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情绕瓮山泊 >

第47章

情绕瓮山泊-第47章

小说: 情绕瓮山泊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不知过了多少时日。这日不知为何,我在屋里竟有些思绪不宁,正见荣儿进来,便叫住她问:“现在是何时啊?”
荣儿被我问得愣了好久,才回过神,略摸估算了一下,道:“应该是雍正六年吧!”听她回答,我不禁感叹:我竟不知不觉,在这行宫中度过了三个年头!
正感叹着,突见小喜子心急火燎地冲进来,我不**向他。只见他喘着气,却并不休息,急急地道:“姐…姐,不…不好了!刚…刚听到消息,十…十三阿哥去了!”
我不禁大骇,心道:历史记载他不是在雍正八年才会过世,可如今为何提前了两年?想到这,我便知道我刚才为何会心绪不宁。
强忍着泪,我问小喜子:“是什么时候的事?”
“应该就是这两天的事吧!”小喜子也不能确定,道:“我刚出去买东西,是听路上的人议论,说这怡亲王真是享尽尊荣,我便留意他们说什么。就听他们说,十三阿哥去了,皇上恢复他名为‘胤祥’,而不是‘允祥’。并说皇上还到他灵前大哭了一场。我这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急急地跑来告诉姐姐。”
听到这,我悲从中生,不禁心中怨道:老天啊老天!当我祈求你改变历史时,你却一如既往。而当现在大家都过得好好的,你却偏偏将历史改变。难道是你爱看世人痛苦吗?突然又想到自己是从21世纪穿越而来,不禁又自责:难道是我的穿越,改变了历史的轨迹?如果是这样,那为何偏偏要向坏处改变呢?
突然想一个人静一静,遂不顾荣儿和小喜子的担忧,朝那千手观音殿走去。走到观音殿,望着观音菩萨,心却渐渐平静了。于是双手合十,跪在观音菩萨脚下,拜了拜,又直起身,为十三阿哥诵经超度。现在,我能为他做的也只有这些。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身后一声“芸儿”打断了我的诵经,我不禁吃惊地回头去看,就见胤禛一身便服的站在身后。他脸上露着微笑,让我十分错愕,只能一动不动地看着他。
只见他慢慢走到我的身边,亦在我身边跪下,朝那观音像拜了拜,道:“请问观音菩萨,我想求一个人的原谅,并与她长相厮守,不知现在是否还来得及?”说完,便扭过头看着我。
我突然有种被愚弄的感觉,遂有些气恼地对我道:“你是不是串通小喜子他们一起来骗我?”
不料他却说:“小声些,我们出去再谈,免得打扰了神佛。”
我听他如此说,也就不再出声。却见他拉起我的手,我亦没有挣扎,便随他出殿,下山,来到了湖边。
到了湖边,我便迫不及待地用询问的眼神看着他,便听他道:“小喜子没骗你。灵柩是有的,哭灵也是有的,只是十三并没有死而已。”
听了我更是纳闷,却不料被他搂进怀里,听他道:“芸儿,自那天后,我想了许久,回忆我们的一点一滴,终于明白你说的是对的,我们要想在一起,必需没有那些顾忌。同时我也发现,你在我心中,绝对是比皇权重要,只是以前的我被争斗所带来的刺激和成就感蒙蔽了心。然当争斗不复存在时,我也就看清了自己的心。”说着,他将我从他怀中扶起,注视着我的眼睛道:“我说过,我后来争皇位,都是为了保护你。但如今没有你在身边,我要那皇位作何?”
我听此,不禁感动,再次扑进了他的怀里,任他紧紧地搂着。许久,才又想到什么,遂问道:“那你如何脱身的呢?”
只听他有些骄傲地道:“早在我登基时,我便秘密立了储,将来要传位给弘历。但弘历仍年幼,觉得他还需历练历练,遂让十三替我照看这朝廷一段时间。我相信,他有这个能力。”
“那你不怕大臣们有异议吗?”我不禁好奇。
 
 
“他们怎会知道啊?”就又听他得意地道:“我早就建立了密折制,大臣议事,多以密折呈奏,而我则以批文御示。如此,十三只要每日替我批阅奏章即可,倒不一定要见大臣的。当然,为了掩人耳目,不得不让十三假死,又让他以一高僧的模样住在宫中,这倒真是委屈了他。” 
“噢!”我对他政务上的事一向不懂,所以听着很糊涂,但有一点却是明白,那就是他不用再做皇帝,不禁心里一阵欣喜,就又听他道:“从今而后,我就陪着我的芸儿,住在这瓮山行宫中,不问世事,只求共度一生。”说完,便低头吻我。 
我和他站在这瓮山泊边,拥吻着。我知道,这次,我们是真的不会再错过了! 
(全剧终) 
――――――――――――――――――― 
后记 
乾隆十四年的冬天,皇上接到密报,言老爷在瓮山行宫静静地去世,而他的夫人也随老爷去了。 
听到这个消息,乾隆没有太多悲伤,因为他知道,他的阿玛和额娘走的应是极为满足的。他不禁又想到,雍正十三年时,言雍正帝在圆明园病逝。当赶来的大臣们看到雍正的遗体时,都十分的惊骇。因为那时他们才发现,真正的雍正皇帝早已不知所踪,一直替代他批阅奏章的,则是被传早已去世了的怡亲王。而那天他们看到的,也就是怡亲王的遗体。为了将怡亲王安葬,大臣们费了不少脑筋。虽然怡亲王替雍正帝执掌朝政这么多年,但他毕竟不是先皇指定的皇帝。所以,他们将怡亲王的遗体偷偷还回了王府,让王府里的人妥为安葬。而为了掩人耳目,则以空棺材出葬。但又怕空棺材会破坏祖宗的龙气,考虑再三,最后决定不葬在清东陵,而是另选墓地,命名为清西陵。 
想到这,乾隆不禁想笑:也许世人谁也想不到,雍正十三年时,雍正帝还活在世上。只是他和他这生唯一心爱的女人,隐居在瓮山行宫中,过着闲云野鹤般的生活。只是如今他们过世,被葬在哪里,来通报的人并没有说,想是他们临终前交代的,不愿被人打搅吧! 
想到瓮山行宫,乾隆不禁又思忖着:如今,他们是真的去了,只留下这座空旷旷的行宫。也许朕能为他们做的,就是把它修缮一下,作为他们爱情的纪念。想到这,他便筹划起来:朕登基时,便对群臣言,自我朝后,再不修建行宫。如今要修这瓮山行宫,必需要不露声色才行,以防他人拿朕当初的话驳斥朕啊! 
乾隆十五年的一天,乾隆宣工部侍郎觐见,并对他道:“瓮山泊的水乃是京畿重要的水源,为保京畿供水,命你前去疏理一下。” 
工部侍郎领旨去办。但后来又接连接到皇上多道旨意,言在何处应建桥,何处应盖亭子等等。他不禁纳闷:不是只是要疏通河道吗?为何竟又做这么多? 
乾隆十七年,工部侍郎又接到旨意,要将圆静寺的放生台进行修改,建成一座石船。他不禁惊讶于皇上的奇思妙想,心道:将这石头变成石船,那要花多大的心力?这时,他才明白,乾隆命他疏通河道是假,其实是要秘密修建园林。 
经过五年的改造,这座石船终于弄好。原以为就此结束,不料又传来旨意,要在圆静寺的旧址上进行扩建,建一座更大的寺庙。并命将瓮山西顶端的马厩拆除,盖起一座万佛楼。听到圣旨,这工部侍郎更加明白:皇上要修这园林,是早已计划好的,并且还是一个不小的工程啊! 
又经过七年的修建,最后这座宏伟的寺庙落成了,而整个园林也基本完工,前后算来,竟花了十五年。那日,皇上来园,为园中的景物命名。当他看到那座石船时很是满意。而当他来到由圆静寺遗址扩建起的寺庙前时,工部侍郎让他给寺庙命名,他想都没有想,说道:“就叫大报恩延寿寺吧!”工部侍郎听后很是纳闷:难道这个园林,竟是为皇上的额娘修建的吗? 
最后,在观赏完这座新落成的园林后,乾隆将其命名为“清漪园”,并写文纪念。他在文后还不忘自嘲地说,当初朕下令不许造园林,而今却又有了这清漪园,朕岂不是出尔反尔乎? 



您好!您下载的小说来自 。27txt。 欢迎常去光顾哦!
本站资源部分转载自互联网!请支持正版,版权归作者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