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生于望族 >

第197章

生于望族-第197章

小说: 生于望族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疵庥谧铀貌焕N胰盟煞杭改辏彩窍肴盟喽辔铱ι⒁丁H羰瞧甙四旰笏宰佣ㄏ吕戳耍钟辛俗铀茫我灿兴妫侠碜逦褚材艿眯挠κ至耍偃タ伎凭僮呤送荆茨苁掳牍Ρ赌亍N一鼓茉诔凶錾鲜改昴兀峄ぷ潘摹!

柳顾氏这才渐渐回转了几分,哽咽道:“老爷可要说话算话……”

柳复胡乱点了头,又瞥她一眼:“安心了吧?既然安心了就给我好好管家!别的倒还罢了,行哥儿分门立户,总要给他些家人产业。也不知道他在外头有没有房子,若是咱们名下还有小点的宅子,就分一处给他。除了我昨儿提的那两个庄子外,还要把家里的家生子儿分几家过去,省得他在外头无人使唤。”

柳顾氏有些迟疑:“这……老爷何必如此厚待他?也不见得他就领情,差不多有个小庄子就行了,柳家族里,但凡是年轻子弟独立门户,家里也不过是分几亩地罢了。京郊淮江对岸的那处庄子……土地比别处肥沃,哪怕是今年收成不好,那里的出产也只是减了两成罢了。要是在外头,这样的地一亩要叫价十两以上呢!足有五顷地的庄子,单是这一处,便值五千多两银子,还要再添别的产业,也太便宜那小子了!”

“你知道什么?!”柳复不以为然,“在这里分了两个庄子给他,老家的族田便不必再分了,否则以他的身世,又有那些老头子帮衬,咱们定要吃大亏的。准江对岸的庄子虽好,却是咱们当初便宜买来的荒地,开垦了十来年才有今日的光景,收成虽好,却太小了些,又夹杂在几家权贵的田庄之间,时不时有人来问价。我们脱了手,也是省得麻烦。”

柳顾氏这才恍然大悟:“原来如此,那还真是便宜他了!”又笑道:“咱们家的家生子,凡是在京里的,都有差事,分给他做什么?只叫人讶子过来,买上几房家人,再添几个清秀伶俐的小丫头,预备日后九丫头过门后使唤,也就行了。”

柳复深深觉得当初娶了这么一个愚蠢的妻子进门,是他平生大恨:“你糊涂了?外头买的有什么用?家生子才可靠!还得是咱们自己的家生子,不是族里的!他虽分家另过了,但谁知道他会不会起什么坏心思对付咱们?派信得过的人去看紧了,也是防备的意思!”

柳顾氏这才如梦初醒,脸不由得红了:“妾身一时没想到……”

柳复叹了口气,只觉得头疼无比:“你去挑人,务必要可靠得用的!便是家里一时短了人手,也不要紧,过后慢慢补上就是了。”又忽然想起一事:“你身边的丫头里,有没有聪明点的?派两个过去近身侍候着,说不定有大用处。”

提到这件事,柳顾氏便委屈了:“老爷忘了?当初小三儿病了,老爷非要说是我下的毒,还将我身边的人都撵了出去。我如今身边用的都是新来不到半年的,哪里还有什么聪明能干的?连可靠都未必呢!”一想起春香她们几个大丫头,她心里就疼痛不已。都是那个姓白的贱丵人,害得她突然失了左膀右臂,做事怎么都不顺利!

柳复皱了皱眉:“撵出去了?那就召回来!只说叫他们戴罪立功,不怕他们不尽心!”

柳顾氏更委屈了:“老爷忘了?你当时说要叫人伢子来领了去,立时发卖。我当时气得晕过去了,等醒过来再叫人去问,已经叫人买了去,连下落也追不回来了!她家里人也丢了差事,如今除了一个小丫头是在行哥儿身边侍候的,跟着他出了府,其他人都在受苦呢!”

柳复心下一动:“你说她家里有人在行哥儿身边侍候?那好,就让他们去!”他暗暗得意,这样一来,柳东行的提防心也会减轻许多吧?又嘱咐:“给他们些好处,再许他们将来领几件好差事,让他们仔细留意行哥儿的行踪。只是别忘了留下几个人,最好是小的,省得他们被行哥儿收买了去!”他盯紧了妻子的双眼:“此事万不可轻忽!你可得帮我办好了!别光顾着争风吃醋!堂堂尚书夫人,就该有尚书夫人的样子,不然还不如回佛堂念经去!”

柳顾氏心中一紧,忙忙点头应下,待退出书房后,却发现背上已经满是冷汗。那两个月待在佛堂里的冷清日子,她可再不要尝试了。只是从家生子里头选人……她有些没把握,不知道春香家里人还是不是那么忠心……不过想起丈夫对自己与儿子的无情,她又生出了几分怨恨,心想横竖是丈夫吩咐的,她只需照办就好,结果如何,又与她有何相干?!于是便回房叫来管家,一一吩咐下去。

但是,柳复夫妻俩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天晚上,尚书府后门有人悄悄溜了出去,往羊肝儿胡同的柳宅送了一封信。

而当柳东行拿到这封信时,忍不住回头对一个年轻的媳妇子笑道:“春香,看来二婶还是很惦记你的好处的。你要不要……寻个好日子带你家那口子回去给她请个安?”

第一百八十二章旧地重游

文怡自打那日亲眼确认过顾柳两家就她与柳东行的婚事交换了庚帖,便暗暗松了口气。虽然她与柳东行早就换过一会庚帖了,但那是私下行事,终究比不得长辈们公开为之。至于合八字的结果她并不担心,祖母卢夫人早就请阴阳先生看过了,是十分匹配的姻缘。

两日后柳家便送了回信来,两人八字很配,是再好不过的姻缘了。原本接下来就该下小订礼了,但柳家的意思是,再推迟一两个月。等皇子、王世子们得亲事都决定论再说。虽然宫里并未下拣择令。但柳家毕竟是御前近臣,不敢在皇家贵胄之前抢先一步为子侄们定下名门淑媛,担心会引人闲话

文怡听了这话,便微微皱了眉头。她不过是区区一介孤女,虽然祖父曾被追封为二品资政大夫,但家境早就不比当初了,又是偶然到京城来的,皇子、王世子们选亲,万万轮不到她头上。柳东行也不过是个武进士罢了,虽是一部尚书的亲侄,但他的身份注定了他的婚事绝不会妨碍到任何一个宗室贵人柳家又何必为了这样的理由便推迟订礼呢?怎不见民间的百姓会为此推迟儿女婚事?

不过她又想到,好几户认识的人家,比如阮家、龙家等都是为了这个原因而推迟了儿女亲事,想必是约定俗称的惯例了,她一个年轻女孩儿也不好说什么,只好无奈地接受了这个结果。

让她稍感安心的是,柳家似乎没有故意拖延的意思,柳顾氏后来亲自过府看望父母兄嫂时,斩钉截铁地保证说,已经请人看过日子了,二月十八日就亲自带人来过小订礼,到时候还要商议柳东宁与文慧的婚事。这是柳姑老爷亲口发了话的。

于老夫人暗暗松了口气,蒋氏松一口气之余,开始烦恼要如何安慰女儿,劝她接受这门亲事。文怡则在想,到时候已经开春了,等亲事定下来,还是早些回平阳去吧。离开祖母这么久,她实在想念得紧。况且,以长房的行事,她实在不愿意从侍郎府出家,更希望会平阳,在祖母跟前出阁。

现在李太太送了赵嬷嬷的夫家侄儿赵大一家四口人过来,除了赵大夫妻俩,还有他们的两个儿子景阳、闲阳,一个十九岁,一个十二岁,都是能做事的年纪,瞧着也都老实,加上都是赵嬷嬷的亲人,从前又是祖母娘家的家生子儿。文怡手里攥着他们的卖身契,觉得他们的忠心是不用担心的,她盘算着有了这么多人侍候,若能再添两三个人在手,就算没有侍郎府的人护送,借着罗家运送货物的船,她也能平安返回平阳去。

只是这件事还要跟柳东行商量过,才能做决定。

现在侍郎府的几家长辈不知是为了提防文慧,还是文怡上一回出走的行动吓怕了每天几回派人去几位小姐住的院子探看,文怡院子里侍候的人也得了吩咐,要仔细留意九小姐的举动,别让人不长眼冲撞了她,就连她派人送点书信物件给罗四太太或李太太,于老夫人都要蒋氏多添几个人手同行,好显一显侍郎府的排场,省的叫人小看了自家,又或是让李罗两家的人以为他们怠慢文怡。

面他们的“关心”,文怡只觉得麻烦非常,无奈他们是长辈,又有着堂而皇之的理由,因此她虽然心中不悦,却还是耐下心来等待侍郎府得人日渐松懈,再寻机派人送信给柳东行。

文怡拿定了主意,便安心等待着小定的日子的到来,平日里除了早晚去向于老夫人和蒋氏请安,其他大多数时间都留在房里,或是做针线,或是练字,或是看书偶尔与姐妹闲谈,也是跟蒋瑶在一起。

文娴这些日子里不知为何忽然对自己的礼仪起了担心,整天在自己的房间里复习从前在闺学里学过的东西。蒋氏头一天得了信,还劝慰过一两回,后来便再也没出过声,文娟也被姐姐拉去同练每日都盯着一张苦哈哈的脸,但文雅却仿佛没看见似的,天天都欢欢喜喜的赶过来跟他们姐妹套近乎。

至于文慧,这些天却是老实的紧,不但每日都做足了晨昏定省,对着姐妹们,态度也可趁得上温柔亲切,甚至见到余姨娘与一对庶出的弟妹时,也不过是沉着脸,完全没有故意为难的意思十足一位性情娴静的大家闺秀摸样,叫文怡心里不由有点发毛,然而仔细观其言行,又看不出有什么异处,她暗暗疑惑。

于老夫人与蒋氏对文慧的改变却是大感欣慰,前者原本还有几分疑惑与提防,后来路王府派人来传话,说是那件无头公案已经了结了,王府的侍女是不慎坠井,却绝口不提郑家在这件事里的过错,还暗示说是宫里的贵人插了手,于老夫人不甘之余也只能忍下这口气。但路王府似乎是为了补偿,送了几样名贵的礼物来,当中就有两件玉佩是特地点名赏给文怡与文慧的。

于老夫人见两件玉佩价值不等一件白玉的显然要精致几分,回想王府使者话里话外的暗示,便将那白玉佩给了文怡,将另一件稍逊些许的青玉佩给了文慧,文慧却没露出不满的意思,反倒向文怡道喜。于老夫人见状,只觉得这个孙女经此劫难,是真的长进了,便渐渐放下心来。

蒋氏早已对女儿的改变信了个十成十,认定女儿是被郑丽君的行为=径伤了心,从此知道自己的错了,往后便不会再犯。为了弥补无辜搜牵连的女儿,她连番召了相熟的绸缎铺、裁缝铺、金珠铺与脂粉铺的掌柜来,给女儿做新衣、打首饰、置办新出的脂粉香料,又盘算着是否在腊月里寻个好目召个好的戏班子来,务必要让女儿重展欢颜。

于老夫人与蒋氏对文慧的改变却是大感欣慰。前者原本还有几分疑惑与提防,后来路王府派人来传话,说是那件无头公案已经了结了,王府的侍女是不慎坠井,却绝口不提郑家在这件事里的过错,还暗示说是宫里的贵人插了手。于老夫人不廿之余,也只能忍下这口气。但路王府似乎是为了补偿,送了几样名贵的礼物来,当中就有两件玉佩是特地点明要赏给文怡与文慧的。于老夫人见那两件玉佩价值不等,一件白玉的显然要精致几分,回想王府使者话里话外的暗示,便将那白玉佩给了文怡,将另一件稍逊些许的青玉佩给了文慧。文慧却没露出不满的意思,反倒向文怡道喜。于老夫人见状,只觉得这个孙女儿经此劫难,是真的长进了,便渐渐放下心来。

蒋氏早已对女儿的改变信了个十成十,认定女儿是被郑丽君的行径伤了心,从此知道自己的错了,往后便不会再犯。为了弥补无辜受牵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