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汉末战骑狂潮 >

第151章

汉末战骑狂潮-第151章

小说: 汉末战骑狂潮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州能造出这种较为先进的战船,其一。离不开矿物提炼中心。其二,则离不开研究院的一干工匠研究者的努力。
  尤其是马均。此人端端是擅于机械发明,那水轮装置,就是马均提出,并和诸多工匠们一起完善的。马均还因此加爵,甚至有机会入驻贤者祭坛。
  因为矿物提炼中心能将所有的矿物提纯到无以复加,并锻造成各种合金,这就为战船金属化提供了基础。
  战船外皮的合金,就是以金属铝为主,再添加了好几种十分坚硬的金属,锻造出来的合金。不但有金属铝的低密度、轻重量,还有其他几种金属的坚韧耐磨和抗腐蚀性。
  所以这种战船看似通体金属,其实重量与寻常的木质战船并无太大差别。反而更加坚韧,更有攻击性。
  同理,各种重型的攻防器械,也随之改进。比如床弩,比如投石车,比如盾车等等重型攻防武器,都是以合金锻造而成,更强力,更耐用,重量方面,却没有太大的变化!
  战船上的攻击性武器,就是这种以合金锻造而成的床弩和投石车。其射程更远,威力更大,更加耐用,操控起来,也比老式的类似器械要简便的多。
  这支庞大的运输队伍,前半部分运输大型战船的,都是用三头巨力兽为动力,后面拉着长达二十余丈的金属车架,车架下一边有十个巨大的轮子,战船便置于车架之上,以巨大的锁链固定捆绑。后半部分运输小型战船的,以一头巨力兽拉动。
  运输队的中间部分,则运输的是两千五百头猪婆龙骑。
  这种传说中的战骑,终于在人们面前掀开了它神秘的面纱。猪婆龙骑不比陆战战骑,它们常年在水域纵横,少有人看见。
  现在路边的人们看见这种战骑,都不由惊叹连连。
  那战骑庞大的体型,像锥子一样的脑袋,浑身上下包裹着的金属甲装,都让人耳目一新。
  “这就是传说中的猪婆龙骑?啧啧,真真是让人胆寒的战骑呀!”
  “好大个儿!你看它的头,就像个锥子一样,头上的甲装部分,那尖锐的尖角,轻轻一撞,恐怕就要把木质战船撞一个窟窿!”
  也就是李铮领地之中交通发达,主干道宽达五丈,否则要将这些战船运送到益州,那就真真是一件不太可能的事。
  而就交通运输系统而言,李铮的领地之中,已经算是极为发达了,年关的会议,也对这方面做了进一步计划。但从这次水军南调的过程中,李铮仍然看到了不足之处。
  因为地形的缘故,北方与南方之间的联系,在这个时代,真真算不上紧密。即便现在修通了从凉州通往益州的大道,却仍然显得有些不足。
  尤其是大宗货物的运输,走陆路,消耗大,耗时长,又不甚方便。
  但可惜的是,西部的南北之间,并没有水路联通。
  如果能打通大河与大江之间的水路,不论是勾连南北。促进商业贸易的发展,还是调兵遣将等军事活动,就容易得多。
  李铮由此想起了后世历史上的大运河。其主要作用,就是为了沟通南北,方便南北之间的交流。
  不过大运河开凿之地是在东部地区,联通的是大河、淮水、大江的下游区域。那一带地形要简单的多,又没有什么大的山脉阻隔,所以开凿起来更方面。但即便如此,开凿大运河。也让一个朝代大伤元气,最终覆灭。可见这工程规模之庞大。
  而西部这一代,则主要有千里秦岭横亘。从来都没有人想过,从这里,打通大江大河之间的水道。
  不过李铮却有这个打算。
  山脉对于凉州而言,并不是天堑。有破山兽在。要打通这条水道。也并非是不可能。不过要联通南北水道,以达到南北之间更方便的交流,若真要着手做这事,涉及到的人力物力畜力,简直难以想象。
  更重要的是,因为西部南北之间的地势海拔差距,要打通这条水道,就必须要经过精密勘探和计算。一时半会肯定完成不了。
  当然,若是能从神秘商店买到一张范围极大的地形转换图纸。倒是反掌之间就能解决。不过想来就不太可能。
  自神秘商店开启这么些年,地形转换图纸出现的几率低的令人发指。而且李铮购买到的三张图纸,范围都不够大,囊括一州都不够,更别说包含益、凉二州了。
  虽然不容易,但这个想法,已经扎根在李铮的心间。虽然还没有提出来,但在未来的几年之中,李铮决定一定要将之实现。
  。。。
  汉中,上庸。
  上庸乃是汉中重镇,与汉中治所南郑一东一西,相互辉映,并称富庶。
  自汉中并入李铮治下,上庸就飞速发展起来。
  因为这里临近荆州,是荆州商人前往李铮领地做生意的必经之地,所以这里在短短一年时间之内,就成了一个极为繁华的以商业为主贸易为主的城市。
  秉持凉州一贯的发展方案和风格,这座城市在各个方面,都在向着凉州的城市风格靠拢。
  城池格局井然有序,街道宽敞整洁,绿化也做的很好,所以行走在这座城市之中,对于非李铮治下的人而言,是极其新颖的。
  街道上,熙熙攘攘的来往人群中,有几个人特别醒目。
  这几人俱皆文士打扮,却是骑着毛驴。为首的一位,须发略显斑白,年龄差不多可能五十出头。
  这老者一身灰白的长袍,悠然坐在毛驴背上,浑身上下透露着一股出尘的气息。即便在这人群来往的大街上,也似乎难以沾染红尘。
  这老者旁侧,却是几个青年、少年。
  其中一个青年剑眉星目,挺拔硬朗,身配汉剑,有一种干净利落的感觉。
  其余三个青年,也各有特色,但俱皆儒雅,有书籍墨香的味道。
  剩下两个皆是弱冠少年,看似不过十四五岁或者十五六岁的模样。这两人行在一起,给人一种鲜明的对比。
  一个俊秀非凡,风姿高雅。一个却面目平凡,淳朴实在。
  一行七人各骑毛驴,面露惊奇,四下打量,时而啧啧称奇,时而感叹连连。
  “司马先生,诸位学兄,诸葛小弟、庞小弟,你们看这上庸何如啊?”
  那面目硬朗的青年声音洪亮,面露笑意,却是问道。
  “好!”
  出尘老者惜字如金。
  余者三位青年,俱都微微颔首。
  那面目朴实的弱冠少年道:“兴许人口不及襄阳,但论及繁华程度,却略略超过。尤其这城池格局面貌、百姓生活水平,当是超过了襄阳。”
  “这街道整洁,格局井然,使人心生好感。”那俊秀少年道了一句。
  “当是不虚此行。”那老者微微一笑,道:“年前闻听元直夸赞,老朽还不以为然,如今亲眼目睹,却是更甚耳闻。也不枉我这一把老骨头如此跋涉,没有让老朽失望。”
  硬朗青年呵呵一笑,道:“学生年前出行游历,也是为这一路景致所震撼。”说着,将目光转向那俊秀少年,笑道:“诸葛小弟,你现在相信了吧?”
  俊秀少年皱了皱眉:“虽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但只上庸一地,并不能说明什么。。。”(未完待续。。)


第四十八章 见闻

  “嘴硬。”旁侧朴实少年撇了撇嘴,道:“窥一斑而见全豹,这汉中才不过归附李将军区区一年时间,便有如此气象,那益州和关中,就可想而知了。凉州呢?那气象定是令人难以想象!”
  俊秀少年目光一闪,闭口不言。
  朴实少年又道:“小亮子,你不过是为人所欺骗,以至于先入为主,自己想当然的欺骗自己罢了。那刘景升一干诸侯抹黑李将军,大肆抨击,细数种种暴虐,都不尽属实。不过是为了保证自己统治的安定而已。试想,若是这一番气象尽人所皆知,诸侯治下岂非民心动摇,统治不稳?若是百姓蜂拥迁移,你让刘景升这等人如何区处?”
  “庞小弟言之有理。”其余几个青年俱皆深以为然。
  那老者微微颔首,道:“如统儿所言,非但是刘景升,便是那冀州袁本初、兖州曹孟德,也是同样的做法。稳固统治,仅此而已。当然,也不乏有世家望族在背后推动。。。这一点统儿应该清楚。”
  朴实少年点了点头。
  “可是。。。”那俊秀少年迟疑了片刻,道:“这天下乃汉室所有,这李重霄无君无父。。。”
  “糊涂!”
  朴实少年又道:“四百年前,这天下可是刘氏所有?而今诸侯并起,汉室名存实亡,已到了改朝换代之时。此乃人道大势,你又何必抱着没落的汉室紧紧不放呢?你看这上庸,人们安居乐业。这一路走来,连个乞丐都没看见。你看那行人,各个面目红润。精神高昂,这繁华难道还不够令你满意么?盛世景象,岂非万民所向,岂非我等士子理想?”
  “言之有理。”其余诸人俱皆颔首称是。
  那俊秀少年面露纠结,默默不言。
  正行间,便到了城市中心地带。
  硬朗青年指着城池中心一大片绿化地带,道:“走了这么久。我们先去歇息片刻吧。那里是去年下半年才建起的城市公园广场,里面环境幽然,是个休息的好去处。”
  这城市公园广场的建设。根源还在于九洲城。
  九洲城中,就有很多这种类似的休闲环境。于是上行下效,各地郡县,也开始争相效仿。
  没想到在民间百姓叫好的同时。竟然还掀起了一番商机。
  不少的商人看到这公园广场早间晚间都有很大的人流量。所以就在征询了官方意见之后,在这片公园广场之中,进行商业活动。
  公园中间是一片不大不小的广场,周遭则是绿化的公园地带。在这广场周边,幽然怡人的树林花木之中,就有各种酒肆、茶馆之类的商业建筑。
  为了映衬这里的环境,这些酒肆、茶馆等建筑,都是木质、竹制的。看起来十分亲近自然。
  一行人牵着毛驴走进公园之中,便看到那些大树下、花丛中。隐约就有石凳、石桌。一些老人围在一起谈天说地,笑声爽朗,一些屁大点的小孩,正在嬉戏欢笑,一片和谐无比的气氛。
  “那间茶馆环境最好。”
  硬朗青年指着曲径通幽处,树林遮掩的一处竹制建筑,道:“我游学回返之时,就在那那间茶馆中逗留过,很不错。”
  到了茶馆门口,便看见一杆大幡上书一个茶字,矗立在茶馆门口。小二见客人到来,连忙热情将他们迎进茶馆。
  走进茶馆,当先是一个不大的但装饰典雅的厅堂,厅堂中只有一个柜台,旁侧角落里摆着些坐榻。
  小二引着几人到柜台前,硬朗青年上前一步,对柜台后的一个朴素少女道:“我们这里七人,需要一个环境幽静、大一点的隔间。”
  那少女笑的很甜很亲切,很快便给诸人安排好了隔间。
  在小二的引领下,诸人一路打量着,便到了隔间之中。
  各自坐好之后,那硬朗青年对小二道:“七人份的茶叶、茶具,再来几个甜点、小吃。”
  小二离开之后,那老者才开口:“这隔间环境不错。”
  的确不错。
  这建筑整体都是竹制的,屋里有一种竹香味缭绕。墙壁上还挂着一些书画,虽不是名家所作,却也给人一种雅致的感觉。旁侧的窗户大开着,一些嫩绿的枝叶从窗户中伸进来,自然和谐。
  “这种茶馆我从来都没见过,襄阳城里都没有。”那朴实少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