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量传承-第1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灯光之下几本书一字排开摊放在桌面上,从左边开始第一本就是《张凡记事》。阿飞只是看了看桌面上所摆放的几本书,只见他伸出手去将《张凡记事》抽出来,然后将它摆到了桌面的另一角处。
接着在犹豫了一下后,阿飞决定从《我的记事本》所在的位置,有左向右一路排续,将书一本一本翻开先看一下大至的内容后再决定看那一本书先。
有计划就好办事了。于是随着书一本本的被翻开,阿飞眼前这个古书宝藏被他打了开来。这时的阿飞还他没意思到,他亲手一一打开来的书中,其内容是怎样大的一个宝藏。而在这个宝藏之中所隐含着的,一个与他的民族有着莫大关系的,被封印了多年的力量,将要随着其中某本古书的翻开,从而从现于这世间。
第一本书是本,图文并茂的,关于远古兵器的介绍及使用方法知识的书。这就不用看了,因为在基地的“光灵”处就可以学到,而且比书上的记载更多。第二本,是一些深奥的公式。这就更不用看,以阿飞现在的知识程度他想看都看不明白。第三本书好象是关于某项工程,或某件大事物的构造资料与解说。当然,这对于阿飞来说,也没多大的吸引力。
与前三本比起来,接下来的三本书,对于阿飞来说,到是找到了宝贝。
能引起阿飞兴趣的书其中,有一套分上下集的,关于张凡所在的远古时期的战争战术指导,付有战例说明的教科书之厚订本。
男孩子们不知为何,在他们的天性中总喜欢一些与战争有关的事物,这点连阿飞也不例外。所以他对这套书很有兴趣。
余下最后的那本就更利害了。它可是一本记载着,亚族失落了已久之的力量修行之迷的传承之书。就是这本书,它将打破了长达十万多年来亚族无能的世界性认知,让亚族找回遗失了许多年的力量,并重新向这世界展现。
由于战争之术的教科书实在太厚,再加上其中的许多描述,也不是还未经历过战争的阿飞能理解的。所以,阿飞最后决定是,先选看排在最后那本,书面从上至下写着《天地守衡》四个黑色古字的薄本书。
《天地守衡》这本书只有薄薄的十来页。薄薄的它从表面上看,都不太会与有深奥内涵的东西有什么联系。但却正是这十来页纸,承载了天地之间两种源力的运用方法。拥有并懂得运用它的人,将会是这两种强大之力的新一代传承者。
在对书中之内容的期待中,守衡之书被阿飞翻了开来。相隔了许多年后,书中所载的力量之秘的封印之门,借由其手随之而被打开了。在当事人无知而无惧的目光中,天地间“守”与“衡”的源力之源,再次回到了有着无限潜力之古老民族的手中。
貌不惊人的守衡之书,其第一二页分别画着两个人像。从的描画中可以轻易看出,第一页的人像是男性,第二页的人像是女性。在在这每一个人象的下方,都有着一行小字的注解。这注解内容很简单,它只写着本图,只适合于男或女性的“修行士”修练及参考性观看。男性人像,当然就只式适合男性参考性观看,女性的也易然。
从第三页开始,接下来连续几页的内容,就都是有关被称之为“守衡之力”的修行方式说明了。这说明只是大概地说明了,人体内的能量是怎样运用人体内能量运行之道,在人体的三个力量源泉之间生生不息地来回运行的。看到这里,任何看书的人都会很自然地关注起,这三个所谓的力量源泉,及能量运行之道的位置与名称来。
人体内的三个力量源泉,书中分别称为“精神之源”、“生体能源之核”、“气之海”。它们的位置依顺序是头部的额中、胸部两乳**相距之间的中间位、下体肚脐下约两到三寸的地方。能量运行之道按书中所说,它分为主干与分支。主干只有一条,它将三大力量源泉以直线方式连成一体,并从人体正面到背面组成巡环的一条回路。分支是多条的,具体有多少书中也说不清楚。只知道它们分部于全身各处,其一端都连通向能量运行之主干处。书中还说,三个力量源泉与能量运行之道的利用,最终目的就是增强“修行士”身上的生体本源之力。
修行方式说明后面,那书中那几页的内容,好象是一种精神的修行法与注意事项。其中的修行法从字面上看,这种修行法着重精神集中瞑想,修行者利用瞑想把自己的精神沉入到内心的深处,并一直进到其所为的潜意识当中。一开始时,修行者的神志是浑然无多少知觉的,就象胎儿形成期般地沉睡着。而这一状态,要修练到能成功地进入精神的深层中才会有所改变。到时修行者将会在自己的深层意识中觉醒。这种从无意识到意识开始觉醒,让修行者自己的意识处在深层精神空间中,了解到真实的自己之存与所属,再从而将自我的精神突破回归到物质界的过程,就是所谓的“精神重生阶段”。
值得多说的是,在“精神重生阶段”说明之后,其还有一段着重注解。注解的大概意思是说,各人的潜意识都是各有各特色而互不相同的。其潜意识思想空间的展现,也是各有各的精彩分成。而这注解的最后中,还有着一段被红色笔水划注的,看来是很重要的字句,其内容如下。
“修练之法只是一个工具而已,修行的真意却在乎于心。成功的修行者不外乎只有两种人:第一种是克制心性控制自我力很强的人、即收紧与控制杂念的‘守序者’;第二种是什么都不在乎不放在心上,放开自我的心,自在悠闲而活的人、即无视杂念存在的‘无序者’。也只有这种两极性格的人,其才有机会在有生之年中领悟心的真意,窥探与到‘真理’之所在。‘真理’是什么,其就是这个世界的最高法则,知法则者才有机会突破其极限,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空间中去,成为更高层次的一种存在!”
精神重生阶段最往后的进一步修行内容,阿飞就如雾里看花般看也弄不大清楚了。现在的他只弄懂了这些内容里经常出现的,那叫什么“意境”的及有关的一些东西。看不懂就跳过,暂时不去多加追究,这是阿飞的看书的习惯。这一习惯都不知算是他的缺点还是优点了。
跳过了弄不懂内容的页面后,这本书就只余下一页的内容可看。这最后的一页中记载的是一些修行过程的有关注意事项。例如先前提到的,那无意识到开始觉醒的精神重生阶段。其注意事项提醒修行者,不要过于沉迷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之中,这正是修行者的第一个精神考验关口。如修行者在自己的精神刚重生的脆弱时期,过度地在精神空间中探索,就很有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困在自己精神世界中,变成一名精神自闭者了。这也即是其中的一种修行失败的事例。
眼前就摆着一本“力量之书”,拥有此书便代表拥有某种强大的力量。在如此强大的诱惑之下,谁又能不动心呢,更何况接受诱惑的人还是一个心智还处于发展期,而没有多少自控力的未成年人。
往日的小心谨慎此时都抛到了脑后,阿飞草草的只看了一遍书后,就逼不急待的学着书上所说的方式,开始就地试着练了起来。
阿飞是幸运的,自遇到了星空来客时起,幸运之神就一直照看着他。而这次也不例外。
天地守衡之力可不是普通的修行法。在人类的远古时期,修行守衡之力的人选都是已修行了多年,在精神与肉体上都具备了承受守衡之力修行条件的人。象阿飞这种不知死活,就胆大妄为地对着书去练习的人,可真是极少见的。当然的,以前那些极小数的,胆大妄为修行守衡之力之徒,无一例外的都落得个很悲惨的下场。精神与肉体还未达到起马所具的条件,就善自修炼守衡之力只会得到很悲惨的下场。
幸运就幸运在这里。从表面上看,阿飞是与普通人不无一至。但别忘记,他的精神与肉体,几天前才刚成功被远古科技结晶之一的“肌体心灵协调培养仪”改造与培养过。这时候他的身体与精神的强度,已相当于一个修行了十数年,已基本达到“开窍”程度的修行者。所以,以阿飞现在的身体条件来说,他已基本达到修行守衡之力的修行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就算天地间的守衡之力不承认他为“传承者”而导至修行失败,也不会对他造成大的损害。
更离谱的是,在不到一个月的协调期过程中,他的精神开发程度已更超前一步,到达了可与自我精神空间接触的境地,并在这种情况下,又造成了阿飞在自我意识精神空间中,提前清醒并意外地开发了其“灵性”与“悟性”。这样一来的结果,就使得阿飞在日后对《天地守衡》之书的修行之法中,所提到的“意境”的体悟与理解容易上了许多。也就是说,如无意外的话,已拥有比任何人之“灵”都敏感的他,会比以前的修行者更易感觉到,世上万物中的“意境”之所在,并会有更大的机会进入“意境”去,体会其所表达的“真”之理的所在。
掌握原非常人所能掌握之力,其过程所要面对的必定是非常人所能遇之事。要运用与掌握其必先要知其法则。人之所以运用这些非常之力,靠的就是用自己的强大精神力去感知这些力量的法则之所在。而这展开精神力的感知,就是感知力量法则的第一步。就是这第一步,其也是完全放开自我心灵上的精神防御,将心中的自我赤裸裸地展开在这个世界的时候……
……无数的声音在低声的细语着,象述说、象哀叹、象要求……总之它们包围着你困扰着你一刻不停。
这是一个漆黑一片的世界,无边的黑暗中除了一个孤零零的灵魂飘浮在其中以外,就再无它物了。
黑暗与寂静本应该是一对伴侣,可现在那“可贵”的寂静,却被存在于这黑暗世界中的无数声音驱赶得无影无踪。而那个可怜的孤独的灵魂,已被这些无处不在的,令人烦躁的声音不断的“折磨”着。
在这些声音的长时折磨之下,换成了普通一点的灵魂的话,其早就在这个可怕的声音“地狱”中发狂了。
这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灵魂,他的与众不同在于他对这些烦人的声音的态度上。从一开始的迷惘与不解,到现在的静心聆听,这个灵魂一直很有耐心。众多的烦人之音对他来说,好象并不是恼人的事物,反而他却好象喜欢与这些声音相处在一起。就这样,声音与灵魂的相处在这个黑暗不知名的世界中,好象会一直恒久不变下去……
恒久会是多久?难到恒久就会是不变的永存吗?如果答案真是如此话,那这个恒久的定意现在就要被打破了。
灵魂的精神触觉已张开,灵魂与声音的共处已达到了和谐的境界。杂乱的声音已被一一分开,声音所内含的意义已可清晰地被解读出来。就在这一刻起,飘浮于混沌的黑暗空间里的灵魂,通体勃发出一片片美丽而令人望而神往的柔和清蓝之光。
美丽之光的出现,正代表着这个发光的灵魂已发生了质之变化。它的“灵格”,此刻已提升到了一个更高层次之境界中。“静入圣,静心无为可百纳一切,可了解一切。”这就是静入圣的圣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