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剑传-第1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痛苦难以忍受。
“这琴声……似乎有着一股生命的气息……”
一种很奇妙的感觉。
“生命的气息……”
李图在想着,只有国士级别及上的琴师弹奏出来的琴声,才会蕴藏着生命的气息。
“如果……我明悟了这一缕琴声,或许对成为国士很有帮助;而且,我的琴艺也到了一品大琴师的巅峰,到了临界状态……”
“一个临界点……”
“明悟了琴声中的生命气息,那么……我将会成为国士。”
只是现在,这一缕琴声很缥缈,无法去捕捉,更谈不上去明悟出什么来。
时间一点点地过去,压力长时间笼罩在身体上,让人很难受,身子在不断地发抖;而且,体内的火焰也慢慢地冒了出来,在熊熊燃烧着。
烧得浑身通红。
身上的压力似乎轻了一些,李图不知道是不是自己的错觉,又或者被“烧山火”的火焰锻烧后,自己的体魄变得更强了。
总之,感觉到痛苦在慢慢退去,压力在一点点减轻……
是身体的麻木,还是真实如此,李图并没有心思去知道,现在满脑子只想去捕捉那一缕琴声。
心中除了琴声,已经没有其他的一切。
琴声越来越真实,蕴藏着一股生命的气息,似乎它就在不远处。
……
琴道上,每一个闯关者都承受着自己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身子在发抖,苦不堪言。
每一个人都在咬着牙齿在承受,心中也在奇怪着。
尽管如此,但琴道上的十五人,却没有一人放弃,依然继续走上去。
这些天才,他们的意志比一般的学子都要坚毅。
那一缕缥缈的琴声,胭脂小丫头听到了,师纪也听到了……凡是听到了琴声的闯关者,都在想着如何去捕捉这一缕琴声。
此时,他们才知道琴道的真正考验在这里。
在琴道的最前方,李图不由苦笑了一下,立即站了起来,一步跨出。
“琴声……竟然就在自己的身边。”
此时,发现脚下已经不再是阶梯,而是平地,但依然是云雾萦绕,白茫茫的一片,即使是灵识也无法看清周围的一切。
“琴声……就这里。”
此时的琴声非常清晰,很真切,似乎就在耳边。
李图知道自己已经走出了琴道,而且身上的压力也消失,感到无比的轻松。此时也没有多想,细细地感受着那一缕奇妙的琴声,而且琴声中的那一股生命气息,似乎越来越强烈,如同一个生灵般。
“这到底是什么琴声?”
李图微微疑惑,用心地去倾听,越是倾听,越是发现了琴声的美妙。更让他诡异的是,这琴声似乎就在他的心中,如同一个精灵般,在翩翩起舞。
现在要做的是捕捉这一缕琴声,去明悟它。
李图细细地感受着,心神宁静,随心跟着那一缕琴声,慢慢地沉醉在其中。
琴声的韵味虚静高雅。
“琴为之乐,可以观风教,可以摄心魄,可以辨喜怒,可以悦情思,可以静神虑,可以壮胆勇,可以绝尘俗,可以格鬼神,此琴之善者也。”
李图想起了琴谱中的一句,有了些明悟,心神继续在沉醉着,去感悟。
“琴之音,既淳和淡雅,又清亮绵远,意趣高雅,乐而不银,哀而不伤,怨而不怒,温柔敦厚,形式中正平和,无过无不及……”
“……琴之为器也,德在其中。”
琴道……一生追求?
李图在感悟着,此时那一缕琴音低缓悠远,缥缈入无,似乎消失了般。
“这……是无声之乐的意境。”
希声,至静之极的境界。
要达到这样的意境,则要求弹琴者必须将外在环境与平和闲适的内在心境合而为一,才能达到琴曲中追求的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境界。
琴声中才会蕴藏着生命的气息。
这生命的气息来自抚琴者。
李图取下了古琴放在膝上……
……
琴道上,胭脂走了出来,师纪也走了出来……
除了那缥缈入无的琴声,身边还响起另一个琴声,那一个琴声在变着,慢慢地多了一丝淡淡的生命气息。
“这是谁的琴声?竟然将要突破了……”胭脂有些疑惑,有些惊讶,难道是他?
接着,也静静地坐了下来,感悟着那一缕缥缈的琴声。
但另外一个琴声在影响着她,让她无法静心。
胭脂摸了摸放在膝上的那一口大琴,最终还是忍住了,没有发出异音去打扰。
只需要她的小手轻轻一拔,古琴发出的琴声绝对可以打断对方心物相合、人琴合一的意界,让他终止继续悟琴。
这一口古琴,它很不凡。
……
悬崖绝壁的那一株古老松下,萧让等人正在静静地看着琴棋书画四道上的一切,棋道上的俞汤、车文姬,书道上的七公主,画道上的落魄画家楚白,他们都进入了真正的考验之中。
闻到了李图弹奏出来的琴声,也是微微一惊,想不到他的天赋如此出色,竟然在考验中悟琴。
明悟了琴声中的生命气息。
他的琴声在慢慢地演化,出现了一丝淡淡的生命气息。
“他是何人?”萧让不由一喜,问着。
“他……”
慕容风看了一眼中年大叔,摇了摇头,但他的意思很明显,此人与萧大先生有关系。
中年大叔怔了一下,摇摇头道:“他与我没有关系,只是在我的酒肆中喝过酒而已。”
萧让有些意外地看了一眼中年大叔,接着点了点头。
……
李图的琴声,化为一朵朵淡白色的音符,飘落在山下,琴棋书画四道牌楼下的人都看见,听见了。
众人看到那飘落的音符,不由愕然……
音符很淡,里内蕴藏着一丝淡淡的生命气息,正在一点点地演化。
有年老的琴师看到这些飘荡的音符,目瞪口呆起来,他明白这是怎么回事,这是将要突破成为国士的节奏。
“这是怎么回事?”有人疑惑地问着。
“有人要成为国士了……”年老的琴师心中震惊,继而道了出来。
“成为国士?”
“不错,他要成为国士了。”年老的琴师道。
“是何人?”有人问着。
年老的琴师摇了摇头,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倾听着,这对他很有帮助。
“琴道上,一共走上的十五人,都有记录……燕国师纪,十九岁,一品大琴师;燕国乐艺,二十四岁,一品大琴师……”
会是何人?
山下的众人都在猜测着。
随着时间的流逝,音符在一点点地演化,蕴藏着的生命气息越来越强,诸人都在瞪着眼睛看着。
这一幕很少见,大家都想细心一观,一片安静。
最终,这些淡淡的音符,演化成了一只只淡淡的鸟儿,如同从虚空中生出,有黄鹂,有画眉,有山雀,有杜鹃,有百灵…
随着琴声的飘落,鸟儿越来越多,盘飞、鸣叫,在每个人的身边划过,然后皆向着山上朝拜。
而它们的鸣叫声,也成了琴声……
众人惊奇地看着眼前这一幕。
这就是琴之国士,百鸟来朝——(未完待续。)
第九十三章琴棋书画四人
琴之国士,百鸟来朝。
有人成国士了,梁山脚下引起轰动,众人在纷纷讨论着,究竟是何人成为了国士。
“天下又多了一名琴之国士……他必将名传四方,为世人所唱。”那名年老的琴师赞声道,声音有些激动。
“是他么?”
吴起微微皱着眉,在想着,他所指的“他”乃是酒肆中的那名无名琴师,他的琴艺已经达到了临界状态,只需要一个明悟就可以突破。
而且,除了他,实在是想不出还有何人。
那一片云雾中,白蒙蒙的一片,什么也看不清。
“他终究……先我一步,成为国士了。”
胭脂一身紫衣,秀眉如柳弯,眼眸如湖水,鼻子小巧,高高的挺着,樱唇不点即红。肌肤似雪般白嫩,举手投足间散发着一种高雅的气质。
头上三尺青丝黑得发亮,扎为双马尾。
此时,在轻轻地抚摸着膝上的那一口大琴,怔了怔,虽然这个结果早已经注定,但在它到来的时候,还是有些发楞。
“国士……”
口中轻轻地吐出了两个字,神情有些落寞,然后背起大琴,从云雾中走了出去,走下了琴道。
此时,还在琴道上艰难坚持着的天才,看到走下来的那个小身影,有些愕然。
她这是放弃了?
胭脂背着大琴走了下来,神情冷清,略显高傲。
她来闯梁山,并不是为了要成为圣手书生萧让的弟子,只是来考验的自己琴艺,成为闯山的琴之第一人,但现在已经没有必要再继续走下去了。
琴之第一人已经出来了,除非她现在也成为了国士。
但她的磨练还不够……
磨练不够,是因为她的年纪小,并不是她的天赋输于李图。
师纪、乐艺等人皆是怔了怔,想不到有人会在这个时候成为了国士,心中有震惊,有意外。
他是何人?
有不少人想起了那名戴着斗笠的无名琴师,会是他吗?
……
“……终成国士。”
心中千言万语,最终化为一语。
良久,李图站了起来,背上了古琴,在静静地伫立着,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或许是在想着,他数载来的求学生涯,不论是热暑还是严寒,刮风还是下雨,朝晚勤学苦读,不敢生出一丝懒惰之心,不敢生出一丝怠慢之心。
此时,在微微地抬着头,似乎是在凝视着天空,口中轻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声音很轻,不可闻。
大悲不悲,大喜不喜。
这是一种境界。
成为了国士,李图的心姓也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整个人一下成熟起来,一股特殊的气息油然而生,长发飞扬。
大师的风范与气度,尽显风采……
琴道的考验,对李图来说已经结束了,此时没有必要再呆在这里。
那一缕缥缈的琴声对他帮助很大,如果没有它,现在就不会成为国士。
李图摘下了斗笠,整理了一下衣冠,对着山上一拜。
以师之礼拜之。
一拜后,身边的云雾蓦然散去,显出了真颜。
前方,依然是一条白玉阶梯,不知道通向何方,但李图踏了上去。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
踏上了阶梯,李图想起了自己在檀香学府,开学试弹奏时所唱的那一道古老诗歌,此时轻轻地唱了出来。但此时的心境,与当时的心境不同……
歌声哀而不伤,怨而不怒。
中正平和。
……
山上。
悬崖绝壁的那一株古松下,身穿着灰衣的萧让点了点头,李图在琴道的考验中成为国士,他也很意外。李图的琴艺天赋真的很出色,悟姓很高,超过了很多人。
虽然他的那一缕琴声,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要成为国士,靠得乃是本人。
要不然,燕云七国的一品大琴师上千成万之数,但国士却寥寥无几。
李图摘下了斗笠后,他的面容显露了出来,落在萧让、慕容风两人的眼里,看起来二十左右,很年轻。
如此年轻就成为了国士,真的很出色。
两人心中大喜。
“善琴者,通达从容;善棋者,筹谋睿智;善书者,至情至姓;善画者,至善至美……现在,琴棋书画四道皆已经有人走出来了,可以开始第二关的考验了。”萧让沉吟了一下,淡淡地道,似乎是有些期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