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夏墟 >

第211章

夏墟-第211章

小说: 夏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期待有更多的发现。
    古风淳却是没有理会罗小丹的话,他喘了一口气,对着邱晖燕确认自己的想法:“两个王朝的历史被人故意叠加起来记载,所以制造出了最原始的混『乱』,所以后世在计算起这个时代的时候,就会产生混『乱』,也就会质疑这个时代的真实『性』,不,质疑它的重叠『性』,但是很幸运的是,历史曾经出现了一段混『乱』期,彻底地把这个可能『性』给抹去了,是不是这样子?”
    “不错,就是这个样子。”邱晖燕点了点头,笑了。只有罗小丹听得莫名其妙,不知道两人在说着什么。
    “你们在说什么啊?”罗小丹搔了搔头发说道。她被古风淳拖着走起来已经有点吃力,而在快步行走的时候,古风淳还在与邱晖燕讨论这种深度的问题,她忍不住就皱起了眉头来了。
    见罗小丹一脸茫然的样子,古风淳解释道:“你知道,我们华夏文明源远流长,薪火相传,有一个很重要的东西在作为枢纽,那就是以文字记载下来的史书。从商代的甲骨文里就有发现这种记载,而到了西周,王室更是出现了史官这种职务,一直延续了数千年之久。”罗小丹听了古风淳的话,不由地点了点头。
    古风淳继续说道:“我们现在所知道的古代事件,基本都是从古代的史书中得知了,其中许多历史真伪更是难辨,需要我们用心去甄别才能知道真假。”古风淳说道这里的时候,他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所以关于古老的历史,我们就很难去分辨出来真伪了,尤其是夏王朝这种古老的王朝,数千年来,更难去分别是否存在过,因为它除了在人口头相传和历史书的记载里出现外,从来就没有出现过实物,不在周王朝之后没有出现过实物,因为九鼎,据说就是从夏朝延续下来的,可惜却在战国末期神秘失踪了。”
    听了古风淳说了一大堆话,罗小丹却没有听到主题,她想了想问道:“这又与什么重叠的朝代有什么关系吗?”
    古风淳点了点头,严肃地说道;“应该说,这两个王朝是名字上重叠了,后世的人故意把它们归为一个王朝,所以在记载里面,有一些信息就被误导了。”
    “比如呢?”罗小丹还是不明白。
    “比如九州鼎。”古风淳接着说道:“九州鼎是更早更发达的夏王朝铸造的,不知道流传了多少年,落在后来这个夏王朝手上,只是我无法断定,大禹是第一个王朝的开国之君还是第二个的了,不过我更倾向于第一个,因为记载中的夏王朝,根本就没有什么凝聚力,记载中立国不过四百年多一点,就衰落和中兴过许多次。我更趋向第二王朝的开国君王是启,不过按照这样推断的话,这大禹与夏启就没有半『毛』钱的关系,纯粹是后世的史官强行将他们凑合成父子的,他们所差的年代,估计不知道有了多少年,更可怕的是,在夏王朝之前,还有着三皇五帝的统治时间,我相信,那才是华夏文明的一个巅峰时期,对吧?”古风淳转头问向邱晖燕。
    邱晖燕含笑不语,示意古风淳继续说下去。不过她的眼里的的钦佩和惊讶却是出卖了她的立场,古风淳接着说道:“当然,这样的事情,在古代控制起来十分容易。在第二个夏王朝里面,连文字都不具备,能流传下来的东西自然少之又少,又加上人为控制,那知道秘密的人就更少了。”
    听了古风淳的分析,罗小丹也点了点头。可是她还是不大明白,这跟后来的夏商周三代的断代史有什么关系啊?古风淳却继续说道:“可是暗中‘『操』控’了历史的人也知道,历史不会那么容易按照他们预设的轨道运行的,迟早会有人怀疑夏王朝,但是与之相关的证据他们又不能随便毁去,那夏王朝的秘密最终还是会有曝光的一天的。所以,他们又继续做了一些手脚了。”
    “什么证据,什么手脚?”罗小丹有点傻眼了,不过她却是很兴奋,继续问道。古风淳的推理已经激发起了她的兴趣。
    “证据自然是那九鼎了。你可知道,断代史最大的障碍在哪里么?”古风淳笑了。
    罗小丹毕竟没有博学到古风淳那种程度,她摇了摇头,让古风淳不要继续卖关子。
    古风淳说道:“那就是周厉王以杀止谤事件的发生。”古风淳说道:“周厉王用高压政策压迫人们,被人们赶走,周王朝出现了共和执政的局面,不过重点并不在这里,而是信史的时间在逆推到周厉王的时候,完全对不上史书记载上的东西了,也就是说,往上的历史事件与时间,完全都对不上号了,往上的历史,时间都无法确定了。”古风淳幽幽说道。

380 夏朝之前那点事(3)
    380 夏朝之前那点事(3)
    罗小丹耸了耸肩膀,表示理解,事件发生的年代与事件都对不上了,那真实『性』被怀疑是必然的。古风淳又接着说道:“所有在周厉王之后的共和元年之前的历史,完全被搅合了,所以给断代工程带来了极大的难度。这还不止,这幕后推手又一连串地释放出了一些历史烟雾弹,如一些特殊的天文现象等等,导致了后人研究出现极大了误判,所有研究出来的数据都有待考究。所以从古至今,许多致力于三代断代的天才史学家们都无法做出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更可怕的是,史学家们把精力放在这历史的断代之上,所以对于这个飘渺的夏朝,就更没有发现了存在着陷阱了。”古风淳幽幽叹了一声。
    “这幕后推手是谁?”罗小丹心里骇然。她实在想不到,有人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可以『操』控到实施的改变。
    古风淳看了邱晖燕一眼,说道:“『操』控这一段历史的人就多了,每一代帝王,他们都是受命于天,听‘上天’的安排来统治世人要改动一点历史,恐怕是很简单的事情。”
    邱晖燕很赞赏古风淳的分析,说道:“你说的不错,掌权者要改变一段历史,实际上是很简单的事情。不说别的,就说现在考据出来的所谓三代断代信史,你古风淳会相信么?”
    古风淳摇了摇头,无奈地笑了一下。他自然是不信。要不然他怎么会费尽心思,自己来找资料找遗迹来研究那传说中的夏王朝呢,干脆相信教科书里标榜的二里头就好了。想到了二里头文化遗址,古风淳突然心中就一凛,对着邱晖燕问道:“你可知道良渚文化么?”
    邱晖燕迟疑了一下,然后点了点头,说道:“知道一点点,但是不多,也不是很全面,不过可以告诉你的是,按照当时的文明程度,它已经有资格被成为一个良渚古国了。”良渚文化,环太湖流域分布,考古学家在那里挖掘取得了极大的收获,出土了一座古城,这古城被誉为“中国第一城”。
    古风淳点了点头,他说道:“随着前两年良渚的考古发掘成果面世后,我拿它与夏王朝做了一个比较系统的对比,已经有初步的证据说明了这一点,而且我怀疑它就是曾经的防风氏,后来被夏王朝消灭取代了。最可惜的是,它没能够遗留下来文字记载,否则这里面就有很多直接证据可以拿来佐证了。”在一些史书里记载,大禹治水成功之后,成为了当时各方国的盟主,有一次会议上防风氏的首领没有来,结果大禹就率领其他的方国把这防风氏给消灭了。一开始,古风淳还真以为是大禹做的,但是从现在看来,这很可能宿舍第二个夏王朝的夏启做的,后世史官把这一浓浓一笔划到了大禹的身上,那就断定了两人的父子关系,那就不会有人怀疑这两人生活的年代竟然会相差了许多年代。
    古风淳苦笑了一声,继续发问:“那在良渚古国之上呢,还有没有更古老的王朝?我见过有人做过一张三皇五帝的年表,逆推到燧人氏的时候,已经已经到了一万一千年前了。”
    邱晖燕却白了古风淳一眼,说道:“你说呢,三皇五帝之后,才到了夏禹,这期间有多少秘辛是不为人知的?”古风淳点了点头,相信邱晖燕说的话,可是邱晖燕却似乎不愿意详细解答古风淳心中的『迷』『惑』。邱晖燕顿了顿说道:“抛开这些虚渺的朝代,在新旧石器时代,有什么东西很引起你的留意的么?”
    想了想邱晖燕的问题,古风淳好一会才答道:“玉和陶。这些都是史前文化工艺的高端。”
    邱晖燕很是满意,接着问道:“那这两样东西后来的的地位是怎么样?”古风淳听到这里,心中一镇。玉器自然不必说,华夏人从石器时代开始,就对玉石情有独钟,比起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对玉的感情都深许多,哪怕是新旧石器时代的时候,关于玉石的雕琢就没有停过,几乎在所有发现文明的地方,都会相伴着玉石工艺品的出土,同时当然也还有精美无比的陶器。陶器后来在逐渐的演变中,衍生出来了瓷器,结果瓷器还代表了华夏的名称。不说其他,简体字的国,里面就是以玉为底,足见玉在国人心目中的地位。
    当然,邱晖燕可不是想听这种表面的词义解释的。她的话里已经或明或暗地给了古风淳一点隐晦的暗示。不过古风淳却是一时没有弄懂。
    “玉,陶?!”古风淳皱起了眉头。陶器的出现,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也很容易发现的东西,只要发现了火的使用之后,那陶器的发明是迟早的。但是玉器就显得有点突兀了,以为哪个时代的人,玉器做为饰品的可能『性』比较小,大多数都是用来祭祀的。
    “祭祀!对了!”古风淳心头闪过一个想法,忽然就想起了凤凰胆。他惊讶地问道:“这些先民们对玉的崇拜,不会是因为凤凰胆 原因吧?”
    邱晖燕却冷冷地倒吸了一口凉气,说道:“你还真说对了。”她实在想不明白,古风淳是如何联想得到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的。
    可这时候罗小丹却突然说道:“这所谓的凤凰胆,似乎不是玉来的不,应该说,它才是真正的玉来的。”
    “什么?”古风淳不解地问道。罗小丹却是有点得意。她对玉石上的认识,绝不是古风淳所能理解的,就如他的异能罗小丹也无法理解一般。罗小丹说道:“我从小就玩赏玉石,而且还经常随我爷爷去云南、缅甸一带参与赌石。任何好质量的玉石,都逃不过我的手掌心,只要我以触『摸』,就知道石料里面的玉石品相、大小、质量如何,可是我接触过所谓的昆仑神玉和凤凰胆,却发现,它们没有给我一种像我接触过的那些与的感觉。”罗小丹回忆起当场见到邱晖燕时候邱晖燕身上佩戴的那个玉佩给她带来的感觉。

381 古风淳和李商隐
    381 古风淳和李商隐
    “怎么说?”听了罗小丹的话,古风淳的脚步顿时就放慢了许多。
    “昆仑神玉入手温润,能够散发出丝丝热量,能融雪三尺之外,这都不是任何玉石能够做得到的。”罗小丹大声说道,末了她还搬出了李商隐的《无题》里的诗句,说道:“‘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这个玉生烟,恐怕说的就是这种昆仑神玉了,只有它才如此贴切。”说完罗小丹还长长地吁出一口气,表示感叹。
    说着无心,听着有意。听着罗小丹的话,古风淳怔了一下,然后脸『色』突然就变了起来,急忙问道:“什么,你刚才说了什么?”古风淳突然觉得罗小丹的话里似乎藏着一个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