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末觞歌之悲殇汉末-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允的意外到来,令卫宁和刁秀儿错愕不已,心情不可谓不复杂。卫宁可以说怀有几分歉疚,王恒虽然可恶至极,但毕竟是王允的唯一骨肉,自己的冲动使得王氏断了香火;刁秀儿的错杂心情更是难以言明,义父王允按说待她不薄,可是正是他的儿子强暴了自己,让她领受了巨大的痛苦。他也因自己而失去了子嗣,没有了送终的人。
王允来此的意图是什么?卫宁三人都各有自己的揣度,不尽一致。
虽然心中对给刁秀儿带来灾难性痛苦的王恒仍有着仇恨,但对于王允,卫宁理智地区别对待。“王大人!”卫宁语气中带有愧疚,还夹杂着不知所措的味道。
见到卫宁和刁秀儿,悲沉的王允毫无预兆地跪倒在二人面前,痛哭流涕。刁秀儿和蔡琰莫名其妙,直接愣住了。卫宁则慌忙扶起,掺着明显衰老了许多的王允到大厅就坐详谈。
王允始终不停地痛哭着,卫宁三人不便相劝,任由他放纵着自己如今脆弱的情智。好半会,王允总算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了,他起身向着刁秀儿和卫宁各作一揖,卫宁忙扶起。
王允坐下说道:“卫太傅、秀儿,老夫对不住你们!逆子之事,已查明,一切都是他自个作孽。这几日我犹豫难决,不敢将情况上报朝廷,深怕暴露真相导致王家身败名裂。可是老夫今天终于想明白了,应该给秀儿和太傅你们一个公道!”
刁秀儿听到王允如此深明大义,又回想起那不堪的遭遇,忍不住掩面而泣。卫宁捏了捏刁秀儿的玉手,向着王允深深一拜,说:“宁对大人高义深感佩服,然此事既已过去,就忘了吧!”
卫宁不希望让刁秀儿受辱的事公诸天下,虽然自己可能因此重回朝廷,但相较于心爱之人的伤痛,一切都显得有些黯然失色。刁秀儿感动万分,忘情地依偎在了卫宁身上,为他的善解人意,也为他的温柔体贴。
卫宁小心翼翼地抚着刁秀儿的黑发,蔡琰见状,没来由地心抽痛了下,尽管理智告诉她应该高兴。
王允心头淡淡的欣慰袭来,颊间有了些许喜色,秀儿的幸福让他心安。小半刻,刁秀儿发现了自己失礼暧mei的动作,忙起身回座。
“卫太傅,秀儿有你照顾,老夫也安心了。”王允对刁秀儿着实喜欢,相处日子虽短,却有种视如己出的关爱。
“王大人,以后可以叫我仲道。宁已不再是太傅了!”卫宁难免有些失落。
“都是老夫之罪,害得国家失一栋梁啊!日后谁来除董贼,匡正天下呀!”王允自责道。
卫宁摆手笑道:“宁身不在朝,可心无日不惦记朝廷。除贼易尔,能者岂在少数?”
王允倾身向前,问道:“仲道已腹有良计不成?”
卫宁只笑不语,惹得王允着急万分,最后慢悠悠地说:“时机未到!”
王允不再多问,继而想起什么,问:“刚才老夫见着吕布了,他……”
本已轻松的气氛顿时陷入了诡异,沉默弥漫开来。王允见卫宁和刁秀儿都神色怪异,猜想自己肯定问了不该问的话题,寻思着没有其他事还是先告辞算了。
未待王允出口,卫宁倒是恍然有所悟,先一步说道:“烦请大人帮个忙!吕布觊觎秀儿,屡欲强夺,恳请大人将秀儿接到府上相伴,暂时躲避。”
刁秀儿一听要离开卫府,立马又失态了,上前抱住卫宁低声哭泣。“仲道,你不要舍弃我!不要!”
卫宁温柔地拍着刁秀儿的香肩,安抚道:“只要一除掉董卓,我就接你回来,好吗?”
刁秀儿猛力摇头,泪眼模糊,哀戚的神情,仿佛世界末日来临。王允了解个中缘由后,尽力开解,最后在卫宁的百般保证下,才让她应允了。看着强忍泪水、三步一回头的刁秀儿钻进马车,卫宁顿觉失去了什么,心里空了一大块。一旁的蔡琰却滋生了点滴窃喜,然而这少许的喜悦随即就被她善良本性产生的伤感与自责所湮没。
离别是短暂的,卫宁坚信,可真的仅仅只是短暂的别离吗?
两天后,张济率三万大军来京,西凉军马自此横行京师,抢劫富户,*妇女。不少大臣也弃官出逃,遁隐山林。黄忠见朝廷如此情况,便向卫宁告辞离京。宫中则数有人前来相招商议,卫宁都回复说少安毋躁。
一日,董卓召开百僚大会,群臣毕至,吕布则率甲士千余人环卫左右。董卓在会场上说:“少帝愚昧懦弱,不能敬奉宗庙,没有资格担任天下的君主。为了国家和汉室江山着想,我想效法伊尹放太甲,霍光废昌邑的故事,废掉少帝,改立陈留王刘协为天子!”
众人莫不敢对,唯有卢植反对道:“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于桐宫;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恶三千余条,故霍光告太庙而废之。今上虽幼,聪明仁智,并无分毫过失。公乃外郡大吏,素未参与国政,又无伊、霍之大才,何可强主废立之事?圣人云: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董卓大怒,呼喝吕布将卢植拉下去杀了,蔡邕、彭卓苦劝,认为卢植乃当世大儒,声望卓着,不宜妄动。董卓只好作罢,卢植则忿而离席,弃官归野。
董卓又重复了次自己的想法,并加以威胁:“今上暗弱,不可以奉宗庙;吾将依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有不从者斩!”
袁绍本来强压怒气,打算会后与曹操等商议良策。见卢植挂冠而去,董卓又如此猖狂,再也抑制不住,起身面叱:“今上即位未几,并无失德;汝欲废嫡立庶,非反而何?”
董卓闻言怒火直冲,拔剑喝道:“天下事在我!我今为之,谁敢不从!汝视我之剑不利否?”
袁绍怎会服硬,也拔剑相向。“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
两个人对峙着,吕布持戟仗剑近来,袁绍危在旦夕,曹操手握剑柄,正准备救应。幸好此刻李儒出言制止:“事未可定,不可妄杀!”
董卓收剑回鞘,吕布冷眼环扫一周吓得众人冒寒后回到岗位上,袁绍则拜别百官,悬节东门,出奔渤海。
董卓对袁隗说:“汝侄无礼,吾看汝面,姑恕之。废立之事若何?”
袁隗本就已经投靠,现在被吓,更是唯唯诺诺地应道:“董公所见是也!”
董卓满意地笑道:“敢有阻大议者,以军法从事!”
群臣都震怖恐惧,皆齐声应允。于是散会,董卓仍对袁绍耿耿于怀,问侍中周毖、校尉伍琼:“袁绍此去若何?”
周毖回答道:“袁绍忿忿而去,若购之急,势必为变。且袁氏树恩四世,门生故吏遍于天下;倘收豪杰以聚徒众,英雄因之而起,山东非公有也。不如赦之,拜为一郡守,则绍喜于免罪,必无患矣。”
伍琼赞同周毖的提议,说:“袁绍刚猛有声望,诚不若加之一郡守,以收民心。”
董卓认为有理,即日差人拜袁绍为渤海太守。西凉此番的惊天大动作,曹操和诺巴一散会便告知了卫宁。卫宁如闻晴天霹雳,但随即又恢复了冷静,心中急速计议,打定主意,找来了拂勒和杨修。
“老三,影卫军情况如何?”近来无数京中将领投靠董卓,卫宁担忧影卫军会被安插进西凉的人马。
“这点放心,绝对可靠!”拂勒终日不离大营,全身心戒备西凉,连今日的大会都没参加。
曹操猜想到卫宁的打算,问道:“仲道,你要决一生死?”
卫宁点点头,答道:“本初离京,我们已无抗衡资本,唯有趁着西园军尚未完全落入董卓之手,奋力一搏。”
之前被卫宁安排为北门校尉的诺巴,现在也掌有兵权,疑惑道:“加上宫中值班的王叔,我们的人马也不到八千,如何一搏?”
卫宁轻松一笑,有着渲染人心的自信与淡定。到底他将如何安排定议呢?请看下回——《旗开得胜》!
第三节 旗开得胜
更新时间200861 9:08:58 字数:3171
卫宁招呼四人靠拢,一阵密语,将计划道出。曹操四人听罢,沉思良久,点头赞同,为今之计只能按卫宁说的办。
“万一事不谐,若何?”杨修感觉过于弄险,不安地问道。
卫宁浮现出超然淡定的笑容,脸上没有丝毫的疑滞。“所以此事只可由我一人去!”
诺巴、曹操四人自然不能赞成,个个都要承担责任。
“老二,你尚有伯父、琰妹和秀儿姑娘要照顾。而我无亲无故,了无牵挂,还是由我去!”诺巴提议由自个实行计划。
“此种报国大计,怎能落了我?大哥,董姑娘好不容易有了你这个依靠,你还是甭去了!”杨修人少胆大,为国之事义不容辞,先前只是为了保险才有所疑问。
拂勒摆了摆手,说:“你们都去不得,只有我合适。你们指挥不动影卫军!”
曹操知道此种大事决不能全体出动,以免全军覆没,但若让他待着,恐怕很难。于是张嘴也要揽任务,卫宁挥手制止了。“都别争了!我去!而且也根本就用不着影卫军!”
卫宁的执拗,是四人都知道的,虽然不愿意,但还是只能接受由卫宁一个人去实施计划的决定。不一会,曹操给弄来了一套禁卫军铠甲,卫宁利索地套上了。
“万一失败,清平天下可就靠你们了!”卫宁上了曹操的马车,临走前探出头,好半天才接着说道,“替我照顾好文姬、秀儿!有空就去河东拜访下我爹!”
诺巴、拂勒和杨修用力点点头,目送卫宁和曹操走了。卫宁最后的交代,让他们内心笼罩着挥之不去的阴霾,三人苦笑后各自散去,等待消息。
诺巴带着厚重的不安回到了府中,惯例每次诺巴外出回来董氏总要询问一番。而此次诺巴的面色让董氏更闻到了异样的气息,董氏温上壶酒,关心地询问来龙去脉。
诺巴坦诚相告,甚至细枝末节都没有遗漏。董氏听完面色微变,一副晕眩神态,诺巴忙扶住说:“怎么了?要不要请大夫?”
董氏手按额头,气息微弱,声若蚊蝇地说:“没事,休息会就好了。”
诺巴将董氏扶到床上,关切地注视着她,久久不愿离去。董氏娇羞难制,脸颊绯红,细声提醒:“我要休息了,你忙去吧!”
诺巴恍然,不好意思地笑笑,叮嘱了几句后转身离开。就在房门合上的瞬间,董氏脸上的不适之态立消,倒是还带着几分俏人的红霞,小女子之色顽强地残留着。起身朝门缝外窥望,不见了诺巴,才将门反锁上,从窗户偷溜出去。
先不管董氏如此神秘要去何处,且看卫宁化作禁卫军由曹操带入宫中。曹操帮卫宁秘密潜到长乐宫外,为免人起疑,先行出宫。
长乐宫中,人、景依旧,只不过此番进来,卫宁再也不是一国柱臣了。董卓魔爪尚未深入宫中,长乐宫侍卫仍是太后心腹,怎能不识初日太傅?卫宁得以轻松进入。
太后站在一幅画前,凝视着发呆,正是东汉光武帝的戎马像。太后想必是希望少帝能成就千古圣名,将汉王朝推向另一个顶峰。
卫宁感慨难禁,思绪纷杂,太后也许不是真心为国,只是狭隘地为少帝操劳筹划着,想做一个尽职可敬的母亲。可谁又能苛责她呢?这不是已经足够了吗?卫宁开始羡慕起皇帝来,有个如此爱他的母亲,而自己连母亲长啥样都没见过。
苦涩与心酸尚未发芽壮大,卫宁就自我嘲讽了,居然在国难当头之际,还有兴致感慨个人身世。振作精神,卫宁跪拜道:“草民卫宁叩见皇太后!”
何太后此时才注意到卫宁的到来,欣喜万分,竟主动来搀扶他起身。太后的举动让卫宁愧疚难当,说道:“草民辜负太后厚望,若不是草民当初让董卓进城,也不会导致今日的局面。”
何太后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