叉叉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千山寻亿 >

第402章

千山寻亿-第402章

小说: 千山寻亿 字数: 每页35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快追,他们跑不远啦!”那呼喊声在身后炸响,逼得二人加快了跑步速度。
  这一生,当真是与跑步结缘。
  很快,一片密林出现在面前。宛兰指着那密林,大喘着气:“跑进去……躲——躲起来……”
  蒋堂也不废话,拉着宛兰跑进去。“哗哗哗——”枝叶从身边摩擦而过,在二人头发、身上留下许多的树叶。
  后面立马传来“嗵嗵嗵”“哗啦哗啦”的爆响。
  这些追兵可就上来了!
  过了那番禹水闸,宛兰就望到那座带有岩画的山。想都没有,就往那座山奔跑。
  “上山做什么?”蒋堂大声问道,一把拉住她,要带她回正道。
  “不要问太多……”宛兰连说话的力气都榨干,将一切机能用在双腿上。
  蒋堂只能相信妻子,跟着她艰难的在山道上爬行。
  爬到半山坡,侧身看看那些追兵,他们也是相当的执着,紧追不放。就离他们五十多米远。
  不一会儿,宛兰就蹲下身子,很快便消失不见。蒋堂急了,过去看看,那里都是茂密的枝叶,好像是厚厚的大被子。
  “快跳下来——”是她的声音。
  他才注意到脚下有个缺口,里面正是她焦急的面庞。原来是有个山洞。他看了一眼后面的追兵,刚好被山棱挡了一下,好机会,快跳。
  眼睛一通黑。
  两人半靠在洞口,还没喘几口粗气,就听得头顶轰隆隆作响,许久都没有消停。
  显然是追兵没有发现这个隐藏的山洞。
  “你是怎么知道这里,有个山洞的。”蒋堂干脆一屁股坐下来,环顾四周,这个洞有一个多人高,里面放了一些箱子等杂物,空气浑浊得很。
  宛兰难为情的揉搓手指:“六年前,我第一次遇到千亿,当时与他生气,跑到这山中,不幸掉进去。是千亿,背着我出去的。”
  “难怪你如此熟悉!”蒋堂干脆撇头过去。
  要不是缅怀两人情感时候特意来过这山洞,她都忘记这个山洞的存在。冥冥之中,千亿帮了他们一回。
  “怎么没有发现他们?”“他们肯定还在山中,快去搜,千万不能让这个投敌叛国的家伙再跑啦!”山洞外传来士兵的喊声,听这口气,像是与蒋堂有深仇大恨一般。
  反正他们也不见得知道这个山洞,一时半会不会出现。
  蒋堂将脸沉在黑暗之中,淡淡的语气有着无尽的怒火:“这些人是不肯放过蒋府一个,过了两个月都要将我抓起来,说不得像是我爹娘,被斩首了。我们全家到底有何错,每一个人的下场都很惨!”
  宛兰拍拍他的腿,希望他将心态放好吧。毕竟这样的事情,谁也想不到。
  外面依然闹哄哄的,时不时传来找不到人的消息,相信再过不久,就会退兵回去了。
  还有一个疑问在她的脑子里盘旋:“你说,为什么这些士兵会发现我们?我们在城外同一个位置卖甜点好些时日了,就今天来抓我们。”
  “不知道。”蒋堂冷冷的回答道。
  看似巧合的事情,往往具有很大的必然性,这其中的蹊跷就像断了的桥,必须补齐才能解释清楚。可是,宛兰想了许久,都解释不清这些士兵是如何发现他们的。
  好似一个漩涡,将他们二人卷进来,要好好的来个粉身碎骨。
  两人猫身在这个山洞中,没有过多的言语,就是仔细聆听外面的声响。任何细微的声响,他们都不会放过。
  以致于这样成了一种煎熬,提心吊胆的时刻,不亚于之前在平坦的道路上搏命奔跑。一旦那脚步声在头顶跑过,他们都大气不敢呼,抬着头紧巴巴的看着上面。
  心中老是想着这样的空城计情节,那就是一个戈插进来到处乱搜,甚至有士兵跳进来发现他们后好一阵通打。
  整个人处于高度紧张和戒备中,全身肌肉绷得发酸。
  好久好久,才觉得没有声音了。不是很确定士兵走了没有走,他们又呆了好一会儿。
  蒋堂轻轻的问道:“走了吧?”
  “出去看看?”宛兰指了指上面的洞口。
  蒋堂点点头,然后站起来。一个难题又冒出来了——他们该如何上去。
  之前想着逃命,可不顾如何出去。六年前宛兰掉进山洞,好歹千亿是在外面的,凭借绳子才能出去。那这一会儿,两人都在这山洞中,谁能救他们呢?
  “要不我踩在你肩膀上?”宛兰提议道。
  蒋堂想了一会儿,在背后的一堆破杂物中翻找,叮叮咚咚作响。但也惹得好大一层灰,他不断的咳嗽,好一会儿才找到几根绳子。这些绳子太短,他就打结在一起。
  接着蒋堂蹲了下来,宛兰背着绳子,将脚踩在他肩膀上,紧紧的巴住洞璧。“一二三——”他就使劲起来,宛兰半蹲着身子像壁虎那般爬着墙。
  眼看就要扒到洞口边缘了,可偏偏宛兰脚滑。“哗——”心都到嗓子眼了,人就扑腾靠着洞璧飞快滑了下来。
  “哎呀!”宛兰惨叫一声。
  蒋堂赶忙扶着她,紧张不已。接着微光,宛兰的手掌有不同程度的擦伤,再打开裤腿,膝盖上也磨出了血。
  蒋堂正让她好好歇歇,她却连忙说自己不碍事,挣扎着爬起来。六年前的她还娇弱的呼喊千亿背着她出去,现在她坚强了许多。
  还是按照刚才那样的,宛兰踩在蒋堂的肩膀上,他将宛兰托起来。这一次,她小心了好多,脚跟紧紧扎根在蒋堂的肩膀上,然后双手抓着洞璧,一寸寸的往上爬。
  她慢慢的巴到边沿,催促蒋堂再使点劲儿。再两人的努力下,宛兰的手肘撑到了洞口,双脚不住的扑腾,费了许多劲儿,半个身子撑到了洞口。蒋堂用手举着她的脚好让她上去,她上去之后,缓了缓气,就到处望,并没有发现士兵,想必是无功而返。
  她将绳子紧紧的栓在树上,然后抛到洞中,“快出来,他们走啦。”
  有绳子的帮助下,蒋堂顺利爬出来。他赶紧解开绳子,不让那些士兵发现。
  “我们怎么办?还有,孩子还在家中呢?”宛兰着急不已,就要往下山跑。
  蒋堂追上来,“孩子我吩咐邻居帮照顾,要不我们回家看一下?”他也十分害怕。
  两人匆匆跑回家,一路上,他们又是担心又是害怕。刚刚死里逃生,现在又要为孩子的安危担心不已。
  今天到底是怎么了,频频让人担心。
  匆匆到了家,家门一推便开,两人心里咯噔一跳。很快,一副惨象冲击二人眼睛。里面一团糟,东西掉了一地,定然是被人搜索过了。
  那小承宇呢?
  宛兰慌忙四处张望,都没有见到孩子,瞬间天空塌了半截。
  “刚刚有人搜过了。”屋外有人说话。
  宛兰出门一看,正见到邻居还有小承宇。只见邻居将小承宇塞回蒋堂,不断的表示抱歉:“这孩子还是你们带吧,真是对不住了。”
  “这是为何?”蒋堂急忙问道。
  邻居边走边回答:“士兵到这里一通乱搜,没有搜到什么就走了。幸好我带孩子躲得快啊。这孩子你们自己带吧,我惹不起这等麻烦。”
  宛兰叹了一口气,摸摸孩子的头:“我们给别人添了不少麻烦了。今晚我们去别的地方住吧,想必士兵将我们的行踪都摸清了。”
  蒋堂无奈,带着小承宇往北边走。之所以往北边,是因为城中进不去,往南或者向西可能会遇到士兵,北边也许会安全一点。现在只能在城外找个小店住几天,好躲那些士兵。
  有家不能回,当真是痛苦。
  一家三口往北走了约两千米,在越王山脚下,看到一个卖茶水的小店。他们口渴,便到此喝水。
  而那个店主,他们刚好也认识,就是今早遇到那个老妇人。
  “好巧啊,居然在这里遇到你。”宛兰没有想到在此遇到熟悉的人。
  老妇人笑呵呵的给他们倒上茶,“我在此卖茶水好些时日了。今早觉得你们的甜点不错,想买却不够钱两,不好意思了。”
  “没事没事。遇到这种事情也是没有办法。”宛兰喝着茶笑道,然后打趣说道:“不过我真觉得你有点面熟。”
  老妇人笑了笑,显得十分的慈祥“或许我们真有见过。口渴的话我还有茶水,饿的话我有面食。”然后倒上茶给二人,两人表示感谢,慢慢的饮茶着。
  宛兰觉得自己有点累,晃了晃脑袋,实在支撑不住,慢慢的倒在桌上。而蒋堂也觉得昏沉,他用手撑着头,他看着老妇人,支支吾吾的问着:“你是谁?为何——为何这样对我们?”
  这茶水,定然有问题。他们这是中招了。
  老妇人脱去蓝布头,用水洗洗脸,回头看着蒋堂,略微惊讶道:“还没有睡着吗?看来你才喝了一点,量不够。”刚才慈眉善目的表情瞬间褪掉,好似画皮最后留下恶心肮脏的面孔。
  蒋堂半闭着眼睛,强硬撑着却没有办法,他在闭眼睛前,看清了老妇人真面目,沉沉的声音却是百分百的惊讶:“居然是你——你还没死……”
  

第三十一章 侠女铁情
更新时间2015…3…3 17:14:52  字数:6714

 “呜呜呜——”小承宇哇哇的哭着,他看到爹娘二人突然睡倒在桌上,被吓哭了。
  那个妇人脱掉蓝布头,洗净面庞后,熟悉的面孔让人惊悚,竟然是消失多月的三娘。她曾经是蒋府的管家,如今却在此地神秘的出现,更为惊奇的就是她把曾服侍的少爷少夫人给迷晕了。
  三娘将茶水慢慢的端到小承宇嘴前,另一只手轻轻抚摸他的小脑袋,“看你赶了半天的路,必然是渴了吧。听三娘的话——把这碗茶喝了吧,像你爹娘一般。乖哈——”十分的轻柔,十分的慈祥。
  小承宇不明所以,被三娘的慈眉善目给哄住了,轻轻的喝了两口,很快便闭上了眼睛,躺倒在三娘的怀中。她抱起小承宇,一步一步的离开茶摊,抬头看着天空。明艳艳的太阳,无云无尘,她的心此刻也明朗了。
  她重重的呼出一口气,感觉浑身自由了,“二十多年啊!苦苦谋划了二十多年,我与蒋府的仇怨,终于在今天全部解决。”
  她回头看着迷倒的蒋堂还有宛兰,阴测测的笑着,要与他们来一场赌局:“如果你们醒来,我通知的士兵还没有抓你们的话,那么你便可逃过一死。是生,是死,就看你们的本事了。”
  这场赌局,是一场生死的较量,而三娘便是赌局的庄家。她稳操胜握,将生死化为筹码,只待最后的开局。
  三娘抱着小承宇慢慢的离去,阴阴的笑意常挂在嘴角。她背后的影子如扭曲的魔鬼之手,与地狱紧紧勾连。
  但看不破的,是三娘的人,她在蒋府做管家多年,是大夫人的得力助手,她平常精明能干,管理下人有条不紊。可是她的存在却似乎与蒋府破灭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娘心中的光明是来自于长期的黑暗,她二十多年的步步为营、细细谋划,只为今日之成。她重重的长叹一口气,其中的艰辛又有谁知晓呢?思绪向着过去飘飞,回到二十多年前。
  那时她只有二十出头,名叫印茶,由于不知其父亲,姓未取。在南越国遥远的绥定县,母亲一手将其拉扯大。由于身染重病,母亲不治而终。家庭贫困,她万般无奈只得选择卖身葬母,她跪在大街上,满脸梨花带泪,身穿着丧衣,苦苦等待有人能够帮助她。
  满大街站了一圈,对着印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