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嫡女成长实录 >

第106章

嫡女成长实录-第106章

小说: 嫡女成长实录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息。老太太带着王氏早去了宗房议事,善桐等小辈倒是不得跟随,大姨娘做主,将孩子们打发着洗了澡,安顿睡下了。海鹏婶母女自然回十三房去不提。

自从去年那场冰雹以来,善桐就算是再放松的时候,也都绷着一根弦呢,此时粮食一到,村中之围顿解,她总算是完全松弛了下来,难得地睡了一个好觉,醒来时只觉得腹中饥饿难当,又揉了揉眼,看了看天色,只见天色昏沉,也不知是将晚还是将明。小姑娘伸了个懒腰,又看了看身边的妹妹,见善樱面色红润,呼吸匀净,不禁微微一笑,爱惜地为她拢了拢被角,便轻手轻脚地下了炕,换了衣裳,又自己从屋角铜壶里倒水梳洗过了,这才推门而出,蹑手蹑脚地往厨房过去了。

一路上几间屋子的灯都是黑的,唯独厨房里却还亮了一盏油灯,善桐只当是凌晨时分,心中还自思忖:“厨子也真殷勤,才得了粮食,就又早起给祖母做早餐,也不知做的是什么好吃的,是米糕就最好了。”

一边想,一边推门而入,轻声笑道,“金叔,我来——”

她讶异地瞪大了眼睛,又拍了拍脸,揉了揉眼窝子,才欢叫起来,“表哥!你怎么来了!”

王时笑嘻嘻地揉了揉善桐的头发,“小丫头,头发睡得和草窝一样,怎么,我不能来吗?”

善桐梳的一根大辫子睡的,醒来后发丝微乱也是难免,她自忖无人看见,自然不管不顾。此时被王时一说,才觉得害羞,捂着头道,“不知道你要来嘛,不然,我肯定把头梳好。”

正这样说着,目光一扫屋内,又自连连惊讶,“咦,沁表哥——卫、卫世兄,怎么都在小厨房里?”

再定睛一看,见三位少年身前都放着大海碗,碗中还有大半碗的油泼辣子面,一时间竟是疑心在自己正在做梦之余,又食指大动起来。再一转身,才见金师傅进了屋子,手里还揉着一团面,善桐才要说话时,肚子已经咕噜噜地叫起来了,她顾不得别的,忙道,“金叔,我也要吃!我……我饿极啦!”

金师傅喜气洋洋,酒糟鼻都似乎正在闪光,他一边揉面一边就和善桐唠嗑,“好叻,三姑娘要吃劲道些的,俺老金明白。这不是才睡了半天,特特地就拍起来醒了面?也是给几位贵客预备的,也是给俺们三姑娘预备的!”

一边说,善桐一边和王时、桂含沁、卫麒山等人问长问短,这才知道几日前大批粮食运抵了西安,有军粮,也有自山西过来,全国的粮贩子发卖过来的民粮。于是西安城内大小官员也不分彼此,都动员起来,王大老爷亲自打点军粮运到定西武威那一带去,桂太太又惦记着当时老帅们借了各地世家大族的粮食,赊买了一批民粮,便加紧安排人马运来。因为知道这一路不大太平,因此随行的兵丁也有上百人之多,且都装备精锐:预备着粮食送完了就开拔到前线去的。

米氏听说宝鸡一带乱得厉害,放心不下妹妹并外甥一家人,因此便命王时过来探望,正好也就跟着队伍一道走了。至于卫麒山和桂含沁,那是要送了粮食之后到前线去领差事的。因为西安城里饥荒情况也实在不轻,就算是官员们也颇多病弱的,能用得上的人实在太少了,往杨家村运粮的任务,反而是王时因为年纪最大领了个头,桂含沁和卫麒山做了副手,三个人也的确并未让人失望,顺顺当当地将粮食送到了不说。还发觉村前的不对,特地等了一个晚上,在黎明时分偷袭马贼营地。

马贼那边一乱起来,王队长便果断下令村兵出击,一边乘乱让那十人出去报信,两边夹击之下,马贼又并不明白西安这一支兵的深浅,居然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往北边来处去了。三人又忙着交割了一天的粮食,并安顿兵丁们宿营休息,到了这时候才得了空。宗房还要安排饮宴,王时又不耐烦和他们客气,索性带了桂含沁和卫麒山来小五房蹭吃蹭喝——没想到小五房劳累了这许久,一家人全都昏睡过去,还是桂含沁脸皮厚,见金师傅已经起身了,便带了两人直接进厨房来吃吃喝喝。

善桐和王时粗略对答了几句,见桂含沁和卫麒山只是埋头苦吃,卫麒山那样注重仪态的人,嘴上吃了一圈的油,也知道他们必定是紧赶慢赶想要早日送到粮食。一时间连看着卫麒山都顺眼了好几分,又忙推王时,“你吃,你吃嘛,吃完了再说。”

王时显然也饿得很了,这样的半大小伙,一天没进水米,那还了得?含糊了几句,也埋头唏哩呼噜起来。反倒是桂含沁抹了抹嘴,很有几分意犹未尽地放下了筷子,笑道,“三妮,你怎么饿成这样子?‘饿极了’!难道村子里情况坏成这样,你连饭都吃不上了?”

自从去年一别,善桐也有一年多没见到桂含沁了,这样的年纪,蹿个头是最快的,几个月不见就能脱胎换骨。一年不见,桂含沁简直高了有一丈,论身量已经比王时更高大了,只是脸上那睡不醒的惫懒还是一如既往,虽说经年未见,但一说话还是那样亲切中透着些戏谑,善桐禁不住扮了个鬼脸,馋涎欲滴地望着他碗中剩下的几根面,一边随口道,“吃还是吃得饱的,就是睡了一天了,醒来真饿极啦……”

一边说,一边又忍不住使劲咽了咽口水,桂含沁不禁哈哈大笑,卫麒山一边狼吞虎咽,一边也丢了个嘲笑的眼神过来。只听得那边呲啦一响,金师傅端了一碗鲜香四溢的油泼辣子面来,又嘿嘿笑着去揉面,“多醒些面,一会儿蒸了腊肉——少爷们都是能吃的时候呢!依老太太的性子,俺们也能跟着打打牙祭……”

众人都顾不得说话,善桐抢着吃了几口,略微填饱肚子时,几个男孩又叫加面,三个人賽着似的一人吃了两大海碗满满当当的白面,卫麒山一抹嘴站起身来,揉着眼道,“我不管你们,我要睡了,这样一天一夜地熬着,真累死人。”

他本来就有富贵人家病弱美少年的意思,虽然刚吃了两大碗面,身上衣服也颇多尘土,可一开口顿时又是弱不胜衣的风流态度,果然也不等别人说话,就已经出了屋子。善桐还要招呼人给他备下被褥,桂含沁已经说,“不用,我们两个都睡营里,你给时二哥备一间房就是了。”

还是一样的桂含沁——这两个人也不知道才见过几面呢,就已经时二哥时二哥地喊起来了。善桐一边咽着口里的面一边应声,就要起身安排时,屋外又传来望江的声音,接着众人陆续醒来,夜幕降临时,王时已经被安顿去歇着了,小五房上上下下也不分主仆,一律都端了面在吃。善桐倒是偷了个空,便交待榆哥一句,“我出去看看。”说着就溜达出了屋子,一面消消食,一面也是想看看村里的情况。

村里虽然不说张灯结彩,但气氛也要比前些时候欢快得多了,正是饭点时候,处处人家都起了炊烟,倒还能隐约看见村墙的影子投在巷角。善桐一见村墙,兴奋心情倒是渐渐冷却下来,她一下回到了现实:那伙胡子没准只是暂时退走,是否会卷土重来,尚未可知。西北军事依然紧张,除了自己村子是百年望族,毕竟根基要深厚得多之外,外头百姓依然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

善桐一边想,一边溜达到了村墙附近,寨门倒依然还开着,隔着门看过去,隐约还能见到原本马贼宿营的那一片空地里也是灯火点点。只是这灯火如今却让人心安得多了:这都是来送粮的精锐军人。

她才要往回溜达过去时,却见桂含沁站在村墙附近,和王队长不知低声商议着什么,面上神色颇有几分凝重,善桐看了,倒是好奇起来,便站在当地没走。过了一会,桂含沁也看到她了,他又同王队长说了几句话,两人便分了手,含沁走过来问她,“不去歇着,到这儿来干嘛?”

“我不是才醒来?也消消食儿。”善桐笑道,“表哥不去睡,在这说什么悄悄话呀?”

桂含沁扮了个鬼脸,笑嘻嘻地道,“押寨夫人,我说的是你的山大王呢。你还不知道他是谁吧?——胆子也真大!”

只是几句话,已经透出不少信息:显然含沁不但对马贼头子的身份心底有数,更是已经知道了善桐和他的一段渊源。

89、不舍

桂含沁的活络,即使以善桐的聪明,亦不禁要自愧不如,她转了转眼珠子,不期然想要和桂含沁斗斗嘴,不过借着月色瞥了桂含沁一眼,见他面上虽然看不出多么疲惫,但眼底分明已经有了深深的青黑,善桐心中一动,便爽快地道,“我确实不知道他是谁,你又是怎么知道他劫过我们的道呀?”

虽说听卫麒山的口气,这一支运粮的队伍已经一日一夜没有休息了,远处村墙外头,军营内也几乎是鸦雀无声,很显然一营人都已经熟睡,但桂含沁除了挂着两个俏皮的黑眼圈之外,居然殊无疲惫之色,他四处张望了一会,道,“我送你回去吧?一边走一边说。”

善桐却一时还不想回去,这一阵子她已经在家里呆得够久了,这粮食一到,真是觉得村里的空气都多了几分新鲜,她摇了摇头道,“你快去歇着吧,明天再说也是一样的。”

“不碍事,我可不比麒山那样兴奋,听说有仗打,一个晚上都没有睡好。”桂含沁摆了摆手,笑嘻嘻地说,“我昨晚迷糊了两个来时辰呢,现在也不敢早睡,要错过了困点,往后几天都睡不好了。”

他一边说,一边就带着善桐信步踱进了巷子里,一脸的胸有成竹,善桐虽然纳闷,但想到桂含沁在地理上甚有天分,便也随他带路,一边走,一边听他说。“也是你们时运低,也是没有想到,那是北戎那边的大人物,是他们可汗的小弟弟,草原上数一数二的大那颜。我一见他们手上拿着的火铳就知道,除了罗春之外,再没人有这样精良的装备……他和他哥哥帖木儿多年不和,没想到这一次北戎生死存亡的关头,他也不肯出手帮忙,反而拿黑布缠了头面,进关落草来了。”

这样惊心动魄的秘闻,被桂含沁讲起来倒好像是床边故事一样轻松,善桐听得倒很是入神,她虽然也猜到了这蒙面人的来历必定非同小可,但当含沁揭盅的时候,小姑娘依然惊得倒吸了一口冷气——鬼王弟罗春的名声,在边关虽说不如平国公许衡一样威名赫赫。但身为边民,善桐自然也是听着他的故事长大的。

他是如今北戎可汗帖木儿的小弟弟,也就是北戎人口中的“斡赤斤”,先代可汗去世之后,按理来说应当是由他来继承汗位,可是帖木儿兵雄势大,虽然没有对这个弟弟赶尽杀绝,但王庭易主之后,双方部落极少往来,这一点西北诸人却都是一清二楚。几次大秦边防虚弱时,鬼王弟往往领兵南下打一场大草谷,所到之处死伤无算,血流漂橹,可说是北戎一等一凶名赫赫的大人物。善桐倒是不知道他还会有黑布蒙面,过来行马贼行径的时候,饶是如此,想到自己曾经和这样的人物狭路相逢正面对峙,她依然感到了一丝寒意。

两人说话间,已经走到了祠堂附近,这里背靠岐山,依山势倒是建了有两三个亭子,还有一条小路逶迤上山,因岐山山势险要,从这条小路出去,得走上一整天的路才能到官道左近,并且路窄难行,因此倒没有多少人在这里防守,只是牵起了铁丝门,上头又挂了不少铜铃。桂含沁若有所思地看了铃铛一眼,忽然扯开话题说了一句,“他还是把你们村子看得小了,也是因为鞑靼人不擅走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