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念春闺 >

第125章

念春闺-第125章

小说: 念春闺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道:“九郎说了,明年开春,带妾身去看花海。

卫清风终于不动声色的松了一口气。

当下夫妻二人各自收拾妥当。堪堪在午时赶到城中。

谢葭眼看驿站在望突然想了起来道:“妾身要去拜会这里的县令。他有赠马之谊。”

卫清风点点头,道:“你们先在驿站歇两天。等大家的伤好了再上路。”

谢葭道:“好。将军只管先去凉州。”

卫清风笑了起来,道:“傻丫头,我们已经到凉州啦。只不过凉州之大…···我们要定居的地方,是边陲的小城,叫和庆。”

谢葭又一怔······那离廖夏威廖刺史不是还十万八千里远?!

高达和吴明已经迎了出来,眼下也没有时间多说。卫清风碰了碰谢葭的手臂,两人就分开了。

谢葭松了一口气,拖着疲惫的身子进了驿站。

知画形容憔悴的迎了出来道:“姑娘。”

谢葭点点头,道:“他们人呢?”

“都在休息呢。轻罗姐守着长安,但不久也睡了过去。姑娘,喝点粥?”

谢葭饥肠辘辘,自然点头说好。粥端了上来,看起来是毫不起眼,里面只有一点儿玉米粒什么的。谢葭起初也没在意太多,吃了几口,发现竟然香的不得了,连吃了三四碗也不知道是不是她实在太饿。

她终于把碗放下了,竟有些意犹未尽,道:“这是什么粥,这样香?”

知画笑道:“就是普通的鸡粥。”

“…···鸡?”可是粥里半粒鸡肉也没有看到啊。

“就是把鸡放进去和粥一起煮,再把鸡捞出来另外做菜。这是本地的吃法。”

“味道挺鲜的。”

其实她从小吃惯山珍海味,若不是饿的厉害,估计也没有什么稀奇

吃饱喝足主仆二人坐了下来,开始商量正事。

知画道:“这玉康县令姓陈,口碑还是不错的。在这里做县令已经做了三年了。”

“是爹的学生?”

“这倒世不曾听说。”

谢葭寻思了一回道:“不管怎么样,多想无益。现在我们是平民之身,又是外来客,他们愿意跟我们扯上关系,也是正好,省了许多功夫。”

虽然此地离和庆还很远,但是横竖不过走一趟的功夫,总不会有什么坏处。

当下各自去休息。

第二天一早,几个练家子的身子底子好,伤的不重的都已经缓了过来。只有长安还行动不便。

谢葭就带着长忠刺槐和知画,一起驱车到县衙去。当然,车子是跟驿站借的。

本地是个小城,县衙看起来也不比上京大衙。

到了门口,报了名号,就有衙役来请她们进去。看起来,这衙役倒是充当了小厮一类的角毙。

迎出来的是一位身材高挑面如满月的妇人,梳着罗鱼髻,不过二十五六的年纪,看起来有七八分温婉,又透着些许精明。//

“卫夫人!来就来了,又何必带着东西。”她笑意盈盈的让谢葭坐下了。

谢葭笑道:“陈夫人这是说哪里的话,妾身是特地来感谢陈大人的赠车之谊的。”

陈夫人便道:“听说夫人病了,不知现在可好?”

谢葭道:“已经无恙了,幸好有陈大人的及时雨!”

闲聊了大半日,陈县令终于下了堂,匆匆赶来。听了下人来报,陈夫人就请谢葭移位大厅。

谢葭到了大厅,那陈大人官服未除,就已经等着了。他是一个身量修长的男人,相貌平平,气质中庸,但是有一种读书人特有的儒雅气质。

“卫夫人!”

谢葭大吃一惊,不敢接他的礼,忙道:“陈大人,妾身已是平民之身,哪里敢接大人如此大礼!”

陈夫人瞧了便也笑道:“大人,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客气反而生分了。”

陈大人就瞪了她一眼。陈夫人这才噤声了。

陈大人让谢葭先坐,复又诚恳地道:“卫夫人怕是不认得下官吧。十年前就是雎阳馆初立的时候,在下进京去赶考,曾经得过令尊的教诲。令尊的才学,实在令下官惊为天人,若无令尊教诲在下三年后再考恐怕也无法金榜题名!”

十年前……

谢葭便道:“大人和家夫……是同窗?”

陈大人诚恳地道:“不敢提同窗二字。但是在下官心中,一直以师礼称谢大人。”

谢葭心中若有所思。这家伙一看就是没什么背景的,不然不会被放到这个鸡不拉屎鸟不螫蛋的地方来。现在不管卫清风如何,谢嵩都还是百官之首,嘤调动一个县令简直轻而易举,在这种小官眼中简直就是天人一般的存在。

不是卫清风流放经此地,恐怕这陈县令就只能一辈子默默的在心里给谢嵩执师礼了。

但是不管他是什么居心,不管这位陈夫人的眼神有多么的不以为然,但是他们既然是流放居于此地·那当然也就没有拒绝和这种官员交往的道理。虽然路远······但是谁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事呢。

谢葭便笑了起来,道:“大人说起来还是妾身的师兄······妾身也曾进入雎阳馆求学。不过只是去凑了个热闹罢了。”

陈县令一听立刻便道:“卫夫人既然抬爱下官,那下官也就厚着脸皮叫夫人一声师妹了!”

谢葭顿时就笑的像朵花一样,又送了他一副谢嵩的笔墨。果然是打蛇打到七寸上,此人诚惶诚恐地收下了。

谢葭婉拒了他们留自己吃饭的邀请,只说家里还有伤员。

陈县令一听立刻关切的道:“是随行的家将受了伤?”

谢葭直言不讳,道:“过山的时候,遇上了山里的猿王袭击……还好带出来的几个家将都是身手不错的。”

陈县令听了勃然变色:“山中猿乱由来已久,竟叫师妹遇上了!”

谢葭笑了起来,隐隐有些傲然·道:“折损了两匹马。不过已将猿王斩于山中。”

陈县令当场怔住。

陈夫人忙道:“卫夫人可有看错,那果真是猿王?要知道夫君曾重金请了百来号勇士上山去杀猿王,也是无功而返······”

谢葭叹道:“卫府武将都是各有所长的,也是我们运气好。人倒是都没事,只可惜折损了两匹马……”

说着就平淡的把事情的经过说了一遍。当然略去了卫清风出现不说,只说自己手下几大家将勇斩猿王。几乎是立刻,就看到那陈夫人的脸色都变了。看着站在一边的刺槐和紫薇·都隐隐肃容。谢葭看着好笑。

又推辞了一番,谢葭才带着随行出了门来。陈县令非要送她们一辆马车。谢葭看得出来这地方没什么油水,他们也过的算是清贫——那陈夫人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遂也不占他

们便宜·留下了足分量的银子。言辞恳切,陈县令也不好不收。

回去的路上,刺槐就百思不得其解,问她:“夫人,咱们送给他们的那副谢大人的真品,就已经价值连城了,何必再给钅艮子呢。”

谢葭笑呵呵的道:“横竖咱们不缺那点钱。书画这种东西,在这儿又不能吃不能喝,再说妇道人家识字都不容易了,哪里认得什么书画。我们既然是大家出身,又怎么能跟她们一般见识。现在不能舀她的便宜,到时候她知道了这书画值多少……还怕她不服服帖帖的!”

刺槐没有很听懂,只道:“咱们出门在外,能省还是省着点好。夫人不是说行事不宜太过张扬,怕被人舀了把柄吗?”

谢葭道:“那也不能失了身份。

更不能白舀别人东西。被人说穷要骨气总比被人说是私交当地县令的好!”

她想了想,又冷笑道:“横竖我爹现在还是朝廷一品大员,愿意给他们脸子,他们都要给我兜着才是!”

刺槐就噤了声,不敢再提。

知画却知道她心意······恐怕是又想起了姑爷下狱的时候,所遭的人情冷暖吧!

一行人回到驿站,稍作休整,第二天又再次出发。

因为知道卫清风跑在前面,众人倒也都好整以暇了起来·不再没头没脑的赶路。若要过山路,便找了当地人来领路,绕远一点都没关系,重要的是保证安全。

长安在马车上休息了一天,第二天就可以独自骑马了。

当地的马虽然品种一般·但是显然更擅长行山路。山中马道要比人路还要多。因为山实在太多·若是要运送物资什么的就非常不方便。因此便修建了一条又一条又高又险的跑马道。当地人非常彪悍,即使是旁边嶙峋的的山路也敢直接走过去。当地的女人甚至也能牵着马在陡峭的马道上跑上几个来回,脸不改色心不跳。比起到现在看到这山路还吓得脸色发白恨不得手脚并用的谢葭,不知道要高多少个段数。

这一路走下来,天气竟然渐渐暖了起来。谢葭开始明白了卫清风的话。这西南地区,大约可以比拟前世的昆明这种春城一类的城市,高山上冷的要命,雪山皑皑,可是山下的气候却是冬暖夏凉·非常宜人的样子。

又走了大半个月,总算到达和庆。

众人一路风霜,都非常疲惫。进城的时候正好是傍晚,夕阳西下,整个城市被笼罩在一层难以言喻的美丽细碎的阳光下······

长安道:“将军住在城西。听说是个叫翠屏园的地方。”

谢葭笑了起来,道:“听名字就不错。”

一群人到了城西,七绕八绕,好不容易绕到那个所谓的“翠屏园”……那是一个极小的门户,门上歪歪斜斜挂着那个匾额,写着“翠屏园”三个字。院子只是刚刚打扫出来·二进的院子,还不如将军府一个小院子大。小院子里乱七八糟的摆着许多花卉,还没有整理出来。因此就有些灰尘。

谢葭一笑,道:“木头屋子挺好看的。”

正说笑,卫清风回来了。他换了一身朴素的青色长袍,但是掩盖不住他修长挺拔的身材。他带了两个小子,探头看了一眼·道:“来了。”

轻描淡写的一句。然而眼角却偷偷望她脸上瞄。

谢葭道:“不错,是个好地方。”

又问:“九郎到哪儿去了。”

卫清风便自拉着她把她往楼上带,一边道:“屋子里已经收拾干净了。我去县衙记录一下户籍。算着时间你们也该过来了。你是大臣之女·在县衙留个名字,那就是他们的责任了。”

谢葭脚下踩着木头梯子,讶然道:“那岂不是走动也不方便?”

卫清风道:“总是稳妥一些的。”

楼上共有一个主卧,一个茶厅,并三个小卧室。

卫清风道:“楼下还有四接屋子,一个伙房。”

“那大厅呢?”

“按当地人的习惯,就是半建在楼层下。我们吃饭也在那儿。”

说着,推开了主卧门让谢葭进去。好像是刚建好的房子,占了整个墙三分之二的木头菱格窗子,倒是颇有一番韵味。

谢菝笑道:“挺好的。”

卫清风笑道:“床也做好了,你的梳妆台什么的都做好了,之后要添补什么,就看你自己的了。”

谢葭点点头,道:“恩。”

两人看过了主卧,其他屋子都是给下人住的。谢葭也不好去参观。

卫清风便让刺槐把人都叫来给谢葭过目,拜见主母。

除去谢葭带来的人,还有一对当地母女。母亲是中原汉族,姓孙,只叫她孙嫂。

嫁了个羌民,生了个女儿今年才十一,名叫央宗。

谢葭大概分配了一下人员。房间多,人少,几乎可以一人一间。就让几个单身的女孩儿陪着住在楼上,轻罗夫妇和长安住在楼下。孙嫂母女就负责洒扫和采购。

安排好这一切,天也黑了下来。吃过孙嫂做的饭,感觉和中原菜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月亮就升了起来。

静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