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帝的诞生-第17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美食,不仅世界各地的饮食风格在这里大多都找得到,还出产个头惊人的龙虾,只是多年来因为经济重心的转移,巴尔港小镇越来越成为只有摄影师、单个背包客、想要安静氛围的作家画家和进行环球旅游的退休夫妻才会经常来光顾的旅游胜地了。
不过最近几个月,巴尔港小镇似乎有恢复几十年前全美最火爆度假小镇名号的势头,每天抵达这里的游客正在逐日暴增,相比去年同时期已经翻了快十倍,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小镇治安官和商家们在欢喜的同时又有忧虑:喜的是最好的度假时节夏天还没真正到来,小镇上已经迎来了如此多的游客,今年绝大部分居民应该都会有个好收益,忧的则是游客一天比一天多,小镇的旅馆餐厅咖啡馆却是固定的,难道有一天会出现游客来到了镇上,却四处找不到地方住的尴尬情景吗?那对巴尔港的名声可太不利了。
考虑到这里,巴尔港小镇的所有居民都开始叹气了,当然了,他们叹气归叹气,是绝不会去责怪带来这一切的《相濡以血》剧组的——相反,他们甚至还要感谢正是《相濡以血》决定在小镇上拍摄,才让巴尔港五十年以来第一次在一个月之内就迎来了数量如此巨大的媒体、游客和摄影爱好者。
“《相濡以血》,一部几乎将美国青打尽的电影正在缅因州风景如画的小镇巴尔港进行拍摄!同时拥有主演、编剧、制片人三项头衔,在好莱坞上升速度犹如坐了火箭一般的威廉·布兰德利曾说过他在构思剧本的时候,故事发生地就是以巴尔港小镇为原型的,因为巴尔港小镇既有在全美排行堪称前列的悠久历史,又有丰富的文化和优美的景色,分外适合作为电影故事的发生地。目前剧组流出的几张剧照,均是美人与美景的完美结合,似乎也印证了威尔所言非虚。预计《相濡以血》的拍摄为期将近三个月,巴尔港小镇并不大,如果这时来度假,说不定还能在咖啡馆里偶遇自己的偶像哦。”
销量非常高的大众娱乐杂志《娱乐周刊》在做《相濡以血》专题的时候,曾化了不少篇幅来描写巴尔港小镇的美丽,加上杂志有刊登几张度假剧照的缘故,当月杂志仅用了两天半时间就销售一空了,这似乎是一个开端,其他媒体纷纷效仿,沉寂已久的巴尔港小镇很快在全美再度火热起来。
“度假胜地巴尔港小镇”这个名字最近几个星期登上报纸杂志的数量,也比过去几十年加起来都要多,并且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受到舆论风气影响,也决定一周后要过来做一期专题。
巴尔港小镇的居民们甚至约定好了等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他们要在小镇上唯一的一家电影院里包场看。
威廉最近都在《相濡以血》和《莎翁情史》两个剧组来回跑,中间除了接了一次公益广告拍摄和杂志采访外再没安排其他工作,就这样他还是时常感到时间和精力不够用,也下定决心以后以配角身份客串可以,但千万不能再同时赶拍两部主演的影片了,这种工作强度绝对是非人般的。
工作太忙碌,威廉就没什么时间去关注报纸和杂志,所以当他开着自己的房车“斑点”缓慢驶进巴尔港小镇主街道的时候,几乎是立刻就被吓了一跳——为什么到处都是人?
一个高高胖胖身穿警服的身影从远处街道上跑了过来,威廉不知道那样的身材是怎么做到灵活跑动的,总之没一分钟,那个身影就来到了威廉的房车旁边。是小镇治安官史密斯先生。
治安官史密斯站在“斑点”下面,又是挥手臂又是对口型的,拼命对威廉比划。
威廉打开车门走下去:“史密斯先生,下午好。您的那些手势是什么意思?”
治安官史密斯一脸绝望:“上帝啊,我是让你不要下车,赶快开车掉头,跑!”
“跑?”威廉不解其意,但他很快就明白了。
媒体那么关爱威廉,经常看报纸的人当然早就知道了他有一辆非常拉风的房车“斑点”,小镇上现在大多数的游客,正是知道此类信息的人。
“威尔!”
“真的是威廉·布兰德利!”
“活的!”
“天啊我们真的等到了!”
“能签名吗?能合影吗?我是为你来到巴尔港的!”
“莱昂纳多和你在一起吗?他在车上吗?”
整条街上的游客都轰动了,他们目不转睛的看着威廉,神情跃跃欲试。
威廉试图用治安官庞大的身体挡住自己,但他失败了。
第134章 《相濡以血》脑洞与甜甜圈()
“他在看你。”
“谁?”
“维克多·米勒,月光小镇最英俊的男人。你注意到他也姓米勒了吗?而且他和好莱坞四十年代最伟大的男演员雷德克利夫·米勒长得几乎一模一样,他们之间肯定有什么关系,说不定他就是雷德克利夫的孙子,但是该死的,几十年来为什么没有一部纪录片或传记小说曝光过雷德克利夫·米勒隐婚过的事?”
月光小镇高中十一年级生,拥有一头深色秀发和迷人棕色眼睛的17岁少女艾玛·布朗听见朋友茜茜的话,不由自主的将目光投向了两条长桌外坐着的一名男子,诚如茜茜所言,维克多·米勒的确是艾玛·布朗见过的最英俊迷人的男人,他有着如同黑夜一般的头发,和深邃到让姑娘们直视不到三秒钟就要脸红心跳的墨绿色眼睛,以及过分苍白的肤色和深红色的嘴唇。
按理说这样缺乏阳光和运动生活的高中男生在学校里是不不太容易受到欢迎的,但艾玛·布朗在转学来月光小镇高中后,却发现学校里的每一个姑娘都对维克多·米勒深深着迷,走廊上偶遇过一两次后,艾玛·布朗承认,如果一个男人拥有了这样近乎完美的长相和充满神秘吸引力的气质,并且还冷淡少语不像大多数高中男生那样愚蠢,那么他不像普通人那样热衷于户外运动也不是什么大的缺点,反而有种与众不同的魅力。
学校里的所有女孩们都说他是欧洲移民,是贵族的后代,当然,流传最广的一个传言就是茜茜所说的那个,维克多·米勒是好莱坞传奇影星雷德克利夫·米勒的后代。
雷德克利夫·米勒是好莱坞三四十年代的传奇巨星,出生未知,身世成谜,后世有关他的传记作品中提到的一种公众认可度比较高的说法是:雷德克利夫·米勒的父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欧洲偷渡来美国的移民,并且一直居无定所,没有合法有效的身份,所以也使得雷德克利夫在成为演员之前的人生是完全神秘的。
三十年代中期,雷德克利夫·米勒突然在好莱坞横空出世,并凭借着完美的面孔和神秘的气质,一跃成为当时好莱坞最红的巨星之一,是影史最伟大导演之一的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和大卫·利恩早年间的爱将,拍过不少影视留名的经典电影,但是,雷德克利夫·米勒的私生活低调到再神通广大的狗仔都打探不到,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很少拍彩色照片和彩色电影,像是一生都活在黑白胶片上。就连他的黑头发和绿眼睛,都是后世的记者和传记作家通过他罕见的几张彩色照片,以及那个时代和他合作过的导演演员的亲口描述,才敢确定的。
1942年,美国加入二战后不久,年轻男人纷纷应招入伍,好莱坞最受欢迎的明星们也受到政府号召频繁前往欧洲战场一线劳军做慰问演出,最受欢迎的当然是女演员们,但是雷德克利夫·米勒在美军士兵中的人气也相当高,这是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都没有想到的,1944年多次赶赴欧洲前线劳军后,雷德克利夫·米勒干脆直接加入了军队成为了一名士兵,并且还不是文艺兵而是真的要上战场的那种,当时的美国政府对雷德克利夫·米勒的入伍非常欢迎,他们认为这能够很大的鼓舞士气,事实上也的确是这样,但是,入伍不到半年后,雷德克利夫·米勒就在法国一场对德军的战役中牺牲了,他是为救战友而死的。并且遗憾的是,因为战场后来发生了大爆炸,雷德克利夫·米勒的尸体始终没有被找到。
雷德克利夫·米勒牺牲的新闻震惊了全美,不,全世界,无数女性伤心欲绝,所有美国士兵都为他的牺牲感到悲痛,后世有研究学家称,雷德克利夫·米勒的死带来的舆论影响,极大的提振了当时美军的士气,并很有可能加速了美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胜利进程。
演艺成就本来就足够辉煌,又加上这样一个为正义战死的结局,雷德克利夫·米勒直接被奉为世界影坛30…40年代最伟大的男演员之一,被万千影迷供上了神坛。
半个多世纪以来,研究雷德克利夫·米勒的学者和媒体层出不穷,因为他的身世,他短暂而辉煌的人生,甚至连他的死亡都像是隐藏无数的秘密——无论是美国政府还是后来的欧洲各个国家,雷德克利夫·米勒的尸体一直没有被找到过,也因此,二战结束后,全世界开始流传着也许雷德克利夫·米勒并没有死去的消息,甚至一度成为社会热点新闻。比较恐怖的一种传言是雷德克利夫在救了战友后没有被炸死,而是被纳粹找到后囚禁了起来,大卖大众广泛接受的传说则是另外一种,雷德克利夫·米勒被一位美丽的法国少女,或是善良的法国农民救了,而且还失忆了,因此才一直没有回到美国重新走到镁光灯下,几十年来,他在欧洲结婚成家,一直快乐平和的生活着。
雷德克利夫·米勒同时也是艾玛·布朗最喜欢的男演员,她八年级的一篇论文就是以他为题的。
鉴于维克多·米勒真的和雷德克利夫·米勒长得非常像,艾玛·布朗想说不定他们真的拥有血缘关系也不一定,只是她很疑惑,雷德克利夫·米勒早已变成了一个传奇,二十世纪最令人费解的谜团之一(就像莎士比亚的身世一样),为什么全世界的媒体记者还没有蜂拥而至,将月光小镇挤的水泄不通?难道是小镇实在是太偏僻太与世隔绝了?
艾玛·布朗不自觉的看向维克多·米勒,她在想刚刚好友茜茜说的话,他真的在看她吗?
不过当她看过去的时候,维克多·米克正低着头阅读桌子上的书籍,看起来对周围世界完全漠不关心的样子,艾玛·布朗掩盖住心底升起的一抹失望,表情中却带着几分无所谓:“他没在看我,茜茜,你大概是看错了。”
艾玛来到月光小镇后交到的第一个好朋友,同样也在小镇高中里就读的金发女郎茜茜有着典型的傻大姐性格,她看看艾玛,又看看两条长桌外的维克多·米勒,又疑惑又奇怪地喃喃自语:“我看错了吗?”
艾玛·布朗站起身收拾着桌上的作业:“你肯定是看错了。天快黑了,我要回家了,茜茜,你也一起吗?”
棕发少女约着同来图书馆的朋友要不要一同回去,并尽力不盯着维克多·米勒看,她不能让自己也对他着了迷,像其他肤浅的女孩那样。
艾玛·布朗的人生已经足够不幸——母亲在大二那年因为没有做安全措施怀上了她,不得不退学结婚,艾玛幼年时的家庭生活是幸福的,不过等她上了幼儿园后,家里的争吵就多了起来,父亲因为要挑起养家重担工作忙碌经常出差,全职主妇的母亲开始频频埋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