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宅男当崇祯-第2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加上陛下新近登基,确实按理要重新制钱的,这个确实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今”臣觉得小这改发银币一事,好是好,怕也得和徐少保说得那样,得分润一些利润给朝廷,如此,推行这银币一事,才能事半功倍,才会顺利臣只有一个小小的建议,这铸币权收回来之后,可以在全国选两到三个地方铸币,比如南京和北京,或者加上一个四川,如此,即便于监管,也可以使得这银币不至于因为路途遥远,发行,周转不便毕自严大体上是支持徐光启的说法的,只是在这个大提议之下,增加了一个小小的建议,这个建议,很“符合”现在毕自严现在的身份。
“嗯,毕爱卿说得还是有道理的。”杨改革肯定了毕自严的说法,集中管理,但是又要兼顾发行周转,如果全部都在北京铸造,那南方必定会造成周转不便的困扰,这个毕自严,看来,肚子里,多少,有点小聪明。
杨改革经过自己几个。心腹的共同努力,才算把这如何发行银币的事,搞清楚。不是杨改革有多愚蠢,而是,明末糟糕的局面,把杨改革打击得够呛,脑袋一时不灵羌任谁想到二十一世纪大家都自己印制红票子去用的场景,都要头皮发麻。
“那既然如此,就按照如此办吧,嗯。下次早朝,那位爱卿找个人把这件铸币混乱的事提一提。联就顺势收了这铸币权,准备发行新钱,再过一段日子,联就把这改发银币的事再说出来,如此,也不至于让朝臣们太过于难接受,几位爱卿以为如何?。杨改革的脑子开始运转起来。
“回禀陛下,该当如此,谨慎一些,确实好。一步步的走,也容易徐光启出来赞成了皇帝的话,这个确实比一下子宣布收回铸币权,发行银币要好得多。
孙承宗和毕自严也没有意见。
杨改革又想起来,自己那发行纸币一事,怕又要重新布局,重新布置了,不然和这发行银币会冲突。到时候别搞得银币没发行成,这纸币也跟着遭殃,那可就损失大了。
“对了,联准备发行纸币的小这个,几位看看,联该如何办?得和这发行银币配合好,不然乱了套,就不好收拾了杨改革又把自己的担心说了出来。
孙承宗,徐光启和毕自严又互相看了看。很快,徐光启就率先发话了:“启禀陛下,臣以为,这纸币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利怕是远远不如发行银币的,臣以为,如今还是一切以发行银币为先,在不影响银币发行的情况下,酌情的考虑发行纸币的事,陛下以为呢?。
“嗯这个在理,如今发行银币最值钱,就先考虑发行银币的事,几位就看看,怎么在不影响发行银币的情况下,把这发行纸币安排一下,如果行更好,如果有难处,就暂且先搁置起来吧。”杨改革迅速的作出决断,这发行银币显然这两年的获利比发行纸币大得多,这先后的顺序,自然是首先考虑银币了。
正文 第二百一十八章 差点误事
杨改革心中狂骂了一阵子,又见这家伙把头低到裤裆里去了,才道:“诸位卿家,接着议事,既然这天灾已经有了端倪,那么,就都说说怎么办吧,正事要紧,不要说些无关紧要的事
杨改革觉得,还是先说正事吧,这天灾来临远比这个拍马屁的家伙重要。
朝臣们见皇帝发话,又开始干正事起来。
首辅施凤来打算恢复自己内阁首辅的资格和待遇,于是,第一个发话了。
“启禀陛下,臣以为,这天灾既然已经初现端倪,就万万耽误不得,应当立刻开始着手赈灾,否则,一旦天灾降临,怕会来不及这个首辅本来是一贯打酱油的,在朝堂上,政事上都不怎么发言的,一心的想的是给别人一个不揽权的印象,好给自己留条后路,安安静静的致仕退休。不过,就算是这样,也不是想象中的那样,这暗中,有人拿他当枪使,要害他,这施凤来有所察觉,也改变作风。既然不让老夫清静的致仕,那么,就投靠皇帝得了。让你们那些拿老夫当枪使的家伙吃吃瘪,也许,自己靠向皇帝,皇帝接纳了呢?那自己岂不是可以多干几年首辅?
有首辅开张,下面的人也都纷纷附和。这天灾,皇帝很早前就预测了,大部分人都有了心理准备。
朝廷也有不少的对策,也不是遇到天灾就没一点办法的。
等下面的人都开口议论了一阵子,杨改革才道:“徐师傅,这件事,你准备得如何了?”杨改苹以前,就把这赈灾的事,交给徐光启做预案的,不过那个时候,这天灾还在预测当中,即便是有异常的天象发生,但是没发生天灾,也不可能大张旗鼓的大规模提前赈灾,因为这朝廷的力量也是有限的,不可能无限制的使用,也不可能为了皇帝的一个预测而大动干戈,不过现在,这端倪初现,已经可以认定这天灾将至了,才到了动用朝廷的力量,开始着手赈灾的时候了。
“启禀陛下,这对抗天灾的策略,臣已经准备了一些徐光启没有参与刚才的讨论,一直很安静。现在轮到他说话了,说得很干脆。
众大臣见皇帝早有准备。还把这样重要的事交给徐光启,纷纷投来羡慕的目光,这皇帝叫徐光启“师傅”看来,名不虚传啊!比劳什子的太师称号可强多了。
“嗯,说说,有哪些对策吧杨改革最近的脑子,没有用到这方面来,想的都是如何赚钱,这几天,更是在搞科技,搞发明,现在,一时间,脑子还转不过来弯。
“启禀陛下,臣的对策,分为赈济、迁移、抗早、招募、免赋税、以工代赈”徐光启的话一说出来,这幕堂上立刻安静得很,到了掉根针都听的见的程度,纷纷听听这位实际上的帝师会说些什么,今年朝廷为了赈灾,可没少刮银子,听说户部现在肥得冒油。这徐光启的赈灾方案,杨改革由于事出突然,还没有和徐光启沟通过,还是头一次听到徐光启的赈灾方案。
这样多?杨改革很好奇,道:,“徐师傅快说说,这都有那些办法?”
“启禀陛下,这赈济,臣拟定的是,朝廷拨钱粮经运河入黄河,运至开封等沿河城市,再陆路运至受灾各州县赈济,如此,受灾各地,有粮可食,必可减轻天灾导致的百姓流离失所,如今是五月中旬,如果如今下达圣旨,开始赈灾,圣旨到南方,怕最少也得小半个月”在南方筹集、调集粮食,怕又需要一段时间,再把粮食走水路运到开封,陕西各受灾的州县,又要一个月,如此下来,怕至少也要到七八月去了,这,时间已经很紧迫了”徐光启早已经有了对策,微微道来,立刻博得不少人的点头称赞。
“不错,确实不错,如今,这确实是到了该下圣旨大规模赈灾的时候了,如再迟,怕迟则生变啊”。杨改草点点头,这个时间点,确实是不能再迟了,再迟,八月份陕西的老百姓还吃不上朝廷的救济粮怕农民起义,也就是早晚的事。
,这赈灾是和以工代赈连在一块的,陛下,可一边在南方调集赈灾粮,可一边派人到陕西各受灾的州县,组织受灾的百姓,组成运粮队,协助运粮,其中的一些则开往运河、黄河等沿河两岸驻扎。一来,这沿河驻扎之后,粮食容易运到,就地食粮,损耗较二来,一些地方水浅不易运粮的地方,可以充作纤夫,快速的助粮船运至陕西。如今已近是五月中旬,派人到陕西各州县把人组织起来,没有一个月,怕是不成,再沿河下至黄河,运河两岸,这几个一起,有一个半到两个月,时间就够了,才好可以接到江南的运粮船队,如此,也不会误了运粮的时间”徐光启的计划,一环扣这一环。时间控制得刚刚好。
正文 第二百一十九章 围湖造田
“很好,很好,徐师傅,这样的安排,时间衔接得很好,不至于耽误事”杨改革夸奖道,说道这里,杨改革才出了一身冷汗,才想起来,这古代的交通和通讯,那就是一坨渣,远不是二十一世纪可以打电话,调火车,用飞机那样方便,这北京的赈灾圣旨到南方得小个把月,南方筹集粮食又是一个月,粮食运到陕西,又要一个月,这三个月就过去了,要想让陕西的老百姓吃到赈济粮不造反,起码要在四月份就提前下圣旨准备。杨改革那个时候,虽然知道陕西会干旱,虽然也知道陕西要赈灾,但是绝没有想到,要提前两三个月时间去赈灾,杨改革原本以为,即便到了六月份再开始赈灾,也来得及,那里想过,这古代的交通实在太渣,要是六月份开始赈灾,那么,陕西的老百姓起码要到**月份才能吃到赈济粮,那个时候,怕已经造反了。
更让杨改革惊出一身冷汗的是,杨改革自己把这农历当公历过了,习惯了公历时间,还在用公历的时间月份计算农历的粮食生产周期。杨改革想起来,这古代用的是农历记事,也就是说,如今的五月,端午节刚过,如果用二十一世纪的公历来算,已经是六月中旬了,按照杨改革的理解,这暑假才是收割粮食的季节,应该在七月左右,到那个时候,那些地方受灾才知道,才会开始赈灾,如果按照杨改革以公历当农历过的算法,杨改革以为七月才会收割粮食,实际上,农历在六月就开始收割粮食了,如果农历七月才开始赈济,明显的把这赈灾的时间延迟了一个月的时间,那个时候再赈灾,怕什么都晚了。
杨改革心里,懊悔不已,自己天天念叨赈灾,天天为赈灾想办法,却没料到,把这最基本的赈灾时间,都给搞混了,如果不是有人今天提起这提前赈灾的事,怕自己会按部就班的把这赈灾的事,搞到六七月去啊,要是到那个时候才赈灾,天晓得
“接下来呢?接下来还有那些措施?”杨改革惊出一身冷汗,这事,自己可真的够糊涂的。
“回禀陛下,接下来,臣以为,光是赈济和以工代赈是不够的,还得把陕西的百姓迁移出去,这才是正途。”徐光启接着说自己的计划。
“迁移出去?迁移到那里去?”杨改革觉得好奇,这受灾了迁移出去,是没错,这陕西那块地,养不了那样多的人,多的人除了迁移,没有别的办法。不过,这往哪里迁移?不会是说迁移到台湾去吧?那里是个好地方,一年三熟,土地肥沃,不过,现在还没搞定郑芝龙呢,怎么迁?肯定是不行啊!人家根本不给我这个当皇帝的面子啊!
“回禀陛下,是的,迁移,臣的这个对策,是和前两个相辅相承的,沿河运赈灾粮过去,回来,则可把人用船运送出来,这沿河运送,比这陆路要快,要节约时间,也节约粮食”徐光启没有直接回答往哪里迁移,而是解释这迁移的好处来。
“沿河迁移出来?迁移到哪里去呢?陕西要迁移出来的,怕有几十万户,或者上百万户之多啊!那个地方能容易如此之多的人呢?”杨改革就纳闷了,这台湾根本就没有搞定,根本不可能迁移啊?自己是准备把人口迁移到台湾去,不过,这郑芝龙才刚刚接触,还在招郑芝龙入京呢,谈都还没有谈呢,如何安置?总不能让那些老百姓到江南去耕种吧?要是那样,这江南的老百姓还不和陕西的老百姓打起来。
“回禀陛下,臣的打算是围湖造田,以供数十万户百姓安居。”徐光启现在才把自己的打算说出来,说到这里,停顿了下来,似乎为是为让君臣有个接受的过程。
围湖?杨改革纳闷,在那里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