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人生 >

第8章

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人生-第8章

小说: 一个普通人的真实人生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才最长久。
真实的东西,本身就具有极强的说服力。一个饥肠沽漉的人,只能老实说“饿了!”无须多加形容。如果已近绝望,一句“我想吃!”该是表达了多大的yu望。只有经历磨难的人,才懂得说真话的分量。我听过一位农村妇女介绍她的模范事迹。她不识字,也就不用写讲稿,一口气讲了两个多钟头,井井有条,生动感人,连她的内心活动都让人“看”得清清楚楚。我想这是她确实做了一些事,真正有所体会,照着生活原来的面目,客观地描述,并没有刻意追求“重点突出”“因果关系”“合乎逻辑”,没有凭空塑造,窃取别人的形象,但是她成功了。唯一不足的倒是她想说些客套话,时髦话,有意无意夹进几句生硬的书本语言。在她看来也许是华丽的词句,想显示她多少懂得一些“文化”,结果反显得别扭。要是她用日常说惯的家乡语言讲出来,会更生动。事物本身有它的完整性,有它内在的联系和感人之处,就看你是不是善于去发掘。我很庆幸,如果人生没有挫折,恐帕就写不出好文章,这是上天赐予我的财富,我要好好珍惜。
我还是愿意保留原来的面目,如此才能打动别人和我自己的心。任何时候好人都有缺点,坏人也有其长处,绝不会是纯粹的好,绝然的坏。只有真实地提供好的与不好的,人们才会更愿意学习那好的,并从不好的一面吸取教训。如果总想把自己的人物写得十分高大完美,由作者来塑造一个供人学习的楷模,这无异于在愚弄和欺骗读者,对读者采取不信任的态度。不应该总是由作者来指导读者,应该提供一个机会,让双方共同来评价书中的人物。
鲁迅先生说:“我们能够大叫,是黄莺,便黄莺般叫,是鸱鹄,便鸱鹄般叫。我们不必学那才从私窝子里跨出脚,便说‘中国道德第一’的声音。”就让我叫出自己的声音吧!不管这声音多难听!
在忧患中获得新生,尝到创作人生的甜味,我终于做了一件对得起自己的事,我感到欣慰。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1)
更新时间2009…7…1 6:44:52  字数:13

 原创!<;/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2)
更新时间2009…7…1 6:45:22  字数:11

 !<;/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3)
更新时间2009…7…3 7:13:10  字数:11

 !<;/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4)
更新时间2009…7…3 7:13:39  字数:12

 创!<;/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5)
更新时间2009…7…5 9:38:12  字数:11

 !<;/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6)
更新时间2009…7…5 9:38:42  字数:13

 原创!<;/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7)
更新时间2009…7…6 6:52:37  字数:14

 点原创!<;/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8)
更新时间2009…7…6 6:53:05  字数:5

 a>;

九、曲折人生——走出坎坷(9)
更新时间2009…7…8 6:54:05  字数:13

 原创!<;/a>;

十、成就人生——实现自我(1)
更新时间2009…7…8 6:54:36  字数:1709

 改革开放伊始,胆大的人抱着能干则干,干不了就跑的心态,率先冲上前去。一边看着风势,一边大赚一把。有了“第一桶金”,就象吃了定心丸,信心十足,暗自窃喜。政策也在逐步落实,报上开始大力宣扬“个体户”,表彰“万元户”,提倡“先富先光荣”。效仿的就多了,“头脑灵活”的各显神通纷纷走上发家致富的路。“政府里的人”也有人冒险去“下海”,“闯荡江湖”。老实人不屑一顾,后来看着别人西装革履,处处摆阔,心里又不平衡。工薪阶层仰人鼻息,无从发财,有不安分的也变着法子干违法的事。目标只有一个,朝着发展“钱途”而去。
我内心的防线虽然没有溃退,但看到自己满足于现状,变得惰性十足,与世无争,似乎在衰老,又不安起来。过去于困窘中不得不东奔西跑,却时时透出一股锐气,显示生命的活力。那时怕要“死于安乐”。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摧人向上。我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忽然也想趁自己还能干十年、二十年,也出去拼一把,实现自身的价值。照着方格写出字,可以工整美观,却显呆气刻版,妞妮胆小。只有在没有框框的白纸上,可以无拘束地写出花样来,感到“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老是呆在学校大集体里,就不能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毕竟“大有大的难处,小有小的难处”,谁也怪不了谁。
1990年9月,我决定以请求“病休”为借口,先离开学校。一个月后我正式申请“提前病退”,同时开始四处打听。最初是希望有熟人能引进到私有企业去摸索一段。但很快就发现事情不象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他们需要的是熟练的财会人员,懂得做“两套账”,还有营销人员,必须会“吹牛”。虽然我相信只要让我学一阵,掌握决窍,肯定能胜任。但他们不是职业培训班,对人员的要求是,“来之能干,干之能胜”。看来凡受制于人的事,都很难如愿。再说吃别人的饭碗,报酬再高,成绩也是别人的。自己创业,即使是个小店的老板,也是当家作主,所有劳累悲喜都归自己,岂不快哉!可资金呢?门路呢?谈何容易。一切复归惘然,教育局也迟迟不肯对我的申请下达批复。
1991年2月一个偶然的机会,我遇见母校陈校长。他是我中学时代同年级的同学。在一中读书六年时间里,虽然不在同一个班级,彼此都有一定了解,由于我学业优秀,也算是当年学校里一个“人物”,是届组里头校友联络员。此外我还有一群志趣相投,高尚而友爱的伙伴。当时每逢寒暑假街委会都会组织学生成立“回乡工作队”,搞一些社会活动,过一个愉快的假期生活。这一来,同一街区的校友,虽在不同年段,不同班级就学,却因假期活动,经常在一起,逐渐成为好朋友。我们曾组织“野草”篮球队,穿着统一印制的球服,到机关部队去参加比赛。有时又三、五成群,骑着自行车到郊外去游览参观。看着奇形怪状的山丘,我们追逐山波;望着一片绿油油的小树林,我们陷入宁静;趟着涓涓的山间溪流,我们戏弄鱼儿。感受着大自然伟大慷慨的美,我们心里永远有实现不了的梦想。到了傍晚,大家又会不约而同聚在家乡那块大青石板上或榕树下,聊天讲故事,交换彼此的见闻。虽然有时我们也淘气,恶作剧。比如会脚穿木屐,故意在夜间噼叭噼叭列队穿过大街小巷,引得好事者出来探头观望。也曾用西瓜皮砸在跟男朋友聊天,而不肯卖票的电影院女售票员脸上,然后迅速“撤离”。但我们的学识,幽默感在同时代的学生中毫不逊色。爱好也十分广泛,音乐、美术、体育,各人都有一技之长。我们的友谊从小长大,充满智慧和幻想,我们的友谊还得到各自家长的赞同,被称为一群“快乐的狗兄弟”。连家长们之间也彼此常有往来。后来他们都陆陆续续考上大学,只有我成了“落弟生”留在本地。但到了每年假期,他们回到家乡,大家还要相会,照样到大青石板上或榕树下去,而且每年都会去郊外拍几张照片留念。随着岁月增长,我们的友谊变得更为成熟牢固。重要的还在于通过这群“狗兄弟”,我认识了一中不同届组的不少校友。七十周年校庆时,我曾帮陈校长从一位企业家,我初中的同学那里募到一笔款项,给当年校庆添加一点兴奋剂。陈校长认为我在校友中有一定的影响力,那时他又在筹备七十五周年校庆,得知我“闲置在家”,便热情邀请我去母校帮忙。我想闲着也是闲着,再说只是帮忙,如有合适的工作,我随时可以离开,便答应他。不想,却从此把我引到另一块新天地。(待续)


十、成就人生——实现自我(2)
更新时间2009…7…10 7:09:12  字数:11

 !<;/a>;

十、成就人生——实现自我(3)
更新时间2009…7…12 7:17:43  字数:5

 a>;

十、成就人生——实现自我(4)
更新时间2009…7…14 7:02:30  字数:1168

 香港之行在当时全校师生和校友中影响非常大。学校认为需要我这样一个人。我也觉得找到用武之地,便到县教育局撤回“退休申请书”,同时要求调到一中办公室搞校友工作。调动手续很顺利就办成。我再次进入母校,这次的身份已是教师了。
七十五周年校庆在全校师生共同努力,广大校友热心参与,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获得圆满成功。特别要提到新加坡螺城公会的侨胞们。那时离庆典的时间只剩一个月,我决定给那里的校友和著名乡贤发去请谏,目的仅仅想扩大海外影响,让他们了解一中。知道家乡的第一中学正在筹办校庆。想不到他们接到请谏后会在最快的时间内召集公会成员通报这件事,并委托一人在庆典当天千里迢迢送来二十多人的贺仪。完全出我意料之外。海外侨胞对家乡教育的重视和热心支持可见一斑。此外还要感谢各届组的校友联络员。他们象我一样默默地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帮助联系众多校友,提供多种信息,搜集相关资料,为母校集资办学牵线搭桥。这正是“有力出力”,“众人拾柴火焰高”。我仅仅做了该做的,而且都是事前幕后的,到了庆典那一天,该是学校领导去唱主角,我只是当中普通的一员,可我内心的兴奋,别人恐怕未必能明白。这就是一个人找到自我价值的表现,对别人是否赞扬肯定已无所谓了。
校庆过后的诸多善后工作仍由我来处理。凡校庆期间发来贺电、贺信、贺词、诗书画墨宝、礼品、贺仪等等,所有表示祝贺的单位、个人和寄送成果资料的校友,都得一一答谢,不能有任何纰漏。对校友的每一个细小的礼节,都会给他们留下难忘的印象。在日常工作中校友是我的服务对象,联络和接待是主要事项。只要有地址,我会把每期《校友报》都寄到校友手上,不问他的名望地位如何。外省市难得回乡一趟的校友,视《校友报》如家书一般珍贵,他们接到后大部分回信表示感谢,说是没有一份报纸能如此令他们心醉,梦牵寐挂。有的还索要以前没有看到的《校友报》。对每封来信我会一一回复,不敢有丝毫怠慢。每逢新年,我会替学校给校友们寄去贺年卡,这都是一根根丝线牵连着母校与校友的情谊,加深了校友对母校的爱戴和感激。许多远道回乡的校友,想到母校来走一走,看看母校的变化。应该说较有名望的校友,学校会主动邀请或由校友带进来,领导出面会客作陪。有突出贡献、影响较大的校友,事前要作好安排,挂上迎接的横幅布条,贴上欢迎的标语。一般的校友他们不敢惊动学校,总是悄悄地来,静静地走。其实只要有人告之一声,我总是不论职位高低,福贵贫贱,一概热情接待。校友们能来学校走走,是对母校怀有深情。我求之不得,感激不尽。说明我的工作做得好,除非特殊情况,我也不去惊动领导,因为他们有他们的事要忙。
校友工作毕竟不象上课那样,天天都有事。学校的主要任务仍是教育教学。所以校庆过后一段时间,遇到上级临时来学校抽调下乡人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