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鬼吹灯完全解密手册 >

第14章

鬼吹灯完全解密手册-第14章

小说: 鬼吹灯完全解密手册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像是虎的身体,刻上螭纹的器物,可以起到僻邪的作用。这种配饰是挂在头盔两侧的,所以必须是一对才有价值。‘劙’则是指制作工艺,而蛾身螭纹双劙璧本身的材料是产自外高加索地区的‘乾黄变色瓪’。 

  大蝉灭法击妖钵:一只盆形的大石钵,是魔国最后一代鬼母所使用的器具,用途不明。 

  接引童子“长生烛”:用十一二岁左右的肥胖男孩,做成的“接引童子”的模样,姿势作跪地拜伏状,低头闭目,神态十分祥和,灯芯则安在肚脐处,长长地探出一截,“接引童子”的肚子与身后的铜柱联为一体,在铜柱和人皮里面都储满了油脂,能够通过肚脐,一滴滴地流淌出来。童子手中捏着个牌子,上写四个字“接仙引圣”。 是为成仙之人引路的执牌童子,是使者那一类的角色。 

  刘海儿戏金蟾年画:中国古代年画,画的是个胖小孩拿着渔杆,吊个金线,和一只三脚蟾蜍戏耍。 

  野人沟金辽贵族石棺:外边是一层巨大的石椁,里面是一口纯黑底色的木棺,比普通的棺材要大出将近一倍,高度也异乎寻常,不算呈圆弧的盖子,都足有半人多高。棺木工艺精湛,华美气派,绝非俗物,两端、四周、棺盖上都有溜金漆的五彩描,绘的是一些吉祥的神兽,皆是仙鹤、骐麟、龟蛇之类的,用以保佑棺中的主人死后尸解成仙,棺盖上更有天上二十八星宿的星图,棺底四周环绕一圈云卷图案的金色纹饰,不知用了什么秘密法门,千百年后色彩依旧艳丽如新,教人叹为观止。 

  献王大祭司用的玉棺:用藏地天玉制成的有莨木棺底的透明玉棺,精美绝伦,四壁和顶盖都是西藏密天玉,触手处冰凉润滑,是一块难得的美玉,通体无暇,又非常之大,即便是皇宫大内也不容易找出这么好的美玉。下面是以一块“莨木”为底。玉棺的顶上,精雕细刻着许多花纹,整整一层,都刻着鸳鸯、鸿雁、狐、兔、獐、鹿、象等等象征吉祥与灵性的珍禽异兽,四个边角还有形态各异,作对称排列的各种花草纹饰。玉棺四周则是雕刻满莲瓣的底纹,装点以凌形忍冬浮雕。每一边中间都各有一只神态逼真的小鹦鹉,鹦鹉口中衔着一朵灵芝。 

  先知石匣&羊皮古册先知启示录:石匣灰扑扑的十分古朴,外形独特,有半米多高,一米多长,盖子部分是两扇柜门,工艺造得极精密,上面雕刻了数十幅石画,是一个古老的预言,构图很简单,符号的特征非常明显,是扎格拉玛部落的小孩子先知留下的遗物。按《大唐西域记》中所说,古西域的先圣(先知是先圣的儿子或徒弟),应该是公元前十六世纪,在中原正是夏商时期,那是古西域的第一次文明时期,比起西域三十六国的年代,早了大约一千年。石匣中有第二层石匣,最里面装着羊皮制成的古书先知启示录。书中揭示着鬼洞的由来和离开扎格拉玛山的方法。而这本羊皮册掉在地上之时,便是沙暴开始之时,介时黄沙将再次吞没精绝古城和扎格拉玛神山,神山这一次被沙海掩埋,将直到时间的尽头。 

  羊脂玉盒&龙骨异文谱&兽角迷文金板:白玉无暇的玉盒,遍体鎏金镶银,石盒上刻着有翼兽的图案,盒盖上的锁扣是纯金打造。以整块羊脂玉制成。是唐代名望极大的著名“科学家” 太史令李淳风的遗物,他在皇宫里专掌天文历法以及阴阳数术之类的事物。盒中发现了很多重要的物品,其中有一块龙骨(某种龟甲),上面刻满了“天书”,被命名为“龙骨异文谱”,上面记录的是西周人对凤鸣歧山的描述;另有一面纯金板,金板不大,四角造成兽头状,正反两面密密麻麻的铸有很多文字,形似个表格,上面的字有些认得,有些认不得,当时被命名为“兽角迷文金板”。李淳风破解了龙骨天书上的古代加密文字以后,为了表彰他的功勋,皇帝特铸金牌赏赐给李淳风,以纪念此事,这面金牌上的字和符号,就是李淳风所解读的天书对照表。 

  凌云天宫&会仙宝殿&献王登天图&上真殿壁画墙:献王墓的明楼。主体是楠木加砖瓦结构,建在虫谷深潭绝壁的“龙晕”上,因为龙晕隔绝了瀑布的水气,所以十分干燥。凌云宫正殿下有九十九阶上合星数的长玉阶。由于地形的关系,这道玉阶虽然够宽,却极为陡峭,最下面刚好从道道虹光中延伸向上直通殿门。大殿由一百六十根楠木作为主体而构成,金黄色的琉璃瓦铺顶,两侧高耸盘龙金桂树,雕镂细腻的汉白玉栏杆台基。雕梁画栋,紫柱金梁,极尽奢华之能事。层层宫阙都嵌进绝壁之中,逐渐升高,凭虚凌烟之中,有一种欲附不附之险。殿门旁立着一块石碑,碑下是个跪着的怪兽,做出在云端负碑的姿态。石碑上书几个笔画繁杂的古篆大字:“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凌云天宫,会仙宝殿。”殿门有道高大的红木门槛,门后两侧矗立着数十尊巨像。首先是两只威武的辟邪铜狮,都有一个人多高,左边那只是雄狮,爪下按着个金球,象征着统一宇宙的无上权力。右边的爪下踩着幼狮,象征子孙绵延无穷,此乃雌狮。狮子所蹲伏的铜台刻着凤凰和牡丹。三者综合起来象征着“王”,兽中之王,鸟中之王,花中之王。铜狮后面依次是獬、犼、象、麒麟、骆驼、马各一对。铜兽后则有武将、文臣、勋臣共计三十六尊。铜人的姿态服饰都十分奇特,与其说是在朝中侍奉王道,则更像是在做着某种仪式中奇怪的动作。大群的铜兽铜人如众星捧月般拱卫着殿中最深处的王座。镶金嵌玉的王座,就在“会仙殿”的最深处,前边有个金水池阻隔,中间却没有白玉桥相连。这水池不窄,有一米多深,池中有只木船,造得如同荷叶形状,要过这水池必须要踏舟而行。王座上盘着一条红色玉龙,龙体中全是水银,光线照过,流光异彩,有滚滚红光涌动。那龙一头扎进壁中,盘踞在王座上的只是包括龙尾在内的一小部分龙身,龙尾与双爪搭在宝座的靠背之上,显得有几分庸懒。龙体前边的大半段都凹凸起伏的镶嵌在王座后壁上,与殿壁上的彩绘融为一体,使整副壁绘表现出强烈的层次感,却没有任何令人觉得突兀的不协调。其构思之奇,工艺之精,都已至化境。世人常说:“神龙见首不见尾”,而王座与墙壁上的这条龙却是见尾不见首,好似这条中空的水银玉龙正在变活,飞入壁画之中。与龙身结合在一起的大型壁画则展现的是献王成仙登天的景象,画中仙云似海,香烟缭绕,绵延的山峰与宫殿在云中显得若隐若现,云雾山光都充满了灵动之气。最突出的红色玉龙,向着云海中昂首而上,天空裂开一条红色缝隙,龙头的一半已穿入其中,龙身与“凌云天宫”的殿中宝座相连,一位王者正在众臣子的簇拥下,踏着龙身,缓步登上天空。王者就是献王,他身形远比一般人要高大得多,留着三缕长髯,身穿圆领宽大蟒袍,腰系玉带,头顶金冠,冠上嵌着一颗珠子,好似人眼,就是雮尘珠。画面的最高处,有一位骑乘仙鹤的老人,须眉皆白,面带微笑,正拱手向下张望,他身后还有无数清逸出尘的仙人,虽然姿态各异,但表情都非常恭谨,正在迎接踩着龙身步上天庭的献王。正中大壁画的角落边,还有两幅小画,都是献王登天时奉上祭品的场景,在铜鼎中装满尸体焚烧。前殿和后殿有一条短廊相接,廊中题刻,后半部分叫作上真殿,殿中碑刻林立,并有单独的八堵壁画墙。殿堂虽深,却由于石碑画墙很多,仍显得略有局促,不过布局颇为合理,八堵壁画墙摆成九宫八卦形状,每一堵墙都是一块块大砖砌成,皆是白底加三色彩绘。除了某些反映战争场面的壁画之外,几乎是一砖一画,或一二人物,或二三动物、建筑、器械,涵盖了献王时期古滇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军事、宗教、民族等全部领域。这八面壁画墙中的画幅,不下数千,与殿中的石碑碑文相结合,整个就是一部滇国的史料大全。大幅的壁画全是战争绘卷,记录了献王生前所指挥的两次战争,第一次是与夜郎国,夜郎和滇国在汉代都被视为西南之夷;第二次战争是献王脱离古滇国的统治体系之后,在遮龙山下屠杀当地夷人。 

  自然现象—— 
  燘:岩石在特殊环境下产生的一种霉变物质,无毒。 

  鱼阵:又名“鱼墙”,是一种生物学达县至今还无法解释的超自然鱼类行为,水中同一种类的鱼群大量聚集在一起,互相咬住尾巴,首尾相联,一圈圈的盘据成圆阵,不论大小,所有的鱼都层层叠叠紧紧围在一起,其规模有时会达到数里的范围。在海域和淡水湖中都有,淡水湖的鱼类结成“鱼阵”,一是为防乌鬼(即鸬鹚的俗名)捕捉;二是抵御大型水下猎食动物的袭击,因为在水下远远一看,“鱼阵”好象是个缓慢游动着的黑色巨大怪物,足可以吓退任何天敌;也有可能是由于气候或环境的突变,鱼群受了惊吓,结阵自保。 

  云母:象玻璃薄片一样的结晶体,是一种单斜晶系的结晶,只有在太古双质岩层中才能出现,河北的地下蕴藏量很大,通常和水晶生长在同一地层中。 
  冰斗:地理专用名词,指冰川中的空洞间隙,形状似盆如斗。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