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勿负红颜 >

第21章

勿负红颜-第21章

小说: 勿负红颜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侯,我一定会履行我今天的诺言。”
听着我的话,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当我说完后,她硬邦邦地丢下一句话:“让你自鸣得意的记忆能力见鬼去吧!”就转身走到前台付帐,然后看也不看我,径自匆匆离去了。
我愣愣地看着她匆匆离去的背影,没想到最后还是莫名其妙地惹她再次生气了。算了吧,不管她了,反正她也不在乎我的感谢 ,因此,我除了履行今天的诺言以外,以后彼此应该也不会有什么纠葛了。既然现在专业课已经能够跟上,那么,我很快也就会恢复到她所说的那种“外星人”的独来独往的生活当中去。
第十四章文坛隐士
    与周丽婷这段短暂而饶有兴味的接触,在我的生活中就象吹过身边的一阵清风一样,平常而无声无息地过去了,并没有带给我多大影响,只是将我与她原来的那种陌生人的关系变成了点头之交,因为在她曾经无私地帮助我以后,我不可能不对她保持应有的礼貌。我又象以前那样,除了应付专业学习以外,只剩下吃饭、运动与自学财会专业这三件事了。我依然独来独往,远离校园活动,远离其他同学,整天过着自认为还算充实和有意义的生活。一点也感觉不到我的生活将会出现重要事件的兆头。
不久后的一天晚上,我在自学一段时间后,觉得眼睛有点疲劳,就合上书本,闭上眼睛准备休息一下。脑海中却没来由地出现周丽婷那张最近有点感伤情绪的脸来。
我心中一惊,在明知自己决不可能对周丽婷怀有什么企图的情况下,怎么会突然想起她呢?可能是因为:一来,周丽婷确实是个容易给人产生深刻印象的美丽女孩;二来,虽然我与周丽婷只有过短暂的接触,但是相比于其他同学,她却算是入学以来对我帮助最大的同学;三来,最近在教室里与她点头招呼时,确实发现她原本一直开朗明媚的面容罩上了一层感伤的情绪。
看来我也不能免俗地产生了怜香惜玉的念头,觉得绮年玉貌的她不应该有感伤情绪,甚至产生想问一问她为何感伤的念头。但一想到自己与她不过就是点头之交,再想到她那令人难以招架的喜怒无常的脾气,就再也不敢有此念头了。脑海中经过这么一扰乱,自学的兴致竟然荡然无存了。看到阅览室关灯时间也快到了,就干脆走出阅览室,回到了宿舍。
一回到宿舍,就看见自己的床上放着一封信,便拿到手中,发现是自己投稿的杂志社寄来的。心想肯定是一封写着“感谢支持,请继续支持”之类套话的退稿信,便不想拆开来看信。可是转念一想,觉得人家编辑同志既然没有无声无息地处理我的稿件,而是很负责任地专门寄了一封退稿信,那么应该是读过我的稚嫩之作,兴许在信中有一些中肯的、有益的建议,因此,我不妨拆信看看。
拆信一看,确实是一封短信,但是内容却完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我飞快地浏览了一遍,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闭上眼睛,深吸了一口长气,平静了一下突然激动的心情,再睁开眼睛,把信仔细阅读一遍。信中确实有如下语言:“你的这篇小说文笔清新自然,语言生动有趣,情节安排合理,哲理隐含文中。只是结尾突兀,有意犹未尽的遗憾。但是总的看来,仍不失为近年不可多得的佳作,我刊拟在下期发表,请速将个人简历告知。”
我注意到责任编辑叫吴悦然,信中并附有联系地址、电话与传真。这样看来,我的小说是真的要发表了。难道我的处女作真象信中所说的那样好吗?这真叫人难以相信!不过,这个编辑确实厉害,一眼便看出我的小说意犹未尽。本来我投稿的小说就只是我整部小说的上半部,只是想投石问路,心里其实没有抱太大希望。现在不仅可以发表,而且得到编辑的高度评价,远远超出自己的希望,心中的高兴可想而知。
我一下就想到了莜莜,冲动地想要立即打电话告诉她,让她与我分享这份快乐。我又猛然想到我是瞒着莜莜从事文学创作的,看来我只能独自享有这份快乐了。以前我知道,痛苦没人分担会更痛苦,而现在我明白,快乐只有与人分享才会更快乐,没人分享的快乐是难以持久的。
因此,在目前我这种只能独自享有快乐的时候,我很快就从兴奋状态中清醒过来,忍不住责问自己:刚刚知道自己的一篇小说可以发表就兴奋异常了吗?何况现在觉得不错的仅仅是编辑同志,是不是能被大众接受还不知道呢?只有能被广大读者接受的文学作品才是有生命力的作品,也才能起到陶冶大众、影响大众的文学目的。我暂且无须兴奋,还是静待读者的检验吧。
我原来设想,只要上半部可以发表,我就把下半部也寄出去争取发表。现在想来,还是应该稍安勿躁,只有上半部为广大读者接受,在广大读者也象编辑那样感觉到意犹未尽、欲罢不能的情况下,下半部才有发表的价值。这样一想,我的心情也就平静下来了。
第二天,我给吴悦然编辑打了个电话。听着电话中柔和、沉稳的女声,我猜想吴编辑可能是个中年妇女。她在电话中告诉我,她一口气读完了我的小说,深为感动,简直不相信出自一个初试文笔的大学生,她还称赞我的文学天赋非常好。当我告诉她我是一名数学系大学生时,她更是惊奇不已,她本来以为我至少应该是个学文学的大学生。
接着我告诉她我不想要别人知道我从事文学创作的想法,我希望她能帮我这个忙。其实我只是不想让莜莜知道我在悄悄地从事文学创作,我想在以后一个适当的时机才告诉她这件事。这样的一个想法,倒使我的文学创作变得象“地下工作”一样,不过我觉得这种感觉其实也挺有意思的。
我接着告诉吴编辑,我想就用“周悦”的笔名发表这篇小说,“周”取自我母亲的姓氏,而“悦” 则是为了感谢她发现我而借用了她名字中的一个字。说到简介,只简单地说是一名在校大学生即可。吴编辑在电话中笑着说,只要以后只让她编辑发表我的小说,她就一定会帮我这个忙,替我保守这个秘密。我赶忙说我还不知道自己以后能不能再写出有用的东西呢,如果能写出来,我一定寄给她。她于是笑着说就这样一言为定,一直等到我再不想隐瞒自己时,这个协议就会自动失效。
她接着鼓励我要勤于创作,她相信我一定会继续创作出好作品。她最后补充说,也许我这种甘愿置身于文学圈外从事文学创作的心态,会更利于挖掘自己的创作潜力。敢情她还拔高了我这件“地下工作”的境界,那就让她这样抬举我也无妨,因为我本来也无法向她解释我这样做的真实意图。
吴编辑的鼓励对我影响很大,我觉得:既然以她一个阅人无数的专业眼光,认为我在文学创作上是个可造之材,我又何必妄自菲薄呢?我就应该充分发挥自己这方面的潜能,何况这本身就是我兴趣所在。但我同时又不能忘记:我不仅不能耽误数学专业的学习,而且还得继续进行财会专业的自学。这样一来,我其实是需要超负荷地一心三用了,我的生活不得不象高速旋转的陀螺那样不停地快速运转了。除了去操场运动以外,我不得不远离喧闹的人群,绝缘于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无视自己周围发生的一切,独自陶醉于自己繁忙而充实的世界。
由于受到吴编辑的热情鼓励,我又产生了一股创作冲动。于是,我白天应付专业学习,晚上则钻进阅览室进行写作,甚至暂时中断自学,因为我知道:我必须让这股冲动得到发泄后,我才能平静地自学。这样看来,我以前对自己的估计是完全客观合理的:我只能做到一心二用,而根本不可能做到一心三用。明白了这个道理后,我在心里暗下决心:这是最后一次因为文学爱好而影响自学了,今后,在考取研究生以前,我必须做到心里平静如水地认真自学。
到我的小说如期在杂志上发表时,我已经又完成了一部中篇小说。我并没有急于投稿,我还是想看看我的处女作是否能被读者接受。令我难以想象的是,小说发表后竟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刊登小说的杂志很快脱销,各种评论文章接踵而至。我注意到大多数评论还是持肯定态度的,微词不多。
我看到有的评论说文中的感情描写过于理想化,我想这可能是由于我年轻识浅、本身缺乏这方面的经验所致。因此,我觉得这种意见是中肯的、是一针见血的。也有的评论认为小说弥漫了一层淡淡的忧伤色彩,看后使人有点辛酸,不利于鼓励人积极地面对人生。其实这种说法也不无道理。因为在我这上半部小说里,年轻的主人公连遭不幸,对生活、对情感、对社会大多处于迷惘、彷徨的时期。但几乎所有评论都觉得结尾有点仓促,看后不能尽兴,而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结果。
当吴编辑在电话中告诉我,由于反响强烈,准备召开一个专题研讨会时,我告诉她还是先别忙着开什么研讨会,我这儿还有整部小说的下半部没有发表呢。她听后大喜过望地责问我为什么当时没有一道寄给她。我向她解释,我是一写完上半部就迫不及待地抱着“投石问路”的心情寄出文稿的,下半部是寄出文稿后接着完成的,我要在看过上半部的反应情况后才决定是否发表下半部。
现在上半部发表后,读者既然都感觉意犹未尽,而且我的下半部是在上半部发表以前、按我原来的整体构思完成的,不是特意等到读者反应后才匆忙补上的,与上半部本来就是一个完整的整体,因此我认为是到了下半部发表的时候了。她问我下半部有多少字,我说与上半部字数差不多,上下部合计二十五万字左右。她听后就说也甭象连载似的单独在杂志上发表下半部了,干脆还是由她做责任编辑,上下部作为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由与他们杂志社同属一家的出版社单独出版算了。我说既然能单独出版,那就更好了。
我寄出下半部文稿后,在吴编辑的张罗下,整部小说很快付梓出版了。也许是因为有上半部的铺垫作用,这次整部小说发表后,获得的反响更加强烈,初印册数远远不够,不得不在短期内一再重印,简直可以说是在文坛引起了不小的震动。除了少数有异议的评论以外,大部分都是肯定的评论,甚至有不少溢美之词。
我惊讶地发现莜莜竟然也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虽然她不知道作者就是我,但是也许是由于她对我非常了解的缘故,所以她也就在无意中成了我这篇小说的知音,因此她的评论文章显得既有深度也很到位,是最有影响的评论文章之一,她也由此引起了文学评论界的关注。
我坚持不露面做什么配合发行的宣传活动,吴编辑也信守了与我之间的口头协议,没有泄露我的很平常的身份。好在我不露面小说照样畅销,因此并没有影响出版社的经济效益,出版社也就不好再勉强我了。这样一来,由于除了吴编辑以外,无人知道我的作者身份,我倒象个冷眼注视小说发表的旁观者了。
经过出书这么一折腾,一学期也快过去了,我也应该暂时过足了文学瘾了。已经耽误了太多的时间,也应该收拾心情清醒地面对考研究生的现实了。于是我又打了个电话给吴编辑,告诉她,我准备集中精力考研究生,恐怕这两年得封笔了。
她说实在太可惜了,要是趁着这股热乎劲继续写下去该有多好!读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