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抗日虎贲 >

第75章

抗日虎贲-第75章

小说: 抗日虎贲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开完了会议,张兴汉当即遣散了众人,连日的征战,他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好好和杜倩雪说说话了,对于这个自己心爱的女人,张兴汉心中愧疚颇深。

所以趁着这难得的空闲时间,能多陪她一会就多陪一会吧,毕竟如今是战争年代说不定自己那天就光荣了。

在众人离去后,张兴汉径直出了营部,没走多远就看到杜倩雪正背负着小手在前面散步,仿佛有什么心事一般。

张兴汉快步走了过去,轻唤了声:“倩雪!”

“嗯!?”杜倩雪猛地回头,看见是张兴汉后双眸中流露出了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

“团座,有事嘛?”

“没事。”张兴汉环顾了一眼四周,旋即道:“我们一起走走吧?”

“嗯。”杜倩雪轻轻点头应道。

……………………。

就在中锐团暂时驻留嘉兴的同时,淞沪会战也进入了最激烈最艰苦的阶段,日军司令官松井石根集中了三个师团的强大兵力在海空军的掩护下实施中央突破,猛攻国军大场以及江湾防线。;

国军将士们拼死抵抗,但终因武器装备落后,在日军海陆空联合火力打击下遭受了惨重损失。

同时,日军复以两个师团的兵力辅以坦克、重炮部队向国军左翼兵团所固守的罗店一线发动了进攻,固守罗店的第66军在军长叶肇将军的率领下殊死抵抗,第159师、160师近两万余官兵以全体阵亡为代价,死守罗店十二个小时。

激战至9月24日清晨,最终第66军因伤亡惨重被后撤至庙行镇一带二线预设阵地,与第18军一同就地固守节节抵抗、罗店再次落入日军之手。

不过日军却也因为损失过重,无力继续突破左翼兵团防线,战局僵持在了庙行镇一带。

战场的重心逐渐转移至中央兵团所防守的蕰藻浜、江湾一带,中央兵团各部队浴血奋战,和日寇激战到十月上旬,国军第8师、第59师、第61师、第67师、第77师、第90师及税警总团等中央兵团作战部队终因伤亡惨重,无力和日军对峙再战,相继奉命撤出阵地。

就在战局危在旦夕之际,不远千里匆匆从广西赶来参战的桂系军队第21集团军十个师终于赶到了淞沪战场,赶到战场的第21集团军的官兵立即奉命投入了战斗。

英勇的广西子弟兵为了确保防线,组织了万人敢死队向日军发动了反冲锋,但由于第21集团军初到战场,对日军缺乏了解和作战经验,近两万人的大军在日军的密集的地空火力打击下,仅仅交战一日即全部被打散,上万名敢死队员也大部战死殉国,战事极其惨烈。

整个战场尸横遍野,血流成河,仅仅一天,第21集团军就阵亡了六名旅长,团级以下军官损失无算。

不过第21集团军的牺牲并非没有价值,有了第21集团军的加入,国军各部队轮番上阵抵抗,一个团打光了,立即会再有另外一个团补上去,和日寇殊死恶战,以血肉之躯抵抗日军的钢铁炮弹和弹雨,终于再次将日军阻挡在了蕰藻浜北岸。

…………………。。

淞沪战事持续激烈进行,中锐团也终于等来了军委会调拨补充物资和人员装备,中锐团的人员装备是按照甲种团的标准补充的,补充的后的中锐团总兵力达到了两千余人。

平均每个步兵营五百余人,下辖三个步兵连、一个警卫排一个通讯排以及一个机枪排。

团部直属部队:警卫连,通讯连、侦察连、辎重连以及卫生队,本来甲种营的标准配备是三个步兵连和一个机枪连,但是由于装备物资紧缺,中锐团只能每营配备一个机枪排,就这还是因为中锐团是蒋委员长亲自任命扩编的部队,否则中锐团能领到多少装备和物资还真不好说。

准确的来说此时的中锐团在兵力和装备上算是一个精锐的乙种团,对于此比起其他地方部队已经算是非常的优越了。

中锐团团部里,张兴汉已经换上了一身崭新的上校军装,站在团部会议桌首位上,目光逐一扫过在场的几名部下,他们和自己一样也全部换上了新军装,各自均擢升一级,每个人都显得意气风发。

“团座,各营已经全部准备就绪,请指示!”这时副团长罗天佑疾步走了进来啪地挺身立正道。

“嗯!”张兴汉满意的点了点头,旋即转头对一旁的杜倩雪道:“杜中尉,立即给第三战区长官部发电,向长官部请缨出战!”

“是!”已经是团部直属通讯连中尉连长的杜倩雪啪地挺身,欣然应诺,旋即转身朝电台走去。

PS:等下还有一章,求推荐票。

第三卷:抗战爆发,淞沪会战! 第一百零九章:留守!

第三战区司令部。

现任第三战区副总司令顾祝同上将正和司令部的一群作战参谋们围绕着模拟沙盘商讨前线战情。

就在这时,从隔壁的通讯室走出了一名上校通讯参谋,通讯参谋手持一份电文大步朝顾祝同走来,及到跟前,当即啪地挺身立正敬礼报告道:“总座,中锐团来电!”

“什么?中锐团?念!”顾祝同有些诧异的挥手示意道。

“是!”通讯参谋啪地立正念道:“中锐团来电,请求长官部将他们调上前线。”

“咦?如今前线打的那么凶,平均每天损失部队达一个师以上,他一个团上去顶什么用?这个张兴汉,刚刚给他补充点兵力,就想着去前线送死,殊不知,他若真的战死了岂不是辜负了老头子的一番有心栽培!给他回电,中锐团原地驻守,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行动,违令者军法处置!”顾祝同摆了摆手满不在乎的道。

他并不认为张兴汉的一个团上去就能够挽救整个淞沪战场,力揽狂澜,当然,此时淞沪战场战局逐渐恶化,急需援兵增援,如果换做是其他部队,不用等他请缨,顾祝同也早已经下令其开赴前线了。

关键是因为这个中锐团并非其他普通部队,他是蒋委员长一手成立的,张兴汉又是蒋委员长眼中的红人,老头子有意栽培他,作为跟随蒋公多年的顾祝同又岂能看不出来。

“是!”通讯参谋当即领命而去。

…………………………………………

嘉定,中锐团团部。

众人都在等待着长官部的回电,只要长官部同意了他们的请求,中锐团就可以立即开拔,全团开赴淞沪战场。

整个团部除了众人均匀的呼吸声,静的落针可闻,偶尔电台的几声滴滴答答声掺杂其中,都会引起众人的高度关注。

突然,电台滴滴答答的连续响了起来,霎时间众人的眼光都齐齐转向了通讯连的电台方向。

张兴汉更是霍然起身,大步走到电台旁,只见杜倩雪头上带着耳机,正神情凝重的接收电文,他也不做打扰,静静的肃立等待。

半晌之后,杜倩雪缓缓摘掉了头上的耳机,面容凝重的站了起来。

张兴汉当即问道:“长官部怎么说?”

“团座,长官部回电,命令我部就地驻守,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行动,违令者军法处置!”杜倩雪脸色沉重的回答道。

杜倩雪的话音刚落,那边的就炸开了锅,吴文虎第一个站了起来,一拍桌子道:“这是他娘的什么命令,前线打的热火朝天,竟然让我们原地驻守,简直就是瞎扯淡!”

“说得好!”一声炸雷般的声音徒然响起,众人急忙回头一看,只见阎涛、孙思危以及周伟三人鱼贯而入。

三人的身上一些地方还缠着厚厚的纱布,说话的赫然就是阎涛。

“老孙,老周,你们咋回来了!”吴文虎和赵得胜两人喜形于色的大步上前,和三人一一来了一个熊抱。

“在医院里躺了快一个月了,实在憋不住了,听说弟兄们都升官了,我们三个就偷偷跑了出来。”孙思危单臂吊着纱布笑着道。

张兴汉也走了过去,见到张兴汉,三人连忙啪地挺身立正敬礼道:“团座!”

“伤好利索了?”张兴汉语气冷峻的问道。

“好利索了!”三人同时的挺直了身板。

“嗯,精神还不错,欢迎你们归队!”张兴汉上下打量了一番三人,终于露出了一丝微笑。

“是!”三人也高兴的轰然应诺

“太好了,咱们兄弟又能一起并肩战斗了,如今咱们中锐团可是兵强马壮,可以再和小鬼子大战一场了。”赵得胜击节赞道。

“可惜长官部已经明确命令过了,我部就地驻守,没有命令不得擅自调动。”罗天佑走上前来神色黯然道。

众人闻言脸上的喜色逐渐退去,周伟上前一步,开口问道:“团座,你说我们该怎么办?只要你一声令下,我相信全团官兵都会坚决服从命令的!”

“对!团座,你就下令吧,无论进退弟兄们坚决服从!”阎涛也点头附言道。

“团座,下令吧。”孙思危等人也纷纷附和道。

张兴汉没有很快下决定,而是转身走到了地图前,眉头紧蹙凝视着地图良久,众人都知道张兴汉正在思考,没有一人出声打扰。

沉思了许久,张兴汉转过身语气凝重的道:“弟兄们,为兵者,以服从命令为天职,传令下去,全团取消集合,原地驻守。”

“团座!”

“不要多说了,服从命令!”不待众人劝说,张兴汉一连决然的摆手示意道。

“是!”众人见张兴汉心意已决,也不再多说什么,当即挺身立正敬礼,旋即纷纷转身离去。

目送众人离去,张兴汉重重的叹了一口气,其实他并非是不想率部参战,如果有可能的话,他还想改变不久后就要率部坚守四行仓库的谢晋元团长和四百壮士的命运,不在让历史上的悲剧再次上演。

但是作为一名穿越者,熟知历史走向的他知道,随着战局的进行,日军第10军在杭州湾金山卫抢滩登陆后,淞沪会战国军必败,至少目前来看,历史的车轮依然沿着其原先的轨迹朝前转动,还并未因为他的出现而有什么较大的改变。

众所周知,国军在淞沪会战中死伤的三十多万人,至少有三分之一是损失在后来的撤退中,而导致国军撤退变成溃败的重要因素除了蒋委员长的犹豫不决,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

那就是太仓的失守,本来,随着日军第10军的加入,切断了沪杭公路和铁路,淞沪地区的国军部队还可以沿沪宁铁路和公路向常熟、无锡、南京一带撤退,在哪里有国民政府经营多年号称东方马其诺防线的永久性防御工事。

只要淞沪战场的数十万国军成功顺利撤退至吴福线、锡澄线、乍嘉线和海嘉线,还可以依托着上述地区既有的坚固永久性工事抗击消耗日军,南京保卫战也能够从容部署,国民政府也能够有充足的时间去疏散南京等地的物资和百姓,

只要国军依托着这些永久性防御工事和日寇打成了消耗战,在淞沪战场同样遭受重大损失的日军,可能也就无力在继续朝南京方向进攻了。这样一来或许历史上的南京大屠杀就不会再次发生。

而这一切都因为太仓的失守,而付诸东流,太仓的地理位置极重,东濒长江,南临上海,西连昆山、北常熟,向西可切断沪宁铁路和公路。在沪杭铁路以及公路被日军第10军切断后。

沪宁铁路和公路成为了淞沪战场数十万国军唯一可以撤退的路线,而就在此时,日军从华北匆匆调拨来的第16师团在师团长中岛今朝吾的率领下在太仓白茆口登陆成功,进而攻占太仓,和西路日军对整个淞沪地区形成了合围之势,严重威胁了淞沪战场国军的撤退之路。

太仓的失守,令中国当时最高决策层方寸大乱,最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