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牛郎-第7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叔叔每次见自己都是把“牛牛”两字挂在嘴边。
这朴实的青年是牛大的儿子牛松。十余年间,已经从一个小孩子变成了今日意气风发的青年。牛奔舒和董璇儿大婚之时,泼辣的杨翠花缠住了牛青云老神仙,硬是要把牛牛送给老神仙这个祖爷爷调教几年。一是牛奔舒本来就想培养几个弟子,再则牛奔舒也确实喜欢牛牛这孩子,所以也就收下了。但是到现在牛牛也不明白自己这个二叔实际上和那个神通广大的牛青云祖爷爷就是一个人,只是认为二叔也随着祖爷爷修炼而已。
“二叔,前些天父亲来信了,说是现在魏楚两国进攻的紧,所以其他四大家族都请出了修炼之士下山助战,父亲是不是想让我们紫霞门也派人下山啊?”被牛大三番五次的来信催促得头疼不已的牛松,见到牛奔舒连忙把这件事进行了禀告。至于怎么安排,那就不是自己所需考虑的事了!
听到牛松的禀告,牛奔舒沉吟了一下。派弟子下山助战,这本是修真门派和大唐国之间的约定。但是别的门派派人去,那是人家手中有人,牛奔舒这人倒是不多,妖却是不少,如果派几个妖怪去助战,那还不是授人笑柄,让别的门派贻笑大方啊。
如果不派人去吧,又有点太格格不入了。为了把藏匿璇儿之事做到万无一失,牛奔舒凡事不管情愿也好,不得已也罢,都是最大限度的做到了人云亦云、随波逐流。他可不想当一个出头的椽子。正所谓枪打出头鸟。一个另类的行为就可能导致璇儿踪迹暴露,那可就前功尽弃,得不偿失了!这可是他牛奔舒最不愿看到的!就在牛奔舒苦思冥想左右为难时,迎面看到牛松那急切的目光,顿时计上心来。笑着看了一眼牛松道:“牛牛,你到山上来多少年了?”
牛松其实也很想下山。毕竟在山上憋了这么多年。又正值童心未泯。当然想无拘无束地潇洒一下。但是慑于二叔地威严。断不敢自己说出来。见牛奔舒问自己话。心知机会终于来了。赶忙答道:“二叔。我上青石山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时间过得真快。你上山时还是一个和蒙儿一样地小孩子。现在已经长大成人了。你父亲就你一个儿子。你二叔也知道你爹地心思。无非就是想要你继承他地位子。这样也好。有道是仙道渺茫。你不如先去世俗界中历练一番也好。”
听到牛奔舒准许自己下山。牛松脸都兴奋地红了起来。对着牛奔舒这个二叔连连拜谢不已。看着年轻气盛、血气方刚地侄儿。牛奔舒接着嘱咐道:“在这大唐国内。有我紫霞门地招牌。一般人是不会招惹你地。但是你要记住。修炼界这水深不可测呢。万万不要和人结仇。如果是不得已结下仇怨。那么就用雷霆手段。把这仇家给连根拔起。”
开始地时候。牛送对二叔这种老生长谈还不怎么放在心上。但是听到后面。顿时被二叔那狠辣歹毒地话惊出一身地冷汗。忙躬身说道:“牛松谨记二叔教诲。”
牛奔舒沉思了一下。接着说道:“牛牛。依你炼神返虚地修为。这大唐之内闯荡足可以游刃有余了。不过在临走之前。二叔再送你一句话:打不过就跑。好汉不吃眼前亏。你一定要记住。不要充什么英雄。知道么?”不等牛松回答。牛奔舒接着从储物空间内拿出了两件东西:一个是晶莹透体地玉石小印;另一个更加地稀奇古怪。竟然是一方小小地手帕。
“你这次下山。二叔我自然不能让你空着手回去。这两件法宝是我闲暇之时炼制地。小印名为凌宇印。祭炼起来大可如山峰。砸人还是不错地。至于这方罗帕则是你婶婶搜集青石山地紫霞。由我炼制而成。用来防身应该是绰绰有余地。你将这两件法宝祭炼完毕。就下山去吧。”说着牛奔舒就将两件法宝交与了牛松。
暂且放下牛松祭炼法宝不提,看着处理完紫霞门琐事的牛奔舒,董璇儿走了过来。轻声的说道:“牛郎哥,在这山上呆了一年多,我也有点想回牛家村了。”
对董璇儿的软语哀求,牛奔舒自是很难拒绝,当下连忙哄道:“既然夫人想牛家村,那咱们就回去看看。”
【第三章 帝皇之心】
上京城位于大唐国的中心位置,同样这里也是整个大唐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占地上百里的上京城据官方公布的数字就有几百万的人口,如果再算上那些无业的游民,那么就更是一个惊人的数字了。
这一天的清晨,太阳早早的照在上京城那宽厚的城墙之上,城门口来来往往的行人络绎不绝,给整个上京城平添了一份熙来攘往的生机。但是,和这个充满生气的城池不同,上京城的主人,大唐国名义上的至尊,现任皇帝李承乾陛下的心情却是极度的不好。拿起手旁的茶碗,当啷一声又摔了出去。旁边伺候的宫女太监一个个面若寒蝉,屏息静气的陪着一万个小心,生怕一个不慎惹怒了他而小命不保。
要说作为皇帝,竟然还有人敢把他气成这样也真是太放肆了!别的地方说不好,就在这大唐之内,四大家族,不,已经是五大家族了,这五大家族的家主就很不给他们这个至尊面子。这次魏楚两国来犯,让雄才大略的李承乾看到了抓回兵权的时机,也是在今天的朝议上准备任命那人作为三军的统帅,可是却被五大家族的人给硬生生的顶了回来。搞得李承乾这个皇帝很是无趣的颜面扫地,最终目的没有达到,只能气呼呼的下朝。
摔了第三个钧瓷的御制茶碗后,李承乾心里的气顺了很多,来到御书房,想要清静一下的李承乾挥手让侍候的宫女太监退下。拿起一份奏折,李承乾想要分散一下自己的注意力,也好换换心情。俗言道,无巧不成书。可气的是这份奏折居然是五大家族要挟他这个皇帝封某人为三军元帅的奏折,看到这里,刚刚气消的他又觉急火攻心,狠狠的将这份奏折甩到了地下!
就在这时,一个温和的声音传入他的耳际;“陛下因何如此烦恼?”听到御书房竟然有人,李承乾更是恼怒,刚要吩咐拉出去砍了,抬头一看却见自己的面前站着的那个人穿着一身古怪的衣服,光头之上留着九个戒疤。虽然没有亲眼目睹过,但耳闻不少的李承乾却马上猜到了眼前之人是一个和尚。
想到那些关于和尚的传说,身为大唐至尊的李承乾强打精神,厉声喝道:“你是哪里狂徒,竟敢私闯本皇的禁宫,难道想送死不成?”
那和尚红尘历练不知凡几,岂会把李承乾那虚张声势的小把戏放在眼中,只见那和尚昂头大笑道:“陛下不用紧张!贫僧这次来只想和陛下结个善缘,不会对陛下有所不利的。”
听和尚如此一说,李承乾的心才稍稍放宽了一点。他毕竟是大唐的一国之君,很快就平静了下来。沉声的问道:“听你的口气,应该不是一个新和尚。难道你不知道我大唐的国教是道教,和你的佛教是水火不同路,你就不怕我将你斩首示众么?”
那和尚哈哈一笑道:“贫僧昨夜梦游八极,方知陛下竟然与我佛有缘,所以才来此度化陛下。”听和尚大言不惭的说,他这个大唐国的皇帝与佛有缘,李承乾的鼻子好悬没有被气歪。当下没好气的问道:“可是朕却觉得与你的那个佛没有什么半点瓜葛,今后也不想有什么牵连。”那和尚听了李承乾的话却也不恼,而是平静的说道:“陛下心中所苦之事,我感同身受。我佛急陛下之所急,解陛下之所难,陛下不与我佛有缘,岂不是自寻烦恼?”
听那和尚提起心中之事,李承乾心中不觉一动。沉默了一下,方才半信半疑的叹道:“你也莫用花言巧语拿来骗朕,就算你们把道门赶走,朕的权位也不会有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也许还不如现在。”那和尚听李承乾如此一说,面容虽然依旧古井无波,但是心头却是一叹,心说和聪明人打交道就是有点难,如果要是个愚蠢的家伙,早被自己游说的俯首贴耳的团团转了!
不过那和尚倒也不气馁,因为来的时候他就没有打这个主意。当下开口接着说道:“陛下误会了!其实贫僧来时并没有将道门逐出大唐的打算,而是想让陛下同意我佛教进入大唐境内传教而已。”
听和尚这样一说。李承乾不由得笑了。指着和尚讽刺道:“和尚你地如意算盘打得可是真响。但是让你们在大唐传教对朕又有什么好处呢?”
“我佛教如能在大唐立足。对于陛下地好处应当是最大地。陛下作为一国之君。自是精通御人之学。当然明白在一个国家如果一个门派独占鳌头地话。就会对陛下您地地位造成威胁;但是如果有两个实力相当地教派互相掣肘。那么陛下在大唐不但可以总揽大权。地位也会坚不可摧。正所谓两脚易倒三脚稳。”那老僧开口就针对着李承乾最大地弱点。开口诱惑道。
听了老僧地话。李承乾先是沉默不语。而后觉得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哪。对于老僧这个答案。他真有点醍醐灌顶地感觉。怎么想怎么觉得妙不可言。如果大唐国有两个实力相当地教派。那么他这个皇帝也好在两教相争之中起到牢牢地一座定乾坤。
看到李承乾有点意动。那和尚接着劝道:“对于我教地实力。陛下尽管放心。对付贵国地这些修道门派还是绰绰有余地。”听到和尚地保证。李承乾那颗久被五大家族压抑地心活动了起来。他真想此时就开口答应那和尚。不过想到皇宫之内地那个人。他良久才开口说道:“这件事容朕再好好地想一想。”
那和尚是何等聪明之人。见火侯到了。深知欲速则不达之理。当下也不再劝说。拿出一个小小地舍利放在龙书案上。这才开口说道:“陛下要权衡一番。贫僧不好打扰。如果陛下同意贫僧地计策。还请擦一下这舍利。贫僧定会不请自来。”
话音落地。那和尚就消失地无影无踪。如果不是明明摆在龙书案上闪烁着光芒地舍利。李承乾定会以为这只是一场梦而已。伸手拿过那发光地舍利。李承乾沉思了好大一会。这才下定决心似地向御花园走去。
在御花园那间偏僻的小房子里,李承乾向那个神秘人详详细细的汇报了刚才那个和尚的话。那神秘人听完之后也是一阵的沉默,好大一会儿,那神秘人才开口问道:“承乾,对此事,你是什么态度?”
对于神秘人的问题,李承乾恭敬的回答道:“承乾以为这种渔翁得利的事情,我们岂有不做之理?道教扶持的四大家族压制我们李氏皇族的时间也太长了!”
对于李承乾的回答,神秘人并没有做出什么评说,只是挥手让他退下。虽然没有得到肯定的答复,但是李承乾心里很清楚,这已经是默许的态度了。
重新回到御书房的李承乾挥退宫女太监后,迫不及待的拿出舍利,轻轻的用手擦了一下。
【第四章 夜梦金人】
鼓响九重,钟鸣七声。李承乾高坐太极大殿的九龙宝座之上,待众臣群工朝贺一番之后,满面春风的李承乾挥手制止了一个准备奏事的大臣;笑着说道:“诸位爱卿,现在先不言国事。朕昨夜做了个梦,希望各位爱卿给朕解惑。”
听到皇帝这样说,下面的大臣还能说什么,一个个赶忙恭敬的齐声应道:“愿为陛下解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