟的他,应当比较好说服?

张狂如是想着,将看守张飞的士卒叫出来询问。结果,却让他大失所望。

自从被俘之后,张飞就一直一声不吭。在早上,看守士卒送上的早餐,现在依然原封不动的摆在地上。

——这可有些麻烦。

皱着眉头,张狂苦恼的想着。

——这样的行为,就像是一心求死呢!

想了又想,张狂终于还是硬着头皮,进入了关押张飞的帐篷。张飞双脚叉开,非常无礼的斜坐着,只是用眼角瞥了一下张狂,马上又恢复了一幅魂游天外的模样。

“张飞?”

张飞无动于衷。

“张翼德?”

张飞依然无语。

张狂心中苦笑。

这位的样子,倒是很有后世中二病发作的风范。不管你是什么人,不管你要说什么,反正我就是不**你!

接不上嘴的张狂,倒也不着恼。他趁着这个机会,仔细的看了看张飞的模样,履行了一番作为后世三国粉丝,所该尽到的追星义务。

眼前的这个张飞,绝不是传说中那位“豹头环眼,燕颌虎须”的黑脸张飞。事实上,无论用哪个时代的眼光来看,张飞的相貌,都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白脸小帅哥。

——或者,这是因为,现在的张飞,还没有“晒足一百八十天”,所以,脸色还不够黑?

见到有人在一旁打量自己,张飞干脆的翻了个白眼,身体一歪,以手上的铁链为枕头,就这样大模大样的躺倒在地。以汉时的礼仪来说,这种对待方式,那是赤·裸·裸的藐视,足以让任何懂点儿礼仪的人勃然大怒。

奇怪的是,虽然现在的张飞,全身上下占满了血和泥,又做出了这样无理的行为,可是偏偏张狂就觉得这样的行为,由张飞做出来,仿佛行云流水,就应该是他应有的态度。

——即使身为阶下囚,张飞也依然是张飞!

第2节纵败无降意【下】

“张翼德,你本是涿县张氏的唯一男丁。就这样死在这里,难道不怕涿县张氏,就此绝后吗?”

对于张狂所说的话,张飞毫不搭理。

“大丈夫当建功立业,扬名天下。现在功业未立,声名全无,就这样寂静的消失,你甘心吗?”

张飞闭上眼睛,恍若不闻。

无论张狂说了些什么,张飞就是一副“塞耳勿听”的架势。当张狂绞尽脑汁,想要让张飞回答一句话的时候,躺在地上的张飞,居然就这样闭着眼睛,口中发出了“呼噜呼噜”的酣睡声!

张狂当然分辨得出,张飞并没有真正睡着。但是,这样的行为,已经非常鲜明的挑明了张飞的态度。

——唯死而已,绝不合作!

张狂当然舍不得将这样一个未来的绝世猛将,就如此放过。但是,无论张狂说了什么,张飞的反应,都恍若不闻。张狂虽然也算是求贤若渴,可是对上这样一位不合作的,也是毫无办法。

——既然如此,那就暂且撤退,从长计议。

从张飞的囚帐中出来,张狂看了看天空的太阳,觉得有些刺眼。驻留片刻,他深吸一口气,再次向关押关羽的囚帐走去。

昨夜之战,关羽身上足足中了四剑三刀两矛。由于受伤极多,随军的太平道医者,花了不少功夫,才将关羽身上的伤口处理妥当。

在张狂面前,那名太平道医者对关羽的意志赞不绝口。为了保证伤口的清洁,需要用高浓度的烧开盐水进行清洗。这样的治疗,可是极为痛苦的过程。有个别重伤的天平军士卒,就是在这个医疗环节,被清理创口的剧痛活生生的痛死了。

通常,医者在为伤员清洗伤患处的时候,都要先将一根柔软的木棍,塞到伤员的口中,以避免伤员因为治疗的痛楚,将自己的牙齿、嘴巴、舌头什么的咬烂。

但是,关羽在接受清洗包扎时,却断然拒绝了医者给他的软木棍。这样的行为,并没有让医者说些什么。

毕竟,这个全身是伤的黄脸巨汉,在刚才的战斗中,杀死杀伤的天平军战士,不下十余人。就算张渠帅敬重此人,专门嘱咐医者好好给他治疗,关羽自己要自讨苦吃,医者却也不会有那样的好心,特地去阻拦。

然而,关羽的反应,却让人大惊失色。无论天平军医者如何清洗伤口,关羽的身上筋肉又是如何一根根凸显出来,他的脸上依然没有一丝痛苦带来的影响。

当医者为关羽完成了敷上药物,再将用沸水煮过晒干的布条,包扎好伤口的治疗过程之后,这名医者对关羽的态度,已经明显好转。以至于张狂问到此事时,医者脸上的佩服,直接不加掩饰的浮现出来。

对于这样的结果,张狂丝毫不感到意外。要知道,关羽“刮骨疗伤”的轶事,在后世可是广为流传。但是,即便如此,张狂对关羽的态度,无形之中也多了一丝敬重。

——无论如何,这是一个豪杰!

不过,想要降服这样的豪杰,可就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了。

想到这里,张狂心中豪气顿生。

——能让傲气如关羽之流,在麾下冲锋陷阵,这样的人物,应当足可以算得上是当世英雄。

——那么,就让我张狂、张无忌,也做一回这样的当世英雄!

与张飞的绝不配合不同,关羽对张狂的好心安排,毫不见外。送上了新衣服,他就穿上。准备的小米饭和熏肉野菜汤,他也大口吃下。那态度,看起来不像是一介阶下囚,反倒是正在接受主人殷勤接待的贵客。

如果不算,缠绕在关羽双手上的那条铁链的话。

“关云长!在此间可还安好?”

对于张狂的问候,关羽的丹凤眼微微睁着,不动声色的反问:

“张无忌?黄巾贼酋?”

虽然关羽的话语中,充满了桀骜,张狂却丝毫不以为意。记载中,关羽就是以自视甚高和傲气冲天著称。如今的关羽,虽然还不曾扬名天下,但对自身的信心,却是早已树立起来。

“正是本人。不过,若说‘贼酋’二字,我却是不敢当。”

关羽向张狂扫过一眼,说道:

“也对,张角之辈尚在,要算‘贼酋’,的确轮不到你。”

“放肆!”

“无礼!”

听到关羽口中辱及整个黄巾军的总首领张角,不等张狂开口,两名担任看守的天平军战士,已经急忙训斥。不过,这些无名小卒的声音,自然会被关羽所忽略。

“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我黄巾军上上下下,最多算得上是一个小贼。云长熟读《春秋》,自然知道,当今世上,谁才能被真正的称为‘贼酋’?”

阻止了看守的激愤,张狂让这两人先离开囚帐,这才不紧不慢的说道。

关羽的脸上,浮起了一丝难以观察的尴尬。

“关某对《春秋》一窍不通,你不必变着法子来嘲笑关某。”

张狂真正的错愕了一下。故老相传,关羽夜读春秋的故事,难道是假的不成?

“我听说云长饱读经书,所以才”

这句话还没说完,关羽就不客气的打断了张狂,语气中颇有几分恼怒:

“关某平生,最恶读书。姓张的,你若要取笑关某,尽管说了便是,何必在这里皮里阳秋,当面反讽?”

这话明显不尽不实。张狂听关羽的谈吐,无论如何,也不是一个文盲能够说得出来的。不过,关羽是不是精通经学,这本来就不是张狂关心的问题。反正在后世,编造出来的三国故事多得是,也不差关羽读不读春秋这一件。

无意对关羽的言语进行扯皮,张狂果断的另找话头。不知不觉之中,张狂原来挑起的话题,就此被带开。

“听说云长你本是河东解良人,因为在本郡杀死了横行乡里的豪强恶霸,这才独身逃亡北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