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战骑狂潮-第10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十丈高的城墙,这是什么概念?一百米!
换算成李铮那个时代的大楼,那也是三四十层。匈奴人在没有足够材料的情况下,能够垒筑起几面斜坡,已经很不容易了,他们还没有那么多的牲口拿来消耗。
天上又有金翼虎骑以火油破坏烧毁,牲畜垒筑的斜坡,根本就保存不下去。
他们还要吃呢!
没了牲畜,就不能垒筑斜坡,除非宰杀战马。但之前的种种表明,以牲畜之尸垒筑斜坡是不成功的!尸体不是泥土,可以燃烧。所以绝对没有逃出石城的机会,而且还没了吃的。由此李铮和戏志才断定,城中早晚要发生内乱!
一者,没了食物,就得抢其他人的食物,这是必然的。其次,人越少,消耗就越少,不是李铮贬低匈奴贵族,在面对这种情况,他们一定不会将底层的匈奴人当做人看,甚至会暗暗鼓动自相残杀,以满足自身的需求。
其三,兴许有人会想到,没了牲口的尸体,可以用人的尸体,来垒筑斜坡!
而李铮要做的,其实并不是将他们一直困死。而是要消磨他们的意志和抵抗,待到一定时机,等到城中的匈奴人都差不多没力气了,再来处理。
第二天就这么过去了。
石城中,匈奴人随身携带的水囊,早就干瘪了。口渴难耐的匈奴人,只得宰杀牲畜、战马,以其鲜血来解渴。
然而,牲畜本就不多,宰杀之后一时半会又吃不完,在这种天气下,很快就会变质。
这天,匈奴人仍旧没有放弃垒筑斜坡的手段,仍然在继续为翻越城墙而努力着。
夜里,十几头金翼虎骑悄悄的落在了白落部族所在的区域。随后,白落等白落部族的一干重要人物,悄然被金翼虎骑带出了城池。
白落等人的消失,没有引起任何人的注意。这城池中,部族的数量达到五千以上,白落部族虽然是地主,但本身并不算强大,毫不起眼。在这种慌乱的境况中,没有人来关注他们。
白落等人离开之后,深夜,整座城池中,除了垒筑斜坡的几段城墙,还热火朝天。其他的地方,都逐渐安静下来。
忽然,不知什么区域,传来一阵喊杀声。
就像是起了个头一样,随之,这种零散的混乱越来越密集!一直到第三天早上,才渐渐平息。
平息之后,那些发生混乱的区域,留下了一片片尸体。
然而面对这种情况,匈奴大势力的高层,却视而不见。
第三天白天,匈奴人终于停止了无谓的作为——他们牲畜不够了!
逐渐的,这座城池就沉寂了下来,一种死气,在弥漫。
李铮通过蓝翔鸟,清晰的看到,城中的各个角落里,这里一群,那里一堆,许多的匈奴人都躺着,好似死尸一样。
他们在等待死亡。
第三天夜里,发生了大规模暴乱。
不知哪个小部落领头,竟然联合了一大批兵力,冲击了四大势力所在的区域。喊杀声一直持续了大半夜,城外的李铮部兵丁,都听得清清楚楚。
那种好似忘却一切,只为了发泄的喊杀声,暴露出其中的绝望。
到了凌晨,石城终于又安静了下来。第四天上午,匈奴人又发起了一波垒筑斜坡的行动,那是一具具人尸。
然而,仍然是无用功。这些人尸堆积在一起,尚且不够垒筑到一半的高度,又有天空中抛下的火油,很快就烧成了一堆灰。
东营关。
李铮和戏志才仍然在等待。
匈奴人还没有完全放弃,还想着翻越城墙,他们的意志,虽然消弭了太多,但仍然存在。
还得再磨一磨。
第四天夜里,又是一夜的暴乱。
这天夜里的暴乱,规模极为庞大,到了次日清晨,都还未停歇。第五日上午,又是一次以人尸垒筑斜坡的行动。
这似乎成了匈奴人的惯性,他们只有这一条路可走。虽然明明知道不可为,但仍然固执的去做。
“明天吧。。。”
东营关,李铮与戏志才并立在城头,眺望着石城的方向,微微叹了口气。整个石城,就像一个巨大的罐子,下面烧着不大不小的火,慢慢的炖煮着。也许可以说是残忍,是残酷,但战争就是这样。
匈奴人伤亡多少,李铮都不在意。虽然自己麾下的军队足够精锐,但若能不费一兵一卒,那自然是再好不过了。
不可能硬要与匈奴人真刀真枪的干。
匈奴人是人,但汉人更高贵。在李铮的眼中,死再多的匈奴人,也及不上一个汉人。
不过围困在石城中的匈奴人,早晚也是李铮手下的劳力,能少死一些,对李铮也有好处。
原本准备让他们多多煎熬一段时间,但李铮现在觉得,六天就差不多了。
今天晚上,一定还会暴乱一次。到明天白天,匈奴人本就因为缺少饮水、粮食,又拼杀一夜而导致的强烈虚弱,想来也反抗不了。
果然,第五天夜里,石城中又发生了更大规模的暴乱。
城中的匈奴人,一个两个都红着眼,逮人就砍,遇人就杀。最终汇聚到一起,杀入了四大势力所在的区域。
震天的喊杀声一直持续到了第六日天明,竟然还未歇止!
直到李铮与戏志才到了石城外,仍然能听到城中传来的零星厮杀之声。
站在好似天堑一般的巨大城墙下,面对着那一扇巨大的隔绝了数十万生命生机的城门,李铮仿佛闻到了城中飘出来的腥臭味!那是带有着血腥、尸臭的味道。
三千重甲枪兵在李铮的指挥下,组成军阵,将城门外方圆十丈之内,团团围住。轻步弓手在重甲枪兵外围,擎着长弓,虎视城门。其余近两万兵马,都在近处,列阵以待。
李铮骑在青云背上,招了招手,旁侧有一个校尉上前抱拳行礼。
“看见那里没有?”李铮指着城门旁边的城墙,手指定在距离地面约莫两丈高的地方,道:“那里有一块活动的石块,将它挪开,里面有一根石柱,将石柱拔出来,就能打开城门!”
这是李铮精心设计的机关,看似玄妙,其实十分简单。
整个城门,其实是镶嵌在城墙中的十几块活动的巨型石板叠加而成,其开启原理,是左右推拉,而非是前后。在城墙中,有十几条空槽,这根石柱,横贯空槽,起到了一个门栓的作用。
将这根石柱拔出,就能一层层的将石门推入城墙内部,从而打开出口。
看起来很简单,其实在地图上操作,还是很困难的。
而且因为这座城池的石质,是压缩了万倍以上的泥土形成的。石城的拔起,使得这座城池周遭的大片区域,海拔齐齐下降了许多。所以那根石柱十分沉重,要拔出来也不容易。
“石柱十分沉重,你带人去找些工具,搭建一个平台,然后找来绳子,套住石柱,三五十人一起使劲,应该能拉出来。”那石柱的前端,有一条很深的凹槽,就是用以套绳,以便于开启城门。
那校尉得了指示,不敢怠慢,立刻下去操办。
两刻之后,高达一丈多近两丈的平台搭建起来,五十个强壮的兵丁上了平台,以粗大的绳子套住石柱,然后一起使劲。
一声声号子响起,随着咔咔的声音,一根碗口粗细的石柱,被缓缓拉出了城墙。
第一百二十三章 戏志才之谋
“开城门!”
待得长达十丈的石柱被完全拔出之后,李铮挥挥手,数十个兵丁上前,把着石门外壁上的诸多凸起,齐齐使劲,第一层石门,被缓缓推入了城墙。
整个城门的结构,由十五层这样的石门组成的。打开了第一层,还有十四层。这样的结构,李铮在使用地形转换图纸的时候,是经过严谨的考虑的。
厚达十丈的城门,若是浑然一体,加上这种石质的密度,其质量难以估量,根本就推不动。所以才将之分成十五份,以便于开、合城门。
第一层、第二层,一直到第七层,中间出现了一个较为空阔的地方。前七层和后八层之间,李铮特意留了一片区域,这片区域的两侧,有两扇门,推开这两扇门,就是阶梯,顺着这两道城墙内部的阶梯,就能登上城墙!
在使用图纸建造这座城池的时候,李铮早就考虑到了一切,所以才留下这样的后手。
种种后手,其实并不少。
比如开启城门的手段,城内也有,与城外如出一辙。只不过因为隐秘,又处于两丈之上的高度,所以匈奴人根本难以发现。
还有水源。这么大一个城池,如果将地面完全石质化,不留下水源,以后这座城池所需的水,就必须要从城外打,这太麻烦,会极大的限制城池的发展。
只不过李铮做了手段,将之掩藏罢了。
还有下水道等等设施,都十分齐备,但也跟隐秘。如果没有李铮的指点,任凭一个人,在这城中即便住了一年半载,也找不出一点破绽。
毕竟是通过图纸建造的城池,其中的一切,看起来都十分自然,通体如一。没有人工痕迹,如何能看得出破绽?
推开最后一层石门,城门终于完全开启。
入目处,尽皆是一片狼藉的血腥!
几十个推开城门的兵丁,都不由皱起了眉头,血腥味,尸臭味,一下子涌出鼻孔,让人难以承受!
捂着鼻子,他们退出了城门。
“众校尉何在?!”
李铮微眯着眼,屏住了呼吸。城门里传来的味道,实在太重,即便他经历多次杀戮,一时间也有些受不了。
“末将在!”
李铮麾下军队的军制,尤其是中基层,仍然沿袭大汉朝的规矩。一营兵马两千人,主将为校尉,副手为军司马。下辖四曲,主官为军候。曲下有屯,每屯五十人,设屯长。屯下有什,每什十人,设什长。什下有伍,五人一伍,设伍长。
校尉,乃是实权将官。乃至于军司马,俱都由追随李铮最久的一批老兵担任。当然,也需要一定的才能和武艺。
校尉之上,就是将军。李铮麾下,只有五个将军,便是张山、白狼、努罗、庞德以及喀木可。
喀木可率领的捕猎队功劳甚大,又兼有数千人,所以才挂了一个将军衔。
张山为奋武将军、白狼为奋威将军、努罗为奋烈将军、庞德为奋勇将军,取威武勇烈之名。至于喀木可,则为横山将军,取纵横山林之意。
“尔等十二营分作三批,轮换进入城中,将匈奴人分批次给我带出来。若有反抗者,尽皆斩杀,另外,我不要匈奴贵族,知道了吗?”李铮随意点出十二个校尉,吩咐道。
十二校尉闻言,明了李铮之意,抱拳大喝一声:“喏!”
“其余诸校尉各率部曲严阵以待,一旦俘虏满万,立刻将之押送回白水川。还有,城池须得细细打扫一番,以免人畜尸体腐烂,发生瘟疫。”又作了一番吩咐,李铮便不在此停留,与戏志才返回了东营关。
这城池中是个什么模样,不用看,只闻气味就知道。不知道里面死了多少人,有多少腐烂的尸体,其中环境,必然不堪入目。
反正大势已定,既如此,李铮也懒得在呆在这里受罪。
东营关,李铮卸了披挂,换了常服,与戏志才又登上了城头。
摆上两壶美酒,几钵小菜,两人相对而坐。
“志才先生,还记得前日里的赌约否?”李铮笑眯眯的看着戏志才。
戏志才面无表情,眼神中却透露出一丝无奈,道:“是臣下失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