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灵的后裔-第8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光明皇看着面前这位儒雅的皇族亲王,目光竟是微微一顿,沉默了片刻。这一瞬间,大殿中竟似乎传递着一种微妙的情绪。大臣们的目光都一瞬不瞬地盯着这对兄弟君臣。静静等待着皇帝接下来的话语。
光明皇轻轻咳嗽了一声,接着道:“文亲王叶重博学多才,素有贤名,十年前朕危难之际,若无文亲王居中调配,光明之国运势必一落千丈。疾风方知劲草,板荡才识忠臣,文亲王力挽狂难于为难,足见辅政之才。朕现加封文亲王叶重为太子太师,加邑十万户。另由于国务大臣空缺,朕任命叶重为帝国政务院国务大臣。皇弟,你可愿为朕分忧?”
寂静,死一般的寂静。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皇帝会做出如此的决定。几十年来,文亲王困守帝都,顶着第一亲王的头衔却什么也做不了。关于这一点,几乎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明白为什么!因为从先皇太后,到如今的皇帝,都不过是将这位曾经才名卓著的亲王当做一个囚徒,一个困于帝都的囚徒而已。
“臣惶恐,以亲王之身,任国务大臣,光明历代未有,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叶重连忙跪地,情恳意切道,这一刻,几乎所有人都能看出他的那份惶恐不安。
光明皇轻轻一叹:“皇弟莫要推辞,如今内外交困,我光明正遭逢历代未有之困境,想要护佑光明永存,唯有秉持历代未有之决心。你的才华在皇族之中无人可以比肩,便是国务大臣一职也是委屈了你呀!万勿再推辞了。”
“臣不敢,臣——”
“好了,朕意已决,毋庸多言——”光明皇不容置疑地打断了叶重的话,良久,方才情深意切道:“皇弟,你身为皇族,国务大臣一职责无旁贷啊!”
看着文亲王叶重拘谨退下的背影,许多大臣的心中竟然一时都感慨万千,在他们看来,大概这一刻在文亲王叶重心中,也不知此事是祸是福吧!
不过,群臣终于松了一口气,心道:这次总该结束了吧!如此冗长的大朝会早已让大家饥肠辘辘,再不赐宴,说不得要昏阙当场了,不过这样一来,倒也为帝国平添了不少实缺。
只有少数大臣注意到:在刚才皇帝的封赏中隐含着某种深意。因为从现在开始,帝国已经拥有了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可是太子是谁呢?太子又何在呢?大朝会还远未结束啊!
在帝国,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当今陛下有两个儿子,只不过长子愚钝不堪,幼子却敦厚聪慧,立长还是立贤?这原本不是个多大的问题,可是听说大皇子的妃子似乎有了身孕,那么这就是个问题了。
果然,在皇帝重新落座后,内侍再次展开一张明黄的圣旨,完全无视殿下诸臣近乎绝望而饥渴的眼神。这注定是帝国一次浓墨重彩的大朝会啊!
第一百章 风云起 (九)()
自古以来,凡是帝制国家,对于皇位传承这一类的重大事件都有一套根深蒂固,甚至有些迂腐而不知变通的规则,统称为“祖制”。就拿眼前的“立储”之事而言,光明皇朝所遵循的“祖制”非常地简单,即长幼有序,立长不立幼。据说这一点效仿了前朝“九州帝国”的做法,而其本源则是亡灵部落奉为天书的《神族遗典》,神典中记载了远古某支东方神族的宗室法度,其中宗室传承法则便是立长不立幼。在那个比现在大陆庞大无数倍的世界里,东方神族的皇室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向来为其他神族君王所艳羡。
在这样的祖制下,“废长立幼”对任何帝王而言,都是极为冒险的事情。如果皇室之中出现一位才华横溢,又极讨皇帝欢心的皇次子,这绝非皇族乃至帝国的幸事。
对这位皇子而言,他能保住性命的唯一办法就是干掉前面所有的兄弟,而这显然要冒着极大的政治和道德风险,但他别无选择,所谓“天子无兄弟”,身为法定继承人的皇长子绝不会允许任何威胁的存在。如果其他皇子不甘庸碌,就只能在争夺皇位的道路上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弑兄杀弟,逼父禅让都不算什么新鲜事儿。
当然,皇朝历史上,也曾出现兄长们杀个血流成河,直到同归于尽后,老皇帝发现竟无人可选,只能传位给在庸碌皇子的奇葩事情。
可惜这样的事情只能拼运气,而无论是囚居帝都的文亲王叶重,还是现在呼声极高的二殿下叶元,似乎在这方面的运气都欠缺了些。
文亲王叶重还是皇子的时候就名满京都,曾让先皇数次动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只可惜他母妃早逝,失去了宫中最重要的奥援,而他自己似乎也从未动过争储的念头,一直淡泊自守,终成囚徒。
叶元殿下作为皇次子,也不具备天然的皇位继承权。然而,他却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储君的不二之选,因为天下皆知,叶元唯一的兄长,帝国的皇长子是一个愚痴不堪造就的低能儿,光明之国运绝无可能交在这样一个人的手中。
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忘记了,上天夺走的只是皇长子的睿智,却没有抹去他成为一个合格丈夫的能力。显然,这个被大家忽视的事实成为了某些家族押下重注的对象。据说,他那位出生名门的妃子竟怀有身孕,不日即将分娩。一旦生下一个男孩儿,便是皇长孙降世,按祖制,除了他的父亲,这位皇长孙将成为第一皇位顺位继承人。届时,叶元殿下将不再是皇位唯一继承人。
此时此刻,唯有尽快定下储君之位,才是对叶元的最大肯定和保护。时间是叶元最大的优势,也是最大劣势。他从出生起,就被当作储君来培养,这个未满十三岁的微胖少年,敦厚温和,他的言行举止都极具皇家风范,让这样一位少年成为未来的皇帝是大臣们所期望的。
对叶元而言,时间已经不多了,但他还有一个近乎压倒性的优势,这个优势只有极少数人清楚,那就是光明皇的寿元已所剩无几,在这位随时都有可能撒手归天的皇帝眼中,一个尚未出生的婴孩根本无法证明他会是一个合格的储君,他甚至都无法证明自己是男孩是女孩。
因此,某些家族的豪赌注定要落空了,光明皇既然选在这个关键时候宣布太子,并且直接任命了太子太师和太子太傅,其心意不言自明,帝国的储君只能是二皇子叶元殿下。这样的结果已经断绝了皇长子一脉的任何可能性。
然而,没有可能性不代表甘心接受。皇长子的生母,皇后一族,以及那个即将分娩的妃子背后的开国世家,难以想象他们为了这一天付出了多少。如果一纸诏书就断绝了他们的希望,他们真的会疯狂的。作为皇后,一定非常清楚皇帝的时日已经无多,这意味着最后的争夺已经开始了。无论如何,她和背后那个投入重注的家族决不能让立储诏书顺利在大朝会上通过。但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内侍已经开始宣读手中的诏书:
“……皇次子叶元,仁慈宽厚、温和谨慎,素有大智。今授以册宝,立为皇太子,正位东宫…。。”
诏书的内容一字一句传遍整个大殿,群臣默默聆听,毕竟东宫之位空缺已久,为国家计,也该有个决断了。只是,这一年来,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下,有关皇长子一脉的传言日盛,都说是那个还没出生的孩子是上天对皇长子的厚赐,老天有意让这个孩子来代皇长子执掌光明,中兴帝国。然而今日,陛下这份立储诏书显然是对这个传言有力的回击。如果诏书顺利颁布,皇长子一脉几乎再无任何可能,所以,几乎所有人都能猜到,这封立储诏书注定要生出不少波澜的。
果然,几乎是内侍刚刚宣完诏书,一个胡子全白的老臣就站了出来。
“陛下,臣有本奏!”
“何人启奏?”内侍看了皇帝一眼,微抬着下巴尖声道。
“臣西南进奏院长史,莫言。”
西南进奏院?群臣立即明白过来,这是西南各省驻帝都的办事机构,这个莫老头平时跟京都各部门交道不少,平时一副和气生财的模样,没少给帝都各部进贡。想不到这样的人居然会有勇气跳出来。不过,在想到皇长子一脉那位出身西南名门的妃子时,大家都明白过来。看来西南那开国世家要发力了。
“但奏无妨。”光明皇微微一笑,竟是相当的和气,完全不似先前的杀伐果断。
“老臣斗胆,老臣认为陛下春秋正盛,而叶元殿下年纪尚幼,虽聪慧有加,但心智未定,立储之事不可操之过急,宜徐徐图之——”
莫老头话音未落,就被人直接打断了:“莫长史倒是操心得很啊!立储是陛下的事,你西南进奏院又操哪门子心?”
莫言抬头一看,竟是那刚对兽人使臣行过凶的郭子忠,想到这老流氓的凶恶本性,他本能地吓了一跳,连忙退后一步,竟差点摔倒。顿时引得殿中传出一阵窃笑声。莫言老脸一红,定定神方道:“郭总督此言差矣,天子无家事,更何况立储事关国运,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我等臣子忠心为国,有何不可言?”
郭子忠摸着下巴微微一笑:“看不出,莫长史倒是一位忠良之臣。不过,莫长史从何处看出叶元殿下心性未定?”
“如果老臣没有记错,叶元殿下如今不过才十二岁,若是殿下入主东宫,便要辅助陛下处理政务,老臣不认为十二岁的叶元殿下可担此重任。”
“哦,这么看来,莫长史心中是有更好的人选了?不如说来听听。”
“臣不敢妄言,更无从推举。只不过陛下春秋鼎盛,帝国在陛下的治理下,盛世可期,大可不必急于一时。臣希望陛下等叶元殿下十六岁成年之后再定立储之事,如此方为稳妥。”
郭子忠看着侃侃而谈的莫言,心中早已明白,这一定是皇长子一脉的缓兵之计,他们其实早就清楚陛下的身体状况难以持久,但他们更清楚:陛下并不想将他寿元无多的事情公开于众。这些人正是抓住了这一点,才敢于如此咄咄逼人。看来陛下就算是将国务大臣罗金下狱,也还是没有起到杀鸡儆猴的效果啊!
“莫长史果然思虑周到,不过你虽忠心,却不明白何为储君,储君,天下之君,未来之君。若按莫长史的建议,储君无需学习,可以立即亲政,那么要我这个太子太傅有何用?要文亲王这位太子太师有何用?看来莫长史对我和文亲王阁下相当的不满啊!你是在怀疑陛下的决定吗?”郭子忠冷笑道。
莫言看着郭子忠嘴角的冷笑,只觉得后背透凉,对方恶名在外,光明皇更是对这个北疆来的大老粗太过放纵。他不想再跟郭子忠多说,赶紧朝向光明皇道:“臣绝无此意,臣只是忠心为国,请陛下明察。”
“行了,莫长史一片好意,朕自然明白。不过郭爱卿说得很有道理,储君是未来之君,作为臣子,尔等应持包容宽厚之心。朕会给太子一些时间,有两位重臣辅佐,朕相信他未来会成为一位合格的君王的。”
莫言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却终究没有说出来,只能不甘地退下。
然而,就在莫言退下后,居然又走出一人,身着罗衫,两鬓挂着数条细细的辫子,一副蛮人装扮,竟是神赐共和的使臣,他弯腰俯身,单手抚胸道:
“尊敬的光明皇陛下,神赐共和使臣霍平奴前来参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