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玄幻电子书 > 锦衣为王 >

第444章

锦衣为王-第444章

小说: 锦衣为王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起这个,他反而有兴致勃勃之感,向着余子俊笑道:“倒是来抓我时,带队的是一个同宗的少年,彬彬有礼,少年读书郎君的样子。带的人,也很精干,灰衫皮靴,我正在灯下挑灯夜读,突然一个少年郎就掀帘子进来,红齿白,甚是英俊。”

当时男风之道盛行,特别是官员,因为带着女人上任并不方便,办事带女人就更是有辱官常,所以,当官的在身边有几个清秀俊俏的小厮,也是人之常情,时人眼中,倒也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正因如此,听到王越的话,众人都是笑将起来。

王越却是不动声sè,只道:“我还以为是什么人,因向他道:谁领你进来的,我不好此道,不要如此恶作剧……”

“后来呢?”有人被他勾起兴趣,问着。

“后来当然就是他一脚把我的书案给踢翻,然后将我擒拿了起来。”王越不动声sè,向着问的人说道。

各人想起他说起的情形,却是都觉得甚是好笑,当下俱是大笑起来。笑毕之后,余子俊点了点头,道:“如此看来,这便是故意设计陷害,现在抓了吾等进来,三木之下,何等供词不能有?”

四周全是被捕的官员,听着他的话,各人的脸sè更是难看起来。

却听此人又侃侃道:“说我贪污,说真的,受程仪,取印结银子,这些事我都有过。然而,不如此这般,又何以为计?不知道太保大人是否能来听审,否则的话,我想问一下,太保大人如果居此官,又将如何行事?”

“是的”余子俊环顾四周,坦然道:“太保以这般罪名拿捕吾等,吾等誓不相从。诸君,以为然否?”

“然”有个年轻京官识得眼前这两人,知道这两人足以当为核心领袖,于是振臂一呼,高声叫道:“凡事都听两位sì郎大人的。”

这么一说,不少不识得两人的外官也才知道,眼前这二人却是sì郎一级的高官,于是自然而然的,也是一起呼喊起来。

一时间群情jī愤,不过王越却已经冷静下来,他大皱其眉,向着余子俊道:“世英,这里的事很怪,怎么没有把我等隔开来,反而由着我们在这天井里头这般串联说话?”

他和余子俊都是直接当的京官,按原本的历史轨迹,在天顺二年这一年,余子俊因为近十年的京官生涯没有任何的差错受到赏识,然后开始平步青云,一直做到尚书,太子太保为止。

而王越则先为按察使,然后被调到各地任职,主要的工作,就是到处担任统帅来砍人。

在整个天顺、成化这二三十年间,王越由一个京师里的文职官员成长为一方的统兵大帅,一直到整个三边的几十万精锐边军都由他管制为止。

这个人除了会打仗,而且也会**武官。

在广东的一次战事中,有个武将害怕受伏,因此向王越提议要谨慎行军。王越不听,反说对方动摇军心,将其立斩。

当然,结果就是果然中伏了。

只是王越不会承认,自己的刚愎和不拿武官当人是错误的。一直到他为三边总制之后,仍然如此。

除了这些,他还很会来事,和成化年间的宦官相与的极好,除了偶然的受到攻击之外,王越的仕途是很顺畅的,与余子俊截然不同。

不过,此时两人都是犯官罪囚,以王越热衷的xìng格,哪怕是被捕入狱,也是要煞费苦心的表现自己。

他便这般的人,这般的xìng子,余子俊倒也是习惯了。

适才他的表现,当然希望有贵人看到或是听到,要么是张佳木欣赏他的硬tǐng,因为众人都知道,张佳木其实并不喜欢折辱人,越是硬tǐng的汉子,越容易受到赏识。

而张佳木不赏识,将来出狱之后,同年之间,朝中的大佬们,自然也会盛赞王越的气节,虽然会有小困,但将来还怕不能平步青云怎地

第三卷夺门之变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一十四章规则

更新时间:2011…8…252:13:21本章字数:4560

第五卷权倾天下第六百一十四章规则



王越做事的深意,别人不一定懂得,倒是余子俊心中明白的很,只是进士同年,又是多年好友,自然也不会坏他的事就是。

听着王越的疑问,余子俊亦觉奇怪,他笑道:“可能是太保大人自信咱们无法可想,随他揉捏吧?”

“他倒是配有这个自信。”王越虽然身陷囹圄,但仍然自信满满的样子,他抬头看天,天井里当然是看不到全部,只是裁剪的四四方方的一块蓝天lù出来……他转向余子俊,笑道:“且看吧,我看张公也未必就能事事如意……嗯,且看看再说”

对他们来说,当然是看看再说。

以文官的立场,之前给这两人的任务也很简单:yīn干兵部和户部的新京营的一切事物,使得张佳木无功而返,彻底放弃。

在被捕之前,他二人的任务已经是完成的很出sè了。如果不是这一场雷霆风暴,怕是十之**的人都以为张佳木是被迫放弃了。谁知道,这位太保大人真的是坚忍不拔,根本就没有放弃的打算。

事实上,就是他们都料错了。

错了便认。考中进士,并且在宦海沉浮至今,十年功夫下来,好不容易到了九转丹成的地步,为了文官集团效力是应该的,大家都是自己人。但为此担上身家xìng命,那可就是两说了。适才王越的话,是宽别人的心,也是在宽自己的心。张佳木权势再大,但他也不能一个人把所有的事都办了。

一句话:太保也要办事的人吧?

当然,这些最隐sī的话,连余子俊也是不能明说的,否则,就是叫对方看小了自己。但王越对张佳木的下一步行动,也极为担心。适才他是把众心给拱起来了,但自己心中,也是委实担心。

眼前的事,不是一味强压就能办成的

事到如今,王越并不是为自己开脱,但适才所说,也确实是发自肺腑。现今的官员,如果不闹点灰sè收入,不和光同尘,不要说请幕客办事和养活家小,保持官体了……这些都是其次,首先,就是在官场中是异类,叫人容不得

于谦的教训,就在眼前,王越可不想落到于谦的下场。人都到刑场了,满朝文武,武官也罢了,景泰这八年,于谦收拾京营诸将,辛苦操练,虽不能把京营恢复为永乐年间的旧观,但好歹也是止住京营没有持续腐烂下去。

但就是这样,得罪的武官可也不少。加上土木之变时,于谦是兵部shì郎,主持对前线的供应。不知道是下头文官们怠慢军务,还是因为时间太过紧急,总之,前方的供应很不好。军队普遍在缺粮的状态下行军和作战。最后决战时,三十万主力不仅缺水,事实上也是断粮很久了。所以一触即溃,根本不堪一击。

这其中,于谦是有责任的,但他守城有安定社稷的大功,所以武官们再有怨气,也只能忍了。但文官们也仇视于谦,束手不救,就要看着这个异类身处两处才痛快。当时举朝之中,根本就没有人理会于谦将被杀的事,如果不是杀出一个张佳木来,恐怕此人墓木早拱,人已经成一堆枯骨了。

大局如此,于谦的威望也够高了,但人人都盼着他死。就是因为,此人实在是异类,尽管他当权时,压武官多,但或多或少,也是使得不少文官被压制,大家自然深恨于心,恨不得他早死。

就算是于此事无关的,但鸡群之中,非站着一只丹顶鹤,那么鸡的心思,自然是恨不得这只怪鸟赶紧滚蛋的好。

现在是天顺二年,比起景泰年间,官风更坏。当然,也有不少相对清廉,而且想多做些事,并且有能力做事的官员。

这其中,要如何取舍,怎么甄别,就是叫人很头疼的一件事了,更何况,张佳木现在要挑战的是整个大明官场和这个官场已经通行很久,并且稳定下来的潜规则

这一套规则,不仅是官场已经习惯了,就算是民间也习惯了,大家都习惯这么做官,这么做事,百姓也习惯这么被统治。

硬要改,要出大乱子的。

就眼前这些官儿,确实有不少是龌龊无耻下流之辈。比如青县的马知县,说起来还是前辈,是正统十一年的进士,考在三甲,所以放在外头当知县。而行止又很下作,所以三年一转,还是在知县班子里打转转。

此人也知道自己升迁无望,索xìng就把手伸的老长,除了要钱就是要钱。比如驿站的驿马就是一条来钱的好门路,驿草按规定是百姓按时上交,每到收驿草的时候,就是知县和下头的衙役们发财的时候到了。按常理来说,百姓上交驿草,官府按斤两收好,给好huā押,彼此就是完事。

虽然百姓要种植,要收割,打成草束,费了不少功夫力气,然后还得由百姓自己去上交,但如果能正常收受,负担其实并不很重。可惜,贪官是不会叫百姓舒服的,一到收草束的日子,马知县就会派出自己的家人门客,会同衙役一起收草束,而他们会对交草的百姓百般挑剔,好好的草也会挑出毛病来,然后就打回去,不收。

只有上交贿赂的人,才会在第一时间成功验收完结。

草是不值钱的东西,但百姓的时间也是钱,一次两次的,都打回去不收,自然就着急,送几百钱省心省力,有不少人家就只能这么选择了。遇上实在不愿huā这个冤枉钱,或是根本没钱的,也是简单,收取摊派和正赋都是可以催科的,一旦过了时限没有上交,则县中养的几百号衙役就如群狼一般,到了时间就一起出动,敲锣打鼓的下乡催科。

到了乡下,就把那些欠赋,或是欠了草束的百姓全抓起来,先打一顿小板,叫百姓倾家dàng产的交上钱来完结此事,如果不交,就用枷锁了,带回县里继续催逼。一旦关进牢房,那么,还得多出贿赂狱吏的一份子钱,因为不交钱就锁到尿桶边,不给饭吃不给水喝,非勒索到了钱才可以保住一条xìng命,那些不肯交钱的死硬份子,就一直在县衙门旁边枷号示众,一直到交钱为止。

实在没钱的,一直枷号数月,侥幸脱出xìng命的,人也残了。

这般弄法,贪污来的钱海纳百川,积少成多,汇集在一起,自然就不是少数。除了这些摊派,还有力役,里甲、火铺、修河治路,百姓打分家官司,来钱的门路实在是太多了。马知县在任上,一年少说也有五六千以上的收入,这个钱,在勋戚来说不算多,可当时一个百姓,自己家有几亩sī田,无病无灾,一年的纯收入也就是十几两银子。而知县的正经俸禄,也就是年薪四十五两银罢了

这样的蠹虫,张佳木要办一些,文官们也不会说什么。毕竟自己人也看不过眼,只是自己人办自己人,很是为难就是了。毕竟大家都有进士同年,有同乡,还有恩师座主,动一个,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都察院和大理寺,各地巡按御史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除非是遇到冤家对头,不然的话,也是不愿把人往死里得罪的。

现在张佳木要办的可不是一个两个,而是整整一个利益集团就拿刚刚的例子来说,马知县为核心,在他之下,有他的幕客、书办、吏员、家人,这是这个知县身边的上层分润集团,然后还有过百名的衙役和帮闲,再下头,还有各里甲的里长甲工,各村庄的流氓无赖等等,当然,驿站的驿丞还有驿夫算是和知县平行,大家彼此分肥。那些靠着知县和驿站分得好处的士绅,算是另外一个平行线。

动一个小小知县,可能就一下子得罪了上千人。

这还不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