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心理学-第2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标语;在汽车站、火车站、轮船码头,你会听到广播告诉旅客们开
车时间,等等。
一瞬间,外界都会有无数的信息刺激着我们每个人。但是并不
是所有的刺激都能被我们注意到。其中,绝大多数的刺激都被忽略
掉了,只有一小部分被我们选择并加以注意。也就是说,注意是有
选择性的。那么注意的选择性由什么决定呢?首先,所受的教育,
所从事的职业,往往会影响我们把注意投向哪里。请看下面这个故
事。
一位医生、一位房地产商和一位艺术家是好朋友,他们一同去他
们共同的朋友一位医生家吃晚饭。路上他们经过了一条繁华的街道。
到了医生家以后,医生的小女儿请艺术家给她讲个故事。
“今天,我沿着街道走,”艺术家说,“看见在天空的映衬下,城
市像一个巨大的弯隆,暗暗的金红色在落日的余辉中泛着微光,像一
幅美丽的图画。”
接下来小姑娘又让房地产商给她讲个故事。房产商讲道:“我在
街上看见两个男孩子在讨论怎样挣钱,一个男孩说他想摆一个冰淇
淋小摊,并把地址选在两条街道的交汇处,紧挨地铁的人口处,因
为在这里,两条街上的人和乘坐地铁的人们都可以看见他。我发现
这个男孩懂得经营位置的价值,没准他将来能成为一个很好的商
人。”
接下来,小女孩又让医生给她讲,医生的故事是这样的:“有一
个橱窗从上到下都摆满了各种药品的瓶子,这些药品用于治疗各种消
化不良,有一些人正在挑选。可是我明白他们所要的也许不是什么药
品,而是新鲜的空气与睡眠,但我却不能告诉他们。”
这是一个带有心理学意义的儿童故事。这三个人走的是同一条街
道,看到的是同样的事物,可是,他们眼中的街道却如此不同。这个
故事揭示的是,不同的人对生活中事物的注意具有不同的选择性。艺
术家、医生和房地产商在同一条街道上,注意到了不同的事物。他们
的选择之所以不同,是因为他们所受过的不同教育和训练。教育本身
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使人们选择不同的刺激,即注意不同的事
物。这种注意长时间就形成了一种习惯,使人们对某个领域的事物更
加关注,并形成比较高的认识和技能。
此外,认知者本人的经验、生活方式、文化背景等,都会影响到
他对事物的注意的选择。
心理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给一些美国人和墨西哥人看两类图
片,一类是美国人所熟悉的打棒球的场面,另一类是墨西哥人所熟悉
的斗牛场面。实验者把这些图片快速地呈现给他们,两类图片交叉出
现,也就是让他们一会儿看到打棒球,一会儿看到斗牛。
如果乍一想,我们会以为墨西哥人和美国人能同时看到两种场
面,但结果却出人意料:84%的美国人只看到打棒球的场面,而74%
心理攀
的墨西哥人只看到了斗牛的场面。这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生活中熟悉的
事物更容易产生注意。
注意力还有个特点是,近期获得的经验可能会引起定势,就是在
接下来的经历中更容易引起注意。在一个实验中,给被试者看一些不
同颜色、不同形状的纸片,先让被试者看一会儿,然后问他看到的纸
片是什么颜色。当然,他能够非常接近地说出所呈现的颜色,但是如
果接着问他这些纸片是什么形状,就不能那么准确地回答了。所提的
问题使他去注意纸片的颜色而不是纸片的形状或大小。
广告商利用这个规律,可以使人更多地注意到他的广告。比如
伦敦某地铁的出口处没有电梯,只有一段陡峭的楼梯。在楼梯的台
阶之间印有“为呼吸困难者使用”等等字样,每一个经过的人都可
以看见。因此,当大多数人气喘吁吁地奔上楼梯时,这则广告立即
映人眼帘。同样,不久之前的经历也可以用来引起注意。那些所谓
的时事广告就属于这个类型,而且是最常用的一种。例如,在一部
戏剧获得巨大的成功之后,同名的书也会畅销,它的主题曲也会流
行起来。
33记忆规律:
练就过目不忘的本领
一名监狱看守交给一个犯人一封信,让他照着念。在历次演出
中,犯人念的这封信都是全文写出的,但是这一次,扮看守的演员有
意要和扮犯人的演员开个玩笑。他把一张一个字也没写的白纸递给犯
人。扮犯人的演员一看便傻了眼,他已经记不起信的原文,于是,瞧
了一会儿,谎称光线太暗,说了一声“请代读”,便把“信”又给了
看守。扮看守的演员突然遇到杀来的回马枪,也同样背不下信的原
文,他急中生智,说道:“是呀,光线确实太暗了,我得拿眼镜去。”
便托辞退下了台。不一会,看守戴眼镜重上,已经拿回了信的原文,
并大声流利地为犯人朗读了那封信。
在这个故事中,两名演员之所以差点把戏演砸了,就是因为他
们没有把台词背下来。这就涉及到记忆力的问题。什么是记忆呢?
我们以前感知过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在大脑中重新反映出来,记
忆就是这种以前经验的贮存与重现。记忆是一种在感知觉基础上建
立起来的精神活动,这类活动在人们的认识过程和生命活动中有非
常重要的作用,因为一切复杂的高级心理活动的发展,都必须以记
忆为基础。
记忆是反映机能的一个基本方面。由于记忆,人才能保持过去的
反映,使当前的反映在以前反映的基础上进行,使反映更全面、更深
入。也就是有了记忆,人才能积累经验,扩大经验。记忆是心理在时
间上的持续,有了记忆,先后的经验才能联系起来,使心理活动成为
一个发展的过程,使一个人的心理活动成为统一的过程,并形成他的
』臼理特征。
可以说,没有记忆,一切心理的发展、一切智慧活动,都是不可
能的.即使记忆发生局部的或一时的障碍,如因脑受伤或精神病患而
发生的对某一时间阶段以前的经验或某一类的经验的全部遗忘,心理
活动也要发生极大的困难。
也许有人要说,现在是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们很容易查找到
任何资料,所以记忆力在今天变的不那么重要了。其实在很多时候,
记忆力的作用仍然是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有时记不住一些东西会
让我们处于很尴尬的境地。比如是见到一个认识的人,忽然想不起对
方的名字,会让对方怀疑他在你心目中不重要。还比如,在工作中的
忘事会给上司留下“糊里糊涂”的印象,而对你的能力产生怀疑。还
比如,忘记了配偶的生日,如果对方比较较真,可能引起一场家庭大
战或感情危机。
那么,决定记忆力的因素有哪些呢?
随着行为神经科学的兴起,有的科学家研究了情绪同记忆力的关
系,他们认为,情绪记忆可能受脑内化学物质支配的“好感机构”所
控制。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兴趣的东西容易记牢,激
动人心的事往往终身不能忘怀。脑内支配“好感机构”的化学物质,
即脑啡肤和内啡肤,可能与这类记忆有关系。
生活中我们常发现这样的人:他在一个领域显得很聪明,在另一
个领域却知之甚少。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对感兴趣的事情记的很牢,也
就是说,兴趣成为记忆和遗忘选择的分水岭。比如数学家陈景润虽然
在数学领域有天才的头脑,但他在生活中却可以说是“低能儿”,许
多生活常识他都记不住。因为他对不感兴趣的东西本能地排斥,而把
脑力放在他感兴趣的数学研究上。
此外,人们对于愉快的事、引起美好情绪的事也容易记的更
牢。大学里的一群朋友骑自行车去颐和园玩,没想到半路上自行车出
了毛病,修完了再上路。在公园里划船时,老天好象故意作对似的,
下起雨来了。大家没有带伞,都淋湿了,冻得够呛。心情也急躁起来,
有人甚至争吵起来。总的说来,这次游玩并不怎么愉快。但是过了很
久,朋友们又回忆起这次倒霉的游玩,却感到十分畅快,充满了欢声
笑语。
这是生物适应性遗忘规律,是记忆的选择性的一种表现,就是说
坏事情、不愉快事情比好事情、愉快事情忘得快而干净。相反,不愉
快的情绪,比如心理的压力会成为回忆的障碍。
另外,心理上的压力也会影响到记忆。人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
况,在考试的时候,面对一个非常容易的问题,却怎么也回答不出来。
这就是由于压力造成的。据一项研究结果表明,压力可能使人们在回,
忆脑中所储存的事实和细节的时候变得十分困难。研究结果还指出,
除了考试之外,还有几种环境可能影响人的记忆力,如工作面试、法
庭做证、战争等,这都是由压力造成的。
至于记忆的方法,我们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死记硬背不
容易达到良好的记忆效果。比如有一个人决心充实自己,开始挨排学
习百科全书。然而他从“A”学到100多个单词,就再也学习不下去
了。即便他继续这样学习下去,也不会有多大成效,因为百科全书是
一种辞书,而教育的基础是所获知识的体系。
心理学家认为,决定记忆效能的主要性质是它的准备性,即迅速
从已识记的知识贮备中取出为当时所必须的东西的技能。有些人知道
得并不少,可是他们的全部知识在记忆里只不过是些死东西。当需要
忆起某种东西时,需要的东西老是忘记了,而不需要的东西却“浮上
心头”。还有些人,知识虽然可能少一些,但全部得少应手,并且在
记忆里随时能够再现所需要的东西。所以一开始,不要随随便便地、
泛泛地学习东西,而后再去发展记忆的准备性,记忆的准备性是在识
记的过程中形成的,识记应当是有意义的,而且在识记时立刻就建立
起识记同需要使用这些知识的场合之间的联系。
积累知识的系统性对于发展记忆的准备性帮助极大。在识记某个
东西的时候,应当明白我们为什么这样做和这种材料在什么场合下可
能需要。在这里,从事物中找出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的能力具有特殊
意义。心理学家苏沃洛夫建议道:“记忆是智慧的仓库,但是在这个
仓库里有许多隔断,因而应当尽快地把一切都放得井井有序。”拿破
仑说,一切事情和知识在他的头脑里安放得象在橱柜的抽屉里一样,
只要他打开特定的抽屉,就能取出所需要的材料。比尔·盖茨也具有
类似的特点。
另外,有意义材料往往比无意义材料遗忘慢。利用这个规律,人
为地在没有意义联系的广告内容之间制造意义有利于记忆。例如,把
Benz(汽车品牌名)翻译成“奔驰”,把Pentium(计算机芯片名)
翻译成“奔腾”。
在记忆的时候,使用多少个感官也对记忆的效果有所影响。心理
学研究还表明,参与收集信息的感官越多,信息就越丰富,所学的知
识也就越扎实。也就是说,多种感觉器官一齐上阵参与记忆,要比一
种感觉器官孤军作战单独记忆的效果好。所以宋代学者朱熹要强调:
“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美国心理学家格斯塔做过这样一个实验,把智商相近的10个学
生均分为两组:第一组在屋里只有5张椅子和5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