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九重紫 >

第6章

九重紫-第6章

小说: 九重紫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一想,就怜惜起小儿子来。



有官身和没官身的就是不一样。



要不然这世上的人为何挤破了脑袋都要做官。



老太太的心偏向了这个每日在她面前嘘寒问暖的小儿子。



而窦耀成断了仕途,买卖有得力的管事相助,越做越大,越做越红火,他的心思渐渐放在了享受上。



开始只是呼朋唤友,把酒言欢,后来开始梨园听戏、章台走马。



赵氏知道了劝小儿子:“你是有身份的人,怎能和那些贩夫走卒的女人一个桌上喝酒?不如买几个聪明伶俐的小丫头回来,请了真定府的名角调教,自己养个戏班子,既有颜面,可以解角闷,逢年过节的时候还能热闹热闹。”



有了母亲这话,窦耀成还有什么顾忌?



他玩得越发荒唐。



两兄弟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深。



赵氏看着这样不行,请了娘家的哥哥出主意。



赵舅爷想了想,道:“亲兄弟,明算帐。不如趁着你在的时候把家分了。大家各过各的,也就没什么好说了。”



赵氏沉思良久,痛下决心:“总比我死后闹出分产不均的笑话好。这分家的骂名,我背了。反正我已经是半截进土的人了。”然后把大儿子叫了回来:“……不要再为这些琐事争吵!”



“母亲,这不是琐事。”窦焕成不同意分家,试图说服母亲,“仕途一时荣,文章千万好。家族立世之本不全在举业上,门风万不可缺。有举业,没有门风,守得住本心不被纸醉金迷所惑还好,若是守不住,过惯了好日子突然塌陷下去,比那寻常人家还凄惨;有门风,没有举业,堂堂正正的行事,清清白白的做人,歪风邪气不敢浸,自有福缘。舅舅家就是这样的……”



“我知道,我知道。”赵氏敷衍道,“是我想分家。我不想再看到你们这样闹腾下去了。特别是你弟弟,十年寒窗苦,落得这样一个下场。你们兄弟一场,你不照顾他,谁照顾他?可这兄弟也如夫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生伤,再好的感情也经不住。你就当是孝顺我,把这个家分了。”



窦焕成在母亲面前发誓:“我一定会照顾好弟弟。不用分家……”



赵氏摇头:“你听我说。你爹爹虽然留下了万贯家财,却不及窦家现在家财的三分之一。我想把家中的财产一分为三,我一份,你一份,你弟弟一份。我跟着你弟弟过,等我去了,我的那一份就留给你弟弟……”



这是要分家呢?还是要分财产呢?



这是母亲的意思呢?还是弟弟的意思呢?



窦焕成不敢多想,他点了头。



赵氏请赵舅爷、当时真定县的县令、两个媳妇的娘家一起做中人,把家分了。



既然母亲跟着弟弟,窦焕成让出了位于真定县的大宅,在县城的东边盖了个五进的青砖瓦房。



从此窦家一分为二。



窦焕成那一支因住在城东,被人称为“东窦”,窦耀成这一支因住在城西,被人称为“西窦”。



窦耀成,就是窦昭的曾祖父。



果如窦焕成所担忧的那样。没几年,窦耀成妻妾争宠,闹出了人命案,又牵扯出很多内院污垢。虽被压了下去,但西窦这一支却伤了元气,窦耀成不到四旬就病逝了,子嗣相继零调,只活下了窦昭的祖父窦铎。



“东窦”却人丁兴旺。



窦焕成有两儿三女。九个孙子,三个孙女,十一个外孙,九个外孙女,其中两个儿子一个女婿都先后中了进士。



他没有忘记自己在母亲面前的承诺,始终对窦耀成这一支照顾有加。



窦耀成去世后,窦焕成把年幼的窦铎接到了自己的身边,帮窦锋管理家产,亲自教他读书进学,看着他成家立业之后,把家产分毫不差地交到了窦铎手中。死后还留下遗嘱:“东西两窦是一家,分居不分宗”。



窦锋对伯父比父亲的印象更深刻。他把窦焕成当成自己的父亲一样,和几个堂兄像亲兄弟一样。儿子窦世英出生后,和东府窦家“世”字辈的兄弟一起排了序,以示两家如一家,永不分彼此。



所以窦昭的父亲虽然是独子,却被称为七爷。



而被称为三爷的,则是窦昭二伯祖的长子窦世榜。







这个月参加PK,请大家没事的时候看看PK榜,如果《九重紫》没进前十,还请大家帮着投一票,若是进了前十,就有票投票,没票的看正版吧!



O(∩_∩)O~



祝大家新年愉快。







第七章疑惑



更新时间2013…1…219:00:13字数:3131



听说窦世榜来了,父亲亲自去将他迎了进来。



他手里提着筐桔子。因都是家里人,母亲和丁姨奶奶没有回避。大家见过礼,窦世榜指了指桔子,笑着对祖父道:“是大哥送回来的,我特意拿了点您尝尝。”然后从小筐里掏了个桔子递给窦昭:“寿姑,吃桔子。”



窦昭人还有些呆滞。



母亲戳了戳她。



她喃喃地说了声“多谢”。



窦世榜笑着摸了摸窦昭的头。



祖父就道:“上炕坐吧!我这里有慎行送的大红袍。”



丁姨奶奶立刻转身去了旁边的小茶房沏茶去了。



窦世榜也不客气,上炕盘腿坐在了祖父的对面。



窦昭拿着桔子,安静地依偎在母亲的怀里,眨也不眨地盯着窦世榜。



十年前就已经过世的三伯父,如今活生生地站在了她的眼前,还叫她吃桔子!



想她在田庄里的时候,三伯父隔段时间就会去探望祖母,每次去,都会给她带点小玩意,或是时新的帕子,或是漂亮的头花,或是稀罕的吃食,有一次,还送了她一对无锡泥娃娃。大大的眼睛,圆圆的脸,穿着红色描金的小袄,笑眯眯地作着揖,把田庄里的小孩都羡慕得不得了。她把那对娃娃摆放在窗台上,直到她十二岁离开田庄,那对娃娃才被收到箱笼里,随着她从定县到京都,留在了济宁侯府。



那些日子,三伯父的每次到来都如同照在她身上的一缕阳光,让她变得熠熠生辉,光彩夺目。



她从来不曾忘记。



窦昭的视线有些模糊,听见窦世榜笑道:“……大哥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兰哥儿前些日子来信,说入秋到现在,大哥已经犯了三次心绞痛。只因河工未完,不敢有所懈怠。大哥来信,说等过了这些日子,他就准备辞官回家,和小叔一起潜心研究易经。”



祖父哈哈大笑,道:“仕途虽荣,案牍亦苦。谁让他要做官的!”说着,笑容渐薄,正色地道,“他这心绞痛一日比一日厉害,可请大夫看过?”



“江南名医都请遍了。”窦正榜道,“可大家都没有什么良方。只是一味的让静养。大哥是那歇得住的人吗……”



窦昭在一旁听着,思绪却已飘远。



大伯父叫窦世样,是大伯祖的长子。比父亲大三十八岁,比祖父小四岁。他和祖父一样,从小跟着曾伯祖读书,和祖父说是叔侄,实际上情同手足。窦昭记事的时候,他已经去世。说是为了修河道,累死在了扬州府任知府的任上,事迹还写在祠堂的青石碑上。建武四年,江南发大水,很多河堤都被冲垮了,只有大伯父在任时修的那段河堤安然无恙。大伯父的政绩被重新翻了出来,皇上为此下特圣嘉奖了大伯父。



兰哥儿是大伯父三十六岁上才得的独子,二十一岁就考中了举人,之后却屡试不第。皇上念着大伯父功劳,恩荫他为句容县主薄。他来京都谢恩的时候,在京都的窦氏族人纷纷为他接风洗尘。窦昭因为继母的缘故和窦家的人不近,只派人送了贺礼。



自己要不要提醒三伯父一声呢?



可她说的话三伯父会听吗?



窦昭犹豫着。



丁姨奶奶领着两个丫鬟端着茶点走了进来。



母亲把她放到了地上,帮着丁姨奶奶上茶、摆放点心。



窦世榜端起茶盅来喝了一口,赞了声“好茶”,然后感慨:“这可真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啊!”



慎行是窦昭的二伯父窦世棋的字,是窦世样的胞弟,比窦世样小八岁,比窦世榜大四岁。他二十六岁就中了进士,之后一直在外做官,在江西布政使的位置上致的仕。



窦昭只听说过这个人,根本就没见过——她在真定的时候,他在外做官;他致仕回乡,她已经嫁到了京都。



大红袍产自武夷,听三伯父这口气,他现在应该在福建为官。



祖父听了哈哈大笑,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是个‘靠’,怎比得上你?我们可都指望着你吃饭呢!”



窦家在外做官的多,为了科举“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贤贤书”的人更多。



窦世榜管着东、西两窦的庶务。



他闻言嘿嘿地干笑了两声,表情讪然。



窦昭记起来了。



三伯父不仅和二伯父、四伯父、五伯父一起参加过乡试,还和六伯父、父亲、大堂兄窦文昌、二堂兄窦玉昌、三堂兄窦秀昌、四堂兄窦荣昌一起参加过乡试……好像一直都没能中。



父亲见状端起了茶盅,迭声道:“喝茶,喝茶!”又高声吩咐母亲,“三哥难得来一趟。你去跟灶上人说一声,做几个下酒的小菜,我陪爹爹和三哥喝两杯。”



“不用了,不用了。”窦世榜看了父亲一眼,笑道,“大哥让我给小叔带了几句话。天色不早了,我传了话就要回去了。”又道,“快过年了,家里还有一大堆事等着我呢!”



“那也不耽搁这会功夫。”祖父笑道,父亲却拉了母亲,“既然三哥有话和爹爹说,那我们就先回屋了。”也不管母亲的惊讶,推搡着母亲出了鹤寿堂,“三哥这个时候来,肯定是有要紧的事。”



母亲释然,又许久没见到父亲了,望着父亲的眼神柔得像藤蔓:“那好。妾身回去服侍相公早些歇了吧!”



“好,好,好。”父亲应着,回头朝着鹤寿堂望了望,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



窦昭顺着父亲的眼光望了过去。



四周静悄悄的,积雪在月色下闪烁着清冷的碎芒,祖父书房里桔色的灯光显得格外的温暖。



窦昭狐疑。



母亲却一无所觉,一路上和父亲说说笑笑地回了上房。



有个两鬓斑白的仆妇迎了上来,行着福礼喊着“七爷”、“七奶奶”。



她的样子很严肃,眼神却很温和。



窦昭一看就心生好感。



母亲把她交给了那妇人:“俞妈妈,今天你带着寿姑歇在暖阁吧!”



俞妈妈微笑着应“是”。



父亲奇道:“寿姑的乳娘呢?”



“她受了风寒。”母亲说着,径直往屋里去,“我怕她过了病气给寿姑。”



父亲只得跟上。



一行人进了厅堂。



父亲和母亲往内室去,俞妈妈抱着窦昭往内室后面的暖阁去。



她还没有等到那个女人,怎能就这样离开母亲!



“娘亲,娘亲!”她在俞妈妈怀里扭着身子。



“四小姐,莫哭,莫哭!”俞妈妈哄着她,回快了脚步,“俞妈妈陪着你玩翻绳,好不好?”



父亲犹豫道:“要不,今天就让寿姑和我们一起睡吧!”



“这……”母亲目光幽怨地望着父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