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第36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郑琰已经学校里接到了宫中传信皇太后想让德妃过来培养感情。徐莹那里要住进两个大活,还是使奴唤婢的两个,需要提前收拾屋舍,两处屋舍一收拾出来,但凡宫里略有些消息的都知道了。钱氏回宫是徐莹点名的,这个不用猜,另一处屋舍呢?恰是徐欢徐莹面前时住的屋子。有点宫斗、宅斗经验的,大多会往徐欢身上想。
郑琰先接李幼嘉传信,心说,这梁子算是结下了。又接怀恩消息,撇撇嘴,她们想得倒美!眼睛一转,对来送信的小宦官道:“娘子知道吗?”
小宦官道:“许还不知道,娘子到宫里时候不长,这又迁到熙山,忙乱间是管不到的。”
“德妃日日她跟前,她知道得不会晚。只是荣安郡太夫事,许是不知的,回去告诉师傅,请他斟酌,向娘子透一消息。”
小宦官得令,回去告诉怀恩。郑琰这里,则派去告诉荣安郡太夫,德妃皇太后那里等着。
顾皇后入宫时日尚短,根基也浅,保慈宫里的多是徐莹用了许多的旧,她一时无法收拢,是以徐莹那里没什么耳目。接到消息略晚,气得拧皱了两方帕子。她的心腹侍女阿星忧心不已,轻声道:“娘子,德妃还小,一时成不了气候。”
顾皇后调整了一下表情:“知道知道。”可有这么个婆婆,真特么叫吐血啊!凭良心说,徐欢其实算不错了,年纪又小,还有发展空间,万一让荣安郡太夫喜欢了,两个婆婆都更喜欢小妾,顾皇后哭都来不及。
眼睛一转,顾皇后道:“走,咱们向圣道喜去,这就能母子团聚了。”她要告诉萧复礼,生母被皇太后绑架了!不喜欢德妃就不给吃饭!
怀恩知道的,自然要跟萧复礼汇报。萧复礼还开心呢,他不是很讨厌徐欢,就是不想娶她而已。如果徐莹乐意把徐欢带到跟前,免得他自己后宫见了徐欢尴尬,他是欢迎的一个曾经被提名、几乎做了皇后的妃子呆后宫里,是后宫的一个不安定因素。他又相信荣安郡太夫。这两一起到了徐莹那里,对他来说,真的挺好。
“皇太后一片爱护之心。”萧复礼如是说。
怀恩心说,还不知道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吧?们当皇帝的,真傻!欲待相劝,又觉得跟自己没啥关系,也就闭嘴了。该卖的好他都卖了,情他也笑纳了,就等着看这群女怎么做吧。
萧复礼开心地伸出手指书案上画圈圈,门外报:“娘子请见。”
萧复礼与顾皇后相处得还不错,顾皇后面上也做到了不嫉妒,偶尔小醋一下,也是小夫妻之间的情趣。宫里又处得好,与徐莹、萧淑和的相处萧复礼也听说了,小姑娘脾气略硬气,但是能压得住事儿,甚好!听妻子来了,萧复礼整整领口:“请进吧。”此时不朝,正殿里就他一个,皇后过来也不算太失礼。
顾皇后笑盈盈地对萧复礼道:“恭喜圣,荣安郡太夫要回来了,也是喜事一件。”
萧复礼咳嗽一声:“已出继。然则毕竟是生母,也是要奉养的。”
顾皇后道:“法理不外情,此后往皇太后去,也能常见太夫了。听说韩国夫说,圣小时候是太夫抚养,太夫虽不识字,却通理,故而把圣教得极高,圣方以德行被择为先帝之嗣。想,太夫对圣心意想是很清楚的,正好请教请教呢。”
萧复礼脸上露出笑影:“太夫说话,质朴。韩国夫懂得多,明白爽利。”
顾皇后道:“也不知道太夫迁回来,可有什么磨损了的东西要用添补。保慈宫新建,也不知道住哪里。”
“这确不用担心的,皇太后从未苛扣过太夫。”
怀恩也跟着凑趣说了许多,诸如皇太后与太夫相处愉快的话来。
顾皇后一叹:“两位实是投缘,”又请示萧复礼,“皇太后令德妃去侍奉,想,总归是儿媳妇,断没有让德妃前去,自己躲清闲的道理,倒不如把宫务交与德妃,也去。德妃昭仁殿住过几年,皇太后教导出来的,想来能处置好事务的。德妃与皇太后、太夫处得久,两位喜欢她,羡慕着呢。”
萧复礼眉头皱了起来道:“她还小,怎么管得了这么多事情?还是担起来吧。她是后宫,又怎居于皇太后宫呢?”
顾皇后道:“孝字当头,皇太后的亲侄女,圣万不可反对的。,就是羡慕,皇太后喜欢谁,就是谁了。”
萧复礼道:“宫里的事情,千里百绪,这都忙不过来呢,再添上皇太后那里,也吃力。多请教请教韩国夫吧,她襄佐皇太后多年,于宫务或有心得。明日起就请韩国夫入宫吧。”
顾皇后一乐:“是。”一个敢跟皇太后翻脸的女侍中,实是一个好助力。
萧复礼想的是,如果不想让生母被皇太后舀捏了,天天跟德妃相处,还必须喜欢德妃,这事儿朝臣挺难办的,还得让先生来办。萧复礼道:“德妃今日也搬不了,且不要去管她了。”
顾皇后掩口道:“是。只管把不太明白的事儿想一想,明明问韩国夫。对了,听说大臣们说圣太累,要减些功课。想来他们想黜退韩国夫吧?倒是便宜了,呀真想请夫长住宫中,时时请教。”一群傻子真是帮了大忙了,圣极信韩国夫,韩国夫要是昭仁殿,只怕圣有空就会想来见一见,来了,让他留宿就不难。啧,美们会哭吧?到时候不知道楚氏、赵氏等家会不会吐血?
萧复礼板脸道:“他们胡说,不要听信!夫学识最好,怎可黜退?若有事请教,定要有礼才好。”
顾皇后失望地道:“还以为自此不用与圣抢夫了呢。”
萧复礼失笑,居然摸摸皇后的脸颊:“什么抢不抢的?说孩子话。”
“比圣长一岁哟~”
“还是孩子脾气。”
顾皇后闲聊两句就识趣告辞,萧复礼脸色一变,问计于怀恩:“皇太后让德妃与荣安郡太夫相处,这是?”
怀恩小声补充一句:“德妃多与荣安郡太夫相处,可就比后宫所有都……”省略得意味深长。
萧复礼头疼地道:“能不能只迁一个?”自然是只让荣安郡太夫迁回宫,让徐欢老实后宫里呆着,别去骚扰钱氏。
怀恩看着萧复礼,笑而不语。萧复礼道:“怎么这般磨?不把德妃当眼珠子,竟是不行了?太夫真是,无妄之灾。”
怀恩道:“圣既请韩国夫来,想是有事相询的,不妨顺便问一问?”
“也好。”
萧复礼一宿没睡好,第二天一大早,顶着个熊猫眼上朝。临行前,顾皇后取出粉盒来:“好歹遮掩一下,不然大臣们又要说了。说辛苦读书还算轻的,要说出什么近女色来,就不好听了有些嘴巴最坏。”
萧复礼让顾皇后给他眼下打了粉,猛一看也看不出来,满意地上朝了。
朝上无大事,无论是郑靖业还是郑琰都没有朝上掀起什么反攻。萧复礼又不傻,别参了,就用这种办法反击,太明显了。郑氏父女要的是震慑,又不是让萧复礼看到自己的獠牙。他们只是通过闲言,向莒国夫透露了一点荣安郡太夫的重要性而已。
池修之还轻声缓语地向萧复礼汇报了接管刑部以来的成果,疏理了许多案卷,又发现了一些冤案。萧复礼猛然发现,一直站先生背后的男还是相当犀利的。想了一下池修之的年龄,觉得这位刑部尚书位置上再做个三、五年,快到四十的时候,是完全可以做丞相的。
萧复礼口气很温和地向池修之道辛苦,又表扬了他的工作效率,号召大家向池修之学习。然后就退朝了。
退朝之后就去了顾皇后那里,不出意外地看到了郑琰。顾皇后很识趣地给两位把风:“看看德妃去。”
萧复礼颇为着急地把自己的难处跟郑琰讲了:“信皇太后不会苛待太夫,亦信德妃本质不坏。然而后宫须安稳,已经有娘子了,不能乱了规矩。太夫,已不能算阿娘,她说与不说,都是不妥。杞国公家满意了,将置皇后于何地?宫中美父母,恐怕也要上书驱逐太夫。皇太后不满意,不苛待,也要有怨,宫里日子就要难过。”
“圣所担心的,无非是太夫过得不快活。既不能把德妃留宫里,何妨把太夫留宫外?”
“这”
“或者,能把德妃不放太夫面前?”
“这”
这就是一个乖皇帝的悲哀了,不能翻脸,不能对皇太后不敬,不然他自己都要鄙视自己。然而眼下徐欢再好,他也不想要了,完全可以想象,如果徐欢得势,又会生出多少事端来。幸而徐欢还小,现还不到考虑子嗣的时候,不然到时候必是一场好闹。他对顾皇后还是挺满意的,没有换老婆的打算!
“问过太夫的意思吗?”
“没。”
“经得住不太好听的话吗?”
“什么话?”
“荣安郡太夫,出自藩王家,向者居于禁中,盖因圣彼时年幼,故而不禁。如今圣已成婚亲政,太夫理当迁出。保慈宫,皇太后居处,内皆先帝嫔妃,荣安郡太夫实无往居之理。”
萧复礼想了许久,难过地道:“那,太夫以后,是不是就再无机会居于宫中了?”
郑琰道:“如果不这样做……只有请皇太后改一改主意。”让皇太后去死这种话,她必须不能跟萧复礼说。
萧复礼沉默了。
郑琰道:“圣要是舍不得,可赐下别业、庄田,请太夫安养。再者,太夫不住过来,难道不许圣去探望吗?”
萧复礼下了很大的决心,方道:“如此,就请先生多多照看太夫。”
郑琰道:“太夫只挂心一个,只要过得好,她就安心。天下做母亲的,心都是一样的。只是太夫欢喜准备见,却从此只能离宫。实是……”
萧复礼难过得红了眼圈,依旧道:“今日出宫见见太夫罢。”顺便解释,这事儿是他作的决定,他不能逃。
郑琰道:“也好。”
荣安郡太夫已经得了消息,看到萧复礼,她愁眉不展。她是个有主意的女,又不幸有些良心,不与皇太后死磕抢儿子,自己就只能避让。“还住外头吧,搬回去,真起了冲突再搬出来,就是撕破了脸,再不好回转了。这样彼此还留些念想。”
怀恩亦进言:“入宫,交与皇太后,出宫,交与韩国夫。圣想,哪个更稳妥些?”
萧复礼终于下了决心,请生母外头住着去。
郑琰向徐莹展示了什么叫“抢学生,抢儿子”,凶残得一点商量也没有。此后,萧复礼每月必出宫一回,探望一下荣安郡太夫。舀皇太后立威,也就她能做得出来了。
钱氏关心儿子,那是纯关心。徐莹关心萧复礼,还要捎带上点儿旁的。单从心意上来说,两相对比,哪怕钱氏草根出身,说话一点也不文气,也较徐莹更动。心里的天平早偏了,母子二却守着理智与礼法,没有口出怨言。
顾皇后每每请求与萧复礼一道出宫去见钱氏:“还不得见面呢,对面不识岂不成笑话了?”
顾皇后与萧复礼感情愈发好,又兼其母虞国夫与姑母顾彝相劝,对郑琰也分外重视。萧复礼最信这位先生,顾皇后也与郑琰打好关系。反正听说郑琰来了,萧复礼必要过来见的,一见二见,郑琰走了,萧复礼也就留顾皇后这里了,直让后宫美暗恨顾皇后狡猾。
朝臣渐知一点风声,又不能说皇帝不应该跟皇后感情不好,一些支持裁掉帝师的山寨国舅国丈不由悔不当初。
复又有些开始舀郑琰为郑靖业所建之别业说事,直到郑琰向萧复礼献书。此时的生产力条件下,单本的书,抄写比印刷省事,若是成千上万册书,还要印出复数套来,自然是印刷更省力。郑琰印书的时候就是向萧复礼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