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 >

第11章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第11章

小说: 现代都市的单身群落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女孩子就是想不通。就这样从我身边跑开的女孩子不止十个。
单身者最不能忍受的是孤独和寂寞,所以很多人虽然对家庭和婚姻不抱什么希望,但还是选择了婚姻,采取了一种〃好死不如赖活〃的生活方式。原因是实在不能忍受单身生活的孤独。无论上班或者回家总是面对自己,自己高兴镜子里的那个人也高兴,自己不高兴镜子里的那个人也不高兴,太乏味了。转型期的中国现代社会一切停留在初级阶段,包括满足单身者情感以及生理需求的服务和娱乐设施也是初级阶段的(其中包括〃单身俱乐部〃,我们在下一章将有专门的文字叙述)。
采访中有很多的单身者都对我们很直率地谈到了他们的爱与性,他们认为他们有爱和性的权利,困难的是,有时候他们的确不容易获得。一方面要抛开责任的困扰,一方面又希望获得情感和性的满足,这就是现代社会单身者面临的第二困扰。
单亲家庭不容忽视的社会话题(一) 
葛红兵 胡榴明 
〃和孩子父亲离婚之后我带着小孩生活了七年,比起完整的家庭,孩子当然有缺少的一些方面。我尽力地使他过得好,弥补他感情的缺憾。我一个人工作,回来照料家务,教育孩子.之前我的家庭生活过得很不好,夫妻之间经常发生冲突,给小孩心理上造成伤害。离婚之后家里平静多了,对小孩现在上学、将来参加工作心态的正常发展都有好处。有人总是喜欢将矛盾拖着不解决,实际上早解决对大家都好。现在我的经济稍微困难一些,但是心情好多了。孩子很快就要长大成人,那时候我就会觉得我的辛苦很值得。〃(一个40岁的单身母亲的话)
吴女士,33岁,某机关干部,离婚后带着儿子独自生活,因为婚姻经历不幸福,她曾经下决心做一个单亲妈妈,但是没过多久就再一次结婚,一年后离婚,后来又一次结婚。几次三番,都没有找到她所需要的幸福生活,至今为单亲家庭,为此她感到沮丧。带着疑问我们采访了她,听完她叙说的不幸的婚姻故事,我们询问她关于婚姻的看法。
〃我也知道结了婚也不见得有什么好果子吃,其实我挣的钱也够用,只是我不愿意同事和朋友还有我的父母亲戚说我是一个没男人要的女人。其实暗地里也不是没有男人喜欢我,但是光有情人有什么用,难道能带到场面上给人看吗?女人的一生只有靠丈夫撑着,不然别人都不拿你当一个女人,没办法只好找个人结婚,带着一个孩子和人家过,矛盾一下子就来了,我挺护儿子的,所以几次三番地和人家过不好。正因为不是结发的夫妻,所以彼此都看得很淡,说离就离,一点感情的牵挂都没有。想起来这一生过得真没意思。〃
据统计,英国单亲家庭1988年比1971年增加8倍,占全国家庭总数的1/16,而到1993年则占27%,1995年占30%;英国每三个孩子就有一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美国每五个孩子就有两个孩子是单亲家庭的子女。
1996年欧共体所有国家新生儿统计数目之中有24。3%为非婚生子女,其中丹麦46。3%,英国35。5%,法国38。8%,另有非欧共体成员国冰岛达最高比例60。7%,也就是平均三个新生儿就有两个是婚外生育。
中国单亲家庭数目,因为各种原因,目前尚无明确大规模统计数字。但是也有一些抽样调查数据:至1999年底离婚所致的单亲家庭子女在我国中学生中达到5%资料来源:
中南社会事务调查所。;某大城市市中心小学高年级某班,单亲家庭子女占全班学生总人数的8%。2000年5月,由著名影星巩俐主演的电影《漂亮妈妈》在武汉市公演,引起巨大轰动(此类电影题材的轰动,说明单身母亲现象在中国社会已经成为一个热点)。依据电影故事,6月,武汉有关部门组织评选一名下岗后抚育残疾子女的单身母亲,如此苛刻的条件,短时间在武汉市居然评出了数十例。
同期,武汉市新闻媒体报道了一个真实故事:丈夫抛弃了因疾病而半身瘫痪的妻子和年幼的儿子,母子二人挤在一间简陋的不足十平米的小平房里艰难生活,屋里除了搁一张床外仅仅只剩可容许一个人走路的空间,几乎完全丧失了劳动能力的单身母亲每天伏在床边做饭洗衣。这样的例子虽属特殊,但是也可以生动地反映出单亲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
目前,中国社会的公众舆论,一般都认为单亲家庭在教育和哺育子女的问题上存在重大欠缺,这个观点是比较直观,也是比较粗糙的。单亲家庭对孩子的哺育和教育的优劣程度,其影响主要取决于这个家庭的经济收入,如果这样的家庭处于低收入水平,但是能够及时地获得社会的救助,那么我们就能将这种影响控制在最小的范围内;单亲家庭对子女教育的影响除了由于单亲一方出于工作的压力而没有时间施展教育以外,最主要的问题是处于单亲家庭的孩子受到传统文化观念影响而形成的心理上的自卑。这一问题主要是中国文化源流的问题,譬如西方发达国家,因高离婚率造成的大量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基本上能够做到以坦然的态度来正视自我以及父母现存的生活方式。所以,只要我们加强社会舆论传播,建立适当的社会组织帮助这些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就会使他们正确认识自己的家庭,减少自卑感,勇敢地走上社会。
成为一个单身母亲或单身父亲,对于任何成年人来说,都是有他或她不得已的理由,即使是仅仅出于自己的生活观念而选择了单身,也情有可原。公众舆论在考虑子女教育责任的同时还应该尊重婚姻双方作为自由人本身追求幸福的权利,在婚姻关系确实破裂的情况之下,要求他们为了儿女而牺牲自己的整个人生,这是不合理的。因而公众舆论不应当仅仅是反对离婚,反对单亲家庭,甚至歧视单亲家庭的儿童,而是应当给予他们(单亲家庭及子女)理解和适当的关爱,社会组织则应当尽量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
单亲家庭和单身个体有区别,没有子女的单身个体的优势在于:1 经济独立,没有负担;2 没有家庭的亲情也没有家庭的争端;3 不用担心子女教育和就业;4 行动相对自由;5 可以全身心投入工作。
单亲家庭就没有纯粹的单身者那么幸运了,除了经济条件特别好的单身母亲和单身父亲以外,多数单亲家庭的生存状况是十分艰难的。
1被迫。例如上面的例子,婚姻配偶的一方为了摆脱被医生诊断为终身残疾的妻子的抚养责任而提出离婚,为了子女的生存,被动离婚的一方只有单独抚养子女。不能再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残疾的牵累。这样的单身母亲或者单身父亲可能是为了子女而牺牲自己,依靠一个人的工资和一个人的精力来抚育一个孩子,其中的艰难辛苦是可以想像的。
2主动。因为遭遇婚姻和家庭的不幸,离婚或者丧偶后拒绝婚姻,宁可一个人抚育子女、与子女相依为命,从子女身上寻找情感的依托。
3有再婚的意图,但是因为很多原因不容易找一个让自己满意的或者是让孩子满意的再婚配偶,只有维持单亲家庭的现状。
单亲家庭不容忽视的社会话题(二) 
葛红兵 胡榴明 
单亲家庭,一般来说是不得已的选择,和单身个体的生活选择是有些区别的。有子女的单身者在考虑自己是否再婚时,有比单身个体更多的顾虑,他们必须事先考虑子女,也有人几乎完全从子女角度来考虑,子女的幸福就等于自己的幸福。有的人为了孩子而再婚,理由是再婚可以争取到更好的经济条件,或者是生活上的帮手,以便于照料孩子;有的则永远放弃婚姻,理由是再婚之后可能遭遇到的种种困扰可能对子女造成伤害;有的人则是准备结婚然而苦于找不到合适对象。比起完整的家庭来说,单亲家庭抚养子女不仅必须面对经济的压力,而且在目前的文化环境中他们还必须面对精神的压力。家庭的破裂给子女造成了难以恢复的心灵创伤,社会的歧视(例如同学、邻居、亲友的议论)也给单亲家庭的子女带来一定的心理上的影响。
尽管如此,我们依然不赞成父母因为子女而勉强维持破裂的婚姻和家庭或者勉强再婚,我们认为这样做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可能更大。中国是一个重子嗣的国家,父母常常把孩子看得高于一切,特别是近数十年贯彻计划生育政策,在有效地遏制了人口增长的同时,也使得独生子女变成了〃小皇帝〃。很多父母过度溺爱孩子,为了孩子而放弃自己最基本的人格和做人的原则。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改变人们的观念,让法律上合法合理的离婚在人们的意识中也变得合情合理。离婚仅仅是个人生活选择的一种尝试,它不仅意味着旧生活的结束,同时也意味着新生活的开始;单亲家庭不仅仅是婚姻生活破裂之后的迫不得已的选择,也可能是一个成年人主动思考之后选择的一种生活的方式,社会舆论应当容忍和接受这种选择,家庭中的孩子也应当尊重家长的这种选择,孩子没有权利为了自己而抹煞父母如此选择的权利,社会更没有权利妨碍这种选择的自由。如果全社会的意识观念变过来,那么单亲家庭的生活境况可能会好一些。
西方社会已经建立了健全的帮助机制,帮助孩子们学会应付复杂的家庭离异问题,学会渡过家庭离异而造成的情感上、生活上的难关,渡过父母亲分开的适应期,所以西方单亲家庭的孩子思想成熟得比较早,适应社会的能力也比较强。这里举一个真实的事例:1990年代初的欧洲某国,一个11岁的单亲家庭男孩,父母离异后,母亲带两个妹妹移居他国。一天,男孩非常想念妹妹,拿了钱和护照(他本人的),私自乘火车前往母亲所在国城市,途中经过几个国家,其间,数次办理签证、数次倒换交通工具、数次兑换钱币(例如法郎兑换马克及瑞士法郎等,因当时没有统一的欧洲货币)。到了母亲家中(母亲当时在家,并没有感觉奇怪),瞒着母亲将两个妹妹(分别为8岁和6岁)偷偷带到机场,买好机票从检票口蒙混过关(机场对儿童单独乘机有规定年限),乘飞机回国。母亲发现后立即报警,此时飞机已在途中。两国警方交涉后决定待飞机降落目的地再将被绑架者送还。就这样小男孩终于将两个妹妹带回家里和父亲团聚一日,尔后由警方派专人护送两个妹妹回母亲的居处。当时欧洲媒体以《世界上最年轻的绑架者》为题进行了报道。
西方有法律规定:任何人在未经监护人许可的情况下带离被监护人,即可以〃绑架〃论罪。虽然这件事比较特殊,但是从这里也可以看得出西方儿童的生存应变能力。
中国城市家庭的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心理的自控能力比较低,父母亲的离异对他们的心理造成的影响也大。因此,有必要建立这方面的组织机构,针对性地帮助他们。
我们在采访中碰到这样一个女性,她说她的家庭、她的丈夫让她实在难以忍受,两人已经完全没有夫妻感情,她常常受到丈夫恶毒言语的侮辱,除此以外她还怀疑丈夫品行极为不端,对婚姻极不忠实。但是,当我们问:〃既然这样,那么你为什么不离婚?〃她回答:
〃为了孩子。〃她告诉我们她的儿子对她说:〃为了我在同学中的面子,请你们一定不要离婚,我不想让别人认为我是一个离异家庭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