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凶之后by绒布线袋(商业 复仇 霸道攻x执拗受 双结局)-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市在飞机上熬夜的关系,深深的眼窝里泛出一层少见的疲惫神情。
徐伟平说:“老陈,我看你是不是要休息一下?”
老陈说:“不用,我晚上就回去。”他调整了一下自己的姿势,变成半躺在椅子上,两条腿长长得搭在一起,伸出去很远。徐伟平想起以前听老陈说过他还未转业前,是部队里的长跑冠军。
所以老陈在有些方面还是保留着军人的素质的,比如站得腰杆挺直,走路一阵风,吃饭的速度也很快。很少能看到他有肩头松懈的时候。
他们又聊了一会,提到田金海一案,由于杀死田的凶手至今还没有找到,眼看着也就快要变成悬案一桩了。很多人还是倾向于认为是道上“黑吃黑”,找了职业杀手干掉了田。田金海死后,受益最大的一方是他的对手,自然也就是成了首要的怀疑目标。不过由于树倒猢狲散,他的爪牙们没了后台,渐渐嚣张气焰不再,个个七零八落的自寻出路去了。
“那个斗鸡,”老陈突然说:“就是田金海手下的最狠的一个……”
“我知道,”不待老陈提示完,徐伟平便点点头,“我记得他很清楚。”
老陈说:“他上个月被人做掉了。”
徐伟平颇感意外,禁不住问,“做掉了?死了?”
老陈说:“嗯,被人堵在黑巷子里,用自行车链条打断了手脚,再割断了喉咙——”
徐伟平心里猛得一惊,脱口问,“知道是谁干的吗?”
老陈说:“现在还不知道。警察看了现场,斗鸡身上的钱包证件都被摸走了。可能凶手是指望着看起来象是抢劫行凶的,可这个手段太狠,就不象是一般的小混混为了几个钱,显然是早有准备的。肯定是仇家,刻意寻仇来的。”
徐伟平一时间脑子里乱乱的,凭空的有些不详的念头一闪而过。虽然他非常憎恨斗鸡,亲耳听说到仇人暴死街头的下场,是件解恨的事情,可是他心里隐隐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记得徐有树说过要去找斗鸡算帐的……可他又觉得自己肯定是瞎担心,因为他本能的知道大徐是不会这么残忍冷血,会真到杀人的地步,而且他下意识中认为大徐本性老实憨厚,甚至根本不是斗鸡的对手,真要是遭遇到了斗鸡,他甚至还担心大徐会吃亏……再说,斗鸡这种逞勇斗狠的黑社会份子,在外面的仇人一定很多,如今没有了后台,找他翻旧帐、手段歹毒狠辣的复仇者大有人在,所以一定是别的什么人,黑道上的人,做掉了斗鸡。
徐伟平稳定下心神,问了问老陈警察调查的情况、案件的细节。他问老陈:“你说是上个月?差不多是什么时候?”
老陈想了想:“具体不太清楚……大概就是一直下暴雨的那几天吧。嗯,下大雨把现场的破坏了,警察查起来挺困难的。”
徐伟平随手调出电脑里的日志,上个月有雷阵雨的那几天——就是他离开A市的那段时间,那天晚上,他去找徐有树辞行,徐有树奇怪的表现……当天半夜就开始下暴雨,他不知道会不会真得如此巧合,或许一切都是他多虑。
渐渐一层不安的阴霾,笼上徐伟平的心头。
(三十一)
徐伟平给徐有树打了电话,问他这一段时间的情况。徐有树的声音在电话里听着平静、遥远、冷淡,就象徐伟平不认识的一个人。
只有那一成不变的乡音,还有一声“徐哥”,才能提醒徐伟平,这是大徐,是曾经质朴热情、憨厚友爱的大徐。徐伟平很想跟他多聊聊,就象以前在废品收购站里一样,兄弟之间亲亲热热、头碰头、脚挨脚的聊到深夜。
可是,如今象是有什么东西隔亘在他们中间,再亲密的兄弟之间也变得疏远了。徐伟平不知道是自己变得敏感,还是徐有树变得愤世嫉俗,渐渐他们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徐伟平说:“大徐,等我回A市后,有时间我约你吃饭,我们一定要好好聊聊。”徐有树回答:“行。”并无多话。
挂上电话后,徐伟平心中的不安并不能稍微缓解一点,不但是不安,再加上一阵阵的灰心沮丧。他竭力想让徐有树开心一点,可又觉得自己正在离徐有树渐行渐远,马上连当他朋友的资格也没有了。
…………………………………………………………………………………………………………………………………………………………………………………………………………………………………………………………
雨后初晴,徐伟平换上登山鞋,带小维进山里看瀑布。他们顺着山间小道向山里走,一路上泉水潺潺、林间幽静、空气清新,宜人心脾。走了一个多小时,停下来在路边专设给游人休息的石头上休息。
有人从山上下来,布衣布鞋,一派飘逸出尘的世外高人的模样。徐伟平认识对方,是周盛客厅里不同寻常的一位客人——明皓居士,前几天说是要到山里的广济寺里修禅七,如今看他出关,大概是禅七修满了吧。
对方也看到徐伟平,停下来与他问讯说话。徐伟平以前也接触过不少修行佛法的人,有出家的,有居士,还有些只是感兴趣,平日里读读佛经。不过眼前的这位明皓居士还是颇让徐伟平意外的,那天第一次在别墅的客厅里见到他,出乎意料的年轻,样貌清秀端庄,眉目出尘,气质超凡脱俗,仿佛不食人间烟火。
当时,徐伟平与他聊了聊。知道他修道的缘由与其他人略有不同,徐伟平身边接触佛教的人大都是有些神秘经历,自以为是佛教的神通,比如治好了怪病,大难不死等等,于是信佛修道。可这位年轻居士仅仅是十六岁那年生病在家休养,无所事事,在父亲书房里拿了本佛经看,看不懂,可又觉得很有意思,于是找了更多的书学习,就这样结下佛缘,一路研修至今了。
徐伟平问他:“现在是不是都懂了?”
明皓居士微微一笑,露出少年人才有的狡黠神情,“本来就没有什么可懂的。”
徐伟平料不到他出尘脱俗的外表下,性情还是很活泼的,并不是想像中的戒守苦严的虔诚佛教徒模样。周盛显然认识这位明皓居士很长一段时间,仿佛很欣赏他似的,趁着两个人这段时间都在H市,常邀他来作客,会同一帮子学律修禅的朋友,坐在一起高谈阔论。可徐伟平知道周盛压根就不信佛,是个彻头彻尾的无神论。所以周盛这么热情的缘由大概只有两个,要么是该居士确实于佛学上有高明精进之处,令人高山仰止。要么就是周盛动机不纯,倾慕已久,借此时机,意图亲近。
徐伟平今天在山上偶遇到周盛的“倾慕”对象,确属意外。对方在问清楚徐伟平上山的意图后,说:“昨天的雨不大,瀑布也没有比以前涨大多少,气势并不壮观。不如我们一起上山看泉饮茶。”
他的声音清越动听,徐伟平不由自主就被他说动,带了小维随他一起去看泉。一路上,他们聊的话题自然就是宗教的话题。徐伟平问明皓,做了恶事起了恶念的人,是不是会堕入地狱?杀生的人,下辈子就轮回入畜生道?这辈子即然从来不知上辈子的事,那么下辈子当牛做马,这辈子理应也没什么可痛苦的。
明皓缓缓说:“在佛教里,杀生是十大恶业之首。若是犯下杀生之罪,并不是说死后才有苦报,杀生之人,常常心怀怨毒,恶念不止,睡时心怖,觉亦不安,常有恶梦,战战兢兢,无一刻平安喜乐之时,此时对于他来说,已是身在无间泥犁中,痛苦不得解脱了。”
徐伟平听他说,忽觉心头一阵惊悸。联想到去年秋天恶念一生,此后种种烦恼忧怖,竟没一刻断绝的时候。直到现在,仍是他心头一根刺,夜里躺在周盛身边,只觉心绪烦乱,担惊受怕,从始自终就不得清静自在。
明皓指了路边的一株洁白小花,道:“相由心造,境随心转,花开自在,随心寂静。”
徐伟平默默无言。
小维走得累了,不愿再往上走,他们便坐在一个茶亭子里喝茶休息。茶亭子边接着竹筒,有水从里面汩汩而出。主人声称这些竹筒是一根接一根的从山上泉眼里接下来的,所以里面流出的水是最干净优质的泉水,煮得茶也格外是好茶。徐伟平和明皓也不去计较主人说得是真是假,坐在亭子里欣赏半山腰的景致。
路边有一个卖野果的山里人,小维看着新鲜,走过去打量。山里人热情的招呼生意,徐伟平与明皓就都买了一点。
明皓挑了几个鲜红的沙果,接着竹筒下的泉水洗了,托在白晰修长的手心里,对徐伟平说:“只是简简单单一个沙果,不同人心里所见都不一样。平安人见平安,喜悦人见喜悦,恐怖人见恐怖,烦恼人生烦恼。”
徐伟平说:“你是不是要说,其实这个沙果并不存在?”
明皓说:“你说它在就在,你说它不在就不在。”
徐伟平说:“你呢?你又是怎么看它呢。”
明皓微微一笑,捏起沙果,扔入口中,“咯吱咯吱”把它吃掉了。
徐伟平愣愣看他一会,看到他眼中的狡黠晶亮的神情,不由自主的也笑起来,从明皓手里拈了一个沙果,象他一样扔到嘴里,只嚼了一口,就“啊呸”赶紧吐掉了,脸上苦不堪言,“怎么这么酸!”
明皓拍着手大笑起来,徐伟平这才明白自己是彻彻底底被他戏弄了一番。明皓拉住他的手,说:“你别生气,我们去问那个山里人,为什么沙果会这么酸!”
徐伟平并没有生气,他只是对于明皓仿佛孩童般亲昵自然的态度感到惊讶。他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明皓已经修道到一定境界,了悟自性,达到“万法皆空”的层次,所以不拘常礼,真正做到随性自在了。
在某种神秘的感召下,徐伟平愚钝粗糙的内心顿时开始向往起明皓的修道生活了。
………………………………………………………………………………………………………………………………………………………………………………………………………………………………………………………………
徐伟平拿了一本心经看。
“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徐伟平按照明皓教给他的法门,冥思苦想了一会。既然诸法空相,那么爱非爱,恨非恨,明皓说他对小维的爱不是纯粹的爱,是有所企图的爱。他关心小维,实际上是期望得到小维的信任与依赖,如果哪天小维依赖信任了别的人,他就必然会觉得失落。徐伟平仔细想了想,觉得明皓说得很道理,他确实是希望自己这个哥哥的角色在小维心里是第一位的,若有人能代替他这个位置,他就会莫名觉得难过和恐慌。
推而及之,他对大徐的关心和担忧,也是有企图有回报的。他希望大徐尊敬他,信任他,与他友爱亲密、推心置腹,若大徐的态度表现出一点疏远,他就痛苦犹疑,担心大徐因为他的性向而轻视他,冷淡他。其实大徐待他的态度如何,又有什么关系。即然他是真心关心大徐,希望他开心快乐,就不应该在意大徐对他的看法,而更多的为大徐做些有用的事情。
再推得远一些,就说周盛吧。他因为周盛的缘故每天烦恼,想到过往种种,不由得不生出一种憎恨的情绪。可如果他能够按照明皓的开示,知道人的五蕴:声色想识行 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全无常在的道理,本性为空,于是自然而然的生出一种出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