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候风 >

第31章

候风-第31章

小说: 候风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了,没有人愿意留在这里。倒是徐桥,他是国内首屈一指的大学毕业的,更是里面最好的专业,按理说前途无量,他却宁愿放弃国外一流大学研究生入学通知书和知名企业的高薪职位跑过来支教。贝凡洮本来以为他在这里不过只是想要实现以下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会在这里停留太久,可是后来在跟他交谈的过程中,贝凡洮却发现他是真的在把这件事情当成事业来做,并且有一直留在这里的打算。她当时有些不解,问徐桥,他却只是笑了笑,像是并不放在心上一样。还是后来,慈祥的校长告诉她,徐桥是这里出来的第一个大学生,大学完了之后他没有留在大城市里,反倒是回来当个平凡又清苦的乡村教师。他父亲早逝,母亲改嫁,是被奶奶拉扯大的,后来奶奶年纪大了,没办法干活儿了,是整个村子里的人把他带大、供他读书的。他后来回来,也算是对他们的一种报答吧。
他这样的人生,是贝凡洮过去的日子里从来没有遇到过的。贝凡洮家世清贵,身边的朋友们几乎都是非富即贵,就算有人家庭条件不好,但是也不至于这样。正是因为如此,贝凡洮对这个宁愿放弃都市生活回来教书的男生又多了几分好感。

爱情是从好感开始的(二)

第四十五章 
整个村子有二十多个学生;她和徐桥两个人分担了小学一年级到初三的所有课程;教学任务算不得重;但是也不轻松。到了这里贝凡洮才觉得自己之前的二十多年时光都浪费了。她念完研究生直接留校了;根本就没有机会去接触外面的世界;更不要说像这样和一群孩子在一起了。这些孩子;虽然没有城里孩子那样有着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但是他们的童年生活并不单调。孩子们对她这个从大城市里来的老师非常好;经常教一些她不懂的东西;这里是南方深山的一个小村庄,雨水丰沛。这里虽然物资贫乏;但是百姓们的智慧是无穷的。每当雨后,她就跟着班上的几个学生上山去采地衣。那是一种类似于木耳的植物,只在大雨过后的潮湿干净的石头上长出来。口感鲜嫩滑腻,比起她平常吃到口中的木耳还多了几分雨水的清新,也更加的嫩滑。这些孩子目光清澈,瞳仁乌黑,里面仿佛有着点点星光。他们的童年很短,不像城里孩子那样无忧无虑,每天想的无非就是怎样才能从妈妈手里多要点儿零花钱。他们很早就要肩负起家庭的重任,就算这里年纪最小的孩子,在贝凡洮眼中还只是上幼儿园的年纪,都要在放学后背着比人还高的大背篓,跟着家里稍微大一点儿的孩子去山上割草喂猪。他们虽然贫困,但是并不影响他们对知识的渴望和对外面世界的向往。每一次,在贝凡洮的课上,听见她将外面的世界,听见她引经据典地跟他们传授那些文学掌故,孩子们的脸上无一例外的都带着向往和痴迷。正是因为如此,每当贝凡洮看见这样的神情的时候,内心都会生出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这是她曾经在大学课堂上从来不曾有过的。
刚来的时候她还会有些不适应,甚至还会在背后抱怨几句,可是到了现在,她是真的已经爱上了这个地方,这里和她曾经呆过的任何一个地方都不一样。丧子之痛也在这里被慢慢磨平了。看着这些孩子,她不会再像以前那样一看到孩子都会想到那个她连面都不曾见过的孩子,相反,她会被这里的学生们的笑容所感染,跟着他们一起笑一起哭,呆久了,甚至她觉得,这里的炊烟都是那么好闻。
他们所在的这所学校是几个村子合起来一起办的,有些学生的家离这里很远,如果天气不好,年纪小家里又没有壮年大人的,就需要她和徐桥两个人一个一个地送回去。如果人太多的话,还需要借助村子里的劳动力一起帮忙,时间太晚的话,她和徐桥两个人在外面也很危险。
孩子们的学费一个学期只有几十块钱,但就算是这样,也有家庭交不出来那钱,往往都是拿米粉蔬菜抵了。这里本来农产就不丰富,连鸡蛋也难得见,就算有这些也有限,根本值不了那么多钱。徐桥心地好,就这样也能够忍受,经常都是他拿工资出来补贴。她和徐桥两个人的工资每个月只有两百块钱,这两百块钱还是有一个月没一个月地发。她倒无所谓,反正她家庭条件不错,可是徐桥就不同了。他家庭条件本来就不怎么好,如今家里只剩下他一个人,家里的农田早已经拿给别人了,他每一天的吃食都还是乡亲们给的。不仅如此,他还用自己的钱订了杂志,邮局不送这里,每个月他要骑着自行车去城里拿书。这样下来,他的工资连他的日常生活都维持不了。贝凡洮知道他人好,以前她不理解这种连自己生活都维持不了的人为什么能够牺牲那么多,可是跟徐桥共事之后,她似乎明白了。原来这样看似坚定的行动,往往只需要一个简单的信念。徐桥的信念也很简单,就是可以回报那些给了他帮助的乡亲们,就是让这里的孩子都识字,让他们能够不再做文盲。
这天下午放学过后贝凡洮要跟着徐桥一起去初一一个女孩子家里做家访。这里的孩子们读书艰难,不要说女孩子了,连男孩子都有一些没能念书。经济窘迫的时候,常常都是牺牲女孩子的利益去保全整个家庭。贝凡洮看着这样的情况很生气,却也无可奈何。这样的事情明明是错的,却还是要一次又一次地错下去。只因为这样的事情在那些家长眼中是那么的正当,正当得不能再正当了。
他们去的时候还不算晚,但是那家人已经把晚饭吃完了。这里虽然有电,但是为了省钱,他们常常是在天全部黑下来之前把饭吃了,早早地上床睡觉,有电也几乎不用,用不着。因为除了电灯,他们的生活中再也见不到其他的电器了。这样每个月节约下来的几块钱,在贝凡洮眼中连菜钱都算不上,但对他们来说,已经是一笔巨款了。
那个女孩子本来坐在外面的板凳上摘菜,看到他们两个来了,大概猜到什么事情,连忙带着菜篮子进了屋。贝凡洮跟着徐桥一起进来,屋里黑黢黢的一片,就算用力去看,也看不清什么。屋子是这里最普通的木头房子,连个采光的窗户都没有,屋里更是潮湿,门口就是一大片湿地,散发着一股馊味儿,不知道上面是什么。
但是徐桥并没有犹豫,仿佛没有看到这些一样,径自走了进去。贝凡洮跟着他的脚步一起,也举步走了进去。
屋里有个中年男子,两鬓已经半百了,身上穿着一件破破烂烂的褂子,薄薄的,不知道洗了多久了。看到徐桥和贝凡洮来了,连忙放下手中缺了许多口子的海碗站起来,从门后面拉出一条长板凳,对贝凡洮和徐桥说道,“老师,来,你们坐。”
徐桥看也不看一眼,直接坐了下去。贝凡洮也跟着他一起坐在了上面,完全不介意。她的这种反应,倒是让徐桥愣了一下。

爱情是从好感开始的(三)

第四十六章 
贝凡洮浑然没有注意到他的反应;而是看着眼前的那个中年男人。那男人看到他们两个进来;有些不好意思地搓了搓手;说道;“老师;我们家;你们也看到了吧;实在是……拿不出多余的钱来……”他的声音渐渐低下去了;贝凡洮心里升起一种淡淡的惆怅。曾经她和陈郁一起出去玩的时候;光是晚上的一顿饭都不知道可以供这样的女孩子读几个初中,以前她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总是无动于衷,觉得那些生活离她很遥远。她家既非朱门,她也没有见过冻死骨。如今到了这里,看到这些善良的人因为几十块钱捉襟见肘,心里实在不是滋味。
见他们两个不说话,那个中年男人又讷讷地说道,“她又是个女孩子,迟早都是要嫁人的,读那么多书……也没用……况且……”他抬起头来,讷讷地看了一眼贝凡洮,小声说道,“况且,我们这里的风俗是女孩子读太多书了不好,不好管。”他说的这个风俗贝凡洮也是知道的。不独是这里,在其他很多落后的地方也是这样,甚至不是在落后的地方,在很多城市里面有些人的观念也是如此。他们总觉得女孩子读书读多了,思想就野了,想得就多了,到时候婆家不好管,自然就不好嫁了。所以自古以来不喜欢女人读书,一旦有了知识,就会想着解放,想着怎样为自己谋福利。这大概也是他们口中所说的“不好管”吧。
贝凡洮心中无奈,却也不能把他们怎么样。在这里,她才是一个外来者,不可能去挑战这里数百年数千年的权威思想。就算她想,但想来也没有多少用处。毕竟人的思想已经形成了,要他们一朝一夕地改掉,很难。
坐在她旁边的徐桥一直没有说话。直到听见那个中年男人这样讲,之前进去的那个小姑娘终于忍不住,发出几声轻微的啜泣。那个中年男人忍不住回头瞪了那小姑娘一眼,那女孩子立刻忍住,不敢再哭出声来,可是那压抑的啜泣声,听在徐桥和贝凡洮耳中,却颇不是滋味。
看到他们两个脸色不怎么样,大概是教师天生的威严,让那个中年男人有些害怕,讨好般地朝他们两个笑了笑。徐桥看了看隐藏在黑暗中的少女,顿了顿,说道,“那这样吧,这学期的学费——”
“我帮她交。”他还没有说完就被贝凡洮打断了。徐桥朝她看去,她却恍若未觉般,径自说道,“我帮她交。”她顿了顿,又说道,“只是这件事情你们不能告诉其他人。”她的这个要求不是没有道理。无论哪里都有心思不明的人,虽然这里民风淳朴,但是也不排除有那种人品低劣的人。如果真的被人知道了,有些人也许为了节约那几十块钱,故意让孩子辍学,引他们过来,让他们负担起这笔学费。虽然钱不多,但是贝凡洮却不是那种老好人,不会无缘无故地帮人负担的。
听到她这话,那个中年男人脸上的神情非但没有放松,反而比刚才更加为难了。贝凡洮有些不明白地看着他,那中年男人察觉到她的目光,反而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去,却不发一言。到底是在这里长大的,又当了那么久的老师,徐桥叹了一口气,转过头来跟她说道,“他们家的农活很重,孩子年纪大了可以帮着做很多事情,家长们会轻松不少。如果让她去上学了,那就又少了一个人做事,家里也会过得更艰难。”
听了他的解释,贝凡洮倒是默然了。她还能怎样?人家不仅不愿意给那几十块钱的学费,更不愿意放弃一个半劳力。贝凡洮不知道,这样的家庭在现实社会中不占少数,只是她平常接触不到,所以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到过罢了。她看了一眼那个中年男人,从一开始进来,贝凡洮就知道他生活得不容易。在她看来,就算生活得再不容易也不能不让孩子念书啊。这当然只是她的看法,人家眼中,读书才是最没用的。
贝凡洮叹了一口气,对于这样的人,她实在找不到话去说。徐桥看了看那个中年男人,说道,“你一辈子这样穷,正是因为你没文化,你没文化就算了,还要让你的孩子继续没文化下去。没文化就要继续穷下去,不仅她穷,她的子子孙孙还要穷下去,你这一支也算是完了。”他看了一眼在黑暗中的那女孩子,续道,“你总想着她能嫁人,现在只能嫁一个和你们家差不多的人家,还是穷;若是真的自己提高了,找的和现在就不是一个档次了。”他顿了顿,又说道,“你不是想要钱嘛?你不是还有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