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第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 ●╭○╮
╯/█∨█
~~~~~~~~~~∏~~∏~~~~~~~~~~~
小说下载尽在。。 。。
!
╭⌒╮¤
╭╭ ⌒╮ ●╭○╮
╯/█∨█
~~~~~~~~~~∏~~∏~~~~~~~~~~~
《唐朝诡事录2:长安鬼迹(出书版)》作者:魏风华【完结】
编辑推荐
◆读小说,学知识,锁定读客知识小说文库。
◆唐朝的夜空,除了李白的明月,还有民间无数关于神、魔、鬼、怪的奇诡想象
◆仙魔精妖、奇闻怪谈、异域传说、幻术道法、珍禽异兽、宫廷轶事……
◆翻开本书,见证唐诗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推荐您购买读客其他畅销书:
读客这本史书真好看文库《抗日战争的细节》
读客知识小说文库《我是个大师》(原名《我是个算命先生2》)
读客知识小说文库《邪恶催眠师》
内容推荐
千年前的唐朝,万邦来朝,是当之无愧的世界中心。优越的物质生活,多样的文化融合,催生了唐朝人极致的想象力。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白居易等一代传奇诗人,用他们的诗句,描绘出一幅幅华丽的大唐美卷;而穿行于市井之间的贩夫走卒,则用他们更加不羁的想象力,在唐朝的夜幕中勾勒出神魔鬼怪的憧憧魅影;甚至当朝的宰相,也会在入夜之后,关起房门,点上一盏烛灯,开始写鬼怪故事。
所以,当唐朝的夜幕降临,如果某一间屋内还闪烁着烛光,而且薄薄的窗户纸背后,时而私语窃窃,时而惊呼阵阵,那一定是有人正在分享今天刚听来的一段秘史、怪谈或是惊悚传闻。
这些故事,被段成式、牛僧孺、李复言等人记录在《酉阳杂俎》《玄怪录》《集异记》《博异志》《甘泽谣》《杜阳杂编》《三水小牍》等数百部志怪笔记中,成为后世所有奇幻志怪故事的灵感来源和创作蓝本。
现在,就让我们拨开历史的故纸堆,看看唐朝人华丽的想象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惊奇画面;看看这些画面,又为我们记录下了怎样被湮没千年的秘密……
翻开本书,见证唐诗之外,唐朝人更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自 序
古人倦夜长
这是一部关于唐朝怪谈与秘史的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本系列作品以唐朝志怪笔记《酉阳杂俎》《传奇》《纪闻》《逸史》《阙史》《玄怪录》《宣室志》《广异记》《独异志》《集异记》《博异志》《纂异记》《潇湘录》《河东记》《灵怪集》《闻奇录》《惊听录》《通幽记》《原化记》《奇事记》《乾子》《树萱录》《异闻集》《录异记》《甘泽谣》《剧谈录》《戎幕闲谈》《金溪闲谈》《桂苑丛谈》《续玄怪录》《杜阳杂编》《三水小牍》《朝野佥载》《中朝故事》《玉堂闲话》《续仙传》《仙传拾遗》《墉城集仙录》等为线索,去探寻那个明丽时代背面幽暗诡异的故事。
在奇幻、惊悚和恐怖小说流行的今天,如果上溯源头,会发现这类东西在古代就已经有很多了,而且想象力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在古代,它们被统称为志怪笔记。志怪笔记初见于先秦,兴起于魏晋,鼎盛于唐朝。两宋之后,明清时代,数量虽庞大,但没什么可看的,一是因为明清已是近世,作品少了幽古之风;二是明清志怪笔记加进很多人情世故和爱情传奇,读后不仅不会感到毛骨悚然,反而会让你热泪盈眶,丧失了志怪本应具有的特质。
那么,真正的志怪,到底是什么样子?
上面提到的唐人笔记中有终极答案。以《酉阳杂俎》为例,对这部书,文学评论家李敬泽先生有一个定义:“黑夜之书”。认为它是一本秘密的书,拥有一种魔鬼的性质,它无所不知,收藏了所有黑暗和偏僻的知识。事实也是如此。它的内容涉及唐朝秘史、仙佛妖鬼、幻术道法、奇闻怪谈、坊间轶事、异域传说、珍禽异兽,以及众多在后世失传的秘密知识,集诡异、奇幻、惊悚、恐怖于一体,读起来令人目眩神迷,不能自持。
编撰者段成式(公元803~863年),字柯古,原籍山东临淄,生于湖北荆州,在四川成都长大,一生跨越中晚唐。他来自贵族之家,祖上是开唐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段志玄,其父是中唐宰相段文昌,外祖父是更著名的宰相武元衡。成式历任校书郎、江州刺史、太常少卿等职,晚年寓居襄阳,以撰写志怪笔记自娱。成式博学广知,喜好漫游,所藏之书,多奇篇秘籍,使他有了完成《酉阳杂俎》这部百科全书的资本。何谓酉阳,而且杂俎?酉阳在今湖南沅陵,传说当地有一山洞,藏古书千卷。“酉阳”指取材广博珍稀,“杂俎”则喻示内容庞杂丰富。两者加在一起,又有诡秘隐僻之意。书中的故事确实如此,门类亦然,如记星象的叫“天咫”,记道术的叫“壶史”和“玉格”,记佛法的叫“贝编”,记盗墓的叫“尸穸”,记鬼怪的叫“诺皋记”……
美国著名汉学家、《撒马尔罕的金桃》的作者谢弗认为,《酉阳杂俎》是中国古代最具魔幻色彩的书,不但非常有趣,而且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明朝编辑家、出版人李云鹄十分推崇《酉阳杂俎》。在他的主持下,重新刻印了该书,上市后非常畅销。他亲自书写序言:“(《酉阳杂俎》)无所不有,无所不异,使读者忽而颐解,忽而发冲,忽而目眩神骇,愕眙而不能禁……”清朝纪晓岚在编纂《四库全书》时,视《酉阳杂俎》为唐以来“志怪笔记的翘楚”。考虑到古代志怪笔记鼎盛于唐朝,数量和质量上完全超过魏晋,而唐之后的作品在想象力和奇绝度上又没人能超过它,所以《酉阳杂俎》实为中国古代志怪笔记之王。
古人倦夜长,故秉烛游。但是,在遥远的唐朝,深庭欢宴外,一定还有别的打发时光的方式,比如在大雪夜围炉怪谈。《酉阳杂俎》之外,优秀的唐朝志怪笔记还有上面提到的那些,它们像时光深处熠熠生辉的明珠,照亮千年后枯燥无眠的夜晚。这些志怪笔记大多成书于中晚唐。那是个神奇的时代。在当时,上至宰相下到士子都热衷于谈鬼论怪、寻仙慕道,整个社会充满灵异的气氛。当包括宰相在内的人们都在奔赴这想象力的盛宴时,一个时代的诡谲风格也就可想而知了。
想象力最发达的时代,也一定是心灵最自由、精神最奇瑰的时代。
唐朝的魅力决然在此。但是,在以诗词为贵的古代,志怪笔记是上不了大雅之堂的。还举段成式的例子,当时他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并称“文坛三十六”(三人家族排行都是第十六),可在后世的知名度却没法跟李、温相比。这是时代的孤独。尽管如此,段成式和他的朋友们仍像忠实的守夜人一样,耐心地捕捉着有关唐朝幻夜里的一切秘密。在他们垒建的迷宫中,除了绚烂的魔幻通道外,还有一条小径通往历史的真相。这也是唐朝志怪笔记的美好传统。很多因种种缘故被正史拒载的事件,在志怪的迷宫中留下了蛛丝马迹。而另一些时候,在迷宫中的某些路口,魔幻和秘史又是交融在一起的。
这,也是本系列作品的风格所在。
明丽的天空正在褪去颜色。我知道本书会彻底颠覆人们对唐朝的印象。幽暗的古镜已然在手,我要做的就是在千年后的夜晚把它擦亮,让里面的东西一点点露出轮廓……
开始吧。
2013年晚春 于天津
第一卷 大唐鬼迹:民间传说
来到灵堂,苏郎中号啕痛泣,显得非常悲伤。事情之奇并不在于一个身着红衣的陌生吊唁者突然出现在死者门前,而在于此人哭着哭着竟让灵床上的李则慢慢地坐起来。接下来的事更蹊跷,李则跳下灵床,跟苏郎中扭打在一起。
唐朝有鬼
先看一个发生在西京长安的故事:妇人李氏,白天坐在厅里,突见丈夫的爱妾身着白衣扑向自己。李氏大恐,因为此妾多日前已死。李氏狂奔,妾在后面紧随,一直跑到长安北门,终被士兵拦住,有士兵随手用马鞭抽了该妾一下,遂踪影消失,只有一块包头巾飘落地上。士兵揭去一看,下面乃是颗骷髅头。
再看一个发生在东都洛阳的故事:当地有韦氏女,与邻家崔氏子相恋,约会于竹林间的红亭。当日夜,韦氏女先到,后听林中有声响,以为崔氏子来了,一抬头,乃见一物“张口哆唇,目如电光”,女孩奔走惊叫,家人听到后,持火炬视之,“但见白骨委积,血流满地”。
白骨、鲜血、青竹、红亭,从长安到洛阳,幽暗的唐朝故事总是令人惊悸。
话说文宗大和年间,山西隰州的士人郑生,跟在当地为官的朋友出行打猎,在该州所治的隰川意外捕获到一只大鸟。
这只鸟呈苍灰色,高五尺多,样子怪异,目露凶光。
开始,郑生只是站在人群外,后来出于好奇,他分开兵丁,向网中看了一眼。
那一眼让他感到战栗。
平日里,郑生喜好读志怪之书,觉得捕获的那只东西与书中描绘的某种鸟很相似。正在他胡思乱想之时,官员朋友叫手下解网,把那大鸟的爪子捆起来。但是,就在这个时候,大鸟突然消失不见了,空留下一干人诧异地站在荒草漫天的原野上。
夕阳西落,打猎的人拖着长长的影子纵马回城。
那位官员很快把此事扔于脑后,郑生却一直念念不忘。回去后,他四处寻访消息,有人告诉他,前几天,街坊中有人去世,占卜者称当日“杀”将飞离……
“杀”?
按唐朝流传的说法:人死后,灵柩下葬前,会从棺材里飞出一种鸟,称为“杀”。换一种说法,那就是人的鬼魂吧?只是那鬼魂幻化成了一只鸟的形状。死者家属听完占卜者的话后,守灵时,伺机窥视,果有大鸟自棺中飞出。
“您在野外看到的难道是‘杀’?”那人惊问郑生。
郑生倒吸一口气。因为按古书中的说法,死者家属之外的人看到此鸟,凶而不祥。
俗传人之死凡数日,当有禽自柩中而出者,曰“杀”。大和中,有郑生者,常于隰川与郡官畋于野,有网得一巨鸟,色苍,高五尺余,主将命解而视之,忽无所见。生惊,即访里中民讯之,民有对者曰:“里中有人死且数日,卜人言今日‘杀’当去,其家伺而视之,有巨鸟色苍,自柩中出。君之所获果是乎?”生异而归。(《宣室志》)
《宣室志》的作者张读,活动于晚唐宣宗时代。此人生于一个怪谈世家。这样说,一点也不夸张,因为他是盛唐怪趣作家张男铮批|是著名传奇《游仙窟》和笔记《朝野佥载》的作者;张读的祖父张荐,则著有志怪笔记《灵怪集》;就连他的外祖父,也是当时第一流的怪谈圣手——宰相牛僧孺,著有《玄怪录》。
张读来自一个有着志怪传统的家族。其笔记,之所以以“宣室”命名,取自一个历史典故:西汉时,文帝在宣室召见贾谊,没有问国家大事,而是问鬼神之事,李商隐有诗:“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故事总是无独有偶。玄宗天宝年间,京兆尹崔光远亦曾遇到过这样一只被称作“杀”的鸟。当时有占卜者告诉崔光远以后行事要小心,尤其是最得意时,否则前路堪忧。崔一笑了之。后来他转任西川节度使。到唐肃宗上元二年(公元761年),事情渐渐露出眉目。
这年春天,剑南节度使段子璋起兵反叛朝廷。朝廷任崔光远为主将,讨伐段,经过艰苦的作战,终于指挥大军攻克段盘踞的绵州,立了大功。随后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