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 >

第49章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第49章

小说: 明朝其实很有趣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看朱翊钧这厮,看看这厮,他真的是一个扫帚星啊,好端端的大明帝国,就因为摊上了他,马上就要散板完蛋了。他的个人简历告诉我们,这厮生下来,就是为了摧毁大明帝国的。他所做的每一桩事,无不正是踩在帝国的命门上,让帝国想不死也难。他的行为已经超出了正常人的理解,长达二十六年的大罢工,让整个国家陷入瘫痪之中。重病之前明明已经忏悔,病好之后却又故态萌发,铁下心来要跟大明帝国过不去,若非是潜藏于基因之中的毁灭冲动与怨毒,你根本无法解释他的反常行为。

但史书上也不讳言,一开始的时候,朱翊钧也并非是这样一颗扫帚星,在他少年时期,至少还表现得像个人样,并促成了张居正的变法,对此,我们又该怎么说?

##02 美食的争逐战

我们还记得,当穆宗朱载垕死时,内阁首辅高拱大放嚎啕,曰:“我靠,陛下,你咋说走就走呢?你走了,留下一个才刚刚十岁的小兔崽子,这可怎么治理国家呢?”嚎啕是要大放的,但不厚道地猜测,此时高拱的心里,应该正是心花怒放的季节。

为啥要心花怒放呢?

因为小皇帝这时候才十岁,屁事也不懂得,而且幼年间又患有严重的心理创伤。如果这时候把这个孩子控制在手中,那岂不是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了吗?哈哈哈……正在窃喜之际,忽有一个太监来到内阁传旨:“圣上有旨,大太监冯保富有智慧,思想深遂,识见广明,决策果断,慈任命冯保与内阁大臣共同处理国家政务,钦此……”

钦此你个头啊!当时高拱一听就火大了,明摆着,这又是后宫的小太监假传圣旨,想挤进朝臣队伍里捞油水。愤懑之下,高拱斜眼看着那小太监,冷笑道:“闭嘴,少他妈的胡说八道!小皇帝才十岁,他懂得啥叫圣旨吗?跟你说你们这伙太监再敢胡搅,信不信老子把你上面也阉了?”

叱骂之下,那小太监眨巴着眼睛,没敢吭声,又退了回去。高拱把小太监臭骂了一顿,心里说不出来的爽快,就对坐在对面办公桌前办公的张居正说:“小张,你好好听话,听我的话,这大明王朝以后就咱们俩说了算。不听话,那么,这大明王朝就我一个人说了算,你想要哪一个?”

“听话,我听话。”满脸花白胡子的张居正点头哈腰:“我张居正还缺乏经验,还要跟在领导身边多多学习……”

高拱笑道:“小张你也别太谦虚,你的能力是足够了,只是经验上稍微欠缺了那么一点点……”

正说着,忽然有内侍出来,大声喊道:“朝官听令,立即前往会极门,传旨宣诏……”高拱好不郁闷,边走边对张居正说道:“啥事啊这是?传旨哪有这么个传法的?应该是我口述,你记录,咱们两个拟定圣旨,叫后宫盖了章,下发给各级领导干部学习就是了,怎么还要去会极门……”

张居正猜测道:“……兴许……或者……有可能……领导你说对不对?”

高拱点头:“你说得有道理……你啥玩艺儿也没说啊,满嘴净是虚词……”说话间,两人赶到了会极门,就见朝中官员数百人,黑压压地都聚集在那里了。高拱和张居正走到最前面,就见宫门一开,一个神气活现的小太监走了出来,高拱一见这太监,勃然大怒。

此太监不是别人,正是宫廷秉笔太监冯保。

就见冯保那双小眼睛凌厉地闪过高拱的脸上,突然地尖喝一声:“跪下接旨。”数百名官员齐齐跪下,高拱也忙不迭地跪下,心里顿生一种不祥之感。只听冯保那非男非女的尖利嗓音宣布道:“圣上有旨,现命高拱回原籍闲住,即刻肩程,不许停留。尔等大臣受国家厚恩,如何竟阿附权臣,蔑视幼主?从今后要洗心革面,如蹈往辙,典刑处之。”就在高拱的目瞪口呆之中,早有两排锦衣卫拥上,不由分说,架起他来就走。高拱拼命地挣扎着,扭头对张居正喊道:“小张,还说你经验不足,你早就青出于蓝胜于蓝了,我把当年被我赶走的恩师徐阶的一句话送给你,瞧你那无耻的样子,真有乃师当年的神韵……”张居正讪讪地摸了摸脸:“老领导你看你……真会开玩笑……”

正所谓,金风暗动蝉先觉,暗算无常死不知。这张居正和宫内的太监冯保是铁哥们儿,两人早就琢磨好了,找个茬子赶走高拱。此后张居正居外,冯保居内,乘小皇帝才十岁屁也不懂的时候,赶紧过把瘾。

这一次他们的谋划,端的毒辣,那高拱突如其来被赶走,要求即刻离京,不得有片刻停留。那就得马上出京,连家都不许回的。当时高拱大哭着,出了宫门逮住一匹路过的叫驴,一把拉住,骑上驴背匆匆向城外走。两面是杀气腾腾的锦衣卫,只要他敢稍留片刻,一刀砍下,让你再也无头可回。

此时路上的百姓,忽然见到国家第二号领导人,骑着驴背上嚎啕大哭而行,两边则是杀气腾腾的锦衣卫,顿时全都吓坏了,以为必然是发生了天塌地陷的可怕事件。有胆小的就立即收拾金银细软,马上出城跑路,至于为什么要跑这事暂且顾不上想……连国家第二号领导人都这个样子了,不跑还等什么?

北京城中,一片大乱。

察觉这情形的朝官们,凑成一堆纷纷议论起来:“张居正够狠,还真看不出来他啊,正所谓大英雄黑手段,厚脸皮狠心肠,这厮硬是要得……”闲言碎语传入张居正的耳朵里,让张居正说不出来的别扭。只好再悄悄找冯保商量,别让高拱走得那么丢人了,就给他找辆车吧,反正他是注定了一去不复返的……

##03 人格裂变的张居正

从此张居正独霸朝廷,乾纲独断。

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政治理想,为皇帝做点实事,那就必须要牢牢地把握权力,松一点儿也不成。于是张居正亲自出任小皇帝的老师,教导小皇帝读书,一边狂搞经济改革,大弄“一条鞭法”,也就是将所有的农业税赋全部打包统称农业税——他这一手可缺了大德了。他只想到在他这里减轻农民负担,却不说想想你这边把农业税精减了,数千种税费并为一个称呼,这样的后果,是隔不了几天,就会有一群家伙出来:“嗯,农民的税赋太少了,怎么才一项呢,再加上八千八百八十八项,高额赋税是低收入者的光荣嘛。”

有关张居正的改革,至少有几千本书讨论这事,众口一词说好好好,减轻农民负担,这还不好吗?但所有的评论都有意无意地回避这个改革的非制度性,以及张居正蹬腿之后所引发的帝国崩摧。任何事情的评价一旦回避了最终的恶果,结论当然是好好好。但实事求是地讲,张居正当为大明帝国毁灭第一人,原因就是他的改革太好了,好到了上前踹一脚,整个帝国就灭亡了的程度。

要客观地评价张居正的改革,就要追本溯源,历说中国改革家对历史的影响。单只是在这个领域里,中国历史上有四个人大名鼎鼎。

头一个,就是商鞅。

商鞅时代的中国,还不存在着皇家权力这可怕的怪物,当时的国君权力也很大,但却受到臣属的制约。大臣们拥有自己的封建领地,拥有自己的私人武装,还拥有在自己势力范围的立法及司法权力。总而言之,在商鞅之前,中国处于标准正宗的封建时代,所谓封建者也,封邦建国是也——比如说周天子取得天下,就要大封诸侯,一个诸侯就是一个国家,拥有着合法的国家政权结构及组织。这种封建社会,权力架构形成了天然的相互制衡,一国之内,不是你国君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的,你必须要拉选票,争取大多数臣属的支持。反之,如果缺乏了臣属的支持,国君的号令就如同个槌子,没人理你。也就是说,在商鞅之前,秦国还不是专制集权国家,是一个权力体系比较松散的封建邦国。但是秦国国君超讨厌这种相互制约的权力架构,于是他向广大知识分子发出了热烈的号召——你们谁能够帮我实现权力的独裁,让我想杀谁就杀谁,想玩多少女人就玩多少女人……谁愿意帮我这个小忙?

理论上来说,应该没人乐意干这缺德事。噢,你帮助一个野心家实现独裁的欲望,让他尽可以蹂躏天下民众,而你自己在其中却得不到丝毫的好处,典型的损人不利己,怎么可能会有人干这种事呢?

然而这种人硬是有——商鞅——突兀地跳出历史,从此抢了世人的眼珠,让人对此人的智力,产生了永恒的困惑。

这种困惑就是——商鞅其人的智商,到底是高还是低?

如果有人敢说他低,那绝对是一个错误的评判。要知道,为了帮助秦国打造一个完美的独裁体制,商鞅绞尽了脑汁,想出了无数的办法。他首先摧毁了民众的自由移居权力——在他之前,民众是有权力自由移动的,但从商鞅而后,民众的这个权力取消了,实现了郡县制,所有的人都按照军营的结构,分排成列地居住在一起,而且十户人家,只允许拥有一柄菜刀——在此之前,民众同样是有权拥有武器的。民众拥有武器,即可以保护自身,更是用来反抗暴政的,但是商鞅成功地废除了民众的自我防卫权力,导致了皇家势力一头独大,从此民众沦为了鱼肉,由任官府肆意宰割,而没有丝毫的抵抗能力——连武器都没有,你抵抗个屁啊。

对于商鞅的恶搞,大批的自由知识分子是坚决不同意的。商鞅也有办法,把这些知识分子统统杀掉,极权体制,需要的是又傻又蠢的民众,而知识分子是启蒙民众的,所以知识分子是权力天然的死敌。杀掉,统统杀掉。

《资治通鉴》上说,商鞅特别仇恨反对他变法的自由知识分子,杀这些知识分子的时候,他不辞辛苦地亲自操刀,杀得河水血红,尸体堵塞了河道。

知识分子都是有智慧,有思想的,可商鞅一个人能够杀光秦国的知识分子,你还敢说他智商不高吗?

知识分子终于杀光光,秦国成功地实现了独裁——且慢,好像还有一个知识分子给漏下了。

是谁?就是商鞅本人。

史书上记载,商鞅杀光了知识分子之后,秦国独裁权力出现,专政之刀首先奔他砍了过来。这老兄仰天长啸:“知识分子们呢?面对如此不公道的事情,难道不正是你们应该站出来的时候吗?”说过了,他已经把知识分子杀光了,死人没办法再站出来了。

于是商鞅星夜逃亡,可是他已经成功地将秦国改造成为了一个特大号的监狱,就是他长八条腿,也逃不出去的。没逃多久,就被火眼金睛的人民群众发现,当场扭送了司法机关。

秦国的独裁者正在享受着极权的快感,对于商鞅这种人的贡献,独裁者是打心眼里感激的。如何一个感谢法呢?弄五辆马车来,一辆马车拉商鞅的头,两辆拉胳膊,两辆拉腿,五辆马车向着五个不同的方向,就听“嘣”的一声,独裁帝国的总工程师商鞅,就这么四分五裂了。

商鞅被车裂,在历史上留下了一个成语——作法自毙——说的就是像商鞅这种缺心眼的人,帮助邪恶的统治者打造权力的铁笼,最终在葬送了民众福祉的前提下,也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按说有作法自毙这个成语放在这里,有商鞅的下场警醒着世人,以后再也不会有人像他这样犯蠢了吧?

没那好事!人类的天性之中,偏偏就有一种犯蠢的天性,越是于民无益于已无利的事情,就越是来情绪。到了西汉景帝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